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天河 :乌江水系支流

更新时间:2024-09-21 01:36

倒天河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母亲河,总长约44.4公里。倒天河由北向南折东穿城区,城区段河道长11.7公里,区间汇水面积42.3平方公里。城区主河段有三条小河在上、中、下各段汇入。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侵蚀强烈,倒天河在地形地貌上呈树枝状展布,而河谷多呈“U”字型。城区河岸占地与河床高度差为3~5米,河间占地宽度均在400米左右,局部河段与山坡相连,坡度在25°~35°之间,平坦地段属市区高层建筑和人口密集处。

历史沿革

毕节倒天河,在元代及元代之前叫“禄水”,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叫“响水河”或“毕川”,又叫“落折河”。

爱新觉罗·旻宁己酉年(1849)刊行的《大定府志·疆土志·山水记第四》记载:“落折河,夷(彝)书谓之录遮逸。逸(液)者水之讹转,故夷(彝)语谓水为逸,遮则州之双声,录遮逸即禄州水也。唐有禄州,盖置于此水之上,杜氏(唐朝政治家、史学家杜佑)《通典》谓之禄火州,(火)盖禄水之坏字,此水本谥禄水也。禄水出县(即毕节县,今七星关区)北三十里龙官箐之龙洞,东南流至城东北五里出大桥下,又东南至城北三里,两崖束缚,自上趋壑,三叠而下,激石转流,声如隐雷,故又氏以响水也。龙洞届此,行三十里矣。折而南流,径东门外,民梁其上,谓之济川(桥),亦号晏公桥也。”

从《大定府志》相关记载中不难看出,落折河即禄水,禄水即今日倒天河。倒天河在城北三里“两崖束缚”之处形成“激石转流,声如隐雷”的三叠瀑布,即今“响水滩”。至于“响水轰雷”之名,则出自前贤游览诗文——明代毕节卫教授白经、道光举人刘昌、同治年间海子街举人沈昭云,还有一些佚名士子,都以“响水轰雷”为题留下诗作。

“响水河”因“响水滩”或“响水轰雷”而得名。“响水河”河段比较短,仅为今响水滩至南关桥这一段。上游三十里,从发源地龙官箐之龙洞到响水滩,这一段叫“龙官河”。下游从南关桥至头步桥这一段,叫“永清河”。再往下游,各段名称有异,依次叫德沟河、后河、保河、红原鸡河、簸河、响水河、落脚河等,一直到白甫河。

“毕川”其名首见于明代官方修方志。明弘治年间(1488—1505),贵州官方设局修纂的第一部省志《贵州图经新志》,称今天的倒天河为“毕川”。“毕川”河段远比“响水河”要长,从发源地龙官箐之龙洞到流至原大方县界之毕节段,皆曰“毕川”。除“毕川”而外,《贵州图经新志》中对该河流没有其他称谓的记载。

明嘉靖七年(1528),修建通津门月城竣工后,毕节市卫副使韩世英写作《通津门月城记》,在文章中留下了以下记述:“(毕节)城之水,出自芒中,走城东,逼南隍,折而左,《志》所谓‘毕川’者是也。”毕节卫城建成后,著名的卫城“八景”就以“毕川”之名,冠名为“毕阳(毕川之阳)八景”。而明万历年间(1573—1619)《贵州通志·合属志》记载:“毕川,因响水河自东北逸治之南,因名。”据《乾隆邑志》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毕节兵备道)事黄(修筑北镇关)建阁其上,题(额)曰:‘毕川胜境’。”

康熙修纂的《贵州通志》称:“毕节市扼滇蜀之咽喉,掣夷倮之肘腋,东自雪山(关),南至双山,地势平衍,几及百里。近城一水,俨若壕堑,昔人谓之‘毕川’,邑之得名以此。”按上述记载推断,“毕川”不仅是河名,还是毕节之所以得名“毕节”的重要依据。此后,道光《大定府志》,乾隆同治、光绪《毕节县志》,还有咸丰年间毕节邑绅赵国英撰写的《振威将军李公纪功碑序》等文献中,都有对“毕川”的记载和描述。清代毕节诗人洪楷在《灵峰仙境》诗中,写下了“关外七星难嗣美,毕阳八景独称雄”的优美诗句。当然,也有一些方志、文献,将“毕川”“响水河”和“落折河”混杂记载。

民国时期,“毕川”河名使用较多,且多见于官方文献。1930年至1932年,官方完成了毕节市县域行政区划调整,在县城设置东关、南关、西关、北关四镇,随后又将四镇合并为一个镇,因镇治所在地位于“毕川”北岸,而古人又以山南水北谓之“阳”,故将毕节县城命名为“毕阳镇”。民国时期,萧吉人在担任弘毅中学(今毕节一中前身)校长期间,根据教育改革方案编写了乡土教材《毕节地理述要》,让河名“毕川”进入毕节地理教材:“在毕节东二里,源出治北三十里龙官河之龙洞,东南流至城外东北地区五里之大桥下,激石奔流,声若殷雷……折而南行,经城外东关、南关……一名‘毕川’。直至流仓桥,又东南流二十里入大定界倮簸河。”

“倒天河”起名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毕节市刚解放时,“毕川”在古城外面的“永清河”河段,仍是“禄水”的老河道,即从今南关桥绕行南门口,经桂花路至今“人民公园”内,再从今“爱民广场”流经毕节五龙桥下至头步桥。那时候,今桂花路、“人民公园”一带,还是城外的大片良田。因“永清河”弯道太多,夏季田土易被洪水淹没。1953年,毕节不得不对城外的“永清河”河道进行改造。在规划河道时,决策者把南关桥绕行南门口、桂花路、公园至五龙桥这一段,改为从南关桥炸开沙石山,使河道直下五龙桥变成今“人民公园”门口河道,并将“永清河”同上游的“响水河”一起更名为“倒天河”,写入规划书一同报批实施改造。河道改造成功,“倒天河”这个名字便沿袭使用直至今日。

主要景观

老鸹滩

老鸹滩位于倒天河水库大坝下侧深谷中,山崖垂直陡悬,巍峨险峻。两山对峙,高耸入云,中间的峡谷地段,宽不过5米,长约500余米,连绵起伏,坎坷不平,河水沿袭峭壁岩,奔腾咆哮,狂澜乱涌,乃倒天河流域第一险滩。

远古时代,倒天河是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河水从后箐流经天生桥,绕道殷官屯,顺流而下,湍急的流水闯进深谷中,将沿途河床冲刷成光怪陆离的“乌龟壳”,自然形成重叠起伏的石潭石臼。洪水来袭之时,山谷变成一片泽国,谷中的野生动物遭遇毁灭性的摧残,山谷中更显得阴森惨然,惟独画眉在大树上低吟轻唱。

画眉,体长24厘米,背羽绿褐色,下体黄褐色,腹部中央灰色,头色较深而有暗斑,白色的眼圈好似配戴着一副银丝眼镜,雍容华贵。画眉好斗,其声婉转动听,颇受人宠。这里曾经是画眉的天堂。过了不知多少年,峡谷中突然飞来一群老,要与画眉争“江山”。

老鸹和画眉、喜鹊同属留鸟的范畴。可是,一林不容二鸟,鸟纲也在搞“内室操戈”。

老鸹从头到尾,一身全是黑色羽毛,人们又称乌鸦。大嘴乌鸦嘴快,成天叫唤不停,其声黯然,凄楚悲鸣,令人作呕。在封建社会,世人迷信神灵,认为老鸹在哪里鸣叫,哪里就要遭灾遇难,甚至要死人。所以,老鸹飞到哪里都不受欢迎。这批老鸹据说原来栖息在雪花屯农民家的香樟树上。老鸹从早到晚都在树梢上咿哩哇啦鸣叫,严重地干扰了房主人的休息与安宁。房主曾经对这些老鸹进行严厉的驱逐,可是,你从这边撵,它们从那边飞,飞去飞来,飞来飞去,房主把这些老鸹无可奈何。后来,房主磨了一把斧子,把树砍了。从此,老鸹再也找不到栖身之处,只得另辟蹊径,重新觅寻生存空间

此策,给毕节市人留下一段处事箴言:“砍掉树桩,老鸹不叫。”

秃鼻乌鸦飞到深谷中,与画眉展开生死搏斗。大嘴乌鸦骨架坚实,翅翼欣长,攻击力强。画眉虽然好斗,但体质孱弱,经不起老鸹的强攻硬拽,只得从参天大树上转入地下活动,与老鸹在丛林中打游击,这就是画眉为什么长期在低矮的灌木林中生存的缘故。

老鸹胜利了,从此在深谷中的大树上繁衍生息。父传子,子传孙,子嗣越来越多。天上飞的是老鸹,地上走的也是老鸹,人们就把此地取名“老鸹滩”。

解放后,老鸹被“除四害”运动铲除殆尽,再也见不到老鸹的踪影,但“老鸹滩”这个名字却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追忆。

响水滩

响水滩属于倒天河流域的第一大滩,地理位置在老鸹滩下域约500米处,是毕节市老八景之一的重点名胜地,美称“响水轰雷”。

古时候的响水滩,水势汹涌,波涛滚滚,浪花飞溅,震声如雷。相传,清代年间,有一京官赴毕考察,观赏水光潋滟的响水滩后,诗性大发,欣然吟诗一首。

“响水轰雷景,惜哉少人闻。银河落天上,玉浪出瑶京。近视飞珠玉,远看白龙腾。一任荣辱事,相对意忘形。”

京官才高八斗,大笔如,将倒天河喻为银河,把响水滩瀑布飞溅的水花形容成玉浪飞珠,让世人赞不绝口。京官在响水滩赏析波澜起伏,浊浪排空的美景,留连忘返。兴奋之极又吟诗一首:“九重天上玉龙飞,飞下人间不愿回。为赞人间山川美,故发长笑作轰雷。”两首诗均用“轰雷”点缀诗眼。“响水轰雷”因此名传千古。然而,响水滩的水为什么会响?这个问题曾经搁置多年,而毕节市的书家也从来没人染指。光绪年间,来了两个浙江人,他们携带着罗盘、指南针等仪器,在响水滩踏勘,意欲解开响水滩瀑布水响之谜。

瀑布的成因,一般是由河床纵断面的陡坡或悬崖与流水倾泻,陡落而成。响水滩瀑布由三叠不规则的小瀑布群衔接而成,属于大中型瀑布带,其水帘仍然攀附于河床,顺流延伸,并非从山崖飞流直下,假若没有特殊的成因,跌落的震荡之声不致于雷鸣轰响。经过几个月的实地勘察,发现响水滩瀑布水帘落塘之处有一大一小两个石潭,大的潭口丈余,小的潭口约八尺左右。两潭均深不可测,而且有强劲的吸力。响水滩在久晴欲雨,或在久雨转晴之际发响,关键在于两个空旷的石潭。我国自古就有“空穴来风”之说,一旦气候变化,风乘水势,水助风威,这时,瀑布水帘直接冲击着石潭,从而产生雷鸣般的轰响。民国年间,有一个外地来的大学生冒险进入石潭考察,结果葬身潭底。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去冒险。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石潭属于一种地穴,甚至可与观音桥暗河相通。

毕节市人还将“响水轰雷”的自然现象当作晴雨表。在天高云淡,夜澜更残之际听到响水雷鸣之声,老人们就会预言,天要下雨了。而在久雨欲晴之时听到响水轰雷,则说,天要晴了。

响水滩的传说出神入化,五彩缤纷,为倒天河风景名胜区增光添彩,名垂千古。

黑龙潭

黑龙潭又名黑滩,位于响水滩下游约300米处,现百铭水花园大门一带,是游泳爱好者记忆犹新的天然浴场。

黑滩,水深而流不急,既有静影沉碧之大气,又具湖光山色的幽深。很早以前,黑滩的水清凉爽口,明澈如镜,一个铜板掉进潭底均清晰可见。相传,在夜深人静之时,天宫中的七个仙女邀约来此洗澡沐浴。在昕阳初露之时,又飞到白太山的芳草地“晒羞”。

晒羞,即脱掉锦衣缎裙晒太阳,享受日光浴。这个挑战天宫清规戒律的出格举动被玉皇大帝发觉了,龙颜大怒,敕令南海小黑龙查处违犯天条的仙女。

小黑龙驾着祥云降临人间,站在白太山顶,鸟瞰毕节城,发现七个仙女,演变成七条人鱼,在滩中游弋。小黑龙摇身演变成一条乌贼(毕节市人称为乌棒鱼)民间叫“墨鱼目”。乌贼尾巴一摆,立即放出一股墨汁,将滩水染成深褐色,七个仙女的锦衣玉带都沾了蓝一样的污水,悻悻地飞回天宫去了。从此,玉皇大帝敕令小黑龙镇守此滩,清澈明晰的河水,变成饺子污浊的墨汁,人们称之为“黑滩”。

解放前,毕节曾经发生过一些小地震,城中的木板房摇得咯吱咯吱的响,挂在壁头上的筷笼和油灯则随着房屋的震颤而东倒西歪。地震发生之时,双井寺和刘家池塘的水都变成黑色,那时,人们迷信神灵,误判为黑滩的小黑龙在作怪。端公道士敲锣打鼓做道场,祭拜龙神;戏班子唱大戏操度龙神;冶炼房铸了一个特大的铁锅,沉放到黑滩中央,罩住小黑龙,以防止它翻身。尔后,隔个三五年又打一副铁链子扔到滩底,锁住小黑龙。

这些迷信活动有崇拜者,也有人反对。毕节城有几个不信邪教的青年人,来到黑滩西岸考察,在山泉之中发现一种全身墨黑的鱼,人们叫它“乌棒鱼”,这种鱼繁殖产卯时,放出大量的墨汁污水,沿着一条山沟流进黑滩。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人即将山泉捣毁,乌棒鱼被彻底歼灭了。黑滩的水又重新恢复了昔日的清澈与明晰。

狮子滩

狮子滩又名狮子口,位于倒天河中游,现在八中校园那一段。狮子口的名称来源于河岸边一堵突兀的岩石,高约3米,宽约1.5米,好像一头雄狮,张着大口,滔滔不绝的河水从狮子口中流淌出来。狮子口没有神秘莫测的幻影,也无启迪人心的神话,有的是绿树成阴的河堤,平坦宽阔的沙滩,是平民百姓游玩戏耍的福地。

狮子滩的位置其实就在倒天河大田坝中央。古人描写河道的弯度,常用“九曲十八弯”来形容,倒天河究竟有多少“曲”、多少“弯”恐怕没法统计。单说狮子口这一小段就有十多个小弯,几个大弯。弯多流缓,狮子口这片水域遂成毕节市最理想的天然浴场。这一带水流不急不缓,地势平坦,河床水位较低,一般在1.2米到1.8米左右,是青少年游泳的最佳选择,也是青年男女幽会的情场。春暖花开之际,人们不约而同地到河堤上,采花赏蝶,散步聊天。

狮子口的沙滩是倒天河流域最大的沙滩。有时,大水过后,在弯曲的河道上,河沙堆积成驼峰式的沙丘,每逢艳阳高照的盛夏,游泳的人们喜欢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有的担心太阳光的辐射刺激着皮肤,就在沙滩上掏一大坑,将细致的河沙覆盖身躯,采骄阳的光艳,吸沙滩的灵气,颐养心脾。

狮子滩水流平稳,从来没发生过溺水事件,被誉为倒天河安全舒畅的河滩,留给世人的印象是逸乐与憧憬。

旋涡滩

旋涡滩又名皂角树,位于倒天河中游,新街路口右下侧拐弯处,属倒天河流域第五大滩。

古时候,倒天河水从老鸹滩奔腾直下,经响水滩、黑滩、狮子滩一泻无余,波涛滚滚,激流涌动,在倒天河大田坝绕了几个大湾,水势逐渐放缓。然而,河水漫过东关桥后河床落差较大,一股强劲的水流从罗家坝东岸猛烈地扑向皂角树西岸,而后又从西岸拐向东岸。这一弯一拐的激流,自然形成回旋之状。河水猛涨时,这片水域明显地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大旋涡。所以,民间又称它“旋涡底”。人若不慎掉进旋窝里,绝大多数是有去无回。

皂角树旋涡底水域虽然危险,但河面宽阔,东面又有一片大沙滩,自然环境颇受游泳爱好者青睐。本土居民在此游泳戏水的也不泛其人。尤其是青少年游泳爱好者,为炫耀自己高超的泳技,常常舍身挑战旋涡底的狂涛恶浪,其间,有劈波斩浪的胜者,也有沉殁河底的不死生物

有一年,一个外地汉子来毕节旅游,目睹皂角树波澜壮阔的河水,再也按捺不住到中流击水的雄心。有本地人挚言相劝,水域危险,别拿自己的生命打水漂。汉子笑道:长江嘉陵江我都游过,这个小河沟儿何足道哉!外地汉子根本没把皂角树旋涡底放在眼里,脱掉衣衫,急匆匆地扑进水里。汉子在激流的旋涡中挣扎搏击好一阵,仍然没有冲出惊涛骇浪的袭击,三天后,尸体漂到桂花桥大田坝的沙滩上。

俗话说,宁欺山,莫欺水。其实,山不可欺,水也不可欺。人在他乡,务必谨言慎行。这位外地汉子,泳技不凡,然何葬身异乡河底?其因在于:“不识旋涡真面目,只缘身陷此滩中。”

皂角树的旋涡底,水深流急,暗流涌动,让泳者防不胜防。解放后,人民政府组织力量抢修河堤,改造河道,长在河岸边的皂角树被砍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种上的香樟、玉兰。河堤加宽加高,皂角树旧貌变新颜。近年来,特别是经过一期、二期、三期综合治理,倒天河变得温顺了、靓丽了,她不仅是毕节市人的母亲河,更是毕节这座古城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她成长的故事演绎着毕节腾飞的梦想。

倒天河水库

倒天河水库位于七星关区大兴桥办事处境内,距市区约3.5公里,汇水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水库容量18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800万立方米,现日供水能力为6万立方米,是城区重要饮用水源之一,也是七星关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

水利风景区

毕节天河水利风景区是2003年获得的第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西北部,距市中心3公里,交通便捷,与倒天河水库融为一体。景区水面宽广、地域广阔,四周山峦起伏,陡峭险要,登高远望,碧波荡漾。景区以水库为中心,群山环抱,自然景观优越。山顶苍松翠柏,碧云连天,山脚湖光山色,相辉相印;溶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景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古朴幽雅;荷池凉亭,令人心旷神怡。

景区内已建有的涉外宾馆是接待中外友人的窗口;标准游泳池、跳台游泳池是供人们休闲避暑的胜地;优雅明亮的棋牌娱乐室,紧张欢快的碰碰车,恐怖刺激的神丰都鬼城,令人垂涎的小吃街;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游客流连忘返。

纱帽山公园

纱帽山位于毕节市“古八景”之一“响水轰雷”的左岸,因其状貌酷似乌纱帽而得名。山上一年四季青葱郁,松柏叠翠,泉水淙淙,鸟鸣山涧,森林覆盖率达95%,有“龙潭夜月”、“响水轰雷”、“纱帽山云海”等景观。

纱帽山公园离城区近,很多市民常来此赏景、运动、休闲。山上,亭、楼阁及牌坊,盘山公路、羽毛球场等公共设施,为市民登山游乐提供了方便。每天清晨,晨练、背水的人络绎不绝。登山者从响水滩起步,到山顶共须登1135级石梯。在“三泉谷”、“望月亭”、“瞰城楼”等地方还可休憩赏景,春看花草缤纷,夏听松涛阵阵,秋随落叶轻舞,冬赏山中雪韵,别有一番情趣。

响水滩公园

响水滩公园位于毕节城北文笔山麓与沙帽山麓交界处。主要景点为当今被誉称全国城市唯一的天然大瀑布。瀑布由上游沿途10多条清溪汇成后,在流经市郊山麓峡谷地带时,从河床落差处形成倾斜100余米、落差30多米的三叠瀑布群。每逢雨后,汹涌澎湃的河水由50米宽的悬崖上直泻黑龙潭,势如万马奔腾,又如涛涛之水天上来,轰隆隆地发出雷鸣之声,故有“响水轰雷”之称,又因此将河流定名为“倒天河”,形容浩浩之水天上来之意。历史以来吸引了若干的名人学士,清代就有一名士在观赏瀑布后,激动得连日不归,忘返之余激情作诗:“淼自山,东流三叠来。狂澜思砥柱,愧乏济川才。”瀑两岸山峰对峙,山上四季长青鲜花盛开。2001年被确定为“全民健身路径”,2007年建设成为以生态休闲为特色的“毕节市响水滩公园”。

北镇关公园

北镇关公园与倒天河水库天河公园相邻,公园内有洗心寺、洗心泉、来复池等历史文物。北镇关又名百阵关,在毕节城区西北北镇山上,是古时通往云南省四川省的交通要塞。明万历六年(1578),兵备佥事黄镆建关,创修洗心寺、洗心泉及来复池,上立阁曰北镇雄关,又曰毕川胜境。清乾隆九年,巡局吏目戴光祖重修洗心泉及来复池,并立一碑《重修洗心泉来复池石记》。碑文说洗心泉“湛然可鉴毛发,且其味清冽如”“吸之者其小人将革面洗心以从道,一同风之盛,其君子将荡涤邪秽,以消融其渣滓欤”,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崇高理念,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珍贵资料。年久阁废,清乾隆二十三年,知县董朱英建复,并补书两额。北镇关公园山势延绵,自然风光奇特,景观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人文景物集中,历史悠久,是毕节市市古今闻名的旅游胜地。 

天河公园

天河公园与倒天河水库融为一体。园内有贞寿坊、观音洞、仙岩洞、神龙戏水、水库等景点和宾馆、娱乐室、游泳池、游乐场等休闲场所,集文物古迹、宗教文化、园林艺术、山水风光等于一体,是一处兼有峰、林、石、水等景致,且休闲、游乐、度假、会议、餐饮、赏景等功能齐备的旅游风景区,曾接待中外游客百万余人次。

南桥虹霓

南桥虹霓,毕节城中闹市中心南关桥夜景,毕节繁华夜景的一大代表,七星关区城市“新八景”之一。南关桥,古名通津桥,建于明代,双孔石桥,倒天河上沿用至今的古老的石拱桥之一。1978年进行了重大的改建加宽,增拱桥幅,两侧设人行道。南关桥既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又是人们休闲的场所,灯光照明体系堪称一流。如果说南桥虹霓仅仅指夜晚霓虹的色彩缤纷,美轮美奂,那这景象也不足为奇。南桥虹霓因南关桥而具有更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毕节人民公园

毕节人民公园位于毕节市区中心倒天河畔,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5.28公顷,结构为“一心、两轴、六园”,六个主题园区为舞园、翠园、碧园、芳园、沁园、趣园,集健身、休闲、娱乐、游览等为一体。园区内古树参天,绿草茵茵,花、草、树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形式,将园内点缀得芳香宜人,多个不同的植物群落,营造出一种大自然秀美、清凉的景象,突出了以生态为主题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毕节人民公园内共有各类植物30余种,其中有包括水杉、银杏在内的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且富有观赏价值。

五龙翡翠

五龙翡翠为毕节市城区清毕南路末端五龙桥夜景,七星关区城市“新八景”之一。五龙桥的夜晚景色迷人,犹如一片散发各色光芒的翡翠,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五龙桥是清毕南路、双树路通往运动场和郭家湾的通道桥,始建于明初。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为五孔石拱桥。由于桥身车裂成危桥,1991年重建为30米跨度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两侧建有钢筋混凝土的花格栏杆。2010年随着拥军路的改造,五龙桥经过改造和装饰,栏杆换成雕龙画凤的青石柱石板,加上宽阔的柏油路桥面和青石板铺就的人行道,别说晚上灯光点缀映衬下如何华美,就是白天,也是人们赏景游览,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同心城市公园

作为多党合作示范区,“多党合作、同心共建”是毕节市最重要的显著特征,也因此诞生了独特的彰显统一战线工作的同心城市公园。公园位于碧阳湖上下游沿河一线,重点建设“两道九路九桥九园九亭”,园内形成了同心阁、同心湖、同心路、同心桥、同心大厦、同心展览馆、同心亭、同心步行街、同心学院、同心林、同心大舞台、同心广场等统一战线“同心文化”元素的板块。公园是毕节打造“统战之城、同心之都”提升城市对外品牌形象的一大创举。

德溪湿地公园

德溪湿地公园位于德溪新区倒天河流域流仓桥至路家桥河段,是毕节城区围绕倒天河三期治理工程打造的新型园林长廊,生态体系多样化的滨河景观公园。该公园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苗木种植数量和品种达70多类。公园沿着河道,内伴有假山、小桥、河岸走廊以及亭台、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草坪宽阔,雕像别致,树木成荫,竹林密集,花团锦簇。公园景观亭、长廊、广场以及滨水景观平台、公厕、管理所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有可供游人戏水游玩的钓鱼俱乐部、竹海听风等特色景点,有300年历史的老路家桥、德胜桥和翰林书院等历史人文景观。

参考资料

风光无限数毕节 织金洞一开挂论美已无敌_凤凰网.凤凰网.2021-11-03

中国文明网联盟 毕节站.中国文明网.2021-11-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