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集 :安徽淮南市凤台县的下辖区域

更新时间:2024-09-20 18:41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夏集镇是毛集国家社会发展综合毛集实验区三个乡镇之一。夏集乡位于邓州市市东北部,距邓州市区13.2公里。全乡辖夏集、王集乡、郭营三个集镇,30个行政村(其中移民村两个),174个自然村,3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万人,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耕地11.8万亩。

历史沿革

上世纪80年代该乡就有面粉加工厂,国营水泥厂,玉雕厂,砖窑厂。其砖窑厂规模较大,位于夏集乡东首的严陵镇河畔。后因河道管理水土保护,窑厂荒废。夏集火车站,该站曾经能北上洛阳市南下襄阳市。现荒芜。

该乡南部杨营村南207国道边上修有带飞天标识的广场,是为纪念备战备荒年代的杨营飞机场。上世纪60年代,夏集镇南5里地修建一处飞机场,飞机多时曾达十几架。后来主要用于农业,为大面积农作物喷药。到1989年左右飞机场拆除。拆除后的飞机场一度成为荒地,后来杨营村在飞机场原址建鱼塘养殖场。

夏集乡人有尚武精神,夏集南有苏营村,抗战时期苏营苏合龙曾手持菜刀砍杀三个日本兵,名噪一方。其徒弟苏振东曾在夏集镇戏剧院开设武馆授徒。

夏集乡盛产白番薯,其甘薯加工的粉条周边闻名。

夏集乡东边严陵河,河水来自镇平老北山,水质好,水清可见沙地。1990年前一度为周边村民的直接饮用水,目前也是邓州市东部唯一一条没有污染的河流。上世纪河水阔时渔舟晚唱景象也不乏见。每年夏天6到8月河水泛滥。在1979年时因河水决堤曾造成当地老百姓自然灾害。然而这条夏集的母亲河更多的给予两岸人慈爱——水产丰富,鱼鳖明虾多见。

夏集因其集市而得名,其集市比周边的集市更热闹。每逢赶集,人潮涌动。集市西靠近焦柳铁路处有羊牛市,早年该集市培养了很多牛羊经纪人。

夏集庙会于农历四月初四。当地诗人吴云海曾写诗赞曰“四月四日柳荫成,夏集市中人潮涌。买得镰刀和草帽,只待麦黄布谷声。”

地理环境

该乡位于北纬32°47′,东经112°09′。在邓州市东北部。辖28个行政村,341个村民小组,176个自然村,人口73567人,总耕地面积1164004亩。

东部接壤穰东镇(张仲景故里)北部和中原玉雕重地镇平县交接。该地土色东部黄,西部黑。土地平旷,在周边乡镇中比较富庶。

人口民族

据当地相关网站资料显示,至2009年3月,该镇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37000亩,人口2.7万人。

经济

经济数据

2008年,该镇全年财政收入实现419.5万元,其中完成国税63万元,地税60.6万元,乡统筹及预算外收入完成224.7万元。人民生活全年农民纯收入1938元,比上年增长0.3%,人均储蓄410元,比上年增长0.4%。

乡镇企业

截止2008年,该镇有乡镇企业324个,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1.37亿元,实现利税2204万元,从业人数171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4.7%,最为突出的是夏集宏宇粮贸有限公司。有固定资产5100万元,生产加工用房163套,大米加工厂150家。碾米设备166台套。全年生产大米7万吨,产值超亿元,创利税500多万元。

社会

农业发展

农业

2008年,该镇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农业耕地面积37163亩。粮食作物占94%,经济作物占9%,粮食总产量29821吨,该镇注重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开发性农业,并因地制宜,制定科技兴农战略规划,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办法,引导群众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全乡先后建起6个经济示范点,即:刘楼2000亩田藕;姚李500亩地膜麦套西瓜;刘圩林果;路岗养猪、养牛;王拐、陈集、朱岗建筑建材;夏集农贸市场。

畜牧渔业

2008年全年大牲畜饲养量3500头,生猪饲养1.7万头,长毛兔1.3万只,农禽168万只,可养水面1450亩,精养渔塘500亩,投放鱼苗15吨。

教育文化

2008年,该镇共有2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即夏集初中和陈集初中。小学12所,在校学生6128人,教职工20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小学入学率99.64%;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98%,普及率97.06%,巩固率100%。该镇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做好国家对“两基”检查验收,基础设施逐年兴建,普及、扫盲成绩显著。

该镇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格,成为淮南市最大的农村商贸市场,休闲广场宽敞亮丽,欧式建筑新颖别致,社区配套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