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 :中国河南省直管县级市

更新时间:2023-05-08 17:44

邓州市是河南省直管县级市,为南阳市副中心城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邓州市下辖3个街道、21个镇、3个乡、杏山旅游管理区、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总面积236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3.25万人。

邓州市地处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貌特点为“山少岗多平原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呈缓慢倾斜状,以平原为主,兼有低山和垄岗。有大小河流29条,分属长江流域的唐、白河水系。邓州市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6400多年前邓州便有人类生存。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封其子于邓,始有邓国。秦设邓县,隋改邓州,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复称邓县,1988年撤县建市。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

邓州属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境内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6400年历史。该市为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张仲景故里、《岳阳楼记》诞生地。邓州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邓氏祖——吾离陵、宋代福胜寺塔、“忧乐”精神发源地——花洲书院等丰富旅游资源。截至2020年末,邓州市共有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2家。

邓州市是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农业是邓州市的基础产业,盛产辣椒、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是邓州市三大主导产业。202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为21.0:28.1:50.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名称

“邓州”名称来源于夏朝邓国。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中康封其子于邓,始有邓国。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春秋早期,邓州是诸侯国邓国的国都。

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1274年的历史,因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乃置城邑,取名为"穰"。

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韩国袭楚,夺取穰邑。

秦朝秦昭襄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

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邓州属南阳郡(治宛),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山都县(治今构林古村)和邓县(辖今构林以南)。

秦至清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以穰县的卢阳乡等地封冠军侯霍去病,置冠军侯国(故城在今张村乡冠军村)。

新莽时期,穰县易名为农穰,涅阳改为前亭,朝阳称为厉信。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邓州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穰城南郊开挖运粮河(今为小漕河),把邓州作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从邓州区位、地理、物产等方面综合谋略,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设在汉水以南的荆州市治所迁至穰(494年,因调兵之需,徙至洛阳市),辖8郡41县达37年,穰随之成为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邓州历史上辖区最大的时期,自隋开皇三年至李亨乾元元年(758)的175年间,皆以穰城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

杨坚开皇三年(583年),置邓州,治于穰。穰、课阳、冠军、新城4县属之。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邓州为南阳郡。

李渊武德二年(619年),改南阳郡为邓州。李隆基天宝(742年),复改为南阳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邓州。唐初,属山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属山南东道。辖穰、南阳、新野县、向城、临湍、菊潭、内乡县等7县。

五代时期,邓州依次隶属于梁、唐、晋、汉、周。其辖县临湍,后汉改称临濑、向城,后周时裁撤。后梁开平三年(909年)五月,于穗置宣化军节度。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宣化军为威胜军。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改威胜军为武胜军。军、州治所均设于穰。

北宋初,仍设“武胜军”(治穰),领穰、内乡和南阳市三县,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辖穰、南阳、内乡、顺阳和淅川五县,政和二年(1112年)将原为“上郡”的邓州升为“望郡”。

庆历五年(1045年)十一月十四日,范仲淹在邓州上任。

南宋初,邓仍归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将邓州割给金朝,以邓州以西40里和以南40里为界,邓州处于金之前沿阵地,曾三设榷场(买卖交易的地方),与南宋互市。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被宋军击败,邓州复归南宋,二年后,金人南侵,这一带又归金国。金代的邓州,属南京路,州治于穰,并于此设武胜军节度。邓州时辖3县:穰(含顺阳、新野、穰东、板桥4大镇)、南阳(含张村镇)、内乡(含西峡口镇)。 

元朝初至元十年(1273年),邓州隶属于襄阳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邓州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行中书省南阳府管辖,府治在南阳(今宛城区),州治仍在穰。原领六县,有穰、南阳市内乡县、淅川、西峡县顺阳等。后又领三县:穰、新野县、内乡。其辖境相当于今天的邓州市及新野、内乡、西峡、淅川等县。

明代,邓州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废穰县。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穰县。十四年(1381年)五月,复省穰县入州,穰县自此不再设。州领3县:新野、内乡、淅川。

清代,邓州仍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雍正后,为散州不领县。 

中华民国

1913年,改邓州为邓县,属豫南道

1914年,改属汝阳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人民政府

1933年,划为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河南的西南部。12月,于湍河南部置邓县。

1948年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桐柏军区第三分区主力86团和85团一部包围县城,15日晨总攻,歼地方团队6900余人,缴获枪5000余支,邓县第一次解放。

1948年5月9日,桐柏第8旅在华野十纵第28炮兵旅的帮助下,至夜半攻入内城,歼敌5个团,俘团长以下3000余人,邓县第二次解放。

1949年1月,撤销邓西县,辖区分别归邓北县、邓县。3月,邓县、邓北县合并为邓县,归属河南省南阳地区

1949年3月31日,土匪张万青等裹胁群众数千人,攻城,抢县粮仓,县长孙鼎率部将其击退,俘虏300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2年12月,丹阳镇厚坡镇两个公社的56个大队、573个生产队划给淅川县。

1975年8月中旬,连降大暴雨,降雨量350毫米以上,刁河决口33处,农作物受灾面积19万亩,倒塌房屋100444间,中共邓县县委组织干部、职工5300人分赴灾区抗洪抢险。

1988年11月17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仍由南阳市代管。

2004年省政府批准邓州市享有全部省辖市经济及社会管理权限,为经济单列市。

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邓州市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邓州市东接卧龙区新野县;西连淅川县;南界襄阳市老河口市;北邻内乡县镇平县,介于北纬32°22′—32°59′、 东经111°37′—111°20′之间。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

气候

邓州市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723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1℃左右,年平均日照1935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9天。春季(3-5月)冷暖多变,前期少雨、干旱,后期雨水渐多。夏季(6-8月)高温高湿,常有干旱和洪涝发生。秋季(9-11月)气候凉爽,多数年份秋雨连绵。冬季(12-2月)气温低,湿度小,雨稀少。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1.5℃;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7.6℃。

地质

邓州市处于秦岭背斜构造带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接壤段,为一构造坳陷区。受荆紫关-师岗复斜向控制和影响,新老地层呈近北北西方向展布。近代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缓慢抬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域图》圈定,邓州市地震烈度为七度区域。

邓州市属南襄盆地西部地区。盆地的结晶基底由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组成。上层覆盖层为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第四系一般厚度不大,主要为湖积、冲积层。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层岩性,以第四系松散土层为主,坚硬岩石或半坚硬岩石出露不多。

地形地貌

邓州市的地貌特点为“山少岗多平原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呈缓慢倾斜状,以平原为主,兼有低山和垄岗。西部朱连山为全市最高点,海拔469.7米,东南部最低处海拔85米,一般海拔120米。北部和西、西南边缘是垄岗和山地,中部和东部是河流冲积平原。平原面积1371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8.1%;垄岗面积95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0.4%;山地面积仅3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

水文水利

邓州市大气降水量多年平均17.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9条,分属长江流域的唐、白河水系。唐、白河水系在境内的流域面积186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9%,主要河流有湍河刁河、严陵河、赵河等。直入汉江的排子河,在境内流域面积49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1%。

邓州市共有水库17座(其中,中型2座,小一型8座,小二型7座),总库容5173.4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572.73万立方米;大中小型自流灌区7处;机电灌站1处;塘堰坝3139座;机电井23831眼;有效灌溉面积167.51万亩,旱保田面积70.1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3.01万亩。

土壤

邓州市境内土壤有黄棕壤土、砂姜黑土和潮土3个土类,共5个亚类,12个土属,44个土种。

黑老土属砂姜黑土土类中一个较好的土属。土层表面覆盖有河流洪水冲积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肥力较高,养苗拔籽,适耕期长,有机质含量为1.08%,总面积62.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6%。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

砂姜黑土是砂姜黑土土类中面积较大的一个土属。成土母质为湖泊、河流、沼泽的冲积物,排水不良,质地粘重,遇水发解,旱天干硬龟裂,保性差,适耕期短。但大部分土层深厚,土内无砂姜,自然肥力较高,养苗拔籽,有机质含量达1.17%,总面积78.6万亩,占总耕地的27.3%。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平原洼地。

黄老土为黄棕壤土类、黄褐土亚类的最大土属。成土母质多为河流洪水冲积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强,耕层厚,适耕期长,养苗拔籽,有机质含量0.98%,总面积88.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7%。主要分布在刁、湍、严、赵、排(子)5条河流两岸。

黄胶土属黄棕壤土土类中一个较劣的土属。土体粘粒移动较强,质地粘重,渗水透气性差,适耕期短,怕涝怕旱,上浸泡浆,有机质含量为0.93%,总面积53.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5%,主要分布在西部岗区。

灰两合土是潮土土类的主要土属。为河流洪水冲积物熟化形成,土壤深厚疏松,结构好,对水、肥、气的调节性能好,适耕期长,有机质含量为0.95%,为全市最佳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邓州市共有耕地161766.04公顷(2426490.60亩)、园地2073.65公顷(31104.75亩)、林地11248.72公顷(168730.80亩)、草地596.93公顷(8953.95亩)、湿地581.92公顷(8728.8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6854.81公顷(552822.15亩)、交通运输用地6909.91公顷(103648.6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379.41公顷(215691.15亩)。

矿产资源

邓州市矿产主要有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电石灰岩(包括方解石、冰洲石、水晶石、重晶石、墨玉大理石等)、白陶土耐火土及煤、黄铁、镜铁等,多产于西部山区。杏山的石灰岩碳酸钙含量品位高达51%,水泥灰岩储藏量13亿吨,溶剂灰岩2亿吨,电解灰岩2000万吨,黑墨大理石1100万立方米,花岗石储量60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邓州市共有林木57科、69属、150多种,野生木本植物稀少,仅有柽柳、杞柳、荆条、酸枣、山楂、食用葛凌霄爬山虎等。

邓州市有狼、狐、獾、黄鼬草兔刺猬亚科、田鼠、蝙蝠等哺乳类动物,有麻雀、喜鹊、乌鸦、斑鸠、黑枕黄鹂、燕子、大雁、灰喜鹊、画眉、八哥麦鸡秧鸡百灵、黄鹌、金丝雀、白翁、啄木鸟科猫头鹰、白鹤、鸬鹚、野鸭、鸳鸯、杜鹃科、 (吃杯)、大鸨、鸢鹰、红隼(小白腹鹞)、长耳(杏胡)等鸟纲。邓州市有一级保护鸟类有1个,二级保护鸟类有9个。

水资源

2020年,邓州市水资源总量为56361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5143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825万m3,重复计算量为5607万m3。全市各类供水工程总用水量82445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62070万m3,占总用水量的75.29%;工业用水量3630万m3,占总用水量的4.4%;生活用水量占10.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占10.01%。全市人均用水量为660.7m3。

森林资源

邓州市总造林面积4.79万hm2,林木覆盖率18.1%,活立木蓄积量350万m3。邓州湍河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挂牌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2.5万亩,其中湿地面积为2.3万亩,湿地率达90%。

自然灾害

邓州市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雨涝、雹灾、风灾、虫灾、地震等。不同程度的干旱,平均3年2遇,其中,春旱频率为17% ,初夏旱频率为21%,伏旱频率为28%,秋旱频率为28%。雨涝频率为62%,以夏秋为主,重涝近 10年一遇,轻涝5年一遇。2020年,邓州市先后发生了以风雹、生物、洪涝灾害为主的自然灾害,涉及全市28个乡镇(街、区)500多个行政村(社区),直接经济损失9732.15万元,给受灾群众冬春的基本生活造成较大困难。

行政区划

邓州市下辖3个街道、21个镇、3个乡、杏山旅游管理区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市政府驻邓州市新华中路100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邓州市常住人口123.2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71‰,死亡率为8.95‰,自然增长率为-1.24‰,城镇化率达到44.5%。

民族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邓州市有汉族回族蒙古族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1227229人,占总人口98.35%;回族人口19299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3.78%。

方言

邓州市方言属于官话方言中的中原官话郑曹片,是邓州境内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由于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边境,南与湖北省交界,素称通往川、鄂的门户,因此邓州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杂有西南方言的一些成分。

宗教信仰

邓州市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截至2012年末,邓州市共有宗教团体5个,信教群众7万余人。有依法登记的宗教场所185处,其中佛教寺院4处,信徒1200人;道观11处,信徒1.3万余人;伊斯兰清真寺14坊,参加礼拜的共3000人;天主教堂点3处,信徒550人;基督教教堂153处,信徒4.1万人。

经济

综述

邓州市是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中等城市和南阳市副中心城市。农业是邓州市的基础产业,盛产辣椒、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被确定为国家粮食、黄牛、内贸烟储备基地、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为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素有“粮仓”之称。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是邓州市三大主导产业。

2022年邓州市实现生产总值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41.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4.5%。人均生产总值40910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为21.0:28.1:50.9。

第一产业

邓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排名全省第一。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豆类经济作物有烟草、棉花、芝麻、油菜子、花生、蔬菜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有邓州大白菜、邓州杏山血桃、邓州小龙虾、邓州黑鱼。邓州市是河南省烟业、棉花、山羊板皮、黄牛生产基地、南阳黄牛主要繁育基地。邓州市拥有45家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

2022年,邓州市粮食种植面积328.5万亩,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25.6亿斤,比上年增长0.4%;蔬菜产量221.37万吨,比上年增长2.6%;瓜果产量18.89万吨,比上年减少5.0%;牛出栏10.2万头,生猪出栏126.7万头,羊出栏65.4万只,家禽出栏900.6万只,全年肉类产量13万吨,减少6.1%;禽蛋产量6.8万吨,增长2.4%。邓州市农业总产值204.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农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5.1%。

第二产业

邓州市工业化水平较低,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粮油食品、林板纸、水泥建材、医药化工六大产业。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是邓州市三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和农副食品加工传统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基础薄弱,仍未形成规模。2022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7.2亿元,下降4.4%;纺织业增加值13亿元,下降4.1%;板材加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30.2%;造纸及纸制品业增加值1.8亿元,下降14.8%;水泥建材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15.2%。2022年邓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43.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实现利税21.2亿元,下降16.1%;实现利润17.5亿元,下降23.4%;资产负债率40.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2022年,邓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家,比上年净增1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

第三产业

邓州市服务业发展滞后,仍以批零、餐饮、住宿、旅游、居民服务、娱乐等传统服务行业为主,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2022年邓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9亿元,同比增长2.2%,按行业分,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4亿元,比上年下降2.1%;餐饮业完成42.6亿元,同比下降2.1%。202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50.2亿元,增长14.9%,较年初增加84.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545.2亿元,增长18.3%,较年初增加84.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353亿元,增长11.3%,较年初增加3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6.2亿元,下降7.5%,较年初减少9.4亿元;中长期贷款193.8亿元,增长21.7%,较年初增加34.5亿元。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上年增长7.8%。

2022年,邓州市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40.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商品房施工面积275.8万平方米,增长3.8%。其中,住宅260.2万平方米,增长11.5%。商品房竣工面积55.7万平方米,增长212.9%。其中,住宅54.7万平方米,增长219.9%。商品房销售面积64.7万平方米,增长0.5%。其中,住宅63.4万平方米,增长1.3%。商品房销售额33.9亿元,下降2%。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56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与食品加工三大产业体系。棉纺服装、装备制造是邓州市产业集聚区两大主导产业。2022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实现营业收入167.4亿元。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邓州市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661所,在职教职工21738人,在校学生334588人。其中,高中17所,教职工3761人,在校学生4786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257人,在校学生13561人;初中62所,教职工6106人,在校学生81465人;小学187所,教职工8320人,在校学生141780人;幼儿园365所,教职工3260人,在校学生49614人;特种教育机构1所,教职工34人,在校生307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邓州市共有剧院、影剧院3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市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4万册,为国家三级图书馆。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万户,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顺利完成,农村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

体育

邓州市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数十项殊荣。截至2012年,邓州市城乡体育场地共计1150个,人均1.09平方米;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65万人。邓州成立了门球、信鸽、武术、乒乓球、篮球、象棋、围棋、风筝、太极拳等11个单项体育协会,经培训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102名。

科技

2021年,邓州市共有研发机构29个,研发人员670人,研发经费支出1.55亿元,专利申请数167件,有效发明专利数131件 ,发表科技论文43篇, 拥有注册商标2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1项。2022年度共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新认定巨野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方芯新能源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9家、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星光机械、康硕智能制造、康明斯汽车零部件、凯达环境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星光机械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医疗

截至2022年末,邓州市共有卫生机构1590个,其中市直医疗机构7家,乡镇卫生院25家,社区服务中心3家,民营医院27家,村卫生室共1396家,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急救中心、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中心、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各1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353床,人员12539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97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83人,注册护士4493人。

社会保障

2022年邓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0.6万人,缴费金额1.6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7万人,缴费金额9.1亿元。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保人数151.3万人,参保金额4.8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6.7万人,参保金额3.5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1万人,缴费金额0.1亿元。全市参加失业保险6.2万人,失业保险金领取发放金额241万元。

环境保护

2022年,邓州市环境空气PM10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2.7微克/立方米,下降2.7%;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加8.1微克/立方米,增加8.1%;优、良天数为299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邓州市共有2个自然保护地,包括1个湿地公园、1个地质公园。其中河南邓州市湍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面积1802.99公顷,河南邓州杏山地方级地质公园1479.20公顷。

交通

综述

邓州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武汉市西安市、郑州大三角和南阳市襄阳市、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启北、连结东西的轴心。距南阳、襄樊、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郑渝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邓州进入高铁时代,与焦柳铁路浩吉铁路,呈现三铁通市新优势,形成了3条国道、5条高速、7条省道、3个铁路站点等交通网络体系,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公路

截至2021年末,邓州市境内路网密度为196.8公里/百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邓州市公路通车里程4633.2公里,其中,国道114.2公里,省道389公里,县乡公路长度1296.7公里,村级公路2833.3公里。截至2022年末,全市车辆中:大车、挂车共6621辆,比上年增长3.6%;小型汽车共187044辆,比上年增长8.1%;新能源汽车共3830辆,比上年增长96.5%。

铁路

截至2020年末,邓州市境内铁路总里程139.6公里,其中郑渝高速铁路19.43公里,浩吉重载铁路57.1公里、焦柳铁路63.1公里。邓州市境内的客运站有邓州站邓州东站铁路车站)。

航空

邓州市境内无民航机场,距南阳市襄阳市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10月,邓州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170辆,运营线路15条,运营总长度212.1公里。

人文

综述

邓州属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境内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6400年历史。春秋时期邓国侯吾离陵,为邓氏祖茔。北宋福胜寺塔出土的金棺银、舍利子,为国家级文物。明朝时形成的“回”字型内外城河,为北方城市所独有。邓州历代为国、郡、府、州、郡、县、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蕴藏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末,邓州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八里岗遗址,位于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至5米,面积近9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1957年首次被发现,先后进行了7次发掘。1994年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洲书院位于邓州市城区的外城东南隅,为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知邓时创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近千年间,累累修,办学不断,孕育出了文状元贾黯、贤相李贤、帝师彭始抟及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大批名人才俊,是邓州的教育圣地和风景名胜,明代称“花洲相迹”,清代称“花洲霖雨”。清代建筑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存至今。2019年,花洲书院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胜寺塔位于邓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始建于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初建时为13级,高20余丈,后为战火所焚。现存的梵塔共7层,高36.7米,通体呈八棱圆锥状。梵塔造型简洁,比例适度,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浮雕砖塔。塔檐由青砖砌成,塔身周围,每面都有用砖浮雕的佛龛群,约有1300多块佛。这些佛龛上,浮雕着天王、菩萨、金刚、阿罗汉黄巾力士等佛法神像,造型奇特。佛龛的边缘和拱门的周围,饰有各种蔓草花纹。福胜寺塔地宫内共出土了金棺、银椁、佛骨、佛牙、舍利子、鎏金双龙银壶、阿育王铁塔、铜钱熏炉、铜灯等28件佛教稀世珍宝,其中出土的佛牙,比北京西门光灵寺塔供奉的佛牙还早39年。2006年,福胜寺塔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末,邓州市共有越调、罗卷戏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唐宋绍兴酒酿造技艺、心意六合拳等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邓姓的起源、提线木偶戏等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庞振坤故事、猫头靴等89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邓州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9人。

邓州越调又称“南阳市大越调”,是豫西越调的代表,明嘉靖年间即以“乡戏”盛行于南阳各县及其他地区。邓州越调多以民间的、口传的正装戏为主,唱腔有九腔十八调,以花腔点缀,高亢明亮,主要伴奏乐器以象鼻四弦为主。其表现力丰富,风格独特,长于表现哀怒、悲愤情绪,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素有“苦越调”之称。邓州越调有传统剧目369个,代表剧目有《大保国》《三哭殿》《长坂坡》等五十多个。在传统剧目上,以黑红花脸、四梁四柱为核心,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构成了独特的个性特征。

邓州罗卷戏,就是梆锣卷。所谓梆锣卷,就是豫剧、锣戏、卷戏三种声腔同台演出,称为“三下锅”。自雍正年间罗卷戏传入孔庄村之后,当地戏曲爱好者根据地方特色和村民喜好,在原有的罗卷戏基础上进一步演化成具有邓州特色的“罗卷戏”,由此在这里扎根并一代代传承下来。邓州罗卷戏道白多使用当地方言土语和中原地区韵,唱腔旋律亦与当地民间语音节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抒情言志的方式,更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2014年,该戏种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

传统村落

邓州市共有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4个河南省省级传统村落。

杏山村位于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西南部,南与老河口市接壤,西连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这里山清水秀,民风古朴,村内有宋代古宅群、楚长城遗址。 杏山村民居、院墙,多为石片所砌,而且不用泥料、白灰等任何粘结物。杏山村楚长城遗迹长约30公里,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的大型山寨三处,分布于杏山村的朱连山、严山、大山山顶。小型山寨或关堡遗迹约有30处,石层遗迹约120间,是战国时期楚国为防御秦国进攻而修建的大型军事设施。2012年,杏山村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民俗

相传端午节挂艾草习俗源自邓州。唐朝李儇年间,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遇见一位妇人带着两个小孩逃难,手里拉着年纪小的孩子,怀里却抱着年纪较大的孩子。黄巢以为这个妇女不仁,抽刀欲斩,后询问得知,年纪小的孩子才是妇人的亲生孩子,黄巢听后深受感动,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蒲,让妇人拿回家挂在门上,并严令将士,对门上挂艾蒲者加以保护。妇人回到城里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攻打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菖蒲,黄巢信守承诺,领兵离去。从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开锁子”是邓州民间的一种礼仪习俗。锁子是用红布做成的“项圈”,家人给刚出生的婴儿“系锁子”,希望借此将孩子的生命牢牢锁住,孩子到12岁,亲友照例庆贺,称“开锁子”。“开锁子”是一件可以与“满月酒”相媲美的隆重仪式,其重要性不亚于结婚生子。主人家在这天会大摆筵席,邀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到家为孩子“开锁子”。亲友要给孩子买衣服、鞋子、自行车等庆祝其 “成人”的礼物,在馈赠礼物的同时也要送给“小寿星”最诚挚的祝福;与主人家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会送上礼金为小寿星压灾。

饮食

邓州市汉民饮食以面食为主,尤喜吃面条,每天多则两顿,少则一顿;回族饮食以米面为主,杂粮为辅。邓州特色小吃主要有邓州糊辣汤窝子面、邓州焖面、羊肉板面、邓州高汤烩面等。

邓州糊辣汤是邓州市的特色小吃。辣糊汤又称胡辣汤,三国时期,曹操偶然品尝到了这种又糊又辣的汤食,大加赞赏,遂亲将其命名为“糊辣汤”。邓州胡辣汤配料较为简单,主要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二十余种菜蔬佐料。食前稍滴几滴小磨香油山西老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邓州境域经营胡辣汤的,小户几近千家,大户有数十家。邓州城乡曾流传着“胡辣汤泡蒸馍,吃饱了晚上看焰火”的民俗音乐

窝子面是邓州市的特色小吃。相传用来煮面的竹编像鸟窝一样,因此叫窝子面。原为武汉热干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邓州后,经过改良,更加符合邓州人的口味。窝子面的配料主要有绿豆芽、芝麻酱红油,红油一般是用牛油或羊油同辣椒精心熬制,芝麻酱是窝子面的最大特色,既增加窝子面的口感,又极富营养价值。吃窝子面喝骨头汤是邓州窝子面的创举,已成为邓州窝子面的又一大特色。

特产

邓州市主要特产有绞股蓝黄酒、邓州小磨油、刘集黄酒、邓州黄金梨、邓州玉米制品、邓州红薯粉条、邓州艾草、邓州白酒、邓州酱类制品等。

刘集黄酒是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刘集镇的特产。刘集黄酒属于邓州黄酒中的南派支系,至今已有数百年的酿造历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刘集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酿,民间传承着许多酿酒师和祖传秘制配方。邓州刘集黄酒酿制以优质的小米,糯米等为原料以及小麦为曲,经矿浸蒸,加油、发酵过滤,陈放等工艺酿制而成。邓州狄康酒业有限公司以刘集黄酒配方研制推出的“狄康牌天然绞股蓝酒”,号称“邓州第三宝”,被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指定为专用饮品,并荣获第五届中国专利奖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奖。

邓州是小磨油制作工艺的发祥地,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邓州地处暖温带区,土壤、水分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因此芝麻籽粒饱满,千粒平均重达3克以上,出油率高达75%。邓州小磨油有“无风香三里,有风十里香”之美誉。作家周大新以邓州小磨油作坊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香魂塘畔香油坊》,被改编为电影《香魂女》后,在柏林第43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高奖——“金熊奖”奖,更使邓州小磨油享誉海外。

风景名胜

综述

邓州旅游资源独特,拥有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邓氏祖茔——吾离陵、宋代福胜寺塔、“忧乐”精神发源地——花洲书院、台湾村等名胜古迹和邓州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南水北调渠首地质公园等景点。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2家。

主要景区

花洲书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邓州市人民东路,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知邓州时所创建,距今960多年,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东侧建有百花洲,花洲书院因此得名。因其风景优美,故而名列邓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花洲书院景区占地130余亩,主要景点有春风堂、百花洲、春风阁、览秀亭、先圣殿、万卷阁、不欺堂、回龙等。其中,春风堂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花洲书院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理论研究中心教育基地、河南省园林单位、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基地,也是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所在地。

澜梦水世界,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南阳市邓州市城东10公里,是一个以亲水为主题,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游乐场所。室内设有按摩冲浪池、冷热理疗池、温控游泳池。游泳池设5个泳道,道宽2.5米,水深超过1.8米。户外水上游乐区设有盘龙滑道、彩虹滑道、激情冲浪、梦幻漂流、养生池、儿童游乐区等游乐项目。

南水北调引丹会战纪念馆,国家AAA级景区,位于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韩营村,以实物为主,图文为辅,再现当年引丹会战的过程和场景,展现了伟大的渠首精神。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