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琮 :中国化学工程专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21:07

余国琮(1922年11月18日—2022年4月6日),男,汉族,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原籍台山市化学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余国琮1943年本科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获学士。1945年底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科学硕士学位,1947年秋获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到天津大学任教。1983年在天津大学成立化学工程研究所,余国琮担任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2年4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100岁。

余国琮是中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之一,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了不稳态蒸馏理论和浓缩重水的“两塔法”,解决了重水分离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成功提取出了纯度高达99.9%的重水。先后针对大庆乙烯、茂名石化大型炼油减压精馏塔等大型精馏塔成功进行了技术改造。出版了《化学工程词典》《化学工程手册》《化工计算传质学》《化学热力学》等工具书和专著、教材8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及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各1项。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22年11月18日,余国琮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原籍台山市。7岁时就读于类似私塾的坤仪学校,第二年插班进入广州市立第73小学三年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市立第二中学,后并广州市第一中学。1938年10月刚开始高中三年级学习时,日军侵占了广州,余国琮随父母逃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借读于香港知用中学。1939年秋在香港考区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3年本科毕业,获学士

1943年毕业后到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1944年余国琮考取自费留学前往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就读,1945年底获科学硕士学位,1947年秋,获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在化工系任教,同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工作经历

1949年6月参加工作,余国琮提出了汽液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理论。1950年8月,以探亲为名,避开美国政府的注意,回到中国,应好友林宗彩的邀请,到唐山工学院化工系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余国琮随调到了天津大学。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4年,在天大化工机械教研室建立了中国第一套大型塔板实验装置。1976年创建了天津大学填料厂(现为天大天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任公司顾问。

1983年在天津大学成立化学工程研究所,余国琮担任所长,重点进行化工分离方面的探索。1985年创建了天津大学化工分离技术与新型填料开发中心,下设填料厂,从而形成了研究-开发-生产“一条龙”的格局。1988年建立了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0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推广中心—新型填料塔和高效填料推广中心。

1991年,由国家计委投资在天津大学成立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蒸馏实验室,由余国琮担任主任并开放;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获评何梁何利基金奖

人物逝世

2022年4月6日12时,余国琮因病在天津市逝世,享年100岁。 

主要成果

余国琮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了不稳态蒸馏理论和浓缩重水的“两塔法”,解决了重水分离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成功提取出了纯度高达99.9%的重水。先后针对大庆乙烯、茂名石化大型炼油减压精馏塔等大型精馏塔成功进行了技术改造。

重水提取

1958年由苏联援建的中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行,后因双方关系恶化,重水供应面临中断。重水是由和氧组成的化合物,也称为氧化氘。它在核能技术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空间,制造核弹需要重水做核反应堆的减速剂。20世纪世纪60年代,余国琮提出了不稳态蒸馏理论和浓缩重水的“两塔法”,解决了重水分离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成功提取出了纯度高达99.9%的重水,解决了中原地区核技术起步阶段的燃眉之急,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发的浓缩重水的“两塔法”技术作为中国唯一的重水自主生产技术,一直被沿用。

石化工业设备功能研究

20世纪80年代,大庆油田向国外重金进口了一套先进的原油稳定装置,但没有考虑中国石油品质的特殊性,装置无法正常运行和生产。余国琮带领团队经过现场调查研究,修改了部分装置结构,调整了运行参数,顺利解决了装置运行后轻烃回收率不达标的问题,同时改善了装置的整体性能。后又对DA-101汽油分馏塔进行了改造,让产量提高到36万吨以上,还降低了能耗10%。此外,余国琮团队还先后针对大庆乙烯、茂名石化大型炼油减压精馏塔、上海高桥千万吨级炼油减压精馏塔、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百万吨级乙烯汽油急冷塔等大型精馏塔成功进行了技术改造。

学术交流

余国琮广泛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在女王陛下政府资助下,与国际蒸馏专家Porter教授进行了六年的合作研究,同时与美、德、瑞士等国的大学与企业进行了多项科研及技术合作。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余国琮在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余国琮先后主持编写《化学工程词典》《化学工程手册》《化工计算传质学》《化学热力学》等工具书和专著、教材8部。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教学获奖

余国琮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及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各1项。

人才培养

余国琮曾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化工热力学、传质分离过程等多门课程。1956年、1978年和1981年分别招收中国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培养博士、硕士近百人,为中国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代表性学生有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教授袁希钢。

影响与后世纪念

《余国琮院士》节目

2003年6月上旬,中国中央电视台黄金栏目《科学先锋》中播出了系列人物资料片之一《余国琮院士》。

余国琮院士网上纪念馆

天津大学在官网开设了余国琮院士网上纪念馆,下设新闻报道、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悼念文章等栏目,集中展示了余国琮的生平事迹。

人物评价

天津大学表示:“余国琮同志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平易近人。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近百岁高龄依然工作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第一线,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天津市这片热土上。”

Praxair公司首席科学家M.J. Lockett博士表示:“余先生(余国琮)不但是大科学家也是大战略家。”

余国琮的学生、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友光写下《师颂》纪念余国琮: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余国琮.中国科学院.2023-05-04

生平介绍.天津大学.2023-05-05

余国琮.国家图书馆.2023-05-05

..2023-05-05

余国琮: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百岁老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5

..2023-05-05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5-05

【历史上的今天】余国琮: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天津大学.2023-05-05

学部概况.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4-30

余国琮与重水分离.天津大学.2023-05-05

余国琮:化学工程领域里的爱国院士.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5

余国琮.中国知网.2023-05-05

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3-05-0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2036名).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5

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3-05-0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二千零八十一人).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5

【讣告】余国琮院士逝世.天津大学.2023-05-05

余国琮院士网上纪念馆.天津大学.2023-05-05

纪念余国琮先生.天津大学.2023-05-05

【校报特稿】天大·人物:缅怀余国琮院士.天津大学新闻网.2023-05-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