一九四二 :2012年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主演的电影

更新时间:2022-10-12 14:29

电影《一九四二》(英文名:Back to 1942)是一部灾难纪实电影,由冯小刚导演执导,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由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徐帆等人主演,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11日在罗马电影节全球首映,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以1942年的河南省旱灾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代表的人民在逃荒路上的所遇到的种种磨难,影片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漠与人民群众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对当局政府的强烈控诉和辛辣讽刺。

《一九四二》在全球上映后截至2022年11月8日统计,共获得3.71亿的票房,2013年,该片累计获得32项奖项和21项提名,分别是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中国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等,是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影片剧情

影片《一九四二》围绕着河南省1942年的蝗灾和旱灾展开,主要的故事线是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的逃荒,范殿元是当地家境殷实的地主,由于旱灾村子里的人乱作一团时,他家的粮仓还是应有尽有,隔壁村的难民将范殿元家洗劫一空,他的儿子也在这场乱战中被砍死,范殿元和佃户瞎鹿被迫带着一家老小踏上了逃荒之路。

故事延展到了政府官员这条线,为招待新上任的河南政府主席李培基延津县当地的岳县长准备了一桌子大餐,厨子老马端上来的一盘鲤鱼焙面,意图让主席在拨发救济粮时多多照顾,却没想到主席此行不是来发粮而是来筹措军粮的,让本就受灾的延津县雪上加霜。

随着逃荒时间越来越长,情况也越来越恶化,灾民们为了填饱肚子开始卖女儿,卖老婆,瞎鹿准备把自己的女儿小铃铛卖给人贩子,老婆花枝听到动静拼死抵抗,老东家范殿元于心不忍,从自己粮袋里舀出一碗小米,缓解了瞎鹿一家的燃眉之急。然而此时此刻驻扎在河南省的军队却要撤出河南,把上千万的灾民留给日本人,撤退的军队撞上了逃荒的人群,日军轰炸机投下炸弹,瞬间人们血肉横飞、尸横遍野,老东家的存粮和银元也被散兵游勇们强行掠走,灾民们死的死伤的伤,一场轰炸让这场逃荒更加困难。

安西满认为此次逃荒是一个传教布道的好机会,他认为他终于可以像《圣经》中的摩西一样,带领人类走出灾难,脱离苦海。在和灾民们逃荒的路上,他一路劝导,当他正在为死去的小女孩祷告时,军队的炸弹无情的落了下来,他开始有了失望的心理。

赶来现场报道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在路边拍下了惨不忍睹的照片,瞎鹿等人决定偷走白修德的驴充饥,偷来的驴子却跑走了,当瞎鹿找到驴时,驴子已经被军队杀死并煮熟,瞎鹿上前争辩却被官兵用平底锅击中,一头栽倒热锅中死了。老东家的儿媳生下了孩子,为了给母子补充营养,杀死了女儿星星心爱的宠物黑猫

灾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洛阳市下,老东家却被认定为不是灾民,大家渴望得到政府的救济,但只见到了打着招工的幌子实则招妓的被服厂经理,星星为了五斤小米把自己卖给了被服厂,花枝为了孩子能活下去也将自己卖了出去。政府派了火车将灾民们运往陕西省,就在到达陕西之际,官兵却不接受灾民开枪乱射驱赶,混乱之际范殿元为了保护新出生的孙子把他压在身下,却不想将自己的孙子闷死了,心如死灰的范殿元逆着人群往家的方向走去,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和他一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他感慨万千,便决定拉起小姑娘的手,二人结伴前行。

演员与角色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冯小刚导演因刘震云纪实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大受震撼,他在采访中提到二战时期纳粹人屠杀了大概百十万犹太人,全世界都知道,而在1942年的中国河南,饿死了三百万人,却无人问津。1994年冯小刚看完小说后就决议将其拍成电影,但当时的他没有拍电影的经验和条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拜访了许多导演和评论家,在1994年、2000年和2002年三次筹备,都没能顺利开拍,但是遭受连连打击的冯小刚不放弃梦想,历经19年终于将《一九四二》搬上大荧幕。

选角始末

《一九四二》中的演员大致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是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徐帆张涵予冯远征范伟林永健等老戏骨;一类是王子文李倩段奕宏于震张国强柯蓝乔振宇等新生代演员;还有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阿德里安·布劳迪(Adrien Brody)、戛纳影帝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加盟,使演员阵容更有厚度。

对于国内演员,冯小刚将张国立扮演的“老东家”、陈道明扮演的蒋介石以及李雪健扮演的中国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称之为电影故事的“三根支柱”。冯小刚认为,选择“老东家”这个角色由张国立出演,是因为他经历坎坷,在岁月磨砺中练就了生存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为人善良、厚道,这是“老东家”这个角色最重要的品质。由陈道明扮演蒋介石,冯小刚认为他们二者很神似,且陈道明成熟的演技,不管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对他来说都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来。李雪健是公认的老戏骨,导演十分欣赏他表演中拿捏细节的能力,由他饰演的李培基这个角色,表演细节以及每句台词都拿捏到位,在电影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除了这三位老戏骨之外,徐帆早已是花枝的人选,冯小刚在采访中谈到徐帆是情感丰富,表演功底扎实的演员,可以完美的诠释出逃荒中“卖己救女”的母亲的悲痛和无奈。

对于国外演员,冯小刚选择艾德里安·布劳迪(Adrien Brody)来扮演记者是由于他曾饰演的“钢琴师”和电影《一九四二》同属一个年代,而且布劳迪的母亲也曾经历过逃荒,对于布劳迪来说,他能深刻的体会到挨饿的滋味。而蒂姆·罗宾斯则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他的内敛沉稳打动了冯小刚,由他扮演的中国传教士情感复杂深刻、性格饱满丰富。

拍摄花絮

布景冯小刚导演要求所有场景全部还原历史原貌,包括每一处细节,比如说所有店铺的牌匾都必须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不能杜撰。为此剧组在前期准备阶段,搜集拍摄了10万余张历史照片,根据这10万余张真实的照片,重新设计了场景中的道具,包括1000多块牌匾和街道两边店铺里的小摆设,甚至店铺里所展示的商品也都是实物。仅仅是筹备设计这些前期的道具场景,就花费了整整9个月的时间。

影片拍摄的是逃荒的场景,为了达到更真实动人效果,影片共拍摄了135天,演员们就在这135天里忍饥挨饿,每天只能吃一个苹果或喝一碗粥,感受灾民的心理。张国立等演员,为了使自己的状态更接近角色,更是将自己饿到极致,达到走路双腿发软的程,在拍戏期间暴瘦26斤。为了还原1942年真实的逃荒状态,剧组横跨山西省重庆市,一直到东北地区等七个地方,一路“逃荒”一路拍摄,敬业的演员们穿得衣衫褴褛,饿得面黄肌瘦,好像真的在逃荒一样。除此之外,几乎《一九四二》的所有角色都来自中国河南省,所以河南话是每个演员必须要学会的,为此剧组特意聘请河南方言指导王翔,在剧组教大大小小的演员学习河南话,全组上下形成浓厚的“河南”文化氛围。

影片配乐

电影《一九四二》的配乐是由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所作,包括片尾主题曲《生命的河》,由歌手姚贝娜申请献唱。对于《一九四二》的配乐,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喜爱,有的影迷说:“赵季平的配乐有所限制而又微妙,悲凉配乐,勾画出一幅战乱期间的残酷感。”一位电影评论人称:“他有说服力但却节制的音乐对情感传达起到了关键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在日军炸弹袭击灾民,导致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的片段。但在某些很需要配乐的部分,反而选择用荒原的风声来代替。”赵季平听到记者转达影迷的评价和影评人的观点后,十分欣慰,当他自己观看《一九四二》粗剪版时,他表示体会到了配乐中从心而生的悲凉的感觉。

主题与亮点

电影主题

《一九四二》是一部历史灾难电影,以灾民、官员、传教士三个角度展开叙述。编剧刘震云基于河南省1942年真实发生的事件改编剧本,导演冯小刚力求还原当年的历史真貌,不仅在场景和道具布置上追求真实性,在拍摄中也带领众演员重走逃荒之路,甚至演员们为了更好的进入角色状态,在拍摄期间一直体验饥饿的状态,为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观影体验。

在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这个角度,着重刻画了以这两个家庭为核心代表的灾民们在逃荒路上历经的种种困难,揭示了人类在灾难面前顽强生存的坚强意志;在国民政府这个角度,各方政府权力交错,冷峻的政客和政治家们之间利益角逐,将人民群众的生命置之而不顾,充分展现了人性的贪婪和冷漠;在外国传教士这个角度,神父、白修德安西满彷佛是这场灾难的旁观者,目睹了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渺小与无助,安西满把灾难和战火看成一个传播基督教信仰的机会,但命运的无情也使他陷入了思考,雅威为什么会对这里发生的一切坐视不管、无动于衷呢?

拍摄手法

电影刻画手法别具一格,成功的体现了灾难面前人性复杂的一面,既有善良的灾民,亦有罪恶的同胞,同时还有国民政府政治家们的压迫。冯小刚导演借助镜头的切换和演员的表演,将多方面的人性展现在观众眼前,使观众不断在同情和气愤两种情绪间来回转换,不断反思。

影片中,随着灾难的不断加剧,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一家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瞎鹿腾出自己的马车让给范殿元怀孕的儿媳妇,在瞎鹿因为饥饿不得已要卖孩子时,范殿元用一碗小米重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另一面,灾难的降临阴差阳错的让老马当上了庭长,老马享受着这个身份为他带来的虚荣感,借此来欺压自己的同胞。当灾民们寄希望于国民政府时,蒋介石却让军队撤离了河南省,狠心的将人民群众抛给日本人,趁乱强暴妇女、抢夺灾民们所剩无几的余粮,这种同胞间的自相残杀将观众的情绪拉到顶点。

光影色彩

电影《一九四二》中大量运用深度颜色渲染压抑、沉重的气氛。影片中运用灰白色作为主色调,和影片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情感相得益彰,符合整部电影想要呈现的历史动态。影片的开篇是一片昏暗的天空,天空下的村庄笼罩在一片白色的寂静中,电影一开始便使用灰白色彩将观众带入到悲伤的情绪中。不同的色彩在《一九四二》中代表着不同的情绪,随着影片的发展,色彩也逐渐丰富起来,例如进入夜晚,远处逐渐亮起了几处忽明忽暗的火光,鲜明的颜色和夜晚寂静的黑形成强烈对比,打破了电影原本的灰白主基调,也预示着剧情开始了新的发展。

影片中当蒋介石带领军队撤离河南省时,工地上的工人、穿着红色花棉袄的花枝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送,此时花枝在灰白色的海洋中独树一帜,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红色是喜庆、美好的象征,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影片中穿着红色花棉袄的花枝被压抑的灰白色包围着,表达了人民群众在面对灾难时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电影中色彩的设计将剧情一步步推向高潮,使观众在短暂的观影的过程中走进1942年的历史,感受人生,思考未来。

影片中灰白色的基调渲染着凄惨压抑的气氛,刻画了逃荒路上人性中的丑恶嘴脸。此外片中还融入了宗教元素,刻画了人类在面对现实时信仰逐步崩塌。影片凸显了灾难的真实感,渲染沉重压抑的气氛,风格独特,耐人寻味。

风格亮点

宗教元素

人民群众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时,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宗教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在电影《一九四二》中,宗教元素贯穿了整个影片,影片中安西满对信仰的变化影射了百万灾民面对命运的无可奈何,最初安西满认为这次的灾难对他的传教来说是个机会,借助灾难和战火的摧残宣扬主的伟大,让更多的人信仰基督教,老东家范殿元家破人亡时,安西满说是因为老东家不信教是个异教徒,他为饿死的灾民们做弥撒时,也并未使灾民得到安息,最后他对着小女孩的尸体虔诚的祷告,可是天上降临的不是雅威的恩赐,而是接连不断的轰炸。安西满虔诚的信仰并未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他开始怀疑自己,他质问神父主为什么坐视不管。这一段故事线索的植入血淋淋的揭示了无法改变的命运的悲惨事实,给人希望最终又让人失望,使影片的情节更加丰富,观众的情绪更加复杂。

影片中的传教士为了信仰选择背井离乡,但在天灾人祸面前,他们也思索、彷徨、甚至崩溃,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信仰解救他人,但更像是一个普通人,既无力拯救他人,也不能实现自我救赎,影片对宗教信仰的独特理解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信仰似乎只是茶余饭后才要思考的问题。在灾难和饥饿面前,如何填饱肚腹才是灾民唯一在乎的问题,在这种境遇中,不管基督教在西方多么辉煌,信徒们的信仰多么虔诚,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排在了生存的后面。

获奖记录

《一九四二》先后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等32项奖项和21项提名。

*获奖信息来源

市场发行

制作与发行信息

上映信息

*上映信息来源

票房记录

《一九四二》整部影片拍摄预算约为三千三百万美元,于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首映日获得票房10万美元,截至2023年5月获得票房3.71亿元。

电影海报

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信息来源

影片评价

《一九四二》展示了导演对混乱场面、密集的人体运动和优雅的镜头动作的掌握。——马克·詹金斯(华盛顿邮报)

华谊兄弟斥资3300万美元制作的《一九四二》宏伟的愿景和宏大的规模带来了一些激动人心的场景,但没有多少情感冲击。冯小刚导演的这部史诗般的影片再现了中日战争期间河南省发生的那场致命饥荒,当时有300万人死于饥饿,而蒋介石政府基本上对此视而不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怖事件的又一重要历史记录,也是中原地区在政治上的重要部分。——黛博拉·杨(好莱坞报道)

在追求票房和投入利益最大化的今天,冯导能够静下心来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成就大作《一九四二》,实在让人佩服,他的这种不媚于世俗的做法,也是当今影视发展中一道特殊的风景。——李丽霞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网站评分

(截至2023年5月16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