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元蒿 :卫元蒿

更新时间:2024-09-20 14:54

在佛教流行的梁末(公元五五五年前后)出家为僧,为亡名法师弟子,曾住成都野安寺。卫元嵩身在佛门,但他又和道士张宾交朋友,研究道教的经书。北朝(北魏)统治阶级崇奉道教(拓跋焘就曾酋道士寇谦之为“国师”)。公元五五七年,宇文觉建立了北周,国势日盛。北周初期也很重视道教,卫元嵩就脱去袈裟,换上道袍。北周天和二年(五六七年)他“以黄老之微言”,向宇文邕献策,受到宠信,“赐爵持节为蜀郡公,宇文邕尊礼,不敢臣之”。可是好景不长,北周建德三年,武帝因政治上的需要,“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断然禁止佛道二教,勒令僧道还俗。卫元嵩于是失宠,晚年由成都市什邡市定居。

个人简介

卫元嵩

“少不事生产,潜心至道,明阴阳历算”。

卫元嵩的《元包经》,是他研究《周易风水》学的重要著作。《易经》产生于殷周之际,是一本用于占卜吉凶祸福的算卦书。它在唯心主义神学体系内,也包含了一些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卫元蒿《元包经》阐述了《周易的》的义理。唐代李江说:”包之为书也,广大含宏,三才悉备,言乎天道,有日月焉,有雷雨焉;言乎地道,有山泽焉,有水火焉;言乎之人道,有君臣焉,有父子焉。理国理家为政之尤者”。宋代政和元年,知汉州什邡市杨楫读《元包经》后,惊叹道:“包之为书,其学《易》之至者!辞简义奥,未可以象数尽也”,并为之作序。此书不仅占吉凶,且“帝王之道,昭然著见”。这部《元包经》历经唐、宋、明、清几个封建王朝都有刻本流行,甚至被秘阁收藏。而卫元嵩的《三易同论》、《易论》、《齐三教论》以及《千言诗》等,则均已亡失无遗了。

元包经

《元包经》共分五卷。因它“文字奇诡,音义谲怪”,一些人看不懂,唐代苏源明为之修传,“解纷以释之,索隐以明之”。唐代李江又给《元包经传》作注,以便利学者。

卫元嵩宇文阐时死于什邡市后,墓葬在县衙东侧(今人民政府旁)。解放前,墓前一碑,正中刻“惠应希微真人之墓”,右刊“南宋赵昀端平三年县令吴中孚立”,左刊“民国十五年驻军旅长钟光辅修”。据民中国十八年《重修什邡县志》说:希微真人之号是唐代赐与的。现墓葬尚在,梁启超墓已亡。县令杨楫说他在北宋微宋大观四年(一一一O年)到什邡作官时,曾恭过卫先生祠:“顾瞻庙貌,览古石刻”。《夷坚丙志》一书还记有:“什邡风俗,每以正月五日作卫真人生日,道众皆会”。该祠建于何地,毁于何时,均无可考。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