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云关 :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9

图云关,为老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位于现今贵阳森林公园北门入口处。“黔南首关”图云关始建于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是古代贵阳东出湘桂的咽喉,为古代来黔主政的高官显贵上任,卸职或受封举行迎送或行封赐仪式之地。明代在图云关上修有楼亭馆所,清康熙四十年,又建关帝庙、可憩亭,亭上有名联一副: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一亭俯览群山,踮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不过非常可惜,或许是我们寻访不够深入,或是已不存,我们在图云关并未找到关林和可憩亭。图云关石壁上存留的几处石刻,多为清同治年间所刻。

1938年10月,中国红十会救护总队,由长沙市祁阳市迁至贵阳,连同举世闻名的中国医疗卫生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等都以它为中心基地。当时,由波兰奥地利美国捷克等9个国家组成的一支国际援华医疗队也来到了生活艰苦的贵阳市图云关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详细介绍

在贵阳的地名中,称“关”者众多,但最为著名的只有两处,一为“鸦关”位于贵阳北面,是古代贵阳通往四川省必经之道,地势险要,素有“北门锁钥”之称;一为地处城南,为历代中国兵家必争之地,为出黔去湘桂的咽喉要隘,人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关”的图云关。若从二者拔冠,当以图云关为首。

图云关,始建于公元1201年(赵扩嘉泰元年),原称图宁关,明时因关隘可通新添卫(今贵定县)改称“新添关”。清代更名“油榨街”,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改“图云关”至今。关上奇石玲珑,崔嵬百态,树木葱郁,凉风拂人。驻军关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初贵州省名人周起渭(渔)赞:“层轩架构倚崔嵬,点缀黔南亦壮哉!奇石千丈云际立,雄关四扇日中开。时清仙客投需过,天远王臣叱驭来。万里长城公等在,更于交缅置轮台。”、“玲珑万石破孱颜;设险探奇共此关,六诏岚烟飞鸟外,三湘云树夕阳间。岩疆不觉征人苦,平世真教胜地闲,见说双星临益部,时时立马为看山。”(桐野诗抄·王子喜中丞建图宁关落成为赋二律)。康熙帝海宁市查慎行《度油榨关》有感:“平明走马出城圃,峭壁西风冷逼身。转粟上天非易事,据关连栅复何人?雪填十窟埋尸浅,冰裂刀痕并血新。等是三灾逃不得,疆场沟壑两穷尘。”光清年间,贵阳人杨鸿勋(字麟阁,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对图云关也有诗吟:“一山高耸翠微巅,突兀穿云欲到天。转过危城遥指望,万家城郭起炊烟。”“石柱栏峰峙一亭,肩舆来往几回经。乡关十里乘云去,积雪团山敝玉屏。”康熙四十年(1701)巡抚王燕在其《新建图宁关碑记》中如此描述:“贵州会城东七里,山势迤逦渐高,当其隘有关,为黔开。冈峦雄拔,俯视群阜,西眺都会之盛,城烟井,历然在目,南北胥峻岭拥持,狮蹲熊踞,……其涧清流潺援,声若琴筑,峭壁耸立,积翠欲流,云日蔽亏,林木郁,远观近瞩,睛雨景殊,晨夕态变,由斯路,憩斯亭也,可以游目适情,忘其疲困,由是使节之往来,行役之上下,翱翔坦荡,靡所底滞。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里之外,岩关雄固,标示中外,亦是以建威消萌,壮皇图而昭盛化矣。”明清两代,贵州省重要官吏上任,卸职或受皇廷褒封,大都在此举行仪式或立坊,过去关下立有各式牌坊二十余座,颇为壮观,可惜现已全毁无存,王燕任中所建关帝祠、纪思亭、可憩亭,也旧痕难寻,只有贵阳名士陈文政《题图云关可憩亭》一联,因富有哲理而流传于世,其联曰:“一亭俯览群山,吃紧关头,须看清岔路:两脚不离大道,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进入关内,右侧石壁似存清同治三年(1864)刊刻的“图云六碑”,为钦命署理贵州提督全省军门安义总镇都督赵德昌所书。(此人即为黔灵山虎字,东山龙字书者),其绝句云;“十数年来耐苦征,风霜久已历边城。熊韬虎略惭怀抱,战马萧萧功未成。”“劫运使然奈若何,随征将士陈云多。可怜白首浑无定,涕泪交流逐逝波。”“苍山白云作儿孙,邓氏将军题句存。正气由来天不昧,慈云今又护忠魂。”

图云关,在古代确为雄关险隘,在现代也曾有所贡献,抗战时期,国民党陆军第十三军驻防关上,抵御倭贼,也曾也举世闻名的中国医疗卫生中心军医培训基地,由波兰奥地利美国捷克等9个国家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也视图云关为驻地,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组织人员奔赴抗战各战场,救护抗日受伤将士,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死后遗体就葬在图云关群山怀抱之中。新中国成立后,贵阳市人民政府和广大海外侨胞、爱国人士、用乳白色大理石建造了“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和以自己身体作试验以防御日军生物弹而牺牲的“英国女医生高田宜墓”,游人到此,都会面对此碑,此墓深切缅怀这些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站立图云关最高点“日出峰”,可饱览云海荡漾,群峰浪涌的美景,可俯瞰筑城全景,可欣赏清流掩映的参差楼群,敞开脚怀,吸入那莽莽森林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河山之壮美,令人折服。葱翠蓊郁的林间,怪石千姿百态,镶嵌其中,宛如绿海珍珠。就在此,筑城人民把对一位不曾到过贵阳,而又对中国革命作出开天辟地功勋的伟人的思念和敬仰留于其间,这就是世界华人敬佩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第一人的孙中山先生。

中山先生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中兴会、同盟会,虽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终经奋斗,推翻帝制,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提出“三大政策”,建立民族民主统一战线。他坚持不断进步,适应世界潮流,提出“振兴中华”、“走自己的路”、倡导“天下为公”,毕生致力于中原地区独立、民主和富强事业。他坚信: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必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着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未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对于这样一个有着炽烈爱国主义、高尚民主精神和臻于富强愿望的伟人,人们从未忘记,在民国时期,薛岳部队驻防图云关就为中山先生修建了中山公园,并刻了“总理遗像”,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贵阳市人民政府为了缅怀这位革命先行者,顺应呼声,把重建中山公园列入“八五计划”,拨出专款,重建“中山纪念堂”。

爱国理念

雄关之上,追昔抚今,让人确实感到中山先生不愧为中原地区二十世纪第一伟人,他“天下为公”的理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信念,创建经济强国的系统理论和宏大的精神,是华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他的革命理想、政治主张、文化、经济思想和人格品德,对当今推进爱国统一战线,对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伟人!立于雄关之间!立于天地之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