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维祥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6:41

史维祥(1928年1月-),溧阳市人,中国液压传动及控制专家,被誉为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创始人之一。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至1960年,史维祥赴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攻读副博士学位。他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史维祥长期从事液压传动及控制专业的教学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个,培养了40多名博士生以及一大批硕士生。史维祥共出版五部专著,包括《液压随动系统》《系统辨識基础》《近代机电控制工程》等。

个人经历

早年求学

史维祥出生于阳后六乡杨尖圩村的一个书香人家。父亲史成在苏州市学业有成后,回溧阳市大力发展蚕桑业,为地方养蚕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表哥周留学比利时,是我国罗马法研究知名教授。史维祥是家中的长子,父亲经常告诫他:“我的田不会分给你和弟弟妹妹,宁愿把田卖掉,也要让你们读书。”父亲把史维祥送到了溧阳城城边的期成小学,“一到四年级,每天往返家校得步行20里路,还要过一座又高又长又晃荡的木桥。放学回家,得割草养羊,生活十分艰苦。”五年级后,学校搬到前马,史维祥就开始住校学习。

抗日烽火连天的时代,史维祥在新四军支持创办的溧阳市光华中学读初中。初中阶段除了得到良好的文化课程教育,还耳濡目染了党的活动,“也许就从那时起,党的教育、进步思想就潜移默化于心”。之后,他考入了当时本地最有名的宏毅高级中学,这所中学是抗战时期办在农村的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那年溧阳考入该校的仅他一人。抗战结束后,学校搬回苏州市,恢复了苏州中学的校名。

1947年,史维祥带着一张席子、一顶帐子、一个篮子赴沪赶考,第一志愿是工程师的摇篮、上海市的民主堡垒——国立交通大学;其次才是清华大学。备考没几天他就一病不起。等到健康恢复了,报考交大却错过了。在决心报考交大的驱动下,1948年,尽管录取人数少,竞争十分激烈,史维祥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国立交通大学。求学期间,他不但刻苦学习,而且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进步学生爱国解放运动中去,并在解放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交大“四·二六”逮捕中,史维祥险遭逮捕。

肩负使命

解放后,史维祥曾在上海市委党校进修,1951年回交大继续学习,是中共交大党总支负责人之一。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中共交大第一届党委常委。1954年任机械系第一任党总支书记。

祖国亟待培养自己的专家。肩负着党和国家的期望,1956年,史维祥前往苏联加里宁工学院攻读副博士学位,开始在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由于事先仅有8个月的俄语学习,且长期组织开展党务活动,语言障碍和基础理论不够深厚一度成为他在苏联学习的两大困难。“只好拼命学,天不亮就起来读外语,走路、吃饭也都不放下学习。”潜心图书馆,奋战实验室,以至于深夜回三楼宿舍休息时,他上楼已举步维艰。以超常的毅力和决心,史维祥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副博士论文,曾得到大使馆表扬。

1960年学成归国,史维祥放弃回上海市工作的机会,毅然服从祖国需要,来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兼任机械系党总支副书记、系主任等职。从此,史维祥教授便扎根于黄土高原,并深爱着祖国的西北大地,以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地投入到中国教育、科研、高校管理等各项事业之中,努力奉献人生,并做出了突出成绩。

严谨治学

史维祥教授是我国最早用自动控制理论对液压传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和重要创始人之一。在这个领域,他是公认的学术造诣深、成就卓著的专家。他出版的国内第一部关于流体传动控制方面的专著《液压随动系统》,在将控制理论系统地应用到流体传动方面起到了奠基作用。他曾任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及本专业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多次主持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国际学术会议,代表我国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并与有关教师一起,在西安交大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博士点。

史维祥教授多次被邀请到日本东京大学汉诺威大学俄罗斯机床及工具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作学术访问。英国Strathclyde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在高等教学研究和学术创新上,史维祥教授为了推动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的深入发展,吕振羽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专家一起研究学科发展方向,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亲手编写有关教材。多年的努力,史教授为我国本学科的学会工作及专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史维祥教授还致力于我国高等学校学位及学科建设,曾任两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我国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建立与建设、研究生教育方针各项政策的制订等工作。同时他还长期兼任该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与其他专家们一起辛勤工作,为我国建立一套适应国情的机械工程学博士、硕士生培养体系作出新的贡献。在教育部设立的“霍英东先生教育基金会”中,史维祥教授与国际著名学者杨振宁、丁石、张光斗谢希德等一同被聘请为顾问。他们在制定章程、评审受奖学者等各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唐照千奖学金管理委员会,史维祥又被聘任为主任,为鼓励交大力学类专业的青年学子奋发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了自学考试制度,史维祥教授被指定为全国自学考试机械类专业考试委员会主任。整整10年中,他带领一批专家制订教学计划,组织编写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并严格把关审核考试大纲,为富有我国特色的自学考试制度的完善、稳定、巩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史维祥教授在教育生涯中,治学严谨,注重言传身教,致力于为国育英,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研究生,如国防科技大学的校长、中将温熙森就是他的优秀弟子之一。

执掌交大

1984年3月至1990年10月,史维祥被国务院任命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1984年西安交大列入了国家10所“七五计划”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排名第4);在国内第一批创建了研究生院(1995年评估全国排名第5)及管理学院(全国排名第1);全校成立了28个研究所及中心;新增了10多个新兴学科;评上了1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专项实验室。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教学成果评选中,西安交通大学获奖的总数位居全国1075所高校之首;到1990年学校基本完成了“七五重点建设”的各项任务,为以后学校能顺利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成为九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之一奠定了基础。

1990年,史维祥从校长岗位上退了下来,“年纪大了,思乡多了”,回家的步子也频繁起来。

事实上,史维祥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家乡的教育事业,也时常和乡亲话乡情。西安交大曾专门派员到江苏省溧阳中学、光华中学为高考学子鼓劲;在西安交大读书的溧阳市学生,时常会被邀请到校长伯伯家里做客。上世纪80年代,史维祥还欣然担任他的母校光华中学的名誉校长。作为“光华奖助金基金会”发起人之一,他带头捐款设立了“光华奖助金”,用以奖励和资助成绩优秀而家境贫寒的光华中学在读学生。他还多次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带回溧阳,寻求产学研途径;为溧阳介绍了多个科技开发项目。上世纪90年代初,史维祥与溧阳市政府共同出资,为家乡后六修了一条路,造了一座桥,方便乡邻出行。这次回来,他还与西安交大优秀毕业生、溧阳市市代市长苏江华共同研讨了发展溧阳经济长远规划。

这些年,史维祥每年都会回常与家乡的亲人团聚,感受乡音乡情之余,寻觅旧时的印记,领略现今的风光,他赞叹:“家乡面貌日新月异,可喜的变化称得上翻天覆地”。时间在变,城市在变,容颜在变,而史教授对家乡的眷恋,对亲情的归依,一如既往。

参考资料

【奋斗2018】新版教务系统助力大类招生培养改革新征程-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2021-07-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