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爆发的危机

更新时间:2023-04-06 16:30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表现为国民经济或者世界经济出现长期负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的概念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一直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其爆发具有周期性和生产过剩的特征,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经济危机,比如: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石油危机、次贷危机等。

经济危机会冲击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导致局部世界经济体或世界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进而破坏社会生产力,造成社会财富极大的浪费,加剧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

世界经济体系中,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理论基础,经济危机可以通过扩大国内和国际有效需求来解决。

起因

经济危机的概念来自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把经济危机定义为生产相对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结合,比如经济危机中的“倒牛奶”现象:由于经济危机,大量的家庭因为失业或投资失败而导致生活拮据,贫困的家庭买不起牛奶,而工厂生产的牛奶过剩却卖不出去,但是最后工厂宁愿把多余的牛奶都倒掉,也不会低价卖给有需要的人群。

这种现象表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化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扩大化的矛盾。资本追求的是最大剩余价值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根据生产和社会的有效需要,按需生产,导致商品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生产和需求比例失衡、经济政策错误,资源分配问题等。

生产和需求的比例失衡

人和市场的需求是有限的,而资本家对利益和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放大的。私人资本没有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干预和制约,这会导致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比例失衡,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政策错误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错误的经济政策、错误的金融政策,全球化的负面性等比如在工业生产和社会分工全球化的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会蔓延到全球其他国家,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2008年的经济危机,就是从美国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逐步蔓延到全球市场,从局部金融危机变成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资源分配问题

石油等能源材料供给不足、自然灾害等也会带来经济危机,比如农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危机主要来自天灾人祸和粮食等资源材料供给不足,而1973年到1990年爆发的三次石油危机,则是因为中东产油国石油大宗商品材料供给下降,导致全球石油供给格局失衡,欧美国家因此陷入经济衰退危机。

类型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可以把经济危机分为主动型经济危机和被动型经济危机。

主动型经济危机

主动型经济危机指的是宏观经济中的政府或者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而采取相关政策行为带来的结果,这种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在政府或者管理当局预期内的,主动型经济危机带来的局部金融危机或者实体经济衰退可以视为机会成本,带来一次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机会,比如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

被动型经济危机

被动型经济危机指的是政府或者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或大规模的货币贬值,逐步从金融危机演化到实体经济危机的情况,这种被动型经济危机,很难认为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再度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比如亚洲金融危机等。

特点

经济危机具有生产过剩,负经济增长率,周期性的三大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之一,这里的生产过剩指的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者有效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过剩,不是与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生产相对过剩的主要表现有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资料闲置,企业和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等。

负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往往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处于衰退周期和萧条周期,这两个阶段经济的增长往往是停滞,甚至倒退的,表现为经济不断收缩,出现长期的负经济增长率。

周期性

经济危机周期性指的是社会经济发展会进入衰退周期和萧条周期,由于社会的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这使得经济发展也存在周期性,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有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个阶段。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生产相对过剩和产能堆积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必然要经历经济危机的冲击,这种必然性,其实也是经济周期的体现,大约每隔10年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对资本的破坏,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暂时解决。

根据不同的周期时间,可以把经济危机的周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法国经济学家克里门特·朱格拉提出的经济危机的周期是9年到10年,称为中周期;第二种是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资本主义经济每隔4到5年,就会出现有规律的上下波动,称为短周期;第三种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50到60年的经济周期,称为长周期。

危机表现

经济危机的主要信号和表现:

经济危机出现的信号和表现较多,其中重要的信号和表现是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这也是判断不同经济危机的先行指标。

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和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点和主要标志,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经济危机都会出现商品滞销,利润下降,导致生产受阻,失业率激增,造成大量失业人员,破坏社会稳定的就业秩序,带来社会恐慌等。

经济危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表现也各有不同,二战前的经济危机会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等现象,比如以20世纪30年代为代表的“大萧条”经济危机,会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等现象;二战之后,由于国家或政府的干预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原因,经济危机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现象,并且在不同国家之间传导比如以70年代"滞胀"为代表的经济危机往往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现象。

历次危机

从1825年英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到现在,全球经历了16次的经济危机,其中5次经济危机影响范围较广。

英国经济危机

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这场危机是从货币和金融市场危机开始的,英国股市大跌,第二年年初英国股市损失了1400万英镑,70多家银行破产倒闭,社会信用体系崩坏,然后是实体工业的危机,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

1825年英国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以“生产过剩”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英国盲目生产和投资扩张,为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美国经济大萧条

1929年到193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1920年代美国经济和股票市场开始高速增长,股市持续7年保持每年20%的增长,吸引了无数国际投机资金涌入美股市场,直到1929年纽约股市开始崩盘,一天市值蒸发300亿美元,这场美股市场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金融市场,最终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

这场美国经济大萧条持续了10年时间,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危机,大量银行倒闭,超过2万家公司破产,1500万美国人失业。

美国经济大萧条本质上也是生产过剩带来的危机,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但是消费却跟不上,出现生产和消费比例的失衡,美国的工人和农业群体的消费能力低于生产速度,实际消费能力不足,最终消费信贷系统崩溃,消费需求暴跌,引发了股市泡沫和美国金融系统崩溃,最终变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三次石油危机

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始于中东战争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收回石油定价权,全球油价猛涨了2倍多,引发了全球能源经济危机,持续3年的石油危机严重冲击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延缓了亚洲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

第二次和第三次石油危机也与中东战争有关,中东战争导致伊朗暂停石油输出,伊拉克石油被禁运,全球石油供给失衡,油价暴涨,并引发了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发达经济体出现严重经济衰退。

三次石油危机属于主动型经济危机,存在战争和政府干预的因素,导致石油价格猛涨,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石油价格猛涨带来输入性通胀,在不同国家之间传导,引发了世界能源和工业经济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二战之后,全球新兴经济体逐步走向工业化发展,石油能源经济繁荣和工业化加速,让亚洲国家经济大幅增长,然而这种依托廉价美元金融体系的高速发展模式,存在着金融和经济治理体系的缺陷。

1997年,泰铢崩溃,国际空头做空泰铢,引发了东南亚经济危机,以乔治·索罗斯为代表的美国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漏洞,持续攻击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从做空泰铢开始,索罗斯以资产抵押方式从泰国央行借入大量泰铢,然后再到市场上抛售泰铢,换成美元货币,导致泰铢对美元大幅贬值,泰铢贬值之后,再低价购买回来,还给泰国央行,从中获取利差,泰国央行通过外汇市场买入泰铢,提高利率等方式稳住了汇率,但却消耗泰国央行的大量外汇储备

索罗斯一步步消耗泰国外汇储备之后,国际游资也进入泰国股市炒作,拉抬股价,而后国际炒家们再次出手做空泰铢,同时做空股市,最终泰国金融市场崩溃,国内实体经济衰退。

乔治·索罗斯等国际炒家故技重施,让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股市也一路下跌,最终导致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崩溃,蔓延到实体经济,让负债累累的东南亚国家出现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一蹶不振,失去成为发达国家的机会,东南亚国家多年积累的国民财富也化为乌有。

在做空东南亚得逞之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成为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做空的目标,但在中国央行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多种金融手段的支撑下,索罗斯铩羽而归,香港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下来,也保住了香港居民的财富。

这场危机终结了亚洲经济繁荣景象,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国民财富蒸发了,一夜回到解放前,东亚国家的金融系统崩溃,最后欧美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出资援助亚洲各国,渡过经济难关,但代价是亚洲国家大量优质实体资产,被廉价美元收购,失去金融独立和经济发展主动性。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与债务、资产泡沫、汇率、外贸等有关,亚洲国家内部经济虽然高增长,但实际上是靠大量美元外债支撑起来的,房地产泡沫债务危机,让东南亚国家陷入虚假的经济繁荣,经济方面也严重依赖出口贸易,而在外汇市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监管机制存在漏洞比如泰国的固定汇率制度和放开资本管制等,给了跨国金融集团和国际游资,炒作泰铢的机会。

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叫做次级房贷危机,这场危机在2006年初开始显现,持续低利率环境,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增长,加速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大量的垃圾次级债券堆积。

而短期利率抬高,住房市场降温之后,借贷成本上升,银行即使收回房产也依然出现亏损,大量次级借贷无法按时偿还,接着银行、次级贷款机构、投资基金公司大量倒闭,最终引发了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并且蔓延到全球市场。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由于宏观调控政策不当,加上美国房地产市场失衡和金融机构的助推,这场危机从房地产市场崩溃开始,引发美股大跌和美元贬值,导致石油价格上涨,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受到美元泛滥的冲击,经济衰退。

影响

经济危机会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在危机转嫁和反危机转嫁的矛盾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保护和资源争夺会加剧,发达国家会通过金融和战争手段转嫁经济危机,转移国内矛盾,导致全球新兴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国民财富和实体产业大量流失。

经济危机是全球陷入动乱的根源之一,严重破坏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导致生产力倒退,大量财富蒸发,危机的输出和矛盾的转嫁会为世界带来很大的灾难。

举个例子,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和信用泛滥,把本国经济风险转移到全球其他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世界经济体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而中国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不得不发行4万亿刺激实体经济,动用外汇储备稳住金融市场

美国的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到今天都还没有消散,次贷危机也让全球出现信用危机,经济全球化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现经济逆全球化的现象。

专家观点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的大量过剩,但他认为其根源并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产品积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现象的经济危机,并不是产品供给过剩而是有效需求不足。

约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这三个基本规律,这三个规律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呈下降趋势,导致社会总需求往往低于社会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引发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谈美国美国次贷危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增长的模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由自然资源作为主导的要素转为资本作为主导的要素,金融成为整个经济中的主导,也可以说,掌握了货币、掌握了资本,就掌握了世界。

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因为金融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货币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影响全世界的每一个人,所以把金融系统搞得更健全,把国际货币体系搞得更健全,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利益。

比如说,08金融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布雷顿森林的体系的崩溃,这是个有很大缺陷的体系,世界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美元,而美元不受国际组织监管,而是由一个主权国家来监管的。”

应对思路

面对全球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不同经济学流派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经济危机很简单,那就是让这个机器自行运转,只需要少量外部干预,或完全不需要外部干预就可以克服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完全信奉自由市场经济

凯恩斯主义学派则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外部干预,市场无法自我修复和完善,经济衰退危机会持续很长时间,对社会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约翰·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支出,增加有效需求,使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达到均衡。

尽管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不断深究经济危机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但无论是哪种解决方案,目前都不能真正解决经济危机,只能延缓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或停留在理论层面。

虽然经济危机还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但我们也可以从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