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 :该条目为张纯如所著书籍

更新时间:2024-09-20 16:21

《南京大屠杀》是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所著的一部历史纪实作品,于1997年发表,在北美出版。是第一本以美国大众为读者的有关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暴行的英文书籍,打破了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的沉默。

该书不仅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以及日本政府和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否认和掩盖。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了这段历史。

1997年11月《南京大屠杀》正式在美出版。此时适逢“南京大屠杀”纪念60周年。1998年1月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内容结构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市。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长崎市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从三个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一是日本人的视角,二是中国人的视角,三是一群不肯抛弃南京市的西方人的视角。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的一系列罪行以及留京的外国友好人士对受难者的无私帮助;第二部分讲述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南京市建立自治政府后采取的政策、对侵华战犯的审判、受难而幸存的人们的命运,以及至今日本国内不能正视甚至篡改该历史的记录。

该书依次从历史背景、当事的记录、战后的发展等角度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入浅出、逻辑严密的整理,援引了大量的当事人的日记、所见所闻,幸存者的大量采访以及当时的新闻报道,基于事实的中立、客观调查,不仅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真相,展现了日军在南京的惨绝人寰的恐怖暴行以及中国人民所承受的沉重苦难和创伤。同时进行了反思与探索,总结了南京大屠杀留给世人的教训。张纯如为那些南京大屠杀中的牺牲者呐喊,希望唤醒人们在这个世界上非常容易忘记的道德意识,针对那些极端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惨无人道的危险分子的暴行,时时刻刻地提醒人们这些危险的存在,铭记历史,勿重蹈覆辙。

《南京大屠杀》中信版在原著基础上,增加了张纯如母亲所做的序、张纯如生前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于2011年9月撰写的尾声,新增加的内容对这本书创作的前因、后果以及张纯如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因此,本版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可读性。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

第二章

六周暴行

第三章

南京沦陷

第四章

恐怖的六星期

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

第二部分

第六章

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

第七章

日本占领下的南京

第八章

审判日

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运

第十章

被遗忘的大屠杀:再次凌辱

结语

尾声

致谢

创作背景

张纯如从小生活在美国,但她的家人一直教育她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不能忘记中国的文化和家乡的语言,她的祖父曾经在中国国民党政府担任过官职,而她的外祖父则是一位抗日将领,同时也曾经历了残忍的南京大屠杀。

1994年,张纯如参观了一场南京大屠杀图片展,毫无掩饰的黑白图像,彻底震撼了她的心灵, 张纯如开始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在调查的过程中,她发现,无数以中原地区为主题的图书之中,竟然没有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专著。西方人都知道阿道夫·希特勒欧洲的种种罪行,但很少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的大屠杀,很少人知晓在那场战争中,中国所承受的巨大伤害和灾难。 而日本政府将这段历史从教科书中掩盖过去。这段刻骨铭心的罪恶历史被除了中国人以外的全世界遗忘了。张纯如当即决定,把记录南京大屠杀,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几年努力后,她于1997年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

在调查和坚持创作的过程中,张纯如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发现公布了南京大屠杀事件信息最为完整、详实的史料之一《拉贝日记》,她还发现了《魏特琳日记》,这两本日记与她所撰写的书籍一起,成为揭露侵华日军在南京市实施暴行的铁证。

作者简介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1968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祖籍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乡(现新渡口街道)新渡村。“纯如”出自《论语》,意为和谐美好;其英文名“鸢尾属”为鸢尾花,象征希望、自由与和平。以英文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1985年她被伊利诺伊大学录取,毕业后被美联社公司聘用,随后又转到《芝加哥论坛报》工作。1990年,张纯如考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995年,张纯如出版了第一本英文著作《蚕丝:钱学森传》。1997年,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面世,这本书向世界揭露了南京大屠杀暴行。书籍出版后,连续3个月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畅销书。 张纯如由此成为第二个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十位的华裔作家。1998年,获得美国华裔协会颁发的“年度优秀妇女奖”。2003年出版了个人的第三部著作《美国华人史》。

2004年,张纯如被诊断患上抑郁症,加上不停歇的工作,病情不断恶化。11月9日,在美国加州克拉拉县的一条偏僻道路上,张纯如在车内开枪自杀,结束了她年仅36岁的生命。

影响与评价

英文版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的出版发行,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无知状态,推动了西方各界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和研究,促进了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国际传播。

“ 60多年首次打破 中、日、美的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详尽地揭露日本当年的兽性。” ——《纽约时报

“ 这是60年来,首次有人让美国人知道这项战罪暴行 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国无数以英文写作的男性作家、历史学者都没做到的事。” ——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

“ 晚到的正义不一定意味着,正义不被承认,对大屠杀的遗忘,等于第二次杀戮。’’ —— 专栏作家乔治·威尔

张纯如的书击破了谎言,还原了真相,匡扶了正义 ”—— 时任中国驻旧金山副总领事任发强

“ 张纯如是发现南京大屠杀核心资料《》的关键人物,她的英文著作第一次让欧美人士翔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对揭露日军暴行具有重要意义。” —— 社科院研究员、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孙宅巍

衍生作品

张纯如纪念文集

2007年10月中旬,各界人士纪念张纯如的文集《张纯如与被遗忘的大屠杀》(Iris Chang and the Forgotten Holocaust)在纽约出版。柯捷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文集,共收文章39篇,皆为张纯如纪念基金会(Iris Chang Memorial Fund)2006年所办征文比赛中的优秀作品。

纪录片《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世界上首部以个人真实视角再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影片《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在加拿大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公映获得成功后,2008年3月29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大陆首映礼。首映典礼上,一千余名南京市各界人士代表首先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和张纯如 默哀,表达深深的敬意。

舞剧《记忆深处》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6周年,2021年9月3日,舞剧《记忆深处》在上海大宁剧院举行全国巡演启动仪式,缅怀历史,致敬所有像张纯如一样勇敢揭露真相和捍卫正义的人。

该剧从张纯如探索1937年“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真相的角度切入,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始终,引出这场浩劫中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李秀英东史郎等真实亲历者们的回忆。编剧选取屠杀、见证、忏悔、否认等关键词构成相对独立又相互印证的篇章,形成环环相扣的剧本。

参考资料

南京大屠杀.豆瓣网.2016-12-28

..2023-12-14

..2023-12-15

..2023-12-14

华侨华人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 推动国际社会正视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23-12-15

5月18日,我们把张纯如的一生,搬进展厅.网易手机网.2023-12-15

..2023-12-15

这些华侨华人为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声张正义.中国侨网.2023-05-07

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张纯如公园”揭幕仪式.手机凤凰网.2023-12-15

淮安筹建张纯如纪念馆 出版《南京暴行》畅销美国.中国新闻网.2023-12-15

追忆国家公祭日:凝视深渊的张纯如 以生命记录南京大屠杀.映象网.2023-05-07

“张纯如公园”在美国加州圣荷西揭幕.中国新闻网.2023-12-15

孙宅巍:30万,不容质疑!.扬子晚报网.2023-12-15

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在南京首映(图).央视网.2023-05-07

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的全部图片.豆瓣电影.2023-12-15

舞剧《记忆深处》启动巡演 致敬“张纯如精神”.中国侨网.2023-05-07

舞台剧照 - 记忆深处.豆瓣.2023-12-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