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芳 :中国的飞行员

更新时间:2024-09-21 04:02

周庭芳,1910年6月21日生,别号馥亭,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东庄乡马固村一个富农家庭。1937年9月15日,敌机十四架进袭武汉市。 1949年10月31日,周庭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9月,周庭芳转到地方工作。

正文

人物经历

抗战爆发前,空军为顺应即将到来的战争进行了改编,航校学生及初级教练机撤往汉口,仅留航校教官及高级组临时编组为暂编大队,其中驱逐机组编为34中队,由周庭芳上尉担任队长。1937年8月13日松沪抗战爆发。1937年8月14日,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18架日本海军鹿屋航空队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兵分二路进袭杭州笕桥机场与安徽泗安机场。周庭芳当时担任杭州桥航校驱逐机组组长,并担任暂编34中队队长。1937年8月25日,34中队队长周庭芳,率机三架(霍克III)在上海上空遭遇敌九六式舰载机四架,明知敌强我弱,但仍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上交战,结果击伤敌机两架,我机一架遭敌击落。之后从战斗部队转任教练队,担任试飞员。1937年9月8日,在武汉,蒋介石给"八一四"、"八一五"空战有功人员授奖章,周庭芳名列其中。1937年9月15日,敌机十四架进袭武汉市。敌机八架在上层,三架在中层,三架在下层,周庭芳起飞迎敌,敌机先前八架向周庭芳射击后,周庭芳盯着中层的三架,朝中层右后方的一架俯冲下去,打了一梭子子弹,这架敌机右翼立刻中弹,冒出黑烟,速度明显减慢,其它两架已离这架很远了,形势对周庭芳非常有利,但因周庭芳飞机的机枪卡壳,无法再继续射击,眼睁睁看着这架受伤掉队的敌机逃走了。周庭芳机翼上有八个弹孔。1937-1938,周庭芳任25暂编中队队长和第3大队队长。1937年9月28日,日机进犯昆明市,空军军官学校(中央航空学校于1938年7月1日改称)教官周庭芳和姚杰各驾一架霍克III型战机,黎宗彦驾霍克II迎战,一共击落三架日机。当时昆明天气很好,周庭芳最先向敌机开枪,打的是最靠左边最后一架敌机。敌机中弹漏油毁,敌机飞行员跳伞后被俘。1944年,因刚正不阿逆当局,被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关进昆明市桂花山监狱。1945年,保释出狱。1946年,复职,担任空军第五路军司令部中校技术监察官。1949年,国民政府决定撤退到台湾,周庭芳选择留在大陆,向第五司令部请长假,并退回当局发放的家属乘飞机到台湾的证明,携家眷,飞行服和地图等乘客机从重庆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抵达广州市。此时广州已经解放,遇到了通讯军官杜世弘以及马杜,一同在广州加入人民军队的行列。1949年10月31日,周庭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仅有一架能飞的蚊式轰炸机,领导派他驾驶,执行防空任务。另外还有几架蚊式飞机,由于机件损坏,无法使用,在周庭芳的指导下进行了修复,使这些飞机又重新飞上蓝天,保卫着沿海的领空。当时中国国民党那边听说周庭芳镇守广州机场,很少有人来犯。1950年,周庭芳在北京空军训练部先后任飞行教练、航空常识教练,隶属北京空司,驾机保卫首都。之后为衡山政野教导团学员,调到中南空司服务,任武汉中南空军司令部技术参谋。在任技术参谋期间,被派去柳州市说服当地资本家交出夹壁中大量宝贵的空军器材,装了十几辆卡车运回武汉市,满足了当时的防空需要,并有力地支援了空军建设。1952年9月,周庭芳转到地方工作。先后在白沙洲金属结构训练处、中南运输汽车二队、省建一公司汽车队、湖北省建工局汽车队任司机。任职期间,在卡车自动卸车和节约用油旧书等革新方面有过发明创造,受到省级报纸表扬。1966年,文革中受剧烈冲击,先后被定位为工人、旧军人、旧官吏,遭到抄家批斗以致失业。1973年,退休。1976年3月,中风瘫痪。1980年3月,湖北建工局汽车运输队恢复周庭芳名誉。1980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战胜利,周庭芳亲笔书写《我抗日空战概况》和《空战以少胜多战例与经验介绍》,后来由周志翔和周雨农整理。1985年11月17日,病逝于武汉市武昌区何家工人村平房10栋7号,葬于武昌石门峰都市陵园11区11排26号。1985年11月22日,在周庭芳追悼会上,湖北省建总工会物资供应运输公司根据湖北省委落实各项统战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41号文件精神,确认了周庭芳是投诚人员,并肯定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为周庭芳最终平反。1986年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投诚人员证明书》空军字第133号最终发放。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