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 :近代文学家、语文学家、教育家

更新时间:2023-11-09 13:11

夏丏尊(1886年6月15日—1946年4月23日),原名铸,字勉,后改字丏尊,以字行,号闷庵,浙江绍兴上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

1901年考中秀才,17岁入上海中西书院求学,因无法交付学费,遂购得《华英进阶》《代数备旨》等书自修英文、数学。1905年,向亲友借了500元,东渡日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未毕业,又转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读染织工业,1907年因经费无着回国,应聘为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其后该校改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09年与鲁迅许寿裳等一起罢课,迫使夏震武辞职。1912年与李叔同结识,成为莫逆,旋加入南社。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自由思想,并编辑浙江教育会刊物《教育潮》;同年,因顽固势力排挤被迫离校,应湖南第一师范之聘在长沙市任教,1921年回乡,在春晖中学任教。此后,又在宁波浙江省立四中、上海立达学园、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兼编《一般》杂志。1926年8月,与章锡琛等共同创办开明书店,任总编辑兼编辑所长。是年秋,兼任复旦大学国文教授,主讲中国哲学史

1930年起创办《中学生》杂志,任社长。九一八事变后,撰写《闻警》一文,呼吁“永远不要忘记这一日子!”1933年,与章锡琛创办上海私立开明函授学校;同年,与叶圣陶合著《文心》,以故事形式讲述国文知识与技能,颇受好评。1936年出任《新少年》社长,同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被选为中国文艺家协会理事、主席。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创刊,为三十人编委之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曾企图利用他的声望为日本办事,遭峻拒。1943年12月15日,被日本宪兵司令部逮捕,经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奔走营救,于25日获释。1945年11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1946年4月23日在上海病逝。

夏丏尊著述甚多,主要有《平屋杂文》《文章作法》(与刘薰宇合著)《文心》(与叶圣陶合著);翻译有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和《近代日本小说集》等。夏丏尊将作文教学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倡导读写结合,并通过小品文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语感训练上,夏丏尊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出综合性阅读方法,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他的美育思想着重于通过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编辑工作中,夏丏尊以“开明精神”为核心,将文化传播和思想启迪相结合,为青少年读者提供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强调编辑应以读者为中心,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适宜性。

夏丏尊被认为是20世纪前期杰出的教育家、出版家、翻译家,毕生献身教育,获朱自清赞誉。其教育思想注重知识、能力、人格培养,尤其在语文教育上成就显著。与叶圣陶等合著的《文章作法》《文心》等作品影响深远。除语文教育外,夏丏尊在翻译、文学等领域亦有卓越贡献。《夏丏尊全集》系统总结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展现其多重身份,强调文献原初性,科学分类。他引入日本文章学知识,结合中国实际,以人的发展为教育核心,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夏丏尊被誉为民主文化战线的老战士,为中国的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80年,浙江上虞区隆重纪念夏丏尊先生诞辰100周年,文学、教育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回忆和缅怀夏丏尊。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6年,夏丏尊生于绍兴市上虞,当时还是清光绪年间,自幼在私塾求学。1900年,16岁的夏丏尊考取了秀才。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清政府变法,“废科举,办学校”,那些靠吃八股饭的人一下子无所适从,之后,他随朋友到上海市的中西书院求学,未毕业,他听朋友的劝告,到绍兴府学堂去继续学业——这个学堂的学费、宿费均免收,如果成绩优异,还有一些奖学金。夏丏尊在这个学校也只读了半年又辍学了,因为他要回故乡去代他父亲在私塾的教席。从此,他便一边教学,一边努力自修中英文。在那段时间里,夏丏尊读了《天演论》《新民丛报》等新书报,开始接触新思潮。

1905年,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年轻的夏丏尊向亲友借贷银洋500元,赴日本留学,到日本以后,夏丏尊最初数月请一位日本人专教日语,1906年4月,插班进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1907年5月30日,夏丏尊从日本宏文学院普通科毕业,获得校长颁发的毕业证书。还在宏文学院毕业前三个月,夏丏尊就跨考官费的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按照当时清政府和日本东京师范学校、第一高等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山口高等商业学校、千叶医学专门学校五校签定的协议,凡考入以上五校所议定的招生名额,即可成为官费学生,当时夏丏尊想法很简单,按照当时规定,入了官立专门学校,就有官费可领。但由于浙江留学日本人数太多,夏丏尊没有获得官费生资助名额,进入学校将近一年还没有领到官费,此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夏丏尊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国,不仅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涯,还要谋职糊口。

教育生涯

1908年,夏丏尊担任杭州师范大学通译助教、国文教员。1909年,因与该校新任监督观念不同,而与同校教师鲁迅许寿裳等一起罢教,迫使监督辞职。

1912年,李叔同来校任教,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同年,夏丏尊担任了大家都不愿意做的舍监——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导主任职务。这个工作很不受学生待见,经常会有学生向他做恶作剧。夏丏尊认为真正要做教育事业就要抱定了硬干的决心,非校长免职或自觉不能胜任时绝不走。于是,他“赢得”了阎罗、鬼王、夏木瓜(因学生看见夏丏尊头大而圆)等绰号。

1913年,该校改组为杭州师范大学,夏丏尊当选校友会文艺部部长,开始在《校友会志》上发表诗文。在教学上,他提倡人格教育和爱的教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在写作上,他提倡白话文,是中国最早提倡语文教学革新的人。

1919年,他积极响应五四新文化运动,推行革新语文教育,与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并称为第一师范的“四大金刚”。当时,他的声望很高,有人提名其充任省议员。他遂将“勉旃”改为“丏尊”,目的是让大家在投票时,将“丏”字误写成“丐”而成为废票。

1920年3月,学校发生“倒经风潮”,夏丏尊等四大金刚与校长经亨颐均离去。秋天,夏丏尊应聘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一年后又离开了长沙。1921年冬,夏丏尊回到了家乡上虞白马湖,在经亨颐主持的春晖中学任教,在春晖中学做国文教师。在校长经亨颐的支持下,“伙同”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开展白话授课,采用注音字母。四人还合编《国语法》,拟定“国文教授法大纲”。夏丏尊在学校附近盖平房定居,题名为平屋。后来把在这里写的散文随笔等辑为《平屋杂文》,并由他所工作的开明书店出版。在这里,夏可尊把小说《爱的教育》从日译本译成了中文,先在上海《东方杂志》连载,1923年出单行本,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热烈欢迎。夏丏尊是一位理想家,办教育也是理想主义的。出于信任,经亨颐校长将学校的事全交给了夏丏尊。夏丏尊招来了许多外地和本地的学生,春晖中学开启了新的生命航程。

1922年夏丏尊把丰子恺请来了,1924年把在浙江省宁波中学任职的朱自清请来了,同年,把在上海的朱光潜请来了。经亨颐邀请夏丏尊出任训育主任,夏丏尊将把此职位推荐给了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匡互生

1925年,春晖中学连续发生学潮,理想主义的夏丏尊终于碰着实际的壁了,渐渐地,夏丏尊跟多年的老朋友经亨颐的分歧越来越大,还有人看不惯他们新派教员的做法,说他们“宠坏”了学生。他一面在私人关系上还保持着对他们的友谊,一面在学校政策上却坚持他的主张、他的理论。他不用强力,只是不合作。终于夏丏尊和部分教员因与校长经亨颐意见不合,集体辞职,离校后,他们在上海江湾创建立达学园,夏丏尊仍教国文,次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文章 作法》问世。

出版生涯

1927年,夏丏尊受聘任上海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不久,又受邀请参加了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很快升任编辑所长,同年,夏丏尊以开明书店为掩护,救助革命青年,为学生革命者被杀害而十分愤慨,说:“宁愿早死,莫做先生。”之后愤然回乡从事著译。次年9月,出版了小册子《文艺论ABC》。

1930年,夏可尊与叶圣陶等创办了《中学生》月刊,《中学生》可以说是开明书店出版物特点的一个缩影。在《发刊辞》中,他这样写道:“本志的使命是: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十几年间,遵照这样的使命,一期一期地办下来,不曾懈怠,每期上万份,到抗战前夕累计印数近百万,成为20世纪30年代全国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在此期间先后翻译、创作、连载了《绵被》《文章作法》《平屋杂文》《文心》、《文章讲话》等20余部著作而赢得教育界同仁的认可。

1931年,在九一八事变这一国家危难之际,夏丏尊撰写了《闻警》一文,以强烈的笔触呼吁国民“永远不要忘记这一日子!”。1933年,夏丏尊与章锡琛共同创办了上海私立开明函授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办不仅为那些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学习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机会,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同年,他与叶圣陶合著的《文心》更是以新颖的故事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国文知识与技能,为文学和教育界树立了新的典范。

1934年,《文心》单行本出版,风行一时。日本《新中国事典》称誉这本书是“在官话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朱自清为本书写《序》,说:“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同年,夏丏尊与叶圣陶做了儿女亲家,夏丏尊幼女满子与叶圣陶长子至善订婚。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

1935年,夏丏尊与文化界友人提倡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同年夏天,夏丏尊迁居溧阳路麦加里12号,这一年中日关系紧张,夏丏尊痛恨日本侵略者,主张抗日救亡。十一月初,传闻战事即将爆发,虹口区市民纷纷搬家避难。夏丏尊坚持不搬,认为如果真有那一天,一切牺牲都情愿。写《整理好了的箱子》,记此事。夏丏尊和叶圣陶应教育部嘱托,担任中等教育播音演讲,先后向全国中学生做过八次关于国文学习的谈话。夏丏尊的讲题是《阅读什么》《怎样阅读》和《学习国文的着眼点》,长女吉子在这年因伤寒去世。

1936年1月,《新少年》创刊,夏丏尊任社长。同年六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到会作家七八十人,夏丏尊年最长,被推为主席;与茅盾、王统照、傅东华、洪深、叶圣陶、郑振铎、徐庸、沈起予等九人当选为理事。会议提出作家要形成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运动共同努力。同年八月,为纪念开明书店创业十周年,编辑小说集刊《十年》。夏丏尊在《序》中说:“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来以后,小说方面的成就比较可观。开明自从创立的那一年起,就把刊行新体小说作为出版方针之一。”《十年》征集当时作家新作,应约写稿入集的有王鲁彦、老舍、张天翼、靳以等十四位作家;另将茅盾、郁达夫、沈从文等人的作品编为《十年续集》,夏丏尊也写了一篇《流弹》。

战乱岁月

1937年1月,《月报》创刊,夏丏尊任社长,同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夏丏尊对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感到怀疑,他忧心忡忡地对宋云彬说:“试问中国近百年来有过真正的对外战争吗?”,“八一三”战争爆发,开明毁于炮火,正在排印中的九月号《中学生》焚为灰烬。《中学生》、《新少年》、《月报》同时停刊。开明编辑所迁入福州路,夏丏尊由麦加里迁居霞飞坊,同年八月二十四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夏丏尊为30人编委之一。九月以后,开明书店同仁大多流迁后方,拟在汉口建立新店。不料运往武汉市的书籍、纸张在镇江市遭劫,战局亦迅速恶化,只得改变计划,准备入川。夏丏尊却因患病留在了上海市。当时,他的好友叶圣陶一家也要迁走。夏、叶两家多年交谊,夏的女儿与叶的儿子更是两小无猜,正处于热恋之中。为了儿女的幸福,夏丏尊毅然让女儿阿满随叶家而行。

1938年,夏丏尊加抗日后援会,在一年编辑出版《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话》等书。因开明书店经济周转困难,不能按月支薪。夏丏尊为生活所今天迫,在南屏女中兼任国文教员。该校校长曾季肃是小说《孽海花》作者曾朴之妹,是中国早期的女教育家之一。夏丏尊为曾校长的办学精神所感动,故受聘于这所新办的私立女中。

1939年,夏丏尊与傅东华等发起组织中国语文教育学会。同年五月,《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在桂林市复刊,叶圣陶(在四川乐山武汉大学任教)任社长兼主编。六月三日,夏丏尊幼女满子与叶圣陶长子至善在乐山市结婚。夏丏尊感赋四绝,遥寄祝愿。夏丏尊继续在南屏女中任教,风雨无阻,诲人不倦。而夏丏尊的两个孙子却因经济困难不能继续上学,进钱庄当了学徒。这一年夏丏尊为开明书店主持字典编工作。这部字典别具一格,依词类分列单字,并列举复词印证并补充单字的释义,有助于读者了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构词规律,可惜未能完成。

1941年,偷袭珍珠港发生,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日本人想利用夏丏尊的名声,要夏丏尊为他们办事。夏丏尊坚贞自守,毅然拒绝。因见环境日趋恶劣,辞去南屏女中教职,深居简出。某大寺院主持募得一笔款项,发起翻译《南传大藏经》,其中的《本生经》部分请夏丏尊从日译本重译(日译本据东方学家浮斯培奥尔的校订本,富有学术价值。《本生经》收故事546个)。夏丏尊邀朋友同译,其中有坚持地下工作的楼适夷。夏丏尊知道楼适夷是无神论者,再三向他介绍《本生经》的文学价值,说服他参加翻译工作。

1942年10月13日,李叔同圆寂于泉州,临终有遗书与夏丏尊诀别。夏丏尊十分悲痛,作《挽弘一大师》联:“垂涅赋偈相诀,旧雨难忘,热情应啸溪虎。许娑婆乘愿再来,伊人宛在,长空但观夕阳。”又写《怀晚晴老人》、《弘一大师的遗书》等悼念文章,并为《弘一大师永怀录》、《晚晴老人讲演录》、《晚晴山房书简》等书作序。《晚晴山房书简》中有95件致夏丐尊函。腊月十六日,夏丏尊与夫人结婚四十年纪念,章锡琛王伯祥顾均正聚宴庆贺,席间吟诗相赠,夏丏尊和作一首。叶圣陶亦遥寄一首,共12首,曾以《夏丐尊羊毛婚倡和诗》为题,刊于《万象》杂志。这一年夏丏尊长子采文因肺病去世。

1943年,夏丏尊见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新著随笔集《昨今》中有中国文艺评论,尤以关于丰子恺者最详。丰子恺去内地已六年,夏丏尊思念甚殷,故将此文译出,题为《读〈缘缘堂随笔〉》,寄往重庆市,在《中学生》战时半月刊第67期(九月出版)上发表。十二月十五日,夏丏尊与章锡琛、方洁、姚季琅等39人同时被日本宪兵司令部捕去。审讯时,日军出示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张抗日的宣言,据以问罪。由于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奔走营救,终于二十五日获释。夏丏尊经此磨难,肺病复发,健康更加恶化。

晚年与逝世

1945年8月9日夜,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市民涌上街头,欢呼庆祝。夏丏尊也极为兴奋,周煦良傅雷等筹办《新语》杂志,夏丏尊积极支持,应邀撰写《读日本松方公爵遗札》,发表在十月一日出版的创刊号上。内地文化界朋友陆续复员来上海市,夏丏尊常在欢迎聚会上出现。十一月,与李健吾柯灵唐弢夏衍于伶赵景深张骏祥等十五人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夏丏尊看到中国国民党高级大员官员贪污、腐败比比皆是的丑恶行径,写《好话与符咒式的政治》(刊十一月二十五日《大晚报》),予以犀利的讽刺。撰《中国书业的新途径》(刊十二月二十七日《大公报》),提出许多建议,表达了他对出版事业的关切。但仍不见国民政府有丝毫改变。很快,他再次陷入了愁闷之中,由哀叹变成了沉默,夏丏尊又患胸膜炎,终至一病不起。当叶圣陶一家迁回了上海市。当女儿阿满来看望其父亲夏丏尊时,夏丏尊已是病入膏肓。见到久别重逢的女儿,看到他们夫妻二人幸福美满,夏丏尊内心得到极大慰藉,病情稍好。但很快,他的病情即急转直下。

1946年4月21日上午,友人于在春前来看望夏丏尊。看他平躺在床上,露在被子外面的右手频频地抬起,像是与人招呼又像是手臂肌肉痉挛。正在此时,又有一位徐先生走进来,他照样把右手抬起几下。很显然,抬起手是与来人打招呼,同时也表明他神智还算清醒。走近床边时,听见他用含混的发音说话,但已听不太清楚了。夏太太介绍说,夏丏尊持续高烧多天,已处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状态,新近请来一位美国医生,用了最新的药物给他注射,当天的热度退了一些,希望能够有办法挽救夏丏尊。在夏丏尊的最后时刻,叶圣陶每天都来看望他。

4月22日上午,叶圣陶来时,他朝里侧睡,连声呻吟。夏太太说,当天医生还没来,昨日医生说夏丏尊心脏转弱,开了强心剂给他服下,又吩咐预备葡萄糖当天给他注射。听见叶圣陶来了,夏丏尊表示要坐起来,其子文龙将其扶起,但他摇摇晃晃,似乎坐不稳。给他把枕头、被袱垫在背后,他不要,出了一身大汗,有气无力地摇着折扇。坐了一会儿,又昏睡过去。其间醒过一次,但很快重又睡去。将近11点,叶圣陶要走时,向他说明天再来。他突然大声问道:“胜利,到底是啥人胜利?无从说起!”虽然他的舌头有些僵硬,但词句尚能听得清楚。望着他那凄苦的眼神,想起他平生的悲悯,叶圣陶心里十分难过,没有回答什么就走了。

1946年4月23日,夏丏尊先生在上海病逝,夏丏尊家人遵其遗嘱,将他安葬于象山之腰,与春晖中学隔湖相望。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参考资料

翻译书目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小说创作特点

夏丏尊的小说创作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审美追求。在小说中,他常常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夏丏尊的小说风格多变,既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也不乏对人性的温柔关怀。他的小说作品往往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生活场景,展现了一种跨时代的文学魅力。

散文创作特点

主要思想

读写理念

夏丏尊认为作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传统方式,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强调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加强读写结合,同时围绕“适当”“明了”进行作文修改;提倡通过小品文练习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读写结合与技巧训练。 其思想的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提升学生写作兴趣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写作中,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加强读写结合有助于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围绕“适当”“明了”进行作文修改能使学生的作文更加规范、准确,提高作文质量;小品文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写作体验;既重训练又重技巧则能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写作水平,更好地应对各种写作任务。

夏丏尊的作文教学思想还强调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他提出“作文即生活”,认为作文应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这种观点鼓励学生将作文融入日常生活,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际需要。总结来说,夏丏尊的读写理念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还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缺乏写作热情、教师教学方式僵化等。

在实际教学中,夏丏尊的方法包括摄取、触发、知与情意、讲演、创作等多个角度,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他的教学思想还包括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对话模式等自主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语感论

夏丏尊在语感训练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精读、略读与鉴赏、理解之关系的梳理,夏丏尊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他的“传染语感”思想,即通过让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意义通过在语感中的显现,以意识的直观给予学生,让学生一接触到语言文字,都能有意识的敏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意义,这一点对于当今语文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和启示。

美育思想

夏丏尊的美育思想体现在他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上。他主张通过文学教育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和精神成长。这一点从他的多部著作中可以得到体现,如《爱的教育》《续爱的教育》《文艺论ABC》和《文心》等,这些作品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艺和审美思想,也体现了夏丏尊对于教育方法和观念的深入探讨。夏丏尊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求用·求美·求在”的浑然相融,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语文教育本体思考的精髓,也反映了他对于教育目的的深刻理解。他追求语文的应用性,同时极度反感唯实唯利,关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不忘追求人的坚韧而美好的存在。

编辑思想

夏丏尊在出版界创立了“开明精神”,形成了“开明风”,为现代文化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出版的20年来,他怀抱教育理想而投身编辑出版事业,以教育思想作为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思想基础,把编辑出版工作当作教育工作来做,心无旁骛,在兹爱兹,不求名,不图利,用丰富的出版育人实践来实现他的“爱的教育”理想,在务实的出版实践及出版思考中形成并确立了出版育人思想。夏丏尊以实实在在具体的编辑出版成果来实现自己对青少年的思想启迪、文化教育理想。对普及知识、开启心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的重视,一直主导着夏丏尊对《开明青年丛书》等开明青少年读物的编辑出版发行。

夏丏尊是编、写、校兼擅的出版人。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组稿、选稿、审稿、编稿,他都尽可能地为读者着想。作为开明书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眼中有读者、心中有读者,他为青年们所写的文章,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把真心装到口舌中去”,“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话语朴实,却一片真诚,因而能直达人心,为无数青年指点迷津。读他的文章,像是面对着一位让人敬重和信任的长者,也像是“听一位密友倾吐他的肺腑之言”。他秉持“爱的教育”思想,为“彷徨于歧路”的青年学子出版的书刊“从不装腔作势,也从不摆出教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实事求是”,却“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恳切而善良的教师、朋友和同志”,“会在人的心中唤起一种力量来”。作为开明书店的总编辑,他要求著作者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以求适应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快悦,不要使读者得到厌倦”。这话,他最初是指导中学生写作时说的,但在约稿、编稿中也确确实实是这样要求著作者的。在《中学生》杂志的稿约中,他一再强调这个刊物的主要读者是中学生,再三要求作者撰稿时要准确把握中学生的阅读心理,要注意到一般中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要适宜中学生阅读。

夏丏尊把为人师的“育人”职责作为从事出版的价值追求,以教育家的理想和态度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在出版之位谋教育之效,成功地将出版与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为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出版进步书刊,传播文化、启迪智慧,注重编辑垂范,出版育人。

人物影响

夏丏尊被认为是20世纪前期著名的出版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被朱自清先生誉为“始终献身于教育的理想的人”。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这一点在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夏丏尊与叶圣陶等人合著多部语文教育专著,如《文章作法》《文心》《阅读与写作》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夏丏尊的教育思想不仅限于语文教育,他还是一位跨领域的学者。在翻译、文学、艺术、编辑和出版等领域也有卓越的贡献。他的工作和思想,对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时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一代导师。

夏丏尊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被系统地总结和传承,例如《夏丏尊全集》的出版,《夏丏尊全集》是迄今为止编纂的一部内容完备、资料权威、编排科学的夏丏尊作品总集。它全景式地展现了夏丏尊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多重身份及贡献。《夏丏尊全集》的编纂,注重文献的"原初性",注重收集夏丏尊与同人联合发表的言论及合作的著作,注重系统整理、严密考订、科学分类。夏丏尊在建构现代形态的语文教育时引入了日本现代文章学知识及文体学知识,并与中国本土化实践相结合,实践的探索贯穿于始终,并把人的发展作为现代形态的语文教育探索的核心思想。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夏丏尊“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丰子恺评)

“夏先生才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朱自清评)

“夏丏尊集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三者于一身,三者浑然一体,互相映发,互相渗透。”(柯灵评)

“我们读他的文章,确有此感。我很喜欢他的散文,每每劝他编成集子。《平屋杂文》一本,便是他的第一个散文集子。他毫不做作,只是淡淡的写来,但是骨子里很丰腴。虽然是很短的一篇文章,不署名的,读了后,也猜得出是他写的。在那里,言之有物;是那末深切的混和着他自己的思想和态度。”(郑振铎评)

“丐尊先生数十年来,努力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曾建树不可磨灭的功绩。抗战军兴,留居上海市,坚持孤岛的文化工作,对敌伪进行了艰苦的文化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生于三十二年(1943)春,被敌伪逮捕,迫其屈服。但先生在威胁利诱之下,正气凛然,屹然不动。敌伪虽狡残酷,亦无可如何,这真可以说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了。”(新华日报评)

后世纪念

1980年左右,浙江上虞县委隆重举办了著名教育家、作家、翻译家、出版家夏丏尊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大会在上虞剧场拉开帷幕,会场布置庄重而典雅,彰显了夏丏尊先生一生的贡献与成就。在活动期间,众多文学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交流,包括著名作家黄裳、欧阳文彬、商金林等,以及他们的儿孙辈叶小沫、周、叶永和、叶扬等朝夕相处,共同回忆夏丏尊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人物轶事

1941年的2月,在贫病的交困中,夏丐尊在即他五十六岁的那年,便立下了一个遗嘱。这篇半文半白的不足千字的遗嘱是夏丐尊亲自用毛笔书写的,一共三份,长媳金秋云一份,次子龙文和女儿满子各一份。遗嘱的内容是令人叹息和唏嘘的,他这样写道:“写付长媳金秋云长孙弘宁:‘余先世小康,后虽中落,所承遗产有屋一间,商股数百元,时值可二千元许。及长男采文,次男龙文,长女吉子,次女满子次第成长,余追念先德以笔耕及薪修所得,陆续为各储二千元,至成年婚嫁时分别付与。生计能自立者任其自立,不能自立则互相扶助,家人父子之间有无相通,宛如友朋,行之多年,无闲言焉。今者吉子、采文先后亡故,余亦渐就衰老,更经丧乱,资财事业耗损行尽。念来日生涯当益艰苦,儿辈容有纠纷,乃依俗例为立记,以征将来。余现有孙男女四人,各补给教育费千元。白马湖平屋永为吉子庄舍,由居住者任祭扫修之事。余今尚以教读自活,所持养老之资无几,他日或有余或竟不足,置之勿论可。’”

1946年,夏丏尊去世后,他的外甥女章小姐曾向《春明画刊》的记者介绍说,“舅舅的归仙,的确转变得太快了,仅仅一个礼拜,连最亲爱的小辈们都不认识了。他生前因受李叔同的熏染,对佛学的研究如痴如醉,卒前一个礼拜,就已将身后的一切交托给了家父,并提出三项要求:第一,在自己咽气8小时后,一切人都不准移动他的遗体。他说,8小时中自己的灵魂尚在,谁动了他,他就让谁难受。同时8小时中,不准任何人痛哭,只许念经。第二,自己死后家人不准戴孝、不准受仪。第三,遗体要依照佛教礼仪实行火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