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冕 :明朝大臣于谦之子

更新时间:2023-11-10 10:28

于冕(公元1424年—公元1500年),字景瞻,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考城(今河南省考城县),明朝大臣于谦之子。

于冕早年因为父亲的功勋被荫封为府军前卫副千户。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父亲于谦遭到石亨等人的陷害,含冤而死,于冕也坐罪被判戍守龙门(今山西河津市)。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冕受到赦免归来,上疏为父亲伸冤。明宪宗朱见深后来亲自审理此案,终为于谦复官赐祭。随着父亲于谦得以平反,于冕也官复原职,但是他不想再担任武官,于是上疏请求改任兵部员外郎 。于冕为官时颇有才干,后来历任祠部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应天府尹,直到朱祐樘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于冕在退休不久后去世,终年七十七岁。于冕生前没有儿子,其嗣子于允忠在其死后承其杭州卫副千户的官职。

晚清藏书家丁丙评价其聪明好学,勤奋知礼,在险恶的境遇中尚能坚持读书言的理想,并凭借个人努力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不愧为名臣之后。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于冕是明朝少保、兵部尚书于谦之子。朱祁钰景泰初年,于冕因为父亲的功勋被荫封为府军前卫副千户。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于谦遭到大将石亨等诬陷,因谋立襄王之子的罪名含冤遇害。于冕因父罪受到株连,被判戍守龙门(今山西河津市)。

为父伸冤

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春,在明英宗去世一年后,明宪宗下诏释放了当时正在戍边的于冕,并归还其家产。次年,于冕获赦归来,上疏为父亲伸冤。明宪宗亲自审理此案,不仅追复了于谦的官职,还派遣使者前往于谦的坟墓祭奠,并亲撰文以表彰于谦匡扶社稷的忠心。

为官有道

父亲于谦得以平反之后,于冕也恢复了过去世袭的千户官职,但是他不想再担任武官,于是上疏朝廷,请求改任兵部员外郎。于冕为官时,很有才干和气魄,他后来历任祠部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应天府尹。在这期间,于冕又将父亲于谦生前的遗稿整编为《节庵先生存稿》刊印,后又对其父作品再做整理,辑有《旌功录》五卷。

晚年逝世

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给事中宋琮、御史俞俊等参劾诸官,于冕等被参“老懦无为”。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于冕因为没有子嗣,上疏朝廷请求将同族直隶新安卫千户于明之子于允忠过继于自己门下,世袭杭州市卫副千户,供奉祠庙,获准。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于冕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人物作品

于冕辑有其父于谦作品集《节庵先生存稿》《旌功录》,已知其个人作品有《先肃公行状》《金山志》《同马浩澜泛西湖和韵》《重修宗阳宫大通明殿记》《宗阳宫沈法师寿藏记》《题重刻灵卫庙旧碑碑阴记后》。

人物评价

晚清藏书家丁丙在《于忠肃公祠墓录》中评价于冕不愧为名臣之后。他聪明好学,勤奋知礼,善于在各种境遇之中自处。当家庭蒙受灾难,自己也流放边疆之时,尚能坚持读书纂言的理想和事业,以至后来情况改善,他便凭借个人的力量在官场上有了一番作为。

人物轶事

父慈子孝:于冕的父亲于谦正直清廉。为了教育儿子,于谦曾在于冕幼年时为其作下勉励诗《示冕》,其诗曰:“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鬖鬖。好亲灯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梦江南。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旨在教导儿子勤奋读书,孝敬高堂。明代宗景泰初年,于冕蒙受朝廷赏赐父亲于谦的功劳而被授府军前卫副千户之职。于谦又语重心长地训诫于冕:“宜砥砺名节,毋恩命。”于冕在于谦的苦心教导后,后来果然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官员,同时也成功为父亲伸冤。

人物关系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