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传浩 :中国昆剧男演员

更新时间:2023-10-24 17:31

华传浩(1912-1975),原名福麟,字湘卿,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1921年入苏州昆剧传习所习艺,工丑。曾在上海市等地演出,1940年在上海、香港特别行政区任教。建国后,历任上海歌剧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教员。表演格调高雅,动作敏捷轻巧,嗓音嘹亮,唱腔华丽,善于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擅演剧目有《醉皂》《下山》等。著有《我演昆丑》一书,对昆剧丑角艺术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昆曲见解

行当与家门

行当、家门是代表戏曲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仅仅理解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知道,生、旦、净、丑等戏曲行当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形成,除了根据性别、年龄、外形等生理上的特点以及性格、品质上的差别之外,还与戏曲人物的社会地位有关。比如同是成年男性,就分生、净、丑三行,但戏曲中茶博士就没有用生角来扮的;同是中年、青年女性,就分正旦、闺门旦、刺杀旦、贴旦等等,其中当然有性格上的差别,也有社会地位的因素。不过,行当毕竟只是一个行当,它基本上代表一个笼统的人物类型,而不能包办具体的人物性格。同一个行当、家门,决不是就只有一种人物--比如某一行当、家门中只有好人,另一行当、家门中只有坏人。每个行当、家门中都有好人、坏人,不是只有一种人的。因此说,行当、家门仅仅基本上代表一种人物类型。就具体的戏曲人物来看,虽然同是一个行当、家门,同是好人或坏人,但它们之间还有具体性格的差别。演员必须根据剧情需要,表现活生生的具体人物的性格,创造生动鲜明的形象,行当是无法包办代替的。我们怎能把诸葛亮演成岳飞一样,把张飞李逵混淆不分,或者曹操严嵩做成一个模子?如果大白脸都是一样的精神面貌,或者小花脸扮的书童都是一道汤,就犯了脸谱化的毛病了。归根到底,在于演员对行当、家门怎样理解和怎样运用。

丑、副两角

在有些剧种里,无所谓丑、副之分,把昆曲中副角应行的人物,分别划到大面(花脸)和小花脸两行中去。而昆剧对于这类人物,就分作副净(白面)、副(二面)、丑(小面)三个家门,通称"白、二、小"。白面与重庆小面,距离较远,分别较大;二面与小面,都属丑行,极为近似,在不很熟悉昆剧的观众看来,就比较难分了。根据前面谈到的行当、家门基本上代表一种人物类型这一说法,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简单说来,昆剧中丑角应行的,基本上是好人;副角应行的,基本上是坏人。或者说,丑角演的好人多,副角演的坏人多。

昆曲在早期也是副、丑不分的。由于长期的演出实践,巡回在江湖村镇,艺人们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绝大多数是善良的,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斯文人,往往阴险毒辣,卑鄙无耻。于是在十门脚色中分别建立了副、丑两门角色。

丑、副造型

丑、副都勾白鼻子。副角白粉勾过眼梢,仅仅两腮帮间不勾白粉,次于白面,所以叫二面。丑角脸勾得更小,不过眼梢,所以叫重庆小面。副的服装,官衣、褶子是基本的。穿官衣的象《浣纱记伯嚭、《连环记》曹操、《燕子笺》鲜于、《鸣凤记赵文华、《一捧雪》汤勤等。穿褶子的象《水浒记张文远、《义侠记西门庆等等,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他们可以端端架子,耍耍水袖。丑角没有漂亮衣服,无架子可端,有的人物甚至连水袖也没有。仅仅《琵琶记·坠马》里的常白相(人名)穿过官衣,还要调侃他跌下马来。《莲花宝筏·北饯》里的程咬金穿袍带,但非主角。更突出的,昆曲丑角从不戴子;副角虽很少戴翎子,总算还有《青冢记·和番》里的王龙,翎子之外,还戴驸马套。

身段动作方面,丑、副都有比较繁重的戏。分别在于尺寸不同,副角较丑角开阔些。正因为副角扮演那些面孔伪善、心肠狠毒的人物,要突出他们肚子里用功夫,所以动作表示,一般较少。副角表演不怕瘟,有些人物,越冷越好,昆班称为"冷水二面",要在一些微细的动作中,刻划他们的性格。比如《写状》贾主文,看人不正视,而用秃灰蛇眼睛横瞟着;《借茶》张文远和《挑帘、裁衣》西门庆,背着人牵动两颊肌肉,以及双肩上下耸动和前后牵动等等,都是副角特有的表演程式。丑角就不用这一套。演劳动人民,爽朗朴素,心直口快;演年轻孩子,伶俐活泼,指手画脚;演江湖义侠,蹿来蹦去,灵活矫健。总之,性格比较明朗,动作舞蹈性较强。

社会评价

保护昆曲

昆曲的演员主要来自:民间戏班职业艺人、士大夫蓄养的家班和业余的“串客”三个方面。万历时期,就有了著名演员蒋六、宇四等,著名的昆曲戏班有南京市的沈周班,士大夫蓄养的家班有申时行、张岱等。明末清初,士大夫蓄养家班成风,著名的有阮大铖家班、长洲尤桐家班等。著名戏班有北京的聚和、三也、可娱,南京的兴化市苏州的寒香、凝碧等。道咸以来,著名的昆班有大章、大雅、全福、鸿福等。著名演员有周凤林姜善珍等。本世纪初,坚持演出昆曲的有梅兰芳韩世昌俞振飞等人。1921年创办的昆剧传习所培养了施传镇、顾传介、周传瑛朱传茗沈传芷、王传淞、华传浩等一批名演员。

后继有人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成长起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著名演员,如小生蔡正仁岳美缇,旦角华文漪梁谷音张静娴,老生计镇华,武旦王芝泉,丑角刘异龙张铭荣等。1992年、1994年,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第三届昆剧音乐班、演员班毕业,上海昆剧后继有人。

业余演唱

曲社是业余从事清唱和彩串的主要组织形式。爱新觉罗·旻宁时,上海已出现近代最早的曲社赓扬集、姜局。百余年间共有大、小曲社数十家。其中赓春社、平声社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清末松江区清曲家俞粟庐被奉为度曲的典范。20年代初起,俞粟庐、徐凌云穆湘玥主持的昆曲保存社,做了许多扶植昆剧的工作。解放后成立的上海昆曲研习社,成员最多时达188人。曲社成员还陆续出版了关于表演、音乐、剧目方面的专著。80年代起,上海昆剧团开展“每周一曲”免费教唱活动,坚持数年,扩大了昆剧影响。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上海昆剧联谊会,积极促进大、中、小学成立业余演唱组织。大学开设昆剧课,聘请演员执教,昆剧步入高等院校殿堂。

人物作品

参演电影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