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坚 :中国钧瓷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14:22

任坚(1922年——1990年),钧瓷艺术大师,自幼受父辈陶冶,酷爱陶瓷技艺,立志继往开来,创新求精,造福后人。

人物简介

任坚年少年时代起,50余年来孜孜以求,以毕生之精力从事钧瓷理论研究、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钧瓷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钧瓷志》里对其评价:“他的命运和钧瓷的命运息息相关,在陶瓷界是一位有威望、有造诣、有发现、有创造的杰出人物”。其子任星航遵循任坚遗命,子承父业,志力于钧瓷创作,成功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并恢复了钧瓷的柴烧工艺,父子两代为钧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历及贡献

任坚出生于神垕镇钧瓷世家,其先祖任志修(1811年——1870年)生于嘉庆十六年,监生出身但却无意于功名,痴迷于钧瓷艺术。任志修晚年总结自己的钧瓷烧造经验,于同治六年编著了《瓷器构造备要》一书,全面详尽地记述了钧瓷制作技术,是钧瓷历史上第一部技术专业书籍。任志修之后百余年,其钧瓷制作技艺传至任尚文、任清选、任保魁、任书田等几代子孙,直至第六代传人任坚时,又将家传技艺总结完善,配合科学的制瓷理论,将任氏钧瓷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任坚1936年考入禹州市陶瓷职业学校,师从李志伊、卢广华学习钧瓷技艺。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技师,1943年入河南省立郑州高级工业学校化工科深造。1945年毕业后,受聘于陕西省建新实业公司瓷器厂任技师,继任助理工程师。1946年春回神创办建华实验瓷厂。1948年解放,由禹县人民政府推荐到中原大学学习,1949年毕业后受豫西行署五分署派遣,到神垕创办人民工人并任经理,该厂是河南省第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

1957年,国家拨款筹建钧瓷厂恢复钧瓷生产,从设计到施工投产均由任坚负责全面技术工作。他和老艺人一道排除万难,反复试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使钧瓷这朵已失传的中国奇葩重放异彩,在国际上名声鹊起,倍受青睐。

1959年,任坚用碎玻璃冲淡氧化钴配制钧釉,烧制出的天青釉色钧瓷,色调古朴高雅,别具一格。后又用长石冲淡氧化钴配釉,呈色更好。此两项成果,在当时曾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对以后的钧瓷研究,辟开了一条新途径。

1958年,任坚用还原焰烧制钧瓷成功,产品瑞彩纷呈,变化万千。同年秋,在其老师陶瓷专家李志伊的协助下,先后设计建造了1立方米、2立方米、6立方米倒焰窑,烧成了名贵的鸡血红、茄皮紫等钧瓷釉色。1960年,又设计建造直焰窑一座,烧成的钧瓷绚丽多彩,玉润冰莹,为行家所肯定,这在钧瓷烧造史上又是一项创举。同时,他还成功地研制成钧红釉、天青釉等配方。钧红釉,云蒸霞蔚,如火如荼;天青釉,幽雅明快,古色古香,为古陶瓷学者所赞赏。

1978年,任坚在钧釉中加入还原剂,烧制的产品色彩鲜艳夺目,变化多端,此项创新,突破了仅用气体还原烧钧瓷的成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任坚对钧瓷的研究功绩卓著,对细瓷精陶以及色料釉料、陶土的研究也多有建树。其中钙釉的发明和应用,就是任坚的一大贡献。神垕陶瓷业千余年来一直沿用柴灰釉,这种釉料虽有不少优越性,但腐蚀性强,资源日渐匮乏,不但给原料供应上增加困难,还给上釉工人带来许多痛苦。1946年,任坚用方解石等本地原料配成新釉方,经过反复调试,取得极好效果,为当时各厂家所欢迎。窑主们为垄断此项技术,曾提出用二百车碗(每车75胄,每胄20只)高价买此配方,但遭到任坚的严词拒绝,分文不取,而把此方公开,即此一事,任坚之品格为人可见一斑。

1952年至1955年,他研制成功铬锡红、铬绿、艳黑等多种高温色料,取代了过去常用的不耐高温而且釉色涩淡的大火红、绿色料,并得到迅速推广。此后他又同其他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在神垕镇附近考察发现了不少新的陶瓷原料,为提高神垕地区陶瓷质量,增加出口品种立下不朽的功勋。

“文化大革命”中,任坚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身心备受折磨,但仍坚持钧瓷研究,而且成绩斐然。他说,钧瓷是我的事业,钧瓷是我的生命,我离不开钧瓷。

任坚离休后,仍带病帮助其它的钧瓷厂搞建厂设计、改造窑炉、改进胎釉配方,为振兴陶瓷事业不遗余力,贡献余热,可谓鞠躬尽,死而后已。

著作

任坚的陶瓷著作有:《陕西陶瓷之瞭望》、《钧瓷简介》、《我从事钧瓷生产的回忆》、《钧瓷生涯五十年》等。

后代

其子任星航,子承父业,立志于钧瓷创作,成功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并恢复了钧瓷的柴烧工艺。任星航目前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碑文

任坚先生又名长宪,生于一九二二年古历九月四日,一九九零年五月十三日谢世,享寿六十八岁。生前系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硅酸筹委会委员,禹州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国营禹州市建筑卫生陶瓷厂副厂长、著名陶瓷工程师。

先生为人襟怀坦荡磊落光明,忠正廉洁是其风骨。无私无畏耿性天成,光风霁月同俦咸仰。高山景行,后来皆碑,虽苍口不遗一老,而先生已足千秋。先生生平呕心沥血,精研钧陶工艺。宏才远志,开扬国粹,五十余孜孜求索,乃探骊得珠极工尽巧,继往开来百载难得一秀,裕后光前,为国贡献良多。

钧苑失英明者,同悼钧都人杰,后世永宗。

《任坚传》序

《钧瓷英魂——任坚传》序 叶宏明 2004年

十月金秋,河南禹州市的钧瓷工作者任星航、任纪卫兄弟来到杭州市,和我进行学术交流。交谈之中,他们说他们正在建“钧瓷窑炉博物馆”,恢复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钧瓷窑炉。这对钧瓷的历史和学术研究意义深远,我很高兴,就答应让我的老友、已封笔的书法名家启功先生为他们题个馆名。随后,他们交给我一沓稿子,说是作者林斌写了一部关于他们父亲任坚先生的书稿,准备出版。想让我看一下,提提意见。并极希望我能写点什么,作为序言。那沓书稿并不厚,但我接在手里,却感到沉甸甸的。

那是一位陶瓷工作者人生的重量。

任星航、任纪卫兄弟是我在二000年上海国际古陶瓷学术会议上认识的朋友,经轻工部李国教授介绍,我们成了忘年之交。

任坚先生是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陶瓷专家,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的恢复者,生前在中原陶瓷界享有盛誉,名列“中原陶瓷五老”之中。任坚先生生活工作在河南禹州神垕镇,而我却一直在浙江杭州工作。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之遥。由于当时交通、通讯不便诸多因素,我们交往不多。只是在几次专业学术会议上,我们有过数面之缘。

任坚先生刚毅沉稳的性格,渊博广泛的知识,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南宋官瓷(哥瓷)一样,钧瓷在元、明灭亡之后,炉火烟灭,工艺失传,断烧达数百年之久。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周总理的关怀和国家政府的倡导支持下,恢复钧瓷的工作和宋代五大名窑其他断烧的瓷种的恢复同时启动。任坚先生作为钧瓷原产地——禹州神垕瓷区的陶瓷工作者、领袖群伦的技术带头人,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这一沉重的历史使命。

任坚先生在北方的群山峻岭之中,为恢复钧瓷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工作的时候,我也在浙江省南部山区,为哥瓷的恢复进行着艰难的试验研究。我不知道任坚先生研究工作的详细过程,但从我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推知他为钧瓷艺术的重见天日作了多少繁重的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需知我们同时作着相同的工作,只不过恢复的瓷种不同,研究所在的地域不同。

值得庆幸的是,钧瓷和哥瓷一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周年前夕,恢复烧制成功。颇具宋代钧瓷神韵特征的钧瓷作品,被才建成的人民大会堂选入陈列。

钧瓷和哥瓷,是两枝各有特征,各具风韵的瓷苑奇花。在古代和现代,是一代代勤劳智慧的能工巧匠和艺人们用心血、用汗水培育了它们,浇灌着它们,使它们在历史文化长廊中仪态万方,清香四溢。成为华夏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史上焕发着炫目的光芒。

我知道任坚先生的成就,但对他的人生经历却知之甚少。从这部书稿里,我才知道他有着如此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而他却在风高浪险崎岖艰难的人生旅途上,披肝沥胆,孜孜以求,以一项项的科研成果,开拓着钧瓷艺术的繁荣发展之路。

长时期恶劣的生活工作条件,繁重的工作摧毁了任坚先生的健康,透支了他的生命,终于使他年未满七十即辞世而去。瓷天星殒,不仅是河南省钧瓷界的损失,也是中国陶瓷界的损失。

瓷人合一,人亦瓷。一掊泥土,经水浸润经火锻炼而为瓷。成为“明如镜、润如玉,坚如石、声如”的珍奇,达到了美丽的极致。而人,历经千难万险,重重磨难,最终灵魂得以升华,进入了理想的、超然物外的境界。瓷之精神,就是人的精神,人魂乃瓷魂!

任坚先生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人生。

作者的文笔质朴,以淡淡的笔墨记述一位陶瓷专家曲折悲壮的人生。不文饰,不溢美,冷静平淡地叙说着一个个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而这些故事所折射出的陶瓷专家的精神和道德人品,让人感动,让人沉思,也催人奋进。

陶瓷文化是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陶瓷工作者的人生规迹则是陶瓷文化中最具闪光亮点的篇章。写陶瓷工作者的人生,对于记述历史,对于感悟人生,对于激励来者,都是很有意义的事。二000年在上海国际古陶瓷学术研讨会期间,李国桢教授曾言:“有人问我什么是钧瓷,我说禹州的任坚就是钧瓷,没有任坚,就没有新中国的钧瓷。”写任坚先生的书,就是写钧瓷的书,就是张扬钧瓷艺术魅力的书。我以为,此书的出版,对于研究钧瓷文化历史,对于钧瓷艺术的繁荣发展,都是很有益处的。

钧瓷是青瓷系中惟一以自然窑变体现艺术效果、釉色五彩渗化,相映生辉的瓷种,自有其独特的神奇魅力。亦如任坚先生那瑰丽的制瓷人生。

使我高兴的是,任坚先生的儿子任星航、任纪卫兄弟,继承父志,开拓创新,近年在钧瓷科研领域内取得了丰硕成果,把钧瓷文化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让中国古陶瓷界瞩目。任星航年纪轻轻即成为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钧瓷艺术,后继有人,前程似锦,任坚先生有灵,亦当笑慰于九泉之下。

任坚先生的人生价值功过,有他一生奋斗的成就业绩可证;而书的品位如何,书的自身就说明了一切,读者心里自明。任氏兄弟盛情难却,信笔写来,写了以上的话,是为序。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