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古寺庙遗址

更新时间:2023-11-03 14:15

十字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北三盆山,是中国景教寺院遗址,地理坐标:北纬39°44′31.60″ ,东经115°54′3.40″。

十字寺遗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始建于晋代,原是佛寺,时称为崇圣寺;唐朝,重修改为景教寺院;辽代,再修改为佛寺;元代重修,元顺帝赐名十字寺,恢复景教;明清后又为佛寺;中华民国,逐渐衰落,殿宇毁坏;是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对研究中国大陆宗教、人文文化,具有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2006年,十字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寺院由高僧慧净创建,初为佛教寺庙,时称崇圣院。

贞观十二年(638年),崇圣院重修,改为景教寺院。

应历二年(952年)—八年(958年),崇圣院再修,改为佛教寺庙,改名为三盆山崇圣院。

辽应历十年(960年),寺院立三盆山崇圣院碑。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盆山崇圣院扩建,元顺帝赐名十字寺,恢复景教。

明清后,十字寺又改为佛教寺庙。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字寺重立三盆山崇圣院碑。

中华民国,十字寺逐渐衰落,殿宇毁坏。

1931年9月6日,日本人在十字寺遗址发现景教古碑;同年12月,北平市政府为保护十字寺文物,将其中2块景教十字石雕被运到北京博物院收藏。

1936年,文物南迁时,十字寺2块景教十字石雕又被运往南京博物院

建筑格局

十字寺遗址座落在三盆山前,寺院五间,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院中2棵古银杏树,1棵柏树,2通汉白玉石碑,2个龟石,4个石柱础,另有直径48厘米的圆柱础1个。

文物遗存

十字寺原殿宇已毁坏,其遗址尚有寺庙地基;一棵古银杏树,树围5.24米,树高约30米,一棵柏树依附于树下,古银杏树左侧10米远处另有一棵3米多高的小银杏树;寺院内有汉白玉石碑两通,一为辽碑,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山崇圣院碑记”,碑高204厘米,宽91厘米,厚20厘米;另一为元碑,碑额顶端圆球内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条石雕云龙,正中刻有“敕赐十字寺碑记”,碑高307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碑附近还有汉白玉雕刻的龟趺石两个,石柱础4个,柱础边长78厘米,高20厘米,柱础上刻有葵花图案,花盘平整,直径54厘米,花盘周围刻有花瓣16个,花瓣上刻有团状云纹;另有直径48厘米的圆柱础一个;另有2块景教十字石雕收藏于南京博物馆,石雕为汉白玉大理石雕刻,高68.5厘米,宽58.5厘米,厚58厘米,两块石雕上端均呈凹字;其中一块石雕正面上方为十字,下侧刻有叙利亚文:“仰望他,寄希望于他”,石雕右侧一面刻一束菊花,左侧一面刻一束冬青草;另一块石雕正面有十字,无叙利亚文,有两颗桃形的心相对望。

研究价值

十字寺遗址,是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是珍贵的景教遗物,对研究中国大陆宗教、人文文化,具有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01年,由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委托专职文物协管员,负责十字寺遗址的安全工作,保障游客文明参观,杜绝文物丢失、破坏的情况。

2006年,十字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景教(基督教)于唐朝传入中国,于李世民年代兴起,李隆基鼎盛。李儇干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率民起义,为唐死守广州城而战死的人们中间,有十万阿拉伯、犹太、波斯人,其中景教徒居多。十字寺在元朝时候是最为鼎盛时期。

交通

游客从北京广安门内乘坐去张坊方向的北京公交917路,在周口村路口下车,然后换乘经房山区的北京房山公交38路,到车厂村下车,步行到十字寺遗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