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2-12-15 19:56

人参(学名人参属 ginseng C. A. Mey.),五加科(学名:Araliaceae)人参属(学名:Panax)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长白山野山参、地精、神草、土精、黄丝、金井玉兰等别名。

人参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中国等国家,中国主要产地在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半部和黑龙江省东部。人参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喜阴惧阳,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林下。人参有高30~60cm的单生地上茎。叶为掌状复叶,轮生;叶柄长3~8cm,基部无托叶;中央小叶呈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侧生小叶呈卵形或菱状卵形,叶基部为宽楔形,具有五到六对侧脉。伞状花序,有花30~50朵;花梗长0.8~1.5cm;花为淡黄绿色。果实红色,内含乳白色肾形种子。人参的地下部分为直根系肉质根,其肉质根形状似人而且人参的种子也需要九个月时间萌发,与人类“怀胎十月”相似,因此得名人参。

人参有很悠久的入药史,主治气虚欲脱,劳伤虚损,倦怠失眠,健忘等病症。人参自古以来因其药用价值被长期过度开采,现今已经难以看见野生人参,中国中原产区的人参更是早已灭绝。人参在中国已被列为国家Ⅰ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对其本种自然资源采取了保护措施。

演化历史

据考证,五加科人参是一种古老孑遗植物,物种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万年前,在当时非常兴旺,后遭遇冰河世纪而受影响,导致分布区域极大缩小,人参和人参属的其他植物得到了幸存。

人参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北部及苏联远东,应是在原始种向北迁移散布过程中所变异,而发展起来适应这些酷烈自然条件的多倍体类群。第四纪冰川可能将人参和原始种直接的过渡类群消灭了,导致了人参和始生中心相距甚远的现代分布区。

研究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人参的国家,已有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梁代著作《名医别录》和宋代著作《本草图经》对人参的根、叶形状和生境都有所描述。人参由于其肉质根形状似人,人参籽亦需在胚里孕育九月才破土而出,又与人类的“十月怀胎”相似,在《名医别录》上也记载人参“三物叶,根如人形”,因此得名“人参”。学名俄罗斯学者于1843年定名,“人参属”是“Pan”和“Axos”的结合语,翻译为“总”和“医药”,意为对所有疾病都具有效果,而“Ginseng”则是来自中文“人参”的英译。

根据考证,中国的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在中国医学名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记载道:“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同时对人参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都有所描写。上党即为中国山西省长治县和黎城县的一部分,属于太行山系。人参被学者称为“森林中的绿色金子”。

人参的药用历史要追溯到中国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之中记载了人参酒的药方,作者李时珍之父李言文也著有《人参传》,述说人参的益处。《名医别录》《大观本草》与《本草图经》之中也对人参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记载。

人参有许多别名,各种古籍对人参的称呼各异。《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别称为“地精”、“神草”、“鬼盖”、“人衍”,《名医别录》将人参称为“血参”、“土精”,根据产地的不同人参也被分为“吉林人参”、“高丽参”、“关东参”等。

形态特征

人参的地上茎单生,高30~60cm,无毛,有纵纹,基部有宿存鳞片;根状茎较短成块状,主根肥大为纺锤形或圆柱形,呈黄色或白色。

人参叶为掌状复叶,3~6枚生于茎顶,幼株叶数较少;叶柄无毛,长3~8cm,有纵纹,基部无托叶;人参的小叶为膜质,3至5个叶片,中央小叶长8~12cm,呈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侧生小叶长2~4cm,呈卵形或菱状卵形,叶基部为宽楔形,尖端长渐尖且有细密锯齿,齿有尖刺且上面长有约1mm长的短刚毛,下面无毛,具有五到六对侧脉;小叶叶柄长0.5~2.5cm。

人参的花呈淡黄绿色,为伞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每个花序有30到50朵花,花序梗长度通常为15~30cm,花梗长0.8~1.5cm。

人参的果实为鲜红色扁球形,果实多数聚生于茎顶,内含乳白色肾形种子。

物种分布

人参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在中国的主要产地为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半部和黑龙江省东部。

生长习性

人参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林下,属喜阴植物,喜生于凉爽温和的环境之中,耐寒冷霜冻,惧阳,忌高温多雨,怕干热;人参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8℃,土壤温度为5℃时,芽孢萌动,10℃时候出苗,16~18℃时适宜根系生长,20℃时适合地上植株生长,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会进入休眠状态。人参对于土壤要求较高,要求土壤pH值在5.5~7.0之间、有机质含量3%~5%、含水量最大值为65.71%,最适宜在土质松软、保水保肥性能高、养料充足的中壤土中生长。

繁殖方法

自然繁殖

人参为异花授粉植物,一般三年生才开花,少有二年生开花。每一花序的花数目由30~50朵,花开2~3小时后,花药开裂,花粉散出,授粉三天左右时,花柱枯萎,子房开始膨大逐渐形成果实。

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时主要采用种子播种。

良种培育:挑选优质人参进行栽培以建立留种地,第五年采收种子。将人参摘除部分花序后采收的人参种子可栽培大型人参、优质人参。

人参种子有着很长的后熟期,长达几个月,需要进行催芽处理才能保证播种后出齐苗。将干净的河沙与殖土混合,再将参籽与土混合均匀。将带有种子的混合土填入木框放入土坑并覆盖细沙,再以草苫子覆盖,适时补充水分,数月后可播种。

播种时间为秋末冬初或初春,将种子均匀播种后覆土填实。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植质的土壤、种植地坡度应当较缓。种植人参之前,利用隔年已经充分腐熟的土是增产的基础条件。

田间管理

1.搭设荫棚:于四月底至五月初以苫材搭设荫棚。

2.下防寒土:初春时,在人参还未破土之前,用木耙将去年入冬前面的防守土犁下,并去除田间禾本科杂草

3.除草犁田:在犁下防守土后应当及时将种植地轻耙一次,解除土壤板结升高地温。当人参出苗后,应当用手松土,但不易松土过深,以免伤根。

4.防涝与灌溉:在田间设置排水沟,排除积水,避免降水降雪量大时受涝导致根系受损。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人参病害类型主要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非侵染性主要指自然条件治病,如冻害、日灼、水涝等;侵染性指具体病症,如立枯病、黑斑病、锈腐病、灰葡萄孢、猝倒病、核盘菌、疫病等,这些病症会导致人参出现根叶变色软烂、根系枯萎腐烂、幼苗折断等现象,而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般采用咯菌腈、多抗霉素多菌灵、速克灵、菌核净等化学药剂等化学药剂进行病害防治。

虫害防治:蛴螬耗子蝼蛄科金针虫灰地种蝇等动物是人参种植时主要的虫害。治理田鼠需要根据当地田鼠生活习性和破坏习性进行因地制宜,一般将食物引诱、烟熏驱赶、灌水淹洞、设捕鼠夹等方式进行混合使用,实现对田鼠的捕杀;治理和蝼蛄一般采用整地施肥方式治理;治理金针虫,使用鲜酒糟团引诱其聚集后人工捕杀;治理地蛆使用乐果灌根的方式杀灭虫卵;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对蛴螬、蝼蛄、金针虫都具有一定灭杀效果。此外,动物的排泄物对于人参种植可以起到驱虫增产的效用。

药用价值

人参主要被作为药材或补品使用。人参的根、茎、叶、果都可以入药。

功用主治

人参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主治气虚欲脱,劳伤虚损,倦怠,纳呆,大便滑泄,消渴,失眠,健忘,阳萎,及一切气虚津伤之症。

人参带茎的叶被称为人参叶,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人参的果实为人参子,有补气延年的功效,主治气虚乏力、胸闷气短

药性

人参味甘,味苦,微温,归肺,脾,心,足少阴肾经

研究进展

药理作用研究

人参所含的一些活性成分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功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增强分泌系统、调节代谢功能以及抗肿瘤方面具有发展潜力;人参叶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统、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代谢系统皆有积极影响;人参子在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系统和兴奋垂体-肾上腺皮方面有发展潜力。

人参品类

在人参栽培、加工与买卖中,常从生长环境、根芦形态和规格三个角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品类。

根据生长环境通常分为野山参(天然山参)和园参(人工种植),野山参通常为横灵体、疙瘩体,外皮紧、老且纹深,须清疏不乱且细长,质地柔软不脆,芦头细长,多为三节。发育缓慢,6~10年才开花结果,60~100年才堪堪长到50克。园参常为圆柱形,皮糙,纹粗、浅且不连续,须短而多,质地脆软,芦头粗短。发育周期短3~4年开花结果,5~6年就能长到50克。

根据根系形态和芦形态可分为两个系统四个品类。

马牙系统

芦头短,主根粗,支根多,发育快且产量高,又分为大马牙和二马牙。

大马牙:皮嫩无粗皮,呈黄白色。主根粗短,侧根须根分支多而杂乱不清.是高产类型,但外观不美观。

二马牙:相较于大马牙的主根更细长,芦碗更小且明显,须根更少而长.皮色洁白,比大马牙外观更加好看但是生长速度逊色于大马牙。

长脖系统

芦头细长,主根短,支根长而少,发育速度较慢,又分为圆膀圆芦和长脖。

圆膀圆芦:芦头圆、长短适中,上端有明显芦碗,下端无芦碗。主根顺长比二马牙短,但长于长脖,侧根少而细长.体型美观价值较高但产量较低。

长脖:芦头细长,主根细,芦碗较小,须根少且长,外形不美观且生长缓慢,产量不高。

根据商品规格按价格由低到高主要分为普通参(脖短身圆,多分支)、集安边条参(脖长,有两条腿,外形匀称优美)和石柱参(脖细长,有臂有腿,姿态多样而优美,横灵体或顺长体)。

物种现状

保护等级

人参长期处于被过度开采的状况,出现了天然分布区减少的情况。在中国,以“上党参”为典例的的中原产区人参早灭绝,即使在盛产人参的东北地区,野生人参也极为罕见,因此在中国人参已被列为Ⅰ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致危因素

人参作为一种野生药用资源,由于市场需求,以及只利用不保护的开采方式,出现了“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致使其野生资源日渐枯竭。

保护措施

中国在长白山就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且在人参的其他分布区严禁采摘野生人参,促使野生人参资源逐渐恢复。截至2022年,人参栽培技术已基本成熟,在中国的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山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皆有引种。

相关种类

人参属植物除了人参外还有:

花旗参学名:P. quinquefolius L.):又名五叶人参、花旗参、广东参、美国人参等,产于北美洲

三七(学名:P. pseudo-ginsen Wall.):又名假人参、田七,产于中国、尼泊尔越南印度等地。

竹节参(学名:P. japonicus C.A.May.):又名日本土参、东洋参、牛尾巴参,产于日本、朝鲜、中国等地。

除以上常见种还有三叶人参(P. trifolium L.)、大叶三七(P. major [Burk] Ting)、秀丽三七(elegantior [Burk] Hoo)、羽叶三七(P. bipinnatifidum Seam)、假人参(P. psadcginseng himalaicus)、西南变种(P. japonicus var. Wangianm [Sum] Hoo)等种。

中国在长白山就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且在人参的其他分布区严禁采摘野生人参,促使野生人参资源逐渐恢复。截至2022年,人参栽培技术已基本成熟,在中国的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山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皆有引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