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府 :明洪武四年设立的行政区

更新时间:2023-08-15 17:21

州府位于重庆市北部,元代为夔州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设为夔州府,治所位于奉节县(今属重庆市)。夔州府的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两省市以及湖北省的建始县、陕西省的平利县洵阳县石泉县。夔州府在明、清时期属于四川布政司。清承袭明制,但辖境有所缩小,仅包括今重庆市开县、万州区区以东的地区。1913年,夔州府被废除。

历史沿革

明代

夔州府原为夔州路,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初年,夔州府辖区包括直领县二:奉节县(附郭)、巫山县;州七:施州(领建始县1县)、达州市(领通川县、新宁县2县)、梁山州(领梁山县1县)、万州(领武宁县1县)、云阳县州、大宁州,开州区。洪武三年(1370年)置平利县县、洵阳县、石泉县县三县,属大宁州。洪武初置大昌县,属夔州府,后因充军死徙,并入大宁县永乐初复置。洪武四年(1371年)裁施州,其地入建始县县;裁武宁县,其地入同城之万州;分新宁县往属于重庆府;改夔州路为府。洪武五年二月甲辰(1372年3月31日)分大宁州属平利、阳、石泉三县,往属陕西汉中府。洪武六年九月己亥(1373年9月17日)降开州为县。是年十二月甲寅(1374年1月30日)降云阳县、万二州为县;裁梁山州,其地入同城之梁山县。洪武九年四月甲午(1376年4月29日)降夔州府为散州,裁附郭奉节县;降大宁、达二州为县;省通川县入达州市;夔州及府原领之巫山县、大宁、云阳、万、开、梁山、建始县、达八县,一并往属于重庆府。洪武十年五月戊寅(1377年6月7日)升夔州为直隶州,分巫山、大宁、云阳、万、开、建始、达七县来属。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庚戌(1380年12月20日)升夔州直隶州为府,置附郭奉节县;分重庆府忠州属梁山县来属府;置大昌镇县属府;复置新宁县来属。洪武十四年五月辛卯(1381年5月30日)复置施州,分建始县隶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施州,建始县还属府。成化元年七月己酉(1465年7月26日),析达县五里置东乡区,属府。正德九年(1514年)复升达县为州,分东乡县隶之。正德十年(1515年)割东乡县太平里置太平县,属达州市。至明末,夔州府直领县十;奉节、巫山、大昌、大宁、云阳、万、开、梁山、新宁、建始;州一:达(领东乡、太平二县)。

清代

顺治初年,夔州府仍领州一县十二:达州、奉节县巫山县、大昌县、巫溪县(现巫溪县)、云阳县县、万州区开州区梁山县(现梁平区)、新宁县(现开江县)、建始县、东乡县(现宣汉县)、太平县(现万源市)。康熙七年,裁大宁县归并奉节县,裁新宁县归并梁山县,领州一县十。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归并巫山县,领州一县九。雍正六年(1728年),达州市升达州直隶州,东乡、太平二县往属,领县七。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新宁县、大宁县,领县九。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梁山县往属忠州直隶州,领县八。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新宁县往属达州直隶州,领县七。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建始县往属湖北省施南府,领县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于石土司地方设石砫厅,移府云安古镇盐务同知驻扎。代理土司,领厅一县六。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石砫厅升为石砫直隶厅,领县六。

地理位置

位于重庆市北部。元为夔州路。明洪武四年(1371)改置夔州府,九年(1376)降为夔州,改属重庆府,十年(1377)升为直隶州,十三年(1380)复升为夔州府。清承明制。清末府治奉节(在今重庆市奉节县)。

行政区划

辖:奉节(今重庆市奉节县)、巫山(今重庆市巫山县)、云阳(县治在今云阳县云阳镇)、万(县治在今万州区)、开(今重庆市开县)、大宁(今重庆市巫溪县)共6县;尼溪(厅治在今重庆市云阳县尼溪乡)1散厅。1913年废除。

著名人物

明代夔州府历任知府中,有些知名人物如盛南金、崔荣、严观民、许誉、陈垣、沈琮、季亨、王谦、胡轸、项、吕晟、刘观、吴英、陈仕宝、汪奎、王珣、刘让、杨维、吴珏、高鉴、杨奇、王用、熊达、吴潜、刘文焕、章、刘、郑选、谢枢、曹恩、屈、韩坤、倪组、范廷仪、郭凤、杨、张环、许应元、唐时、赵继孟、张廷柏、陈时范、许宗、孔惟德、胡秉性、郭棐、许三省、万通、李宜春、朱让、郑札、耿争光、李时、林章、宋鸿儒、高位、徐祯稷、朱邦、宋名世、史赞舜、成珍、曹烨、胡大年等,他们在任期间对夔州府的发展和治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