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站 :2014年运营于贵州省的三等站

更新时间:2024-09-21 11:25

从江站(Congjiang Railway 车站)即从江高铁站,是“贵广高速铁路沿线行”第七站,被誉为“贵州省出海第一站”。位于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洛香镇)内,距从江县县城直线距离约27公里,下行方向与三江南站相邻,上行方向与榕江站相邻。位于从江县洛香镇,占地24万余平方米,站内主要有站房一座,牵引变电所一处,站前广场一个,框架桥、涵共6座,道岔15组,正线站线无砟轨道5200m。站前广场分南北广场,总用地面积47540平方米,其中北广场用地面积37458平方米,功能定位为以交通集散功能为主的民族文化风情广场。南广场用地面积10082平方米,主要为市民生活休闲广场。从江站隶属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是贵广高速铁路上的重要站点,于2014年12月26日随着贵广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而投入使用。

历史沿革

2014年12月26日,随着贵广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从江站投入使用。从江站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的交通便利性,也成为了连接贵州省与珠三角、沿海城市乃至海外的重要枢纽。

交通区位

从江站位于中国从江县洛香镇,上行距三江南站约52千米,下行距榕江站约57千米。车站距从江县人民政府约27.3千米,距肇兴侗寨约4千米。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设计理念

从江站站房融合了鼓楼与风雨桥侗族建筑风格,融入了具有侗、苗民族风情的交通设施元素“风雨桥”,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地方特色。

设计参数

截至2014年8月,从江站总占地面积24万余平方米,站前广场总用地面积47540平方米,其中北广场用地面积37458平方米,南广场用地面积10082平方米,站内设框架桥、涵共6座。

截至2015年1月,从江站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整体布局

从江站站房主体为地上两层,内设有热水供应点、便利店、洗手间等设施。

从江站站前广场分南北广场,其中北广场是以交通集散功能为主的民族文化风情广场,南广场主要为市民生活休闲广场,广场中央设有喷水花园,左右两侧设有风雨长廊,站外设有牵引变电所一处。

站台线路

截至2014年8月,从江站站场规模为设道岔15组,正线站线无砟轨道长5200米。

截至2015年1月,从江站站场规模为2台6线,途经该站的线路为贵广高速铁路

运营情况

客运流量

截至2015年2月,从江站日均接待旅客达600余人。

文化特色

喷水池

截至2014年12月,从江站站前广场设有喷水池,喷水池的水柱会随音乐的变化而摆出不同的造型,增添了站前广场的文化氛围。

乐器雕塑

截至2014年12月,从江站站前广场设有排笙铜鼓等民族特色乐器雕塑,使车站富有民族气息。

列车时刻表

贵广高铁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经2016年5月15日调整后,目前停靠从江站的车次增至29趟,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著名景点

岜沙苗寨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排笙芒筒, 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岜沙最佳旅游季节岜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和。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5℃;年平均气温在14℃-18.5℃之间。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夏、秋。贵州省素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在岜沙体现得尤其明显,那里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为雨季,十二、一、二月降雨量最少,五、六月最多。通常春夏之交大部分的日子都在下小雨,雨伞或者雨衣是一定要带的东西;另外墨镜和防晒霜,用于对付高原紫外线;住寨子多蚊虫,不能少防蚊水;鞋子一定要防滑、好走山路的,最好是徒步鞋或登山鞋;最后山区的气温普遍要低点,记得带件保暖的外套。

小黄侗寨

小黄侗寨位于高增后坡的山顶上,距高增乡约15公里,距从江县县城20多公里。如今早已是天下闻名的“侗歌之乡”和“音乐天堂”了,到那里去旅游的确别有情趣。小黄村居民均系侗族,过去我们常用“诗的故乡,歌的海洋”来形容少数民族地区善于歌唱的情况,而这样的形容只有用在小黄侗乡也许才使人感觉名符其实。因为小黄村不仅人人会唱歌也爱唱歌,而且村中正式的歌队就有20多支,成员有1000余人。这样的情况在别的地方显然是不多见的,小黄包括小黄、高黄、新黔三个寨子,有600多户、3000多人。小黄的侗歌在侗乡中很有名,侗语称之为“嘎小黄”,即“小黄的歌”,“侗歌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清泉闪光”,无论这些名号有多么动听,都比不上小黄的歌声悦耳,小黄侗寨素有“诗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是一个四面环山,一条小河潺潺流过的侗寨,几百座吊脚木楼依水而建,村内寨外,处处有歌,事事有歌,歌是他们的语言,歌是他们的历史。八十年代初,法国一位名叫路易斯·当德莱尔的音乐家来到侗乡采风,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寨子听了侗族大歌的演唱后,他赞不绝口,认为是人间仙乐,于是在1986年10月巴黎金秋中国艺术节上,他邀请了9位侗寨姑娘到巴黎演唱侗族大歌,据说那9位姑娘整整演唱了1个小时,歌声倾倒了整个巴黎,连艺术节执行主席听了侗族大歌演唱之后激动地说:“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这个寨子就是小黄。此后,小黄的侗族大歌曾几度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联欢晚会、北京音乐厅等重大国内外演出活动中频频亮相,并受到亿万观众的赞赏。小黄侗寨如今早已是天下闻名的“侗歌之乡”和“音乐天堂”了,大山深处的小黄与外界交流十分有限,整个村寨都保持了比较原始的风貌,许多古老的习俗也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演唱大歌便是其中之一。小黄的侗家姑娘不仅极善于歌唱,而且非常热情。对于远方客人想听歌的请求,她们的回答便是让你坐在她们的膝盖上听她们演唱。这种古朴风俗时常使得游客手足无措,其实,入乡随俗才好。在小黄,回归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加榜梯田

位于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80公里。是苗族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苗族的稻田都是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山坡海拔的高低,坡度的平缓及山坡的大 小决定了梯田大小和形态。加榜独特的地型地貌决定了这里的梯田面积最大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最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亩。这里的梯田最长的可达二、三百米,最短的不足一米。长达几百米一丘梯田每一部分的大小形态却完全不同。加榜梯田不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且线条优美。无论从线条,还是整体形态来

看,加榜梯田都吸取了天下梯田之精华,它比云南元阳梯田更加秀丽,比广西龙胜梯田更加壮观,极具魅力。特别是那居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与梯田环境相辉映,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不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人间仙镜,世外桃源”的感觉。凡到过加榜梯田景区的人,都无不为加榜梯田秀美的风光所感叹。梯田美景,四季如画。每年的四、五月是梯田注水的季节,注水后的梯田会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更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夏天的梯田,到处是一片青葱稻浪,如一条条绿色彩带迎风飘扬。金秋十月的加榜梯田,由于海拔高低不同,同处于一座山坡的梯田,黄色由浅变深,形态各异,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冬季,注水梯田中夹杂着一些收割禾穗后的金色糯禾稻草和一些绿色的绿肥地,连同散落于田间宁静的苗家吊脚楼,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第7集《我们的田野》就有8分钟讲到了加榜梯田。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从江县侗族苗族壮族聚居的山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远离现代文明的喧嚣,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节,壮族聚居的下尧村,正在迎接一个专为稻谷丰收设置的节日---新米节。但糯稻并不是村民们唯一的收获,水田里还藏着其它的秘密。水稻田里可以同时养鲤鱼和鸭子,这种稻鱼鸭共作的古老体系,已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位于从江县往洞镇增冲村,鼓楼侗寨的特征建筑之一是风雨桥,也称侗家廊桥,另一便是鼓楼,鼓楼为木结构,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形如宝塔,最上层放置一面大皮鼓。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楼基占地100多平方米,为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通高20余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年)的匾,匾上书“万里和风”四个大字。另有四幅木刻的楹联,其一为“名楼艺高雕龙画凤映照碧树千秋永盛;侗寨秀丽精文就武辅育英才万代长春市”;其二为“龙凤呈祥楼阁直耸冲霄汉;风云聚会山峦起伏绕碧波”;其三为“物华天宝龙楼凤阁交辉呈异彩;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相映显粼波”;其四为“百福龙宫聚众议事击金鼓;万寿凤阁集民歌舞庆玉楼”。增冲鼓楼从底层到二层没有固定的板梯,但预制板上仍留出搭梯的孔洞。二层以上均设有固定的板梯。为了使烧火的柴烟易于扩散,二、三、四层只在金柱外装有楼板,金柱内就形成了空井,金柱之间及各层的外围都放置有木栏杆。五层的楼顶悬挂一个木鼓,由寨老执掌。四、五层有很长的出檐,檐口下还装有如意斗拱,既能承重,又是装饰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