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葬 :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

更新时间:2023-08-15 17:54

塔葬,又称灵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是藏族中最为高贵、最高待遇与最高规格的一种葬式。

塔是佛教特有建筑物,起源于印度。灵塔这种建筑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遗体由弟子和信徒们火化,其舍利被摩揭陀等八国的人们分别迎去,建塔供奉,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批灵塔,距今已有2900多年的历史。从那时起,逐渐形成了修建灵塔的习俗,并传到了中国西藏。但西藏自治区的灵塔里大多是高僧的肉身,而印度的灵塔大多是火化后的舍利。西藏第一个灵塔可以追溯到公元755-797年藏王赤松德赞时期,那时在山南市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于该寺周围修建红、白、蓝、黑色的四座佛塔。8世纪晚期,在桑耶寺旁黑布山脚下,为印度高僧寂护修建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灵塔,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当高僧/活佛圆寂后,除大规模地诵经作法以外,要把遗体内脏经口或肛门取出,并用樟脑水、番红花水等擦拭尸体表面,然后用丝绸包扎,穿上僧衣,置于灵塔之中,将遗体保留下来。每天由侍守的喇嘛点上酥油灯昼夜供奉。灵塔种类很多,有金灵塔、银灵塔、木灵塔、泥灵塔等。灵塔的等级是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达赖、班禅圆寂后用金灵塔,其他活佛只能用银、木或泥灵塔。1936年所建土登嘉措的灵塔殿,是西藏自治区最晚的一座塔葬建筑。

简介

塔葬,葬式之一。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或佛之爪发的习俗。“塔”译自梵语(Stūpa )或 巴利语(thūpo)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葬仪之一,是藏族最高贵的一种葬式,又称灵塔葬。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先把尸体脱水,再用各种药物和香料处理后藏入塔内,永久保存。在布达拉宫内有这类灵塔。禅宗思想名刹少林寺塔林即是埋葬历代高僧遗迹。

西藏自治区,活佛或高僧死后,先用和“色拉”香料水冲洗肠胃,继而分别用樟脑水和西红花水灌洗两遍,再用檀香水和樟脑及藏红花通擦尸体表皮,最后用丝绸包扎,穿上僧衣,置于“塔瓶”之内。据认为用此法处理,尸体经久不腐,且皮肤柔软如生。

发展历史

塔葬,就是将高僧活佛的尸骨放在塔内。藏传佛教的习俗只有高僧活佛圆寂,才有资格塔葬,而一般僧人乃至小活佛,只能火葬或天葬,这已成为定俗。 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古格王意希沃和米拉日巴尊者的老师确吉洛卓宗喀巴以及贡嘎王依切尔等人的遗体都采用此葬法。17世纪90年代,阿旺罗桑嘉措死后,开始在布达拉宫修建“灵塔殿”和佛堂。殿堂分3层,墙上绘有死者生前活动情况的壁画。“灵塔”由“塔座”、 “塔瓶”、“塔顶”组成。用红硬木制做,表面用黄金片包裹,镶嵌珠玉,极为奢侈华丽。后来又在此灵塔殿旁相继建造七世至土登嘉措的灵塔殿,规模大小不一。1936年所建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殿,是西藏自治区最晚的一座塔葬建筑。

很早以前,高僧活佛圆寂后,先将尸体火化,然后将遗骸塔葬。据说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弟子们火化了释迦牟尼的尸体,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而击之不碎的五色珠子,称为舍利子。藏语称为“仁塞”,意为永存之物。并把它分别埋在“八大灵塔”中供奉。由于佛教信徒对释迦牟尼佛崇拜,不能向其真身膜拜,便转向膜拜埋葬佛的遗骸的塔,以表示自己的虔诚和信仰,这类塔叫做“灵骨塔”。通称“佛塔”。佛教信徒把舍利塔看成是佛所在的塔,后阿育王兴佛,造八万四千座塔,成一时之盛。

藏传佛教很多寺庙都有塔的建筑。曲水县色香寺女高僧仁增曲尼旺姆,经数十年苦修瑜伽功,高超无比,德行崇高,被藏传佛教界各教派公认为女活佛。其实,仁增曲尼旺姆本是一位普通的女尼。她苦苦修炼,数次炼丹,一生清苦,不依权势,化缘兴佛,属白修而成的女活佛。据说她曾在曲水山后的岩洞里面壁十年,炼就密术,空运、飞身、眼药、剑术,无不精通。经她炼出的精丹曾使许多人起死回生。1953年,仁增曲尼旺姆圆寂,终年120岁,是当代活佛中寿数最高的。色香寺僧尼本想给她的尸体塔葬,但她圆寂前曾嘱,不可与达赖、班禅佛等同,不能塔葬。她的弟子们为了既实现她的终嘱,又不违背众僧塔葬的愿望,便将她的遗体火化,火化后再将舍利子塔葬。

葬式传说

据说仁增曲尼旺姆女活佛火化后曾有五颗舍利子出现,这五颗舍利子分别建造了五座灵塔。这些塔均在文革中被毁,其舍利子也不知去向。这一现象并非仅在藏传佛教高僧活佛中存在,内地有些寺庙也曾出现过。广西洗石庵的宽能法师,1989年9月27日圆寂,火化后居然得舍利子(佛骨)三颗,其中大的一颗约小手指头大,晶莹透明,用放大镜看,依稀可见宽能法师头像轮廓。一般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去世后火化,不会有舍利子出现。

甘丹寺有一座佛塔,里面保存着宗喀巴的肉身,外面装嵌着各种珊瑚宝石及用金银锡镶绘着的各种花卉。这是一座很宝贵的塔。据甘丹寺喇嘛说,这座佛塔原有一小木门,可以打开,但只限西藏旧政府的大贵族才能看到。又据一位看到过的大贵族回忆说,宗喀巴大师的头发已长过膝,指甲盘到上肩,黄帽袭装,仍如新的一般。后来土登嘉措命将小门封闭,故后人再没有有面拜宗喀巴大师法体的机缘。

佛塔,如令已成为藏传佛教的一种专用建筑,而这种建筑随着沿习,已成为一种习俗。塔中无法体或佛之遗骸者,称为支提,是表示伽蓝古迹;而塔中有法体或佛之遗骸者,称为佛塔,是供信徒朝拜顶礼的。现存的藏传佛教传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佛教经典来传经念讲;另一种是用形象化的实物。其中佛塔就是突出的形象实物,它与佛像、佛经并称佛之“三宝”。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圣寺之一的塔尔寺,寺内佛塔林立。其中有八座如意宝塔通称“如来八塔”,八塔有八种特点,根据《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中的记载而设计兴建,是乾隆四十一年(1775年)由拉科部头人桑结伦珠出资兴建的。

葬法分类

塔葬法有三:

①将火化的骨灰埋葬在砖塔之内。采用此法的最为普遍。 ②将骨灰盒或部分遗骸如头盖骨、肱骨股骨等,放在被称为“灵塔”的“塔瓶”之内。

③在“塔瓶”内安放经过药物处理的整尸和死者生前用品。

基本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尸塔式

即将尸体用盐水抹擦,风干后,涂上香料等贵重药物,放在专制的金质或银质的塔内,长期保存起来,以供人膜拜。这种葬法一般百姓难以采用,只在达赖、班禅及少数有名望的大活佛、大土司和其他首领去世后使用。这种葬仪比较隆重,辖区的百姓必须参加自愿送礼。

灰塔式

将尸体火化后的骨灰,殓入金质或银质的小塔内作长久纪念。这种葬法一般对德高望重的活佛、喇嘛使用。

土塔式

即将尸体火化后的骨灰,盛入木匣和瓦罐中,埋在家中楼下或山顶、净地,上面堆土,墓成塔形。

葬法程序

在进行塔葬时,有的还同进在塔里放上一些经典书籍、佛像、法器或金银财宝,以供生者纪念、膜拜。

当地群众对这种塔一般称为灵塔灵骨塔。享受这种葬礼的仅限于达赖、班禅或其他大活佛。大活佛圆寂后,遗体用各种名贵药材及香料反复脱水,干后用绸麻包裹,装入灵塔内永久保存。

灵塔分金、银、铜、木、泥几种,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达赖、班禅圆寂后要建金灵塔,而甘丹赤巴只能建银灵塔。灵塔存放在各寺院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