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镇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9:49

坪上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在普定县西北部,离普定县城15公里,属典型的溶洞,山多地少。

2013年11月1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建制,设置坪上镇。坪上镇全镇面积103.1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安织公路纵贯南北,坪补公路横穿东西。

坪上镇境内资源丰富,有煤、硫、铁矿锰矿石大理石方解石等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的储量巨大。有林地20146亩,其中,典型的原始森林“丰林”具有宝贵的旅游价值。有草地荒坡28139亩。粮食作物以玉米、稻谷、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烟叶为主。

本乡简介

坪上乡经济实力属县的二类重点扶持乡镇之一,属县重点扶持的村有24个,占全乡25个村的96%,乡境内有学校23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5%,人口自然增长率5.54‰,通广播电视的村有19个,6个村开通有线电视,全乡有卫生室23所,目前,坪上乡有一套较强的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各项工作运作良好,为我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坪上乡人口数为24680人。

经济资源

乡境内主要资源有煤、硫、铁矿锰矿石大理石方解石等,尤其以煤的储量最大,现有煤矿9个,粮食作物以玉米、稻谷、马铃暑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乡千方百计捕捉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沿着产业结构调整之东风,走科技兴乡之路,在全乡规划布局,提出了扭住一个龙头,即加强大哪小城镇建设,发展商贸龙头,以科技为引导,发展"五·;五工程"。即:沿安织线从小兴浪至白水县一带发展5000亩的冰脆李基地;并在安织沿线实行林药间作,发展5000亩以湘蕾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在七村、洪家山一带发展5000亩的苦丁茶基地;现五个基地已初具雏形,我乡党委、政府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全乡规划上报了三个市场,即在和平峰子岩新建一个以冰脆李、农特产品为主的保鲜、加工交易市场,现和平峰子岩市场正处紧张建设之中。坪上村手巴岩以大牲畜为主的交易市场,大哪村综合农贸市场正在积极争取,力争项目得到落实,我乡还明确了8个养殖示范村,基本属少数民族较集中的村,即把坪寨、果陇、和平、大哪作为全乡三元杂交猪种养殖示范村,把革渣、哈呼、毛栗、渔塘作为全乡养牛示范村,现果陇、坪寨、大哪、和平养猪已启动,毛力养牛项目已获审批,其他试点村正处积极筹备阶段,在全乡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400余口沼气池,200余个厕所,150余个牛厩,投资32万余元在和平、哪叭岩、坪寨修建了400余个小水窑,在大哪、坪寨投资4万元各建立了50亩的蕺菜基地,以南林大、林勘院提供技术服务为主在果陇、青坪建立2000亩的干果经济林,现长势良好,在大哪建立80余亩经果林,拟规划果陇、和平、大哪、革渣、毛栗作为全乡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村,把大哪、革渣作为全乡农村山、水、林、田、路综合改革试点村,大大提高了我乡农业科技含量,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使我乡的科技种、养殖在不断扩大和延伸,医疗、卫生事业扎实有序推进, 25个村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上门,把石板作为安顺市首创村级合作医疗试点,把革渣作为县合作医疗试点,为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资源

有夜郎湖风景区、丰林火焰山。夜郎湖风景区环绕全乡15个村,民族风情文化各具特色,如对门村的布依族舞蹈,革渣村的卢笙舞,沙戈村的苗族板凳舞,迎得了观众和远近来客的无比赞誉,形成了夜郎湖风景区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时逢春花绽放的李节,十里李花构成夜郎湖风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林火焰山每年3至4月映山红绽开,整个景区火红一片,风景独特、壮观,火焰山景区由此而得名,火焰山上有被人遗忘的古建筑遗址,神秘的凉风洞流传着古代文明,有着贵州省保存得最完美的原始植被群落,优美秀丽的落水岩瀑布,不失美味的山泉,那里居住着热情好客的苗家人,独特、优美的苗家舞蹈,有国家特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火焰山景区拥有一系列令人眩目的景点和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给游客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

特色产品

近年来,坪上乡在沿安织线从小兴浪至白水县一带发展5000亩的冰脆李基地;并实行林药间作,发展5000亩以湘蕾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在七村、洪家山一带发展5000亩的茶叶基地;在丰林、木桥、蒙佐沿线发展5000亩以椿、为主的用材林基地;从陇箐至毛栗沿湖发展5000亩的退耕还竹基地。

民间文化

苗族尊奉为祖先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在逐鹿大战中不敌黄帝炎帝部落,败走疆场,溃退中原,这是被后世史书所记载和所有的苗族古歌吟唱的战争,这场战争,使苗族先民从此开始了一场路漫漫没有尽头的迁移。

几千年来,苗族人一直向西走着,由陕甘而向湖南省贵州省,迁移的路漫长而遥远,于是,一些人止歇在湖南、贵州一带,停下来了,在这个气候温和的地方整饬伤口,回望身后的道路,唱起忧伤的追忆之歌,两千多年来,保留了苗族古老的原始风貌。

苗族有迁移过程中,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民族文化。

两千多年的迁移跋涉,忠实地伴随着苗家人一样东西,它就是排笙,这种古老的乐器,传承在一代代苗族人的生命里,成为一种不朽的民族象征,或许,苗族人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是为了用芦笙来传递信息?是为了在悲壮的迁移过程中的自娱自乐?还是在遮天蔽日深山老林里用来驱赶野兽,还是在传递着悲凉的战事信息。后人便无法知晓了。

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感很强,富有感染力。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筒四部分组成。笙斗用松木杉木王制作,规格不同,短的20厘米,长的可达2至3米。芦笙管一般用细而长的竹子制作,通常为六管,音调为羽、宫、商、角、徵、羽六个音,属于五声音阶,后来也发展到六声、七声音阶的,表现力自然就丰富多了。

排笙音色圆润,曲调欢快活泼;芦笙舞技艺高超,风格多样。芦笙舞和芦笙伴随着苗家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苗族制作的芦笙,手艺精湛,堪称一绝,六个音调,乐声千变万化。

身着麻布衣服,生性粗犷质朴的苗家汉子,跳起芦笙舞来,边跳边吹,走、移、跨、转、立、踢、勾、翻的表演绝技,犹如飞燕腾空,如雏凤落地,玩杂技般,翻腾而去,风涌而来,让人心醉,使人叹服。身着艳丽盛装的苗家妹子,舞姿轻灵而婉约,如水一般,轻轻而来,柔柔而去。

苗家人吹排笙,有诸多讲究,从芦笙谱来说,就有串月亮(苗家人谈恋爱的一种方式)谱、跳花谱、走路谱、比武(比试芦笙技艺)谱、丧堂谱、迎亲谱、送亲谱等。坪上乡革渣村的芦笙老艺人熊永林说,各种谱子是在不同的场合吹的,不能乱谱,因为千百年来,苗家人或多或少基本上都多少懂得一点芦笙,如果谱子乱了的话,自然就会招来主人家的不高兴,严重者还会被赶出主人家。如果发生了被主人家赶出去的事情,徒弟丢脸,师傅脸上无光。

普定县坪上乡革渣村的熊永林,不但是一个排笙表演艺人,更是制作芦笙的高手,熊永林说,一支芦笙制作完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测试,也就是听音。听音完全是靠制作者自己的经验,全凭一双耳朵判断音调是否准确,这需要制作者本身就是吹奏芦笙的高手和对芦笙的喜爱。

说到芦笙的起源,熊永林更有一个说法:芦笙,是苗族最古老的先人沙码太发明的,最初的时候沙码太只是先用一根竹子做,对着竹筒子吹,声音虽然很悦耳,可是吹起来仍然很单调,于是沙码太就慢慢琢磨,到后来就做成了六个管子的,吹起来悠扬动听。

于是,沙码太在制作排笙的同时,还发明了芦笙曲子。熊永林说:“据老辈人传说,沙码太吹奏的芦笙曲子,能把天人的飞鸟也引下来。”后来,沙码太就把芦笙传给了自已的儿子,儿子学会吹奏后,就天天去吹给龙王的女儿听,龙王的女儿被芦笙抑扬动听的乐曲声感动了,就嫁给了沙码太的儿子,成了沙码太的儿媳。

在中国很多民族的信仰里,龙王是管雨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广大苗族的美好愿望,和苗族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年丰人富的心愿。

跳花节就是苗家人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在普定县坪上乡,每年的正月二十二就是苗族人传统的跳花节。到了这一天,活动的最主要的仪式是“栽花树”。苗族群众要把一棵精心挑选的树移栽到花场中央,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寓意着苗族子孙后代能像这棵树一样开花结果、繁衍生息。在整个“栽花树”的过程中,芦笙舞的表演贯穿始终,是整场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每年的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扶老携幼,全家而动。苗族少男少女们,都要着精美的苗族服饰,来到花场上,各自找寻着自己的意中人。

参考资料

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卫星地图.相约久久旅游网.2024-04-01

2013年贵州省行政区划.行政区划.2024-04-01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坪上镇.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4-01

普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普定县人民政府.2021-06-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