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学院 :省属公立高等学校

更新时间:2024-09-20 22:03

吉林省教育学院(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坐落在美丽的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吉林省教研基地”、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研究基地”、“吉林省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吉林省教育学院创建于1957年,学院前身为吉林省教师进修学院,当时由吉林省教育厅教研室改建而成,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五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在编人员325人,教授46人、副教授103人,高级职称占比45.8%;博士47人,硕士166人。

历史沿革

1957年吉林省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54年吉林省工农速成中学创建。

1958年吉林省工农速成中学升格为吉林省工农师范学院。

1962年吉林省工农师范学院更名为吉林教育学院。

1962年吉林省教师进修学院、吉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吉林省教育学院。

1969年吉林教育学院停办。

1972年吉林教育学院复校。

1972年吉林省函授学院(资源)并入吉林省教育学院。

1982年吉林省函授学院并入(合署)吉林省教育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6月,学院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7个。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吉林省教育学院设有的学前教研培训部、小学教研培训部、初中教研培训部、高中教研培训部、民族教育学院(吉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心)、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研培训院、综合教研培训部等分别承担着相关学段、学科的教研与培训工作;农村教育研究所、语文文化教育研究所、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与校长培训研究所、德育教育研究所等分别针对吉林省省情和有关教育政策开展调研和研究工作;下设在学院的吉林省教育厅教研室办公室(省课改办、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所)、吉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继教办、国培项目执行办公室)、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基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吉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等分别承担着对全省基础教育发展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等职责。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承积淀,学院建设了覆盖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所有学段、学科,并涵盖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的教研机构和教研员队伍,建立了完整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工作体系,是一家具有教研职能的省级教育学院。学院立足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坚持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深入课堂一线开展研究,在教育理论上引领,在教学实践上指导,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程资源开发、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每年开展不同学段学科教研活动800余次。注重发挥教师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发现与培养了一批以李元昌为代表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典型;开展“吉林省中小学教学名师”评选5届,评选教学精英929人、教学新秀2534人。积极发挥基础教育智库作用,撰写调研报告,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查找不足、提出对策,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服务。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在编人员325人,教授46人、副教授103人,高级职称占比45.8%;博士47人,硕士166人。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学院注重开展广泛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并以服务中小学校教师校长培训为基本出发点建立了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国际培训交流平台。先后开展了中加校长培训项目、中德职教校长培训项目、中日日语教师培训项目和中韩姊妹校合作项目,利用教育理念、丰富的课程资源、新颖的教育模式培训吉林省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与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学校合作,探索职前职后相沟通、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同时,还积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院访问和讲学,并派遣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际会议或到国外大学、研究机构进修。既吸纳了外部资源,又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截至2023年6月,吉林省教育学院建有10多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建有体育馆、电子阅览室等辅助教学设施。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20余万册,并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等多媒体、音像资料,使学院教学教研方面的中文文献达到百万以上。学院建有吉林省省教育学院网、吉林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研网、吉林民族教育教研网等几个网站,为学院与广大基层教师提供了丰富、快捷的课程资源。

科研成果

学院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做了大量工作,使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改工作顺利启动和推进。学院立足吉林省实际,开发国家级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开发的1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套职教教材通过国家审定,开发的2套地方课程教材通过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教研部门还开发编制了21个品种、1000多万字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学院实施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关注农村教育,成立了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构建了县域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和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吉林省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典型的发现与培养,先后总结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一批吉林省中小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了李元昌、张再昌、赵谦翔三位“全国十杰”教师,以及窦桂梅、李婧伟等一批教改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在吉林省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作用。学院大力推进现代教研方式方法的创建,建设了吉林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研网,建设了网络视频培训中心,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方式的现代转变。

科研工作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研究方向,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为重点,构建了结构合理、层次齐全的科研体系。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出台了科研激励和制约机制,使学院的科研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之路。学院以争取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为重点,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为突破口,强化课题研究与管理,推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九五”以来,学院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1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1项、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5项(其中科技开发成功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8项、吉林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4项。全院教职工出版著作教材475部,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75篇,其中被SCI收录32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7项。

“十二五”期间学院为打造全省专业化的教师培训队伍,实行了年度全省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高级研修项目,已培训800人;为建设一支具有辐射能力的省级骨干教师队伍,实施了名优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即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研修项目和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提高研修项目,已培训2400人;协助省教育厅建立了100个名师工作室,并以名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送培到县”活动,直接受益教师1200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实施了吉林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幼师国培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其中2011年和2013年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幼师国培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皆名列全国第一名。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并出版了三本成果辑,《中国教育报》以《走活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吉林省探索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为题,作了整版深度报道。

“十二五”期间,学院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吉林省教育厅科技与社科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27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6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吉林省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课题各1项。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学术科研能力建设,学术水平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5名教师成功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2011年)和第二批专家库(2012年);3名教师被授予省级荣誉称号;4名青年教师入选“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培育计划”。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成为促进学院教科研发展和促进专业硕士成长的双赢项目,该培养模式在全国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工作中成为一种创新性尝试。

学校荣誉

学院始终把服务基础教育作为科研工作的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教学课堂上、写在培训项目里,自2014年国家开设基础教育成果奖以来,两届共获二等奖4项;自1999年吉林省评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以来,五届共获奖3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78项,发表核心级刊物以上论文271篇,公开出版论著40余部,累计获得科研奖励100余项。

校园文化

校徽

院徽为圆形,绿色。外围文字为学院名称,由英文和中文两种文字构成,中文原名为赵朴初先生所题。内圆形由“吉林教院”的汉语拼音字头组合成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树冠上方为三颗果实、图型中的“1957”为建院年代。整体构图的寓意是:吉林省省教育学院植根于吉林大地,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校训

进德修业 自强不息

进德修业”,“自强不息”语出《周易风水》。“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进德修业”就个体而言,指教师和学生不断进修,增进德性和功业,以达到“师范”境界;就群体而言,指学院作为教师进修院校性质、宗旨和发展方向。“自强不息”表明处于新时期转型过程中教育学院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构想与时俱进、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校歌

托起明天的太阳

“长白山莽莽苍苍,孕育绿色的梦想。松花江浩浩荡荡,奔向远方的希望。”开篇4句以长白山、松花江为歌词意象,既突出了地域特点,又蕴涵着生生不息之意,切合教育关怀生明成长的现代教育理念。主体6句:"青春是奔放的江河,浇灌金色的年轮"喻指教师的青春在新一代生命中传承。“心灵是燃烧的火把,点燃黎明的曙光”喻指教师把个体的生命奉献给人类文明的传播。后者暗引俄罗斯传说,勇敢的智者丹柯掏出火热的心作为火把,引领人们走出黑暗。“进德修业引领一代师范,自强不息创造明天的辉煌”引院训,点明省教育学院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展望省教育学院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走向远方,迎接时代的召唤,我们走向未来,托起明天的太阳。”结尾4句回应开篇,总括全词,表明省教育学院在新世纪肩负的历史重任和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心。

校园环境

学校坐落在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现有五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吉林省教育学院.2023-06-23

现任领导.吉林省教育学院.2023-06-05

历史沿革.吉林省教育学院.2023-06-05

2021年招生简章.吉林省教育学院.2023-06-05

师资规模.吉林省教育学院.2023-06-05

校徽校训.吉林省教育学院.2023-06-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