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东南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0:29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包括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与自动化研究所。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于1957年筹建,1962年正式挂牌,是国内最早设立自动化专业的院系之一,同时,还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自动化研究所,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五。2015年1月4号会议决定费树岷教授不再担任院长一职,新任院长为魏海坤教授。

学科设置

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02年举行的全国部分一级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名第5,在国内控制科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大的影响。一级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此外还和电气工程系共同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其中:1988年控制理论控制工程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设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现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单位。

专业设置

自动化学院本科招生按自动化大类招生录取。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2016年开始招收“机器人工程”专业新生,放在自动化大类录取,招生规模将超30人。

开设本科机器人工程专业

东南大学2016年3月11日发布信息,教育部日前正式发文批准设置本科机器人工程专业,东南大学成为首批唯一入选高校。

新开设的机器人本科专业将纳入今年高考招生,计划招生30人,培养目标为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设计、研发和应用系统工程师。

师资队伍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不仅拥有以冯纯伯院士为首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还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的中青年技术骨干,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外著名大学毕业的博士和硕士。其中:中科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专家组成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2人,获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基金4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3人,博士生导师18人,正副教授35人。

科研成绩

系所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电力部等部委项目和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基础与应用基础性项目近二十项。年均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分之二刊登在国际权威性刊物和国内一、二级学报上。在系统辩识,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文革后国内自动化领域仅有两家获得过此奖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数十项奖励,在国际自控界已有一定的影响。

系所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十分注意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相当数量的人员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和研究,承接了电力,化工,机械,造纸,冶金,轻纺等行业的数十项大中型企业的应用项目。近年来有三十多项成果通过了鉴定并获奖,许多成果属于“国内领先水平,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工程(863应用项目)曾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美国CIMS工业领先奖,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4年1月,由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多源干扰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也是东南大学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团队针对鲁棒等控制方法的保守性和内模等控制方法对模型的脆弱性,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多干扰系统控制问题,解决了多通道干扰的解耦分离和同时抑制抵消的难题,提出了一系列干扰观测、前馈补偿与反馈抑制相结合、具有复合分层结构的精细抗干扰控制理论与方法,并推广到故障诊断和故障容许度控制领域,在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等系统中得到成功验证和应用。该奖项是我校长期以来注重基础研究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高技术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才培养

系所在本科及研究生培养中,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原则,注重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持续深入地开展了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实践环节进行了全面优化。课程建设规划有效落实,先后编写出版了二十余套课程教材。其中一批教材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多门课程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教学改革成果奖。各类课程实验及实践环节条件不断改善,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动化本科专业2005年获得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

系所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现在每年招生硕士、博士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120-160名,此外还有成人教育学生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等。40多年来,系所已累计培养了数千名本科生、几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几十名外国留学生。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优良的人文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交流与合作

系所十分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多人赴英、美、加、日、德、澳等国进修,短期访问,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同时,也邀请了许多国际著名学者来所访问讲学或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并接受国外专家来所作高级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1 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工程 周伯鑫焦小澄等 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工业领先奖” 1995

2 IT—1智能电视跟踪系统 夏良正顾宗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

3 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工程 周伯鑫焦小澄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

4 供电系统谐波检测与治理戴先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

5 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研究 冯纯伯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等奖 1991

6 北京第一机厂床CIMS第一期工程 周伯鑫焦小澄等 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4

7 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课题和突破口项目 周伯鑫焦小澄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

8 计算机网络协议形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吴介一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

9 供电系统谐波检测与治理 戴先中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

10 炉膛相关火焰检测系统 宋文忠姜昌金等 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

11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赵家壁等 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

12 30吨电弧炼钢炉微机控制系统 陈维南叶桦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13 人体健康分析专家系统 仇仪杰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14 机器人规划智能生成系统 仇仪杰张慰南等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15 复杂工业系统的辨识和微机控制 胡克定徐嗣鑫等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16 JRB—1工业机器人 严学高孟正大等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17 燃气输配系统调压站的布局优化软件 李奇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

18 车间、单元、工作站和DNC接口系统研究与开发 严洪森 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

19 金属镁还原炉微机检测自动控制系统 彭佩珍等 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5

科研项目

1.不确定时变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2.复杂电力大系统控制——理论、方法及实现

3.混杂系统的复杂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4.混沌系统的时滞反馈控制研究

5.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6.知识化制造系统的自重构研究

7.非线性控制系统干扰抑制和抵消的研究

8.混批制造系统的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研究

9.基于无源系统理论的非线性系统控制设计

10.神经网络逆系统测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11.基于知识网的知识化制造系统自重构优化研究

12.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分析与综合

13.基于多模型的切换控制系统分析与控制

14.精益设计过程动力学宏观与微观综合分析

15.互联电力系统递阶控制的研究

16.基于 INTERNET 的多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研究

17.消防机器人研究

18.PDP显示器自动精密对版设备研制

19.开放式网络机器人通用平台及相关技术研究

20.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与网络化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21.仿人机器人柔顺性数字技术研究

22.基于模型的南方现代温室环境智能调控系统软件平台开发研究

知名校友

顾冠群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网络专家。1962年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自动控制系计算技术专业毕业。曾任东南大学校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2024-05-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