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香草 :马鞭草科莸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1:02

兰香草(学名:莸属 incana (Thunb.) Miq.),又称山香,是唇形科属植物。株高可达60厘米,叶披针形、卵形或长圆形,花期和果期均为6-10月,花冠淡蓝或淡紫色。原产于中原地区日本朝鲜韩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地。喜光、耐半阴,适宜温暖气候及湿润的钙质土壤。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26-60厘米;嫩枝圆柱形,略带紫色,被灰白色柔毛,老枝毛渐脱落。叶片厚纸质,披针形、卵形或长圆形,长1.5-9厘米,宽0.8-4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至截平,边缘有粗齿,很少近全缘,被短柔毛,表面色较淡,两面有黄色腺点,背脉明显;叶柄被柔毛,长0.3-1.7厘米。聚伞花序紧密,腋生和顶生,无苞片和小苞片;花萼杯状,开花时长约2毫米,果萼长4-5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或淡蓝色,二唇形,外面具短柔毛,花冠管长约3.5毫米,喉部有毛环,花冠5裂,下唇中裂片较大,边缘流苏状;雄蕊4枚,开花时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顶端被短毛,柱头2裂。蒴果倒卵状球形,被粗毛,直径约2.5毫米,果瓣有宽翅。花果期6-10月。

近种区别

该种与光果莸莸属 tangutica Maxim.)接近,但光果莸果实无毛,果萼长约6毫米,花冠管长5-7毫米等性状可以区别。

产地生境

原产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保加利亚美国伊利诺伊州)有引种栽培。多生长于较干旱的山坡、路旁或林边。生长于较干旱的山坡、路边或林缘,喜光,耐半阴,喜温暖气候及湿润的钙质土壤。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为扦插、组培或播种繁殖。

兰香草茎段。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0.5毫克/升+IBA0.2毫克/升;②MS+6-BA1.0毫克/升+IBA0.2毫克/升。增殖培养基:③MS+6-BA0.1毫克/升+IBA0.05毫克/升;④MS+6-BA0.2毫克/升+IBA0.05毫克/升。生根培养基:⑤1/2MS+IBA0.05毫克/升;⑥1/2MS+IBA0.1毫克/升。以上培养基均含蔗糖30克/升和寒天粉5.8克/升,pH5.8。培养温度(22+2)℃,光照强度30微摩尔·平方米秒左右,光照时间16小时/天。

取材与消毒:取兰香草长约1厘米的半木质化嫩茎段,分成顶芽、中段和基部,茎段带1-2个节,用洗涤剂漂洗30分钟,流水冲洗10分钟,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乙醇浸泡10秒,再用0.1%HgCl2,灭菌6分钟,并不断搅拌,无菌水冲洗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上的水分,用手术剪刀剪去两端切口2毫米后接入配制好的芽诱导培养基。培养20天后,腋芽长2-4厘米,外植体芽诱导率85%以上。

继代增殖:将无菌小苗剪成0.5-1.0厘米长,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中。接种时,小苗切口压入培养基中。20天后形成大量丛生芽,其中培养基④上不定芽增殖系数达到8,培养基③上增殖系数为5。

生根培养:当继代苗长到3厘米以上时进行生根培养,取健壮小苗直插入生根培养基中。7天开始生根,15天根系发育良好,每株苗有5-9条主根。培养基⑤和⑥上生根率情况良好,生根率均超过90%。生根培养中附加1克/升活性炭有利于生根。

组培苗移栽当主根长到2-4厘米时可以炼苗。在生根培养室中打开瓶盖炼苗7天后,取出瓶苗并洗净植株基部的培养基,移栽到育苗穴盘(在移栽前用3%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营养土消毒)上,移栽前10天覆盖薄膜,保持空气湿度在85%以上,温度22℃左右,10天后逐渐降低空气湿度,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成活率在90%以上。

观赏价值

兰香草是点缀夏秋景色的优良花境植物,适合于较干燥的草坡、林缘及路旁种植。其花色淡雅,亦可用于草坪边缘、假山旁、水边、路旁栽植,可以点缀秋夏景色。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兰香草 Caryopteris incana.植物智.2024-08-05

兰香草 Caryopteris incana.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4-08-05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4-03-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