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 :战国时期楚国大臣

更新时间:2023-05-03 07:46

春申君黄歇(?-公元前238年),楚国人,曾任楚国相国,与魏国魏无忌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黄歇年轻时四处游学,见多识广,能言善辩。楚顷襄王派他到秦国处理两国关系。在秦昭王联合魏国、韩国攻打楚国时,黄歇说服秦昭王停战,使得秦国与楚国结成盟友。楚顷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2年),黄歇陪同楚太子完去秦国做人质。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昭王却不允许太子完回楚国。于是,黄歇用计使太子完离开了秦国。秦昭王得知此事后,大怒,想要杀掉黄歇。后在秦国相国范雎范睢的斡旋下,黄歇得以回到楚国。太子完继位后,即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相国,将淮河以北的十二个县封做黄歇的领地,封号为春申君。此后黄歇得到重用,逐渐把持楚国的朝政大权。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黄歇的封地由淮北换到江东吴地。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诸侯国联合攻秦失败,楚考烈王将失利原因归罪于黄歇,黄歇迁居到吴地。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将已经怀孕的妾室李氏献给楚考烈王。不知情的楚考烈王将李氏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李氏的哥哥李园担心实情败露,筹划杀掉黄歇灭口。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黄歇入宫时,被埋伏在宫内的李园手下刺杀身亡,全家被李园诛杀尽。

黄歇担任楚国相国期间,辅助国政。他曾经带兵救援被秦国进攻的赵国,也曾经指挥楚国北伐,消灭了鲁国,还将吴国废墟建设成为新的城市。再加之此前以辩止战、勇救楚国太子等举动,黄歇的智慧和勇气得到了赞誉。后人对他的功绩至今称颂不已。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这样评价黄歇:“春申君之说秦昭襄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创作过一篇散文《春申君碑》,评价黄歇用智谋劝退进攻楚国的秦国,可谓“忠”。设计让楚国太子逃出秦国,自己留在秦国面对危险,可谓“烈”。

南北朝刘宋时期,黄歇被追尊为忠安王。南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黄歇被追尊为忠安顺应王。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黄歇被追尊为忠安顺应威显王。南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黄歇被追封为忠安顺应威显英济王。

人物生平

以辩止战

春申君黄歇是楚国人,他年轻时曾经四处游学,见识广博,后来效力于楚顷襄王。楚顷襄王欣赏黄歇能言善辩,派他去秦国联络两国关系。

早在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就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攻占了楚国首都荆州荆州,楚顷襄王被迫迁都到陈县。随后秦国又攻下了巫郡黔中郡。楚顷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73年),黄歇到达秦国,听说秦国又要联合韩国、魏国一起攻打楚国,黄歇不由得非常担心。于是,黄歇上书给秦昭王,力陈秦楚相争的弊端。他的观点是,如果秦国联合韩、魏两国灭掉楚国,韩、魏两国会得到极大的利益,从而强大起来。这两个国家与秦国多年相争,仇恨延续了几代,秦国有两个这样的邻国,后患无穷。不仅如此,秦国与楚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争斗起来,齐、赵、韩、魏等国一定会趁机抢占中原的土地而不断壮大。如果秦国与楚国联手,其他几个国家就无法互相依傍,只能以秦国为尊。这番话说服了秦昭襄王,秦昭王立即命令白起停战,辞谢了盟友魏国、韩国。同时,秦昭王派使臣贿赂楚国,与楚国结为盟友。

勇救太子

楚顷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2年),黄歇接受了秦国与楚国结盟的条约后,回到楚国。楚国派太子完去秦国做人质,黄歇陪同太子完一同前往秦国,专门侍奉太子完。

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得了重病,可是秦国却不同意太子完回国。太子完与秦国相国范雎范睢关系不错,于是黄歇就去游说范睢,力陈太子完如果能够回到楚国,楚顷襄王病逝后,太子完将会继任楚王,会更加努力地与秦国处好关系。如果太子完不能回到楚国,楚国一定会册立新的楚王,肯定不会侍奉秦国,这样秦国就会失去一个盟友,少了一个大国做帮手。范睢将这些话转述给了秦昭襄王,秦昭王仍然不同意让太子完回楚国,只是允许太子完的老师先回去了解一下楚顷襄王的病情,接着再做打算。

黄歇认为,如果楚顷襄王一旦病逝,阳文君很可能册立自己的儿子为新的楚王。黄歇与太子完商议后,决定让太子完与楚国使者一起逃离秦国,黄歇则留在秦国进行掩护。于是,太子完换上衣服,扮作楚国使者的车夫混出秦国。黄歇守在馆舍中,以太子完生病为由,谢绝来访。估计太子完已经走得很远,秦国兵士无法追上后,黄歇便向秦昭王坦白了实情,并自愿领死。秦昭王勃然大怒,想要杀死黄歇。范雎出言相劝,黄歇冒死营救楚国太子,如果楚国太子能够成为楚王,一定会重用黄歇。赦免黄歇的罪过并放他回到楚国,将会对秦国非常有利。秦昭王听从了劝告,将黄歇放回了楚国。

辅助国政

黄歇回到楚国后的第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继位,即楚考烈王。黄歇被任命为相国,受封淮河以北的十二个县做为领地,封号为春申君。此时,魏国有魏无忌魏无忌,赵国有平原君赵胜,齐国有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与这三位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位公子都四处招揽门客,笼络能人异士,把持着各国的朝政大权。

楚考烈王六年(公元前258年),秦国进攻赵国,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求救。楚国与赵国结成了抗秦同盟,楚王便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后来楚国与魏国联手,大破秦师于邯郸县城下,解了赵国之困,黄歇得以回到楚国。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黄歇指挥楚国北伐,消灭了鲁国

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黄歇建议楚考烈王将与齐国接壤的淮北市一带设置为郡县,以方便管理。他将自己的封地淮北十二县上交给楚考烈王,请求将自己封到江东。楚考烈王答应了,黄歇就在过去吴国的废墟上建立城市,作为自己封地上的首都

迁居吴地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各个诸侯国畏惧秦国四处攻伐,决定联合起来攻打秦国。楚考烈王被推举为诸侯国联盟的首领,黄歇负责处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诸侯国联军到达函谷关时,秦军出兵进攻,诸侯国的军队纷纷败退逃跑。楚考烈王认为这次失利是黄歇的责任,对黄歇日渐冷落。

很多楚国人认为楚国原本很强大,是在黄歇的管理下逐渐衰弱的。黄歇的门客朱英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秦国攻打楚国不是因为楚国变弱了,而是因为以前秦国如果要攻打楚国,要么需要经过黾隘要塞,十分不便利。要么需要向东周西周借路,背对着韩国、魏国,风险太大。现在魏国眼看就要灭亡,很可能将许地、鄢陵县割让给秦国。秦国距离楚国国都陈县只有一百六十里,以后秦国和楚国将陷入长久的战争中。黄歇听了这些话,说服楚考烈王将首都迁到了寿春。此后,黄歇前往自己的封地孙吴,继续行使相国的职责。

移花接木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为此黄歇很是忧虑。他为楚考烈王进献了很多适合生育的女子,却依旧一无所出。赵国人李园想把自己的妹妹李氏进献给楚考烈王,听说楚考烈王生不出儿子,便担心时间久了,妹妹就会失去宠幸。于是,他请求侍奉黄歇,做黄歇的门客。不久后,李园告假回赵国探亲,故意超过期限才回来。黄歇问他为什么回去这么久,李园告诉黄歇,齐国国君派人求娶妹妹,因为陪齐国使者饮酒,所以耽误了归期。黄歇问明李氏还没有订婚,就纳了她为妾室。

不久后,李氏怀了身孕。李园教给李氏一番说辞,让她去说服黄歇。大意是,黄歇任楚国的相国已经二十多年了,很受楚考烈王的宠幸。如今楚考烈王没有儿子,他要是去世的话,他的兄弟将会继任国君。新的国君肯定会提拔自己的亲信,黄歇的地位将不保。而且黄歇已经执掌国政许多年,肯定有不少得罪了楚考烈王兄弟们的地方。一旦他们登上王位,黄歇将会大祸临头。而李氏怀孕的事情无人知晓,如果将她进献给楚考烈王,肯定会得到楚考烈王的宠幸。如果李氏能够生下儿子,这个孩子就会成为继任者,这就意味着黄歇的儿子会成为楚王,楚国就会成为黄歇的囊中之物。黄歇认为此计甚妙,便将李氏送出府,随后推荐给楚考烈王。果然,楚考烈王将李氏纳入宫中,对她非常宠爱。李氏生下儿子后,被封为王后,其子楚幽王被册立为太子。李园也随之得到了重用,地位显赫了起来。

死于非命

李园权势日隆,很担心黄歇将事情的真相泄露出去。于是他暗中收养死士,准备让他们去杀掉黄歇。楚国有不少人知道这件事。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了。朱英提醒黄歇,楚考烈王病重,随时可能会死去。一旦楚考烈王去世,以黄歇担任楚国相国二十多年的资格来看,他可以辅助幼主,掌握国家大权,或者干脆自称为王。不过,李园因为争权夺利,对黄歇很仇视,又豢养了一批死士。恐怕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会抢先进入宫廷夺权,杀掉黄歇。如果黄歇能够将朱英安置在郎中的职位上,朱英就可以在楚考烈王去世后,杀掉抢先入宫的李园,以绝后患。黄歇听后,并未在意。他认为李园软弱无能,而且自己对李园还挺不错,李园不可能对自己有杀心。朱英知道黄歇不会采纳自己的建议,担心有变故连累到自己,于是逃亡他乡。

十七天以后,楚考烈王去世了,李园果然抢先入宫,让他豢养的死士们埋伏在棘门附近。黄歇一进来,死士们就立即两面夹击,将他刺死,并砍下他的头颅扔到宫门外。随后,李园又派人将黄歇全家诛杀殆尽。不久后,太子楚幽王继位,即楚幽王。

南北朝刘宋时期,黄歇被追尊为忠安王。南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黄歇被追尊为忠安顺应王。南宋嘉定十年(公历1217年),黄歇被追尊为忠安顺应威显王。南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黄歇被追封为忠安顺应威显英济王。

成就影响

联秦

楚顷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73年),黄歇上书给秦昭襄王。分析天下大势,陈述秦与楚的利害关系,不仅成功说服已经陈兵楚国国境线上的秦昭王退兵,而且还使秦昭王主动要求与楚国签订盟约。后来秦国又实行“远交近攻”的政策,楚国终于转危为安,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救赵

楚考烈王即位后,黄歇担任楚国相国,辅助国政。他曾经带兵救援被秦国进攻的赵国,击溃了秦国,解除了邯郸市之围。

灭鲁

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黄歇指挥楚国北伐,消灭了鲁国。这一行动使得国势衰弱的楚国重新强大,呈现了复兴的曙光。

兴楚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六国伐秦失败后,楚国情势危急,楚考烈王听从黄歇的建议,将首都迁移到寿春。寿春最终发展成为楚国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为晚期的楚国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使得楚国出现了一段时期的繁荣景象。

治吴

春申君带领家族和大量门客东迁至吴地定居,对吴越地区进行了开发。他将中原先进的冶炼、农业、纺织技术带到了吴越地区, 使之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构成了新的吴楚文化。

人物评价

秦国相国范雎范对“做为臣子的黄歇愿意舍身救主”的行为表示赞赏。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战国四公子“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这样评价黄歇:“春申君之说秦昭襄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司马迁还认为,黄歇舍身救楚国太子,使他逃离强秦,招揽贤能之人为楚国效力,这是“黄歇之义”。 唐朝史学家司马贞这样评价黄歇:“黄歇辩智,权略秦、楚。太子获归,身作宰辅。”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创作过一篇散文《春申君碑》,评价黄歇用智谋劝退进攻楚国的秦国,可谓“忠”。设计让楚国太子逃出秦国,自己留在秦国面对危险,可谓“烈”。

然而,黄歇晚年时,一系列的失策导致自己死于非命,令人惋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黄歇后来受制于李园,是因为他已经年老,利欲熏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黄歇不肯接受朱英的建议,实在让人遗憾。唐朝历史学家司马贞也有类似的观点:“烈王寡,李园献女。无妄成灾,朱英徒语。”晚唐文学家皮日休认为,黄歇劝楚考烈王将楚国首都迁到寿春,“失邓室之固,去方城之险,舍江汉之利”,是一个下策。加之他不听朱英的劝阻,没有识破李园的阴谋,这一切都是因为黄歇没有悟透“儒术圣道”。

汉代思想家扬雄对黄歇毫不赞赏,认为他是窃取国家权力的奸臣。他在《扬子法言》中这样评价战国四公子:“或问’魏无忌、平原、孟尝、春申益乎?‘曰:‘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何其益乎!’”

家庭成员

墓葬

黄歇死后,到底葬于何处,一直众说纷纭。

1、在苏州市西北方向,海拔32.2米的小真山主峰上,有一座凿山为穴的甲字型大墓。该墓葬主室筑有三级台阶,墓口长11.6米,宽9.7米,墓底长6.5米,宽5.45米。内外形制规模较大。出土了青铜鼎、戈、弩机、灯、玉器等文物。其中有一枚铜印,印文为“上相邦玺”。历史学家曹锦言考证,墓主曾经担任过楚相一职。他认为此处墓地的墓主人正是春申君黄歇。

2、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有一座高19米,底径87米的高大封土。1979年10月,安徽省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察,认为这是春申君黄歇的墓地。1992年,谢家集区人民政府为黄泥孤堆立了碑。2000年,“春申君陵园”开始动工兴建。陵园占地总面积7000平方米,背山面水,北靠八公山山脉的赖山,南邻瓦埠湖,距李郢孜镇政府西50 米。

3、河南隆古乡隆古村黄国故城内,有一座春申君墓。据传黄歇被杀后,其门客将他的遗骸偷偷葬于故宅内。1930年,吉鸿昌将军率部驻扎在潢川县的时候,曾在专署后院的春申君墓地旁建立墓碑。碑上除“春申君墓”四个醒目的大字外,还注明:春申君故居即在此。黄歇被杀后,其门客将其遗骸偷葬于故宅内。如今春申君墓碑已经残断,半截残断碑上“尸葬于宅后”一段文字仍清晰可见。春申君墓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 沙洋县后港镇东黄歇村内,有一座高12米,基底直径70米的土冢,此土冢即黄歇冢。黄歇冢一侧树有一块石碑,上面雕刻有“黄歇村墓群属于东周时期贵族墓群,据史载,黄歇冢属战国晚期楚国令尹黄歇之墓”的字样。黄歇冢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黄歇村也因此冢而得名。

 5、江苏省江阴市在战国时曾经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黄歇死后,江阴人民不忘其开拓之功,将江边的两座山命名为黄山和君山。黄歇墓为衣冠冢,位于澄江街道君山社区,君山西麓东岳大殿附近。相传始建于战国时期。清乾隆初,知县蔡澍立“楚春申君黄歇之墓”墓碑于黄歇墓旁,后墓碑失散,不知所终。2008至2009年,江阴市政府着手进行黄歇墓的恢复工作,决定移址重建,最后选定将黄歇墓移动到君山西麓半山腰,东岳庙东北侧。

后世纪念

上海

上海市流传着很多春申君黄歇治水的传说,上海也因此被誉为”申“城。《寰宇通志》载“黄浦”条目称:“传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所开,故亦名春申浦,又名黄歇浦。明史称大黄浦,清以来通称黄浦江。”松江区新桥镇上的春申村,在传说中是黄歇当年开凿春申江的“指挥所”,村中建有春申君祠,聂氏宗祠边的春申塘据传是当年春申君率众修建的。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也流传着春申君的传说。相传,黄歇率军攻打秦国时,曾在陆皎浦(今黄渡社区东面)摆渡过江。黄歇还在此地用黄米酒给士兵驱寒取暖。此地后来就被称为“黄渡”。每年元宵节,为了纪念春申君,黄渡社区还会举办喝唐宋绍兴酒比赛。

无锡

黄歇的军队曾经驻扎在无锡黄斗城东,古华山脚下的黄公涧因为黄歇在此放马饮水而得名。黄公涧蜿蜒于惠山头茅峰东坡“白石坞”内的天然石涧,被命名为春申涧,1983年此地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黄歇在无锡还曾经疏浚治理过位于北塘古运河起点,吴桥附近的一片水域,这片水域中有一座面积大约220平米的圆形土墩。为了纪念黄歇所做出的贡献,这座圆形土墩被命名为黄埠墩。唐朝在此地建有两层飞檐的寺院小阁,形成著名胜迹。

苏州

黄歇曾在苏州兴修水利,以土堰水筑成。当地百姓为纪念黄歇,将此地取名春申埭,后改为黄埭。黄埭至今仍保留着黄歇当年筑堤围堰的遗迹春申湖黄埭镇还先后建成春申君像、春申路春申中学、春申君庙、“春申西塘梦里水乡”景区等来纪念春申君。2022年,黄埭镇入选苏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从唐代开始,春申君即被作为苏州的城隍神供奉在庙中。如今,苏州城内还有两处祭祀春申君的地方,一处是位于王洗马巷的春申君庙。另一处是位于景德路东段的府城隍庙。1956年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阴

楚王曾经将吴国废墟作为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江阴就在其中,故江阴有“春申旧封”之称。相传,江阴黄山也是因为黄歇而得名。春申君十分重视水利,曾带领江阴人民开凿了通向长江的河道——黄田港,此港对江阴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歇去世后,葬于距黄田港不远的一座山上。后人为了纪念他,称此山为君山,并在山上建了一座祠堂,称为春申君庙。

轶事典故

门客斗富

赵国平原君派人到黄歇那里联络关系,黄歇让他住在上等客舍。赵国使者想夸耀赵国的富有,就戴上了玳瑁簪子,用珠玉装饰了刀剑的外套。当他见到黄歇的门客时,才发现黄歇的三千多个门客中,上等门客都穿着缀有珍珠的鞋子。赵国使者顿觉自惭形秽。

治理水患

春申君治水的传说分布在今太湖流域的苏州市、无锡、江阴、常州、湖州市上海市等地。黄歇驻守无锡期间,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带领老百姓治理芙蓉湖,开凿无锡塘,引南塘水入太湖。在疏浚芙蓉湖的同时,黄歇又开凿了通向长江的河道,不仅消除了水患,也对农业排涝和灌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迄今成为南北交通要道的江阴申港、黄田港,均为当年黄歇所凿。黄歇还治水松江区,疏道入海。在太湖居民的眼里,春申君是“兴利除害”“攘除水患”的治水人物。他们把春申君视为神,建立祠庙奉祀,表达对他的崇敬,颂扬他的功劳并代代相传。

借名纪念

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于吴淞江淤浅导致太湖流域洪水泛滥,损失巨大。户部尚书夏原吉受命治水,他采纳当地人的建议,主持开浚黄浦塘与来空法师江之间的范家浜,实现“(吴淞)江(黄)浦合流”,一举缓解了洪水祸害,受到当地人的爱戴,黄浦塘的名字在官方图志中改称“大黄浦”。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有唐姓乡绅献出上海县城北门外的土地建造“申侯祠”,假借“春申理水”的传说颂扬夏原吉治水的政绩。由此,春申君开凿黄浦江的传说在上海流传开来。

人物争议

身世之谜

黄歇的籍贯存在着很多争议。一说黄歇是楚地黔中(今湖南常德)人;一说黄歇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市监利市)人;一说黄歇是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人。一说黄歇是巴郡(今达州市)人。

黄歇的身世也存在着很多谜团。《韩非子》一书中,称黄歇是楚庄王的弟弟。而《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文献中,认为他是黄国之后。

死因之谜

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黄歇的死因,楚考烈王去世后,黄歇入宫时,被埋伏在宫内棘门附近的李园的死士所杀。而东汉史学家袁康、吴平辑录的《越绝书》中,却这样写道:“十一年,幽王征假君,与春申君并杀之。”意即春申君是被楚幽王诛杀的。

艺术形象

诗词

唐朝文学家杜牧在《春申君》中写道:“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唐代诗人张祜在《感春申君》中写道:“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唐代诗人张继在《春申君祠》中写道:“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阴阴石泉水。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萧条寒景傍山村,寂寞谁知楚相尊。当时珠履三千客,赵使怀惭不敢言。”

唐代诗人周昙在《春秋战国门·黄歇》中写道:“春申随质若王图,为主轻生大丈夫。女子异心安足听,功成何更用阴谟。”

宋代诗人徐钧在《春申君》中写道:“输忠世子得逃秦,二十馀年相国荣。固位但知迷孕女,防身惜不用朱英。”

宋代诗人洪适在《春申君》中写道:“珠履三千尽在门,争无国士解衔恩。 棘门难作无遗类,死党宁闻报李园。”

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在《春申君》中写道:“春申君,见利重,见理蒙。 保相印,封江东,李家女儿入楚宫。 春申灭国并灭嗣,舍人入相遗腹子。”

影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