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和木 :安踏集团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11-08 13:55

丁和木,男,回族,1937年出生于福建晋江,安踏体育荣誉董事长、创始人,福建省和敏慈善基金会荣誉主席。

丁和木小学毕业后考上了晋江重点中学,但因经济原因放弃学业。19岁时,当上了陆军炮兵。1980年,丁和木从家庭作坊开始创业;次年,与人合伙办起了制鞋厂。1990年,丁和木与鞋厂合伙人分家,各自另立门户。次年,丁和木与儿子丁世忠俩创建安踏鞋业有限公司。1997年,丁和木将企业的主导权交给了丁世忠,丁和木正式退居二线。2003年,丁和木创办 “岸兜玉厚阿瑞慈善基金会”。2007年成立“丁和木慈善基金会”。2011年,丁和木又捐资1亿元设立“安踏和木爱心基金”。截至2024年,丁和木连续14年每年捐资50万元,帮助陈七个回族村(社区)的困难群众、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2009年,丁和木家族获“慈善世家”称号;同年,丁和木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2012年,丁和木获评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2012年4月,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奖。2013年6月8日,获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2022年,中国慈善家2021年度人物。2023年3月,获首届福建慈善奖爱心慈善楷模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7年,丁和木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小学毕业时,丁和木考上了晋江重点中学,因经济原因放弃学业。19岁时,丁和木因为体重太轻,未能到自己向往的空军部队,最后当上了一名陆军炮兵。

创业经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华大地,陈埭农民联户集资兴办企业渐渐形成气候。1980年,丁和木卖掉所有值钱的家当,凑得1000块钱从家庭作坊开始创业;次年,与人合伙办起了制鞋厂。1987年,丁和木给了17岁的儿子丁世忠1万元钱及600双鞋到北京销售,丁世忠从此有了营销意识,丁世忠从北京回到陈埭镇帮助丁和木打理家族生意,并决心一定要把鞋厂做大。但由于技术、材料等方面问题,刚刚起步的陈埭鞋业没能在国内市场立足。

1990年,丁和木与鞋厂合伙人分家,各自另立门户。次年,丁和木与儿子丁世忠俩创建安踏鞋业有限公司。1993年开始,以安踏体育为代表的陈埭运动鞋生产业由"内"转向"外",开始为跨国公司OEM生产运动鞋。海外订单让众多晋江运动鞋生产企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安踏公司在此期间却并不出众。与众多晋江制鞋企业不同的是,安踏公司不单单承接海外订单,还着重关注国内市场,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分销渠道。1994年,丁和木的儿子丁世忠带着从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了晋江,当起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在换了几个厂名以后,丁家父子决定将厂名和产品品牌统一为"安踏体育",丁和木将公司交给子女打理之后,就逐渐退出了管理层。

1997年,丁和木将企业的主导权交给了丁世忠,丁世忠成为安踏的总经理,丁和木正式退居二线,安踏开始了VI系统建设,逐步规范商标识别的使用,开始实施品牌战略。

慈善经历

2003年,丁和木创办 “岸兜玉厚阿瑞慈善基金会”。2007年成立“丁和木慈善基金会”。2008年,捐赠汶川灾区款物1000万元。2010年,丁和木先生捐资750万元兴建岸兜阿瑞幼儿园,解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

2011年,丁和木又捐资1亿元设立“安踏和木爱心基金”。2012年,丁和木获得中国公益慈善最高政府奖——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2018年捐款5000万元支持第十八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筹办等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丁和木连续14年每年捐资50万元,帮助陈埭七个回族村(社区)的困难群众、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个人生活

人物关系

家庭背景

丁和木自幼受苦,家中一姊三妹,丁和木是唯一的男孩。

社会公益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人物评价

丁和木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慈善精神的赓续,更为家族慈善的现代化、制度化安排提供了优秀样本。(中国慈善家 评)

丁和木当过兵、务过农、做过小生意,最终投身于划时代大潮之中,开启创业经商之路。他敢为人先,带领丁氏家族创建民族品牌安踏体育;他乐善好施,积极致力于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北京晚报 评)

作为安踏公司创始人,丁和木及其家族成员不忘回馈社会,积极致力于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晋江商人 评)

丁和木先生踏踏实实地奉献于慈善事业,乐善好义,福惠桑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认可。丁和木董事长长期以来情系桑梓,博施济众,捐资助学,助推陈埭教育事业发展。(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