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忠 :厨艺艺人

更新时间:2024-09-20 18:44

任志忠,男,1991年03月7日出生于榆次区,16岁开始学习厨艺,中国职业厨艺艺人。

正文

任志忠:(1991-03-07) 出生于山西晋中榆次。由于家庭贪困,16岁开始学习厨艺;“中华厨艺绝技表演团 中国杂技协会会员 中国职业厨艺艺人 面艺绝技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马来西亚世界华人厨艺大赛冠军 美国休斯敦国际节亚州丝绸之路特邀中国饮食文化艺术绝技表演;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体现中原地区厨艺是饮食文化、是餐饮艺术的内涵,充分展示我国厨界人才的高超技艺 世界厨艺表演大师,餐饮文化形象大使。”

个人档案

原名:任志忠

英文名:Ren Zhi Zhong

艺名:花式面王

性别:男

生日:农历4月2日

身高:168 cm

体重:62 kg

血型B型

星座金牛座

生肖:羊

民族:汉族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山西省晋中市榆次

居住地:北京 东城区

爱好:表演 音乐

最喜爱颜色:金色 黑色

职业

厨艺绝技表演 中原地区职业厨艺艺人

职称

厨艺表演大师 削面王 厨艺达人 餐饮名人

主要成就:2011年上海市餐饮博览会表演金奖

2012年世界厨艺大师表演

个人特长

独轮车头顶刀削面;杂技和面艺结合

极品龙须面;可穿针,点火;总长度460000米

金蛇狂舞一根生日面

蒙眼高桥特色剪刀面;1分钟208根面条

腾龙功夫面

鲤鱼跃龙门,拨鱼

2012年个人创新:

面吹气球;面气球上切菜

演出经历获得荣誉

2007年全国十七大代表会时曾为北京市的各界领导现场面食表演

2008年参加第十八届厨师节

参加中国烹饪协会北京国际烹大赛绝技表演

第四届上海市餐饮博览会表演金奖

晋中市首届国际柔力球开幕式表演嘉宾

第十一届成都市国际美食节总决赛特邀嘉宾

新东方烹饪学校特邀厨艺绝技表演并参与指导我校的教育工作

西单大悦城控股国际美食节特邀厨艺绝技表演

参加中国烹饪协会青岛市国际烹饪美食节绝技表演

天津奥体中心玖玖爱·中韩群星演唱会开幕式

电视台媒体节目

旅游卫视《爱家才会赢》表演面艺绝技

青海卫视一百万梦想》表演面艺绝技

北京青少年频道《谁在说》表演面艺绝技

北京电视台大型综艺《北京客》表演面艺绝技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正大综艺》独轮车头顶削面吉尼斯世界纪录

湖南卫视汉语桥》十二届世界大学生开幕式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元旦晚会特中华面王代表中原地区厨师行业

CCTV7 《阳关大道》特邀中华面王

马来西亚《食全食美》世界华人厨艺大赛冠军

东南卫视好好学习吧》削面王

湖南广播电视台厨艺达人表演秀

中国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助演嘉宾

山西卫视你贵姓》才艺达人

面食文化

世界面食在中国 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看任志忠厨艺食在中华大地上处处皆有,各地不乏名品,如四川的担担面、西安的凉皮面、河南的烩面;南方的阳春面等。但面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当首推山西省太原市更是面食集萃之地。

面食文化在山西起源很早。山西沁水下川文化遗址是目前所知山西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一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距今有2万年左右,这里出土了与原始农业相关的几种生产工具,其中就有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而面食制作的先决条件,正是依赖于面粉的加工。可以推知,山西境内的粮食加工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了面食文化的先声。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汉代,凡面制的食品统称之为“饼”。蒸制者曰“蒸饼”,煮制者曰“汤饼”或“长治面片汤”,炸制者曰“油饼”,还有一种从西域引进的烤制饼,称烤馕。汤饼,汉刘熙释名》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溲面,即用水拌和面成面团。当时在宫廷中还设有专司御膳汤饼的“汤官”(《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当于今天的面案厨师。这些记载证明,在汉代,面食已经是上至皇宫、下到百姓的普遍性食品了。晋代束皙的《饼赋》中是这样形容“汤饼”(即今日之面条):“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作战,汤饼为最。”这里所描写的也正是北方特有的冬天景象。由此可以推想,汤饼为北方严冬时御寒取暖的常食。

面食这一独特的食俗文化形态,在民间的流传发展中,加入了许多民俗之态,寄寓了民间的吉祥希望。《荆楚岁时记》曰:“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北史》记载,北齐高洋高洋生了儿子,效法民间,以汤饼招待亲友,称为汤饼宴。高氏发迹得势于太原市,高洋本人亦曾任过并州刺史,他的汤饼宴是否取之太原民间,未见记载,不过可以推断,生子吃面这是北方的一种民俗事象。直至今日,太原地区无论老人、小孩过生日,都有吃生日面的习俗,俗话中亦有“子孙饺子,长寿面”之说。人们取面条之长,象征寿命之长,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绵长的心理追求。

具体到太原一地,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广泛食用面食,当时称作“促律忽塔”(《阳曲县志》)。在明代太原面食就已经制作很精美,它处不敢与之争雄。程敏政《傅家面食行》诗中有句“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在对面食大加赞美之后又言:“并、洛人家亦精办,敛手未敢与争雄。”《河东备录》曰:“并(指并州)代(指代州)人苦于嗜面。”正由于有广泛的群众性,因此才能产生精美无比的制作技术和品种。

清末到民国期间,史志籍记载的面食品种已十分丰富。

光绪《阳曲县志》记载:居民各种面食曰荞面饸饹荞麦面为之。傅青至云:北齐时所谓“促律忽塔”是也;拨鱼子,豆麦二面为之;抿 蛆子,豆麦为之,如蝌蚪状。民国刘文炳的《徐沟民俗志》记载当时太原市郊县的面食则更为丰富:利面之用指撕片而煮者曰揪片;以和水之面块用刀削片落于釜煮之者曰削面;以水和面重叠扯长而成圆条而煮之者曰拉面;以铁管分条曰剔尖面;稀面用箸垂条者曰流尖;面用网体挤丝者曰压尖,大者曰河捞;面用网抿丝者曰抿尖;用擦网制者曰擦尖;以各种菜叶或食用野菜蘸以半液体之面而煮之者曰蘸片子。虽然这里记述的面食,名称因方言关系与今日大众化名称略有不同,但这些面食仍盛行不衰,为民间一年四季餐桌上的家常便饭。有些品种已走出民间,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宴席上的地方风味饮食。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当然也成了山西美食的聚集地。千百年来,随着太原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汇集了山西各地的大量专业人才,也逐渐形成了以太原面食为代表的弘扬山西面食文化的平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面食由“藏在深山无人识”的乡土食俗逐步成为蜚声世界的食坛奇葩。

解放初期,由于诸多山西籍中央领导怀念家乡的面食美味,太原市当即派遣数十位专家名手,协助在北京市虎坊桥原纪昀的“纪晓岚故居”的遗址开设了“晋阳饭庄”。20世纪60年代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在此品尝部分山西面食后,留下了“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朵剔尖面实且华”的名句。后来随着中日交流的增多,在晋阳饭庄支援下,日本亦在东京繁华地段开设了“晋风楼”酒店,把山西面食推向了海外。

人民大会堂建成后,为适应全国各地领导人的口味需要,太原市每三年至五年都要派出名厨高师进行轮换,这也促进了山西省烹饪与全国各地的烹饪交流。

进入21世纪后,自2003年开始,太原市政府为充分展示龙城人文环境,打响太原面食文化品牌,推出太原是“世界面食之都”这一形象,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邀请了国内外烹饪名家、学者和诸多知名参展商现场展销,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山西面食的知名度,推动了国内外面食的交流,同时还通过国际面食文化研讨会、“面食与城市品牌”高峰论坛、面食绝技表演、食面中日围棋擂台赛、卤料大赛、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大促进了山西面食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