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穆王后 :朝鲜宣祖继妃

更新时间:2023-11-09 14:26

仁穆王后(韩语:인목왕후),本贯延安金氏,史上多称为仁穆大妃,朝鲜宣祖继妃,李珲继母,李倧嫡祖母。

1602年,奉王命册为宣祖王妃,1608年,宣祖驾崩,王世子李珲继位,尊宣祖王后金氏为仁穆王大妃,光海君即位后,将仁穆王大妃禁足于德寿宫。1623年,绫阳君李发动宫廷政变(仁祖反正),释放仁穆王大妃,仁穆王大妃晋为仁穆大王大妃。

1632年去世于仁庆宫钦明殿,与宣祖以同陵异冈的形式合葬于穆陵。

人物生平

家庭出身

仁穆王后出身延安金氏,八世祖金涛曾考中明朝制科,高祖父金诠朝鲜中宗时期的领议政,延安金氏家族的势力在金诠的侄子金安老当权时达到顶峰,随着金安老的倒台而有所衰落,仁穆王后的曾祖父金安道、祖父金也只能凭荫叙做到县令、司正之类的小官。仁穆王后之父金悌男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考中小科进士壬辰倭乱期间任义禁府都事、工曹佐郎、涟川县监,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庭试文科及第,重振家门,作为西人党的成员历任各种清要之职,到仁穆王后被拣择时已官居地位重要的吏曹佐郎(郎)。

仁穆王后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史载“幼而聪慧”,接受诗书教育,练就汉字书法,成为朝鲜王朝少有的擅长写大字的王妃(参见“主要作品”目录)。

拣择为妃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二十七日,朝鲜宣祖的元配懿仁王后朴氏逝,此时宣祖后宫虽有仁嫔(时为贵人)受宠且出身两班,但在朝鲜中宗拣择文定王后以后,朝鲜君臣已形成不立后宫为继妃的不成文默契(后来李焞曾打破这种默契立张禧嫔为妃,赐死张禧嫔后立下妃嫔不得升正宫的成文家法),所以宣祖决定在国丧结束后就下达禁婚令,上处女单子,拣择新王妃。南人重臣西川君郑昆寿提出异议,连上两箚,以“诸侯不再娶”和“君子防未然”之义反对拣择继妃,称“王世子(李珲)仁孝聪明,朝野之所属望,夙睿简,正位储宫,十年于兹,懿仁子之,无间亲诞,此臣民之所仰恃也。今若册立,而熊献梦,则斯之庆,固为至幸。而已树之国本,懿仁之所子……然他日万或有一启窥伺之心,而为可执之言,则事有至难,何以处之?”但宣祖不听,最终被郑昆寿不幸言中。

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三日,宣祖决定拣择金悌男之女为新任王妃。金悌男封延兴府院君,但由于之前册妃的资料在壬辰倭乱时烧失无余,所以礼曹研究了很久,才在七月行嘉礼。七月十三日,宣祖穿着冕服,亲迎仁穆王后于太平馆(中国使臣馆),将仁穆王后接入贞陵洞行宫(今德寿宫)中,开启了她三十年的宫廷生活。

掖庭沉浮

宣祖虽然迎娶了仁穆王后,但仍然最爱金贵人,并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晋封她为仁嫔。所以仁穆王后入宫后一直得不到自己丈夫太多的关爱。她处于宫中压抑的环境下,效仿中原地区唐朝张公艺,在墙上写一百个“忍”字。她在中宫六年期间,先后为宣祖生育了贞明公主李㼁(另有一女夭折),都是宣祖唯一的嫡出女儿和儿子,为李珲李珲上台后她的悲惨处境埋下伏笔。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上尊号“昭圣”。万历三十六年(1607年)末,宣祖病重,巫婆给仁穆王后说是懿仁王后的鬼魂作祟,于是仁穆王后派数十名巫婆到清裕陵(懿仁王后陵,后并入宣祖穆陵)作法,并制作懿仁王后假像,写上懿仁王后的闺名,进行诅咒,为宣祖续命。翌年二月,宣祖去世,世子李珲继位,即光海君,仁穆王后遂被尊为王大妃,加尊号“贞懿”,故称“昭圣贞懿王大妃”。仁穆王后建议李珲给宣祖上的庙号称“祖”,但在群臣反复商议之后还是称宣宗(八年后升格为宣祖)。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正月,仁穆王后要出宫亲祭永慕殿(宣祖魂殿)。按照礼法,女子只能在宫中举哀,不得参与这类祭祀场合,因此遭到台谏反对,但被光海君驳回,仁穆王后最终在二月十三日与光海君夫妇及宣祖后宫一起出宫祭祀。九月一日,仁穆王后又提出要参拜宣祖穆陵。此举更遭群臣一致反对,不仅指出有违礼法,而且强调该年京道饥荒,大妃“举动”(出行)会给百姓增加负担。李珲告诉仁穆王后此事难办,仁穆王后怒斥光海君并嚎啕大哭,“哭声震阙”。但以台谏为首的群臣坚持反对,经过数月僵持,仁穆王后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二月终于“勉抑至情,俯从公议”。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光海君的世子李祬结婚,仁穆王后下赐大量礼物,比光海君废妃柳氏赐的还多。之前光海君还是世子时,不敢得罪宣祖,故厉行俭朴,即位后内帑也没有充实,而仁穆王后则“财浮于国”,因此光海君夫妇的宫人(金介屎等)引以为耻,经常和仁穆王后的宫人明争暗斗,并在光海君面前说仁穆王后坏话,光海君也对这种情况很不满,尤其厌恶仁穆王后宫人的放肆。仁穆王后对李㼁非常疼爱,“衣服居处、岁时祈多过常度”,又让父亲金悌男帮永昌大君广置财产,导致金悌男在士林中的风评(“士论”)一落千丈。

飞来横祸

永昌大君一直是李珲的心腹之患,《癸丑日记》称光海君一听到永昌大君的声音就不舒服。李尔瞻等大北派为了迎合光海君,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利用七名两班庶子劫夺官银事件,引导其中的朴应犀、徐羊甲嫁祸于金悌男,让他们供述是为了扶永昌大君上位、仁穆王后垂帘才劫夺官银,作为造反本钱,是为“癸丑狱事”。于是金悌男在六月初一日被赐死,三个儿子(金、金、金)和一个女婿(沈挺世)都在狱中被拷打致死,只有一个十岁的孙子金天锡冒充病死并送去当小沙弥才逃过一劫。其时仁穆王后的母亲光山府夫人卢氏县光着脚跑到仁穆王后宫殿墙外,呼唤着仁穆王后的名字哭诉:“某乎某乎!何以杀汝父而不救乎?”

“癸丑狱事”最重要的矛头对准的是李㼁,在大北派接连请求下,李珲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三十日下旨废永昌大君为庶人,六月二十一日命令永昌大君出宫居于贞陵洞私家。当天光海君派了数十名强健的宫女闯入大妃殿,仁穆王后则紧抱永昌大君,但永昌大君终于从仁穆王后怀中被抢走,仁穆王后光脚追赶出殿,但无法赶上,在宫门嚎啕大哭,随后昏倒在地,卫兵无不跪地哭泣。七月二十七日,永昌大君被流放江华岛,围篱安置,翌年二月遇害。

与此同时,仁穆王后本人的处境也非常不妙。“遗教七臣”之一的朴东亮(懿仁王后的堂弟、贞安翁主的公公)在受审时供出了仁穆王后曾作巫蛊诅咒懿仁王后之事。此后服侍仁穆王后的宫女几乎都被逮捕,其中有三十多人死于狱中。于是李尔瞻指使成均馆儒生李伟卿等上疏称:“母后内作巫蛊,外应逆谋,母道已自绝也。”提出了“废母论”。不过李珲并没有批准,仍然保留仁穆王后的王大妃待遇,“百官之朝如旧”。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四月,光海君从庆运宫(即之前的贞陵洞行宫)迁居昌德宫,但仁穆王后与贞明公主仍留在庆运宫,同时光海君移驾昌德宫后在大妃殿墙外四面设立军堡,安排大量士兵看守,将仁穆王后母女软禁起来。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八月,金悌男等被追施逆律,戮尸枭首,十月,仁穆王后之母卢氏县被发配济州岛。但这些消息等到仁祖反正后才为仁穆王后所知。

冷宫生活

在大北派接连组织的要求废仁穆王后为庶人的“废母庭请”的压力下,李珲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同意贬损仁穆王后,不再称“大妃”,只称“西宫”(庆运宫之别称),并且不允许使用“废”字。其后群臣拟定《贬损节目》,包括收缴仁穆王后的玉册、玉宝等各种相关文书信物,革罢分司,停止问安,停止贡献,待遇按后宫例,贞明公主也降为翁主待遇,但光海君看了之后很不满意,不予批准。直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五月,光海君仍未批准《贬损节目》,直到仁祖反正,亦未见落实。此外,由于仁穆王后跟其他王妃一样,都经过中国皇帝命册封,因此大北派要求奏闻明廷,废黜仁穆王后,但亦被李珲拒绝。

关于仁穆王后母女被软禁西宫时的状况,一些野史记载仁穆王后饥寒交迫,如大北派韩男在仁祖反正后被捕时因口渴求水喝,守卒对韩缵男说:“大妃在西宫,饥渴甚于汝,而汝曾不进一勺水,我何以救汝渴哉?”但从实录来看,由于光海君始终没有批准《贬损节目》,所以对仁穆王后的物质供应一如常态。史载“宫中元有衣服器用虽久不乏,自外例供鱼肉盐米不废”,甚至伺候仁穆王后的宫人还在宫中“自种蔬果,以供朝夕”,并种棉花用于衣料,所以仁穆王后其实衣食无忧。只是她自“癸丑狱事”以后一直穿着素服、吃着素食,侍女也如此,所以将李珲送来的鱼肉全部扔出宫墙外,任其腐烂;也不穿光海君送来的衣服,在仁祖反正后将这些衣服都捐给户曹。光海君听说纸张和黄蜜长期没有上供西宫,还专门过问此事,要求调查清楚是谁在作梗。问安也没有废除,直到光海君末年,光海君也依然坚持每日派内官问安于西宫,并有专门的“西宫问安马”(但可能仁穆王后拒绝接受问安)。

另一方面,对仁穆王后的监视则并未放松,而大北派不断羞辱折磨仁穆王后。“癸丑狱事”后,伺候仁穆王后的宫女大部分被抓走,李珲更换了一批新宫人来监视仁穆王后,但这些新宫人在仁穆王后的感化下都“诚心奉事”。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十二月,贞明公主得了天花,大北派就展开所有民俗中天花所忌讳的行为,如腊八节让屠夫在寝宫门外杀猪,“声震殿宇”。仁穆王后命宫人出来禁止,但一个宦官呵斥道:“王命也,无杂言!”十二月十七日,又有人在大妃殿放火,被文尚宫发现并扑灭,贞明公主的天花不久也痊愈了,此后仍不时有人在大妃殿纵火,所幸都无事。在这期间,仁穆王后曾抄写《金光明最胜王经》,施舍七长寺,为父兄和儿子祈祷冥福;又曾代贞明公主抄写《观世音经》,祈祷贞明公主一生平安,施舍金刚山观光地区榆寺。到仁祖反正时,外界很多人都以为仁穆王后死了。

传位仁祖

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十二日夜,李倧李倧联合西人党反动政变,推翻李珲,史称“仁祖反正”。由于李倧的继位必须由仁穆王后指定,所以他在占领昌德宫后派金自点、李时到庆运宫告诉仁穆王后“反正”之意。仁穆王后开始不知道有政变发生,说:“十年幽闭之中,无人来问。尔是何人,乃于夜半无承旨、内官,而如是直启乎?公主已死,埋于墙下,且是来人等,书名以入。”仁穆王后担心光海君又派人来害她母女,于是谎称贞明公主已死。金自点按仁穆王后要求做了后,继续启达,仁穆王后不回答。李倧又命李贵前往,并要求将仁穆王后接到昌德宫,于是李贵带着仪仗去庆运宫,不料仁穆王后勃然震怒,拒绝去昌德宫,又要求看到李珲父子和李尔瞻的人头才能出宫,并且派承旨问安于母亲卢氏。李贵答以光海君不可杀,李尔瞻正在搜捕中,新主未立故不能派承旨,大妃更加怒不可遏,于是李贵派儿子李时白去昌德宫,告知李倧不可不亲自去庆运宫。李倧又派李廷龟去庆运宫,仁穆王后在粉板上写下“坐好阙自为之,有何不可而必请予乎”一行字。

于是李倧亲自去庆运宫,率百官诸将在宫门外伏地痛哭待罪,并将俘获的光海君父子也带来。到了晚上,仁穆王后说:“绫阳君,宗子也,入承大统宜矣。克成莫大之功,有何待罪之事?”李倧回答:“抢攘之中,事多未遑,今始来诣,不胜惶恐。”于是仁穆王后命令交出御宝(国玺)和启字印(国王用于批准公事的印章)。李贵认为直接将御宝交给仁穆王后不妥,仁穆王后表示自己没有儿子,不用怀疑她。两人相持之下,李倧命左议政朴弘献上御宝,不久又献上启字印。但仁穆王后拿到御宝后,却迟迟不下令传位。到了深夜,李倧表示自己打算回家待罪,被群臣劝阻,随后仁穆王后就召李倧和诸将入室,垂帘接见。仁穆王后祭拜了宣祖,说了一堆感慨之语,并与李倧等人相对涕泣,但就是不传御宝。

李倧让都承旨李德泂到帘前,催促仁穆王后传御宝给李倧,仁穆王后借口天色太晚而不欲传御宝,在群臣恳请下终于传授,但她又要求亲自砍下李珲父子的头颅以报杀父之仇,群臣反对,李倧也不同意。李德泂援引中宗反正未杀李㦕故事,请求仁穆王后收回成命,仁穆王后又控诉光海君弑杀宣祖等罪行,大臣不敢苟同弑杀宣祖之罪,仁穆王后说宣祖是被光海君气死的,也属于弑杀。面对这些无谓的争执,李德泂表示光海君的支持者还有很多没有落网,赶紧让李倧即位才是当务之急。仁穆王后这才命李倧即位于庆运宫别堂,并面谕敬大臣、恤民隐等数条。李倧听完仁穆王后慈谕,随即带着御宝出室即位,是为仁祖。

后期风波

仁祖即位后,仁穆王后恢复了王大妃的尊号,并与母亲卢氏县团聚,年过二十的女儿贞明公主也终于出嫁名门丰山洪氏。与此同时,仁祖还以仁穆王后的名义颁布废黜李珲,传位仁祖的教书,并以她的名义上奏明朝,请求册封仁祖。但这些都是张维等人代笔,并不完全体现仁穆王后的意志,仁穆王后是要将光海君置于死地,她自称“怨妇”,称光海君为“废人”,下令不准称他为“废主”,说他“罪浮纣、炀”,又开出光海君三十六罪,要求将这些罪名“上告宗社,下谢生灵”。但仁祖没有接受。不久,仁穆王后又要求在上明朝奏文中将光海君软禁她的年份夸大成“十余年”,加入她父兄被杀的惨状,并添加杀害琉球王国世子这类道听途说之谈,最后加上“早加刑章、以谢人民”八字,企图借明朝之手杀掉光海君父子,领议政李元翼等群臣表示前两条可以载入,但后两条不可。最终李珲保住性命,并没按仁穆王后的要求处死。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李适之乱爆发,叛军逼近汉城,李倧率百官逃到公州,而安排仁穆王后和仁烈王后江华岛,不久后就在礼曹判书李廷龟的建议下接仁穆王后与自己一起去公州。但仁穆王后出城后并没有去公州,而是朝江华岛方向的杨花津方向行进。仁祖听说后大为恐慌,担心仁穆王后落入叛军手中,急忙派李廷龟(贞明公主之夫洪柱元外祖父)和东阳尉申圣(贞淑翁主之夫)等去找回仁穆王后,当时仁穆王后正在一处民宅歇脚,只有永安尉洪柱元侍奉仁穆王后,但仁穆王后坚决不跟仁祖走,申翊圣让洪柱元出来,不顾王室嫡庶之别(根据规定,翁主之夫对公主之夫行礼),高声痛骂,并威胁不说动仁穆王后就斩了他,年少的洪柱元被骂哭,仁穆王后听到后厉声说:“未亡人赖贤君复见天日,意谓太平可致,乃有此变耶!”申翊圣就归咎于宦官崔彦恂,崔彦恂被迫向仁穆王后请罪,仁穆王后终于同意与仁祖会合。仁祖此时吓得几乎气塞,听到仁穆王后赶来会合才好转。

李适之乱平息后,仁穆王后与李倧一起返回汉城,并于十月晋尊大王大妃,加尊号“明烈”。丁卯之役时随仁祖避入江华岛崇祯元年(1628年)发生仁城君谋逆事件,仁穆王后与仁城君母亲静嫔闵姓关系不错,而且贞明公主一家也被仁城君供出,所以仁穆王后不得不下旨与仁城君划清界限,并要求群臣催促仁祖处死仁城君。仁穆王后“性严急”,而仁祖则“曲意承颜,靡或有违”。当时仁穆王后坚持素食,在仁祖和仁烈王后的哭泣恳求下,才在崇祯二年(1629年)开始吃肉。

崇祯五年(1632年)夏,仁穆王后生病,到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于仁庆宫钦明殿,享年四十九岁。她临终之时,仁祖“昼夜侍疾,衣不解带,药必先尝”。死后谥号仁穆(施仁服义曰仁,布德执义曰穆),追上尊号光淑庄定,加上生前所上尊号全称昭圣贞懿明烈正肃光淑庄定仁穆王后,终年四十九岁,与宣祖以同陵异冈的形式合葬于穆陵。

家庭成员

高祖金诠领议政(1458~1523,谥号忠贞)

曾祖父:金安道县令赠左赞成

•祖:金祦司正赠领议政(1526~1570)

•外祖:卢(1534~1569)

•父:金悌男延兴府院君领敦宁府事(1562~1613,谥号懿)

•母:卢氏光山府夫人(1557~1637)

•夫:李昖(1552~1608)

•子:李㼁(1606~1614)

•女:贞明公主(1603~1685)

影视形象

西宫》:1995年kbs电视剧,李宝熙饰。

医道》:1999年MBC电视剧,洪恩熙饰。

王的女子》:2003年SBS电视剧,洪洙贤饰。

龟岩许浚》:2013年MBC电视剧,徐伊安饰。

王者之相》:2014年KBS电视剧,高媛熙饰。

华政》:2015年MBC电视剧,申恩廷饰。

历史资料

《宣祖实录》152卷,35年(1602年)7月14日2번째기사

《宣祖实录》162卷,36年(1603年)5月19日5번째기사

(硏经斋全集)硏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草谈献二

《仁祖实录》27卷,10年(1632年)9月5日1번째기사

历史评价

张维(朝鲜王朝大臣):后天性至孝,自癸丑祸变,三年不咽谷粒。服除,只啜糜粥。既复位,犹不御鱼肉。上与中宫涕泣恳劝,然后始复常膳,盖茹素者前后凡十七年矣。安于俭素,生平罕御锦绣、珠翠,恒服绸帛而已。宣庙有一姊,遇之曲尽恩义,敦睦内外宗族,亲疏各适其宜。至于任使奚隶,恩威兼至,故虽久处幽辱,而左右无一人敢怀二心者。

金用淑(韩国学者):仁穆大妃相当硬气,似乎具有男性的性格,与“性柔弱”的乃父金悌男不同。

轶事典故

不祥之兆

仁穆王后在与宣祖举行嘉礼期间发生过不祥之兆,当时汉城市民修整道路,在太平馆后掘土,土崩压死十余人。另外根据宫中说法,五行中“金”克“木”,而朝鲜王朝国姓“李”为木子头,故很少拣选明圣王后女子为后妃。宣祖不仅有三个淑嘉皇贵妃妃嫔(恭、仁、顺三嫔),接着迎娶的仁穆王后又姓金,也被视为不祥之兆。

宫女代死

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三十日夜,大北派白大珩、李伟卿等借口傩戏,率刺客闯入庆运宫,欲弑杀仁穆王后。据说仁穆王后在当晚刚睡时梦见宣祖告诉她有刺客闯入,不避则死,仁穆王后惊醒,将此梦告诉某宫人,宫人认为宁信其有,便自己冒充仁穆王后躺下睡觉,仁穆王后则躲进后苑,于是这名宫人就被刺客杀害了。领议政朴承宗(小北派,李珲的亲家)听说有人闯入西宫,也率下人赶到西宫,迫使白大珩等在没有进一步搜索的情况下仓皇逃走,仁穆王后得以逃过一劫。仁穆王后先将这名宫人埋在后苑,仁祖反正后予以礼葬。

帛书之谜

仁穆王后死后,在她生前遗物中发现三份帛书,写的是就废立之事颁告朝鲜及奏闻明朝的内容。仁祖将此帛书出示给一些戚属看了以后就烧掉了(一说被仁烈王后烧掉)。有人说这是仁穆王后被幽禁西宫期间所写的帛书,想废的是光海君。但由于帛书已被烧掉,故仁穆王后何时写的这些帛书、想废的是谁,都成为谜团。

传家之法

仁穆王后鉴于癸丑狱事祸及全家,曾写信给娘家,要求世世代代不要同王室联姻。到了李熙时期,明成皇后(明成皇后)想给王子李堈挑选仁穆王后的族人金修德为夫人,金修德之父金思濬便将仁穆王后的信呈给闵妃,但闵妃钟爱金修德的容德,坚持挑选了金修德。

组要作品

亲笔诗

癸丑狱事后,仁穆王后出资重建七长寺,为父兄和儿子祈福,在送来自己抄写的《金光明最胜王经》的同时亲笔题写明人蒋冕七绝一首,内容是:

老牛用力已多年,颈破皮穿只爱眠。

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苦又加鞭。

这幅书法作品至今仍收藏于韩国京畿道安城市七长寺。除了明成皇后之外,朝鲜历代王妃的汉字大字只有仁穆王后的这幅作品流传至今,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指定为韩国宝物第1627号。

述怀文

仁穆王后被软禁期间,有两篇述怀散文传世,一篇作于天启元年(1621年),一篇作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均用汉谚混写,其一的译文大意是:

生我者为谁,鞠我者为谁,皆所以为父母也。身在母腹,渴则饮母血,饥则食母之肉,及其生也,乳哺三年,即离母怀,汗血之多,几以计,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虽粉身碎骨而不能回报。严父教诲于堂上,慈母爱养于闺中,此深重恩惠,虽天长地久而难以回报;此深厚恩泽,虽天摧地折而难以回报。故昔曾子之孝,虽不可越,而今我之不孝,何以比之、何以形之?虽不能继继承承于宗姓,然自幼稚之时,效则曹娥黄香,勤习女工之事,祭祀献,洒扫庭除,由此成人。熟听严训,则谨守妇道,郭嘉舅姑,和睦九族,温顺养育吾子,和平御下治家,无七去之过,如此生活,亦为孝道。

一朝椒房姻缘,一日怀千岁忧,生兰萌孽,被诬莫测。严亲弟兄,皆成冤魂,碎骨之愿,虽天裂地摧亦难以消雪。绝世忠贞之节与清善之明,黄口小儿所共知;又冤枉之情,皇天证明,后土娘娘在傍,国人悉所鉴。一夕罹铁网之祸,陷粪土之恶名,他[何]日洗之!恨则海枯石烂亦难消,冤则天老地荒亦难解,血泪沾麻衣而已。虽胀绝如袜、以刀割肉,不加于此痛。昼则怨魂皆断续于十二,夜则惊魂时离时现。怨魂显子父弟兄之像,似在哭泣,泣血茫然而下,更有残漏断续,一万冤情,一千思忆,又惊情神,不能寝寐,望窗则天尚未晓,张耳倾听,万籁俱寂,思恋父兄,痛怨如山,唯有号哭,哭声震动云霄,血泪如泉下。

虽父母以寿终,人子之情,哀痛无比,不从于九原,更加摧痛,况我之痛乎?痛入骨髓,为之丧明,忆念复,憔唇干舌而已。枕戈之小情,何日伸之!声音在耳,形容在目,何日忘之!此哀痛,一日不敢聊生;此不共戴天之雠与不同国之耻,尤为一时不容息于覆载之间。人子只欠一死,大忍小节,思及伍员之奔吴与尝胆卧薪之心,留此形体,骨髓未涸枯,以消雪某日(刻)骨之怨。

呜呼!三年后始离父母之怀中,故三年丧无论贵贱,古今通用。虽为女子,孝诚岂异男子?服衰麻,负土作墓,亲行祭奠,更加慷慨。不能任意伸罔极之情,唯垂首泉下,此恨岂解?又慈(亲)一朝遭凤凰失侣之痛、遭卞壸之妻抚子之惨,幸留一块肉,身在出[幽]闭中,母女虽在咫尺,隔如天地,吾白发慈亲,谁察温情甘旨?谁侍晨省昏定?呜呼!日薄西山,何日脱此虚势,行晨昏之道,效则王祥之卧寒冰、孟宗之泣枯竹、伯愈[俞]之常泣杖、丁兰之刻木?吾身处枭之地,弃于蛇蝎之手,千古所无之祸乱及于六族,得罪先祖,大不孝及于父母,虽非吾之行实与意愿之事,然宁谓由于吾之缘故。虽一片丹心求不为九原之孤魂,然终不免不孝,而为不孝之鬼。荡泄之情,罔极之气,虽饺子之始,开辟之初,亦不足以报此仇;虽地老天荒,难以消雪此遗恨深怨;虽千丈纸,不能尽书此冤枉之事,闷哉!

贞明公主的后裔洪敬谟评价这篇文章“言言刺骨,至今读之,使人掩卷于邑”。

其二的译文大意是:

古公亶父之三子,长曰姬泰,次曰仲雍,少曰王季,季历娶圣太任,生昌,有圣德,祖古公立季历,而欲传国于孙昌,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之,出奔荆蛮,顺从父意,消国人之疑心。

大概传国于长子之义理而言,废长立次,甚非礼制,而少子昌,圣人也,理应辞让逆礼,出奔外地,而既有废长立次之逆礼,兄若居当地,则其势甚迫,兄弟不容。

古公之妃曰太姜,季历之妃曰太任,文王昌之妃曰太姒,皆圣女也。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仁穆王后被幽禁西宫的悲惨经历被谚文小说《癸丑日记》详细记述。该书作者一般认为是服侍仁穆王后的内人,也有观点认为贞明公主参与创作或加工,还有观点认为就是仁穆王后本人所写。原稿已亡佚,有乐善斋本《癸丑日记》和洪起元本《西宫日记》两种版本,现在一般以前者为准,但抄本已在朝鲜战争中丢失,只有《朝鲜历代女流文集》中的影印版传世。

《癸丑日记》对于了解仁穆王后当时处境与遭遇有较高参考价值,但由于作者立场的缘故,对光海君存在明显的丑化,部分内容缺乏可信度,故相关史实一般还是以《光海君日记》为准。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