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单位

更新时间:2024-09-21 08:01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单位。其前身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于1987年,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更名为现名。其主要职责是承担自然资源资产调查监测评价评估及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技术、标准研究和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任务,开展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产权制度政策研究,为自然资源督察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2023年7月18日,中国日报社与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在北京签署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简介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单位。其前身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于1987年,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更名为现名。其主要职责是承担自然资源资产调查监测评价评估及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技术、标准研究和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任务,开展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产权制度政策研究,为自然资源督察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人员编制17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具有国家甲级测绘学单位资质和全国土地规划甲级资质,与国际多个政府部门、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以及全国国土勘测(空间)规划院系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建院30多年来,承担完成三次全国国土(土地)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地籍调查与确权登记、城乡土地价格监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土地生态调查、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耕地保护、征地制度改革等重大工程和研究项目1000余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863”、科技支撑、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有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0余项成果获得部(局)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成果奖,在为中国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紧紧围绕部“两统一”核心职责,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全力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任务。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目前设有19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办公室、党群办公室、纪委办、人事处、科技处、总工办、财务处、学术交流办公室(中国土地学会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土地资源调查所、地籍所、土地规划所、土地规划评审中心、地价所、地政研究中心、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数据中心(土地信息工程所/土地科技资料中心)、《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后勤服务中心。

基础业务

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紧紧围绕部“两统一”核心职责,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全力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任务。

一、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有效支撑服务部中心工作

一是全力支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牵头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机制、方法、分类及技术规程等标准体系建设。全面配合三调办做好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保障“三调”工作精确、高效开展。组织开展遥感影像内业全地类预判提取、全面内业核查和互联网+在线外业核查。配合国家统计局开展调查成果事后质量评估。开展三次调查数据分析评价工作。

二是组织开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与动态监测项目实施。牵头编制变更调查标准、规程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变更调查监测和核查工程,汇总更新国土调查数据库,保持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现势性,支撑自然资源部“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运行,并利用调查监测成果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督察执法、用途管制等相关管理工作。

三是组织开展自然资源专项调查项目实施。开展林、草、水、湿地等资源专项调查规程编制和技术研究工作。完成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全国及分省草原植被覆盖度及生物量调查工作,主要树种航空立木材积表编制和环京津三北防护林调查工作,京津冀和赣州市地区地表水资源、潜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国际重要湿地资源专项调查试点工作。

四是推进调查监测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在长期调查监测工程实践中,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建成“国土调查云”平台,部发文全国推广应用,日均受理服务超过千万,有力地辅助了各级管理工作。“国土调查云”还初步建成了遥感监测信息快速分发、调查、核实的一体化地面调查网络和远程指挥调度平台,配合相关司局完成大棚房、违建别墅清查整治等督察执法,以及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项目核查等重点工作。

二、发挥数据资源积累和政策研究优势,精准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一是作为第一技术牵头单位承担《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研究,参与长江、黄河流域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牵头全国纲要顶层设计,组织开展60多个专题研究,负责现状评估、规划指标测算、生态安全格局、农业发展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实施保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重大问题研究,参与全国纲要文本提纲和相关章节撰写以及统稿工作。牵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评估、农业格局优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等专题研究,参与规划文本起草。

二是牵头完善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家级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提出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定位调整优化方案,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和制度,完善细化主体功能分区。

三是开展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双评价数据计算体系,形成全国生态重要性和脆弱性评价成果、全国种植业、畜牧业和城镇适宜性评价成果,包含140个统计表格,30余幅专题图,44种数据成果等。判定全国国土空间的承载状况和潜力,识别区域问题和风险,提出了区域差异化政策建议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向,有力支撑全国纲要编制和三条控制线划定等工作。

四是开展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制定。牵头编制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指南》等。

五是推进三条控制线划定管理研究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审核工作。牵头支撑《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文件起草,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指南》《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研制。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国家级核查工作。

六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研究。起草完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开展试点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情况的汇总分析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研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标准、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规程等编制工作。

七是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深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项目实施,完成《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编制,有效支撑中央改革任务。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技术方法、基本框架和运行体系项目研究,开展年度增减挂钩跨省项目核查工作。

三、构建完善地籍调查技术体系,有效支撑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一是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编制完成《自然资源登记单元设定与编码规则》《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要求》《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等技术规范,承担重点地区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权属核实和成果核查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开展自然资源地籍调查示范区建设和技术培训等。

二是规范推进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研究编制《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地籍调查规程 第一部分 不动产》国家标准,起草《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以及规范不动产地籍调查的政策文件,参与制度顶层设计,组织开展相关示范建设工作,开展不动产测绘学管理制度、“多测合一”等研究工作。

三是开展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与国家级数据库建设。组织开展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建设,研究编制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建设国家级不动产地籍数据库。

四是支撑农村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示范建设,编制《农村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指南》,参与编制《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问答》等文件,指导各地推进农村确权登记工作。

四、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评价评估监测,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一是开展自然资源价格机制研究和价格监测。组织实施国家级地价监测工作,每季度向管理部门提供地价监测指标及分析报告,并向社会发布。推进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工作。扎实做好全国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分析。持续跟踪市场走势,全程参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定期研判形势,提出建议,有效支撑部房地产调控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二是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及清查核算工作。承担行使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所有权资源清单和管理体制研究工作,研建土地资源资产核算技术体系,编制《土地资源资产核算技术规程》,开展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体系建设及资产量清查工作。

三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完成八轮全国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六轮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年度更新。完成城市中心城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高校教育用地评价,开展基于宗地的详细评价试点,开展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构建了完整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技术体系,建立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数据库与更新机制。

五、深化耕地保护战略研究,政策研究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重大部署。配合支撑部党组牵头组织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研究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研究,承接并扎实开展多项专题研究。牵头组织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意见》的集中研究起草工作,以及宣讲材料编写。

二是支撑农村土地管理三项改革试点。完成三项试点中期评估、跟踪监测与评估,全面总结三项制度改革成果,配合部相关司局研究起草报中央深改组的总结报告,并提出政策建议和修法建议,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出台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决策参考。

三是深化耕地保护战略研究。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制度梳理与分析;配合土地管理法修改,起草编写《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开展《土地管理法》修订前后两个版本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基层政务工作标准指引”和成片开发标准的编制;贯彻新《土地管理法》的精神,研究起草《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规程》;完成“全国征地补偿标准信息平台”开发,强化在征地补偿标准信息公开方面的应用。

六、国土空间大数据基础不断夯实,数据驱动下的自然资源决策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底板不断夯实。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推动下,持续扩充以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为核心的各类基础数据。建立了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时空关系网,首次实现2009年以来全国超过50亿土地利用图斑的变化关系追溯、查询与分析;面向自然资源管理新要求,开展了自然资源专题数据衔接整合,以三次调查数据为核心,集成林草水湿、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地质地灾、地籍地价、国土规划等数十类专题内容,形成内容全面、时序完整、衔接有序、及时更新的全国自然资源基础数据集。目前,我院以三次调查为核心的各类空间数据资源超过1PB,切实发挥了三次调查数据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底板与底数作用,为部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三位立体时空数据库等提供了扎实保障,极大丰富了自然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成果。

二是国土空间数据应用生态全面形成,决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院充分整合国土调查与国土空间规划等自然资源重点工作的业务逻辑与数据逻辑,形成了涵盖国土空间数据采集、整合、分析与共享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技术体系,实现了各类基础数据的快速整合、计算与更新。以三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为核心,构建了数据处理、计算、分析、可视化四位一体的空间大数据计算平台,实现了空间大数据技术在自然资源领域的深度应用,空间数据计算能力提高数十倍,基本形成了实时计算、汇总、出成果的快速计算能力。基于我院大数据平台先后完成了三次调查全国汇总与流量分析、全国不稳定耕地计算分析、全国双评价计算评估、全国生态红线一体化计算评估、长江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计算与评估等核心支撑工作,数据导向的自然资源决策支撑作用持续加强。

三是构建了多元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数据价值不断迭代放大。我院充分发挥业务优势与数据优势,建设形成了以国土调查数据为核心的原始数据、专题数据、分析数据、数据产品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数据服务保障能力全方位加速发展。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累计为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各自然资源督察局、省级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以及部相关司局与事业单位等50余家单位和机构提供各类数据共享服务近千次,服务数据总量超过400TB,彰显了国土调查数据的基础权威地位,数据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七、发挥学术平台优势,持续加强科研能力建设

一是稳步推进科技项目实施。稳步推进“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综合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以及“宜居村镇土地承载力提升的空间管控技术与示范”、“城市空间规划精准管控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实施。有序推进“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析评价”项目实施,构建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依托全国国土勘测(空间)规划院系统力量,持续加强实证研究基地和野外观测科研基地建设。

二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支撑自然资源部参与UNGGUIM(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委员会)和FIG(国际测量师联合会)等国际组织的各项活动。持续参与我部与德国汉斯基金会的合作,支撑部与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等国在土地管理领域的政府间交流。执行部委托的“一带一路”国家合作项目,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专项基金”项目实施。参与执行部土地领域“来华培训任务”和成套技术援外项目、部援老挝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工程项目。

三是发挥学术平台优势,打造自然资源领域专家智库。围绕生态文明、不动产登记、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市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与实施、信息化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召开系列专家研讨会,形成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为部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组织开展土地科学学科建设、国土资源科技奖评审和推荐,按年度出版《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蓝皮书》。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甲级推荐名录评审推荐,协助开展部国土规划行业管理研究和承担日常事务。编辑出版《中国土地科学》《土地科学动态》学术期刊,推进土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学术质量广受专家学者好评。

发展历程

2023年7月18日,中国日报社与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在北京签署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参考资料

单位简介.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2022-08-03

中国日报社与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签署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日头条-中国日报网.2023-07-19

基础业务.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2022-08-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