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系年 :钱穆创作的书籍

更新时间:2023-11-24 12:31

《先秦诸子系年》原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是钱穆早期著作的代表,也是钱穆名震史坛的成名之作。作为中原地区二十世纪的经典文化名著,不仅开一代风气之先,更是让后人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学架构可能企及的思想认识高度。

《先秦诸子系年》所涉及的诸子考辨各篇,是钱穆先生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先后梳理成章,并利用燕京大学的藏书资源认真修改校正的,成书时间长达十年,而这本书的成书对其日后的作品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先秦诸子系年》,钱穆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考辨专文四卷,计160余篇,通表四篇,附表三张。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全本史记》中的《六国年表》,然《六国年表》颇多缺失。钱穆通过研究得而复失的汲冢之《竹书纪年》,厘订其今传世本的错讹,然后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和注释的抵,同时又遍考诸子之书,参证诸子之行谊及六国政事、年代、山川地理等,参伍以求,错综以验,定世排年,疏证细密。

本书原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考辨》四卷与《通表》四篇一一相应,第一卷考订孔子行迹与相关人物,第二卷考墨子孔伋吴起等,并辨老子其人其书,第三卷考晋、楚、魏、齐列国诸子,第四卷考黄歇、平原二君和荀子,至韩非子吕不韦。作者依次将先秦学术思想发展分为“初萌”、“酝酿”、“磅礴”、“归宿”四期。

全书自孔子至吕姓,各家排比联络,一以贯之,对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辙迹一一加以考定,持论有据,资料翔实。

“先秦学术,惟儒墨两派”是该书对先秦学术史的梗概。“分家而寻,不如别世而观。寻宗为说,不如分区为论。”是该书所用历史方法要旨。

创作背景

1923年秋,钱穆在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讲授《论语》的同时,开始考订孔子生卒行事,启动本书的写作。

1927年秋,钱穆转入苏州省立中学任最高年级的国文老师,以其授课讲义为基础梳理本书所涉及的诸子考辨各篇。

1929年9月,顾颉刚阅读了钱穆刚刚完成的本书初稿,并加以赞赏。冬,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对该作发出了少有的赞赏,经其推荐,初稿中的墨学诸篇,公开发表于南京的一家杂志上。

1930年9月,钱穆在燕京大学任大一、大二国文课讲师。并利用其丰富的藏书资源,除逐字逐句修改本书在引述、体例、考辨等方面的错误。

1935年12月,本书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

作品目录

作品评价

蒙文通:“君书体大思精,唯当于三百年前顾炎武诸老辈中求其伦比。乾嘉以来,少其匹已。”

陈寅恪:“自王国维后未见此等著作矣。”

顾颉刚:“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虽名为先秦诸子的年代作考辨,而其中对古本《竹书纪年》的研究,于战国史的贡献特大。”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昆明五华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市,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