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苜蓿 :豆科苜蓿属

更新时间:2023-04-01 16:46

南苜(学名:Medicago polymorpha L.)豆科(Fabaceae)苜蓿属(Medicago)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金花菜、黄花草子、目齐头,在世界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在中国产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各个省区,以及四川、陕西、福建和甘肃等省份。南苜蓿喜温热、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在排水性良好且肥沃的沙壤土、壤土、红壤土和黏土中。

南苜蓿高20-90厘米。茎近四棱形,基部分枝;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长圆形,叶柄柔软细长,小叶倒卵形或三角状倒卵形。花序头状伞形;苞片甚小,尾尖;萼钟形;花冠黄色,子房长圆形。荚果盘形,暗绿褐色;种子长肾形,棕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南苜蓿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功效,可治疗湿热黄疸腹泻痢疾痔疮便血等疾病。南苜蓿是纯天然绿色蔬菜,营养丰富,并且其茎叶柔嫩,粗纤维较少,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作饲料和绿肥。

形态特征

南苜蓿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高20-90厘米。

茎平卧、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无毛或微被毛。

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长圆形,长4-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耳状,边缘具不整齐条裂,成丝状细条或深齿状缺刻,脉纹明显;叶柄柔软,细长,长1-5厘米,上面具浅沟;小叶倒卵形或三角状倒卵形,几等大,长7-20毫米,宽5-15毫米,纸质,先端钝,近截平或凹缺,具细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在三分之一以上具浅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疏柔毛,无斑纹。

花序头状伞形,具花2-10朵;总花梗腋生,纤细无毛,长3-15毫米,通常比叶短,花序轴先端不呈芒状尖;苞片甚小,尾尖;花长3-4毫米;花梗不到1毫米;萼钟形,长约2毫米,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无毛或稀被毛;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凹缺,基部阔楔形,比冀瓣和龙骨瓣长,翼瓣长圆形,基部具耳和稍阔的瓣柄,齿突甚发达,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基部具小耳,成钩状;子房长圆形,镰状上弯,微被毛。

果实、种子

荚果盘形,暗绿褐色,顺时针方向紧旋1.5-6圈,不包括刺长直径4-10毫米,螺面平坦无毛,有多条辐射状脉纹,近边缘处环结,每圈具棘刺或瘤突15枚;种子每圈1-2粒。种子长肾形,长约2.5毫米,棕褐色,平滑。

物种分布

南苜蓿在世界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在中国产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各个省区,以及四川省陕西省福建省甘肃省等省份。

生长习性

南苜蓿耐土壤贫瘠,耐旱性、耐湿性中等,不耐严寒、潮湿,喜温热、湿润的气候条件,幼苗期在-3℃~-5℃、盛花期在-2℃~-3℃时均会引起部分植株死亡,-6℃条件下则会导致大部分植株死亡。生长期开尔文不应低于-10℃到-12℃。适宜生长在pH值5.5-8.5、排水性良好且肥沃的沙壤土、壤土、红壤土和黏土中。花期3-5月,果期5-6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南苜蓿是同株异花间的自花授粉植物,开花的适宜温度为13-18℃。晴天时上午开花,中午盛开,傍晚闭合,翌日再开一次花朵凋谢。花粉在开花前就从花药散出授粉。当旬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时,荚果开始成熟。边开花,边结荚,荚果易脱落。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南苜蓿播种前需进行晒种、浸种等处理,以便减少硬实种子,以撒播为主,也可条播或穴播。播种完成后用草木灰混细沙盖种。可免耕播种,需在水稻散种前后,先将稻田水排干,再把种子均匀撒入稻田中。不带壳的种子5-6天即可出苗,20天左右分枝。翌年春季从初花期到盛花期植株迅速生长,夏季种子成熟。

组培繁殖

选择健康生长的南苜蓿子叶和下胚轴作为外植体,冲洗干净后切段并接入培养基中,然后将子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以诱导愈伤组织生成,最后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诱导植株继续生长。

栽培技术

养护管理

南苜蓿不耐积水,在土壤排水不良时易导致植株矮小症,节间变短,生长缓慢,并且常常会因冰冻扯断根系而引起植株死亡,因此需及时挖设排水沟,并经常进行清理,以利排水。南苜蓿喜磷、钾肥,冬季施加磷、钾肥和草木灰能促进幼苗扎根,增强抗寒能力。春季浇施农家肥可提高鲜草产量。在低温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南苜蓿幼苗组织会遭受破坏,导致叶色变黄。因此,除选择耐寒品种,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外,还应使用稻、麦秸盖种,以减少冻害。

病虫害防治

危害南苜蓿生长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蚜虫蓟马科等。防治炭病可喷施硫酸铝钾波尔多液,也可用草木灰与生石灰混合杀菌,防治蚜虫和马可用乐果喷雾。

采收

南苜蓿做绿肥饲料用时,在盛花期到初荚期采收为宜,盛花期产量虽低,但植株柔嫩,质量较高。初荚期产量较高,但茎秆木质化,品质差。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南苜蓿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功效,用以治疗湿热黄疸腹泻痢疾、浮肿、尿石症、石淋、痔疮便血等疾病。

食用价值

南苜蓿是纯天然绿色蔬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16种氨基酸。

经济价值

南苜蓿茎叶柔嫩,粗纤维较少,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作饲料和绿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做饲料时,可直接青草喂食,也可制成干草粉。做绿肥时,不仅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还可在微生物作用下,合成腐殖质增加土壤养分。另外,还可绿肥饲料兼用。地上部采收作饲料,地下根系及少量再生草与残落叶作绿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相关研究

基础研究

外施水杨酸可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南苜蓿的生理影响,在Co-γ射线辐射下南苜蓿叶片发育不良,植株抗逆性减弱。通过短日照可诱导南苜蓿后代产生优良的农艺性状,并且在保持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其种子的萌发率。

育种研究

南苜蓿育种研究侧重于通过分子标记、多组学研究等方法辅助育种。如对南苜蓿进行特异位点扩增片段测序分析,为进一步育种提供有价值的候选标记;或通过全长核糖核酸测序、代谢组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南苜蓿遗传基础,加速其功能基因开发和育种研究;或将适宜浓度的氧化锌氧化铜纳米粒子作为肥料添加物,促进南苜蓿生长和养分吸收。

延伸文化

南苜蓿历史悠久,早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就有记载“俗嗜酒,马嗜苜蓿”。明清以后,南苜蓿的种植扩展到了江南地区,并成为一种广受喜爱的蔬菜。《齐民要术》中“春初既中生,为羹甚香”指的就是南苜蓿。南苜蓿帮助历代平民度过饥荒,一直被视为生活清贫的象征,陆游就曾写过“苜蓿堆盘莫笑贫”。

英国爱尔兰,南苜蓿又称作三叶草。传说中,圣博德用三叶草向当地人讲解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论,此后爱尔兰成为基督教国家,南苜蓿也成为爱尔兰的象征。苜蓿花的花语是希望,每年3月17日世界各地的爱尔兰人都会以三叶草装饰,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