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河江 :吴河江

更新时间:2024-09-21 12:14

吴河江,安徽省灵璧县人,政协委员,字渭清,号可工、金石居士、点睛斋主。 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团中央、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有关资质人员予以评审。鉴于吴河江在我国传统工艺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被授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称号,

人物生平

20世纪80年代初,吴河江凭着自幼酷爱书画、篆刻的特长

,应招进入灵璧县工艺厂。还由于学有专长,被送到上海漆器雕刻厂深造。在进修中,他敏锐精地黄掌握了中国传统特有的漆雕姓工艺的核心技术——开纹,即中国“百宝嵌”中以金、银、翠玉、玛瑙及名贵石头、象牙、牛骨、贝类等,经开片浮雕形式,按图纸颜色,取不同色彩的材料分别雕刻,再经拼接分别嵌入挖好的漆木坯中。学成回厂后,吴河江担任了“技术创新小组”组长,厂里又给小组购买了大批相关资料和原材料,以及得心应手的多种工具,更有工艺师傅的指导,使其在优越的环境里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艺术底蕴有了深厚的积累,为日后的石刻线画微雕艺术夯实了基础。

1994年4月,台湾省一商人与厂里签下500把石壶合同。由于刻工从未雕过,看似简单的茶壶,做出的产品不合台商要求,被取消了合同。一年后,吴河江发现仓库角落里这批废品,提出了把它配上图文,变废为宝的建议。厂领导不仅大力支持,而且表示给予重奖,并鼓励他大胆创作,刻废的石壶厂里作为“学费”报销。领导的信任,使他既胆大又担心,在刻第一把磬石壶时,困难也随之而来,无规则的球形凸面,不能打底稿,不能固定,只能脱稿施刻,也只能左手用力握壶,右手操刀,更不能跑刀。由于壶壁较薄,稍用力过大,刻刀就会把壶壁刻穿。因此,握壶的左手,只能刻几刀歇一下。初次刻壶的难度虽然很大,但经过反复探索试验,终于掌握了脱刀刻壶的技法。当刻好的400把壶摆在厂领导面前时,引起了一片赞扬声。特别是400把壶的图文竟有50多种题材:唐诗宋词的一诗一画、山水楼阁、耕樵鱼钓、亭江帆、童子仕女、佛教古文、甲骨汉篆……把磬石工艺品点缀的入眼悦目。从此,磬石工艺品中又增添了一个新门类新工艺——磬石茶壶,也使创作人吴河江一发不可收,决心不断发展壮大这种新工艺,促使选料、设计、制作等都有质的飞跃;更使磬石工艺品成为主打的领军产品。不仅填补了“磬石无壶作”的空白,而且名声大振,还行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艺厂的知名度和扩大产品市场,弘扬磬石线刻艺术,吴河江深思熟虑后,又提出了改变千篇一律的文字图案,重新设计创作新的图文。得到一致赞同和大力支持后,他又在“资料之海”里泛舟、溯源,终于在《中国美术全集》中获悉了这门源自中国古老的石刻线画艺术。此时的吴河江更是感受良多:作为艺术大海之一粟,石刻线画的种类也很多,门楣、碑志等,以至道教、佛教造像台座,几乎都刻有丰富的文字图案,都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和考古价值。特别是千古不朽的石刻,使古代众多的文献和绘画精典得以传世,他顿感自己从事的艺术意义深远,决心把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磬石工艺的创新成功,更坚定了吴河江发掘传承、发展石刻线画艺术的决心。他畅想着让磬石工艺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石刻线画艺术》。为此,他对历代石刻线画进行反复揣摩和悉心研究,又先后两次去开封市洛阳市西安市等地仔细考察不同年代的实物,进一步掌握了古人用刀的技法和整体布局,以及图文与时代背景的各方面特点。在遵循古人刀法和韵味的基础上,吴河江勇于创新,大胆运刀,使一件件呆板、单一的磬石工艺品都有了生机,使观者流连忘返,产品未经上市便销售一空。艺无止境的观念,还使吴河江不断发现产品的美中不足,就是刻好图文的着色问题。要改变一直沿用的单一金粉着色法,就必须采用多彩着色法,于是他反复调试,终于成功调配出“磬石工艺品专用颜料”。用这种颜料按图纸色彩对比强烈、鲜明、古朴、高雅、华贵,还不易退色。这一技法的施用,可谓是磬石工艺的一次重要革新,无疑给磬石工艺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刀刻缘给了吴河江源源不断地创作力量,探索开拓成了他艺术实践的主题。为在石质较硬、不宜微刻的磬石上创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通过改进刻刀和增强意念,艰难地完成了第一件微刻佛教经典。全书5600多字,全部采用正楷繁体,刻在10.5×11.1厘米的磬石章材上。2005年,在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的基础上,他用半年多时间,把中国传世名作——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景刻制完成。当笔者看到这幅巨制是用微雕技法刻在90厘米长、8厘米宽的磬石板上,并彰显着古画色彩时,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磬石名传几千年,河江线刻亦无情。清明上河一览后,似乎真游汴梁园。”磬石线刻画《清明上河图》大获成功,并在全国性大展中荣获金奖,吴河江又相继创作了微刻《维摩诘演教图》、《孔子行教图》附论语、《万里长江图卷》等系列古代传世精品。从这些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他的磬石线刻艺术的意味和感染力,源自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20多年来,他总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感受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感受华夏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特别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勤劳俭朴、诚实守信的人生准则等感受更深,并以此为精神力量,去促进磬石线刻创作。(摘自《安徽工艺美术》杂志2009年第3期 总第40期 作者:东方安)

成就及荣誉

中华传统工艺大师,中国灵璧观赏石协会理事,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淮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灵璧石工艺协会副会长。吴河江自幼酷爱书法、绘画、篆刻。自1985年以来,他以闻名遐迩的灵璧石为载体,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石刻线画艺术。曾多次实地考察我国各地著名的摩崖石刻碑林区等,在不失古韵之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传统与现代艺术技法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中国石刻线画的奇特魅力,使这一艺术奇葩得以传承和发扬。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代表作有磬石微刻《清明上河图》、《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十七神仙卷》、《永恒世界》等,并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大奖。

【个人作品】:

《清明上河图》磬石线刻全卷(微雕 113×11cm 中图)获中国收藏家行业协会举办的“2009上海市艺术暨古玩博览会”金奖

磬石线刻“十二生肖茶壶”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2009‘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优秀奖

《维摩诘演教图》磬石线刻(微雕 90×20cm 上图)获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安徽博物院举办的“安徽省工艺美术60年精品大展”金奖

磬石线刻插屏 《孔子·论语》(50×30cm)获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举办的“2010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磬石线刻“妙法莲华经文·钵”获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安徽省工艺美术60年精品大展”银奖

《永恒世界》荣获2011年中国宁夏贺兰石(砚)设计创意大赛 金奖,被宁夏贺兰石博物馆永久收为馆藏作品。

社会评价

[ 点晴斋赋 ] 王 淑 一

夫点晴者,“画龙点晴”之谓也。何人有画龙点晴之能?“点晴斋主——中华传统工艺大师”吴河江先生是也。大师字渭清,号可工,别号金石居士、点晴斋主。传为“画圣”吴道子之后裔,故磬石线刻有“吴带当风”之神韵,“吴家祥”之遗风。道子,民间尊为“祖师”,杜甫称为“画圣”;渭清,识者称为高手,方家赞为奇才。年方不惑,正值英年,灿然玉树开花,金星闪耀,已晋升为工艺美术大师矣,日后胡为乎不成为“雕圣”?

点睛斋位于安徽灵璧县城内,座西朝阳,典雅煌煌。斋内磬玉雕刻,鬼斧神工,精巧妙绝,琳琅满目,尽大师之金刚神笔也。

余与渭清向有莫逆之交。其精雕刻,余喜诗词,道相殊而艺趣相融。尝与之同索灵感,共寻妙境。不料余晋古稀,诗吟神龙、百花,愧无绝唱,而彼晋大师,神品惊世,金奖殊多,已名扬五洲四海矣。何也?其金刀天工,出奇生巧;钢篆妙化,精美绝伦。斋内雕刻精品,琳琳琅琅,瑰伟夺目;赫赫煌煌,惊世骇俗。岂止是画龙点睛之金刀功夫,分明为灵秀隽永之神工绝技也。

庚寅元春,其倩余为宝斋作赋。盛情难却,余欣然诺之,遂赋之曰:

汴水之滨兮,灵山之阳;编磬铿锵兮,神器皇皇。点睛宝斋兮,面迎朝阳;雅室璀璨兮,玲珑列张。

真草隶篆兮,诸体皆精;微雕绮绝兮,举世称雄。杯体圆滑兮,能雕千字之文;印身方寸兮,可镌金刚之经。诗词歌赋兮,凭君喜爱而选篆:儒释道经兮,任客信仰以镌永。更有吴道子之八十七神仙图兮,惟妙惟肖而展露吴氏之遗风;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兮,色彩明丽而浓缩汴梁古都之风情……

总观之:器无大小兮,件件天工神划,堪称瑰宝;物无类别兮,个个神力雕琢,价值连城。喜登大雅之堂兮,博馆故宫;欣坐洋人之殿兮,欧美东瀛。

噫嘻!山有美玉则润,水有明珠则媚,室有珍宝则雅,人有奇才则名。灵璧县实乃物华天宝,虹川的是人杰地灵。古以虞姬墓、钟馗画、灵璧石三绝而四海享誉,今以奇人奇才瑰宝而五洲蜚声。

在下不才,喜而赋之而酬石友大师之金口,乐而咏之以知音雅士之闲情。然而叹余未有点睛之神刀,更无生花之妙笔,惟其聊博识者一晒乎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