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 :中国陕西省安康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10-04 21:22

石泉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安康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安康市西北部,东、南与汉阴县接壤,西南、西与西乡县毗连,西北角与洋县佛坪县二县交界,北与宁陕县相邻。总面积1516.4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石泉县常住人口15.15万。石泉县下辖11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路1号。

石泉县北依秦岭,南接大巴山脉,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较温和。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共456条。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于汉江沿岸劳动、生息、繁衍,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安阳县,属汉中郡,为石泉境内最早行政建置。辖地范围东与西城县接壤,西与成固(城固)县毗连。1958年12月,取名石泉县至今。2001年1月后隶属安康市人民政府

石泉县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第一产业以蚕桑为主导,主要盛产香菇、木耳、黄花菜、大米、花生、土蜂蜜等30余类农产品。第二产业以砂石生产为主,有采矿业、制造业、供应业、电力、农副食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主要以批发、仓储和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主。2022年,石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85亿元,GDP排名全市第六。三次产业之比为11.8:48.1:40.1。石泉县是安康市西北部交通枢纽,有铁路、公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

石泉县是“丝路之源”,也是印证文物“西汉鎏金铜蚕”出土地、先秦文化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智圣鬼谷子故里。截至2022年,石泉县共有石泉火狮子、石泉鬼谷子传说、石泉庖汤会等4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外有马岭坝遗址、石泉禹王宫古建筑遗址、鬼谷岭遗址等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泉县是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陕西文明旅游区县,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境内有燕翔洞、汉江石泉古城、中坝大峡谷、云雾山鬼谷岭4个国家AAAA级景区,中坝作坊小镇、饶峰驿站、秦巴风情园等5个国家AAA级景区。

名称由来

西魏时,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永乐县城南有石泉数眼,泉水清冽,四时不涸,因将永乐(今石泉西北境地)改名石泉。故有“城南石隙多泉,泉水清冽,径流不息”的地缘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于今汉江沿岸劳动、生息、繁衍,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夏朝,石泉县属汉中市。商代(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2年),石泉属庸人领地。西周,属庸国。春秋时,庸国被夹于楚、巴、秦3个大国之间。春秋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联合秦、巴国灭庸,石泉地属巴国。战国,巴、楚互攻伐,汉水中上游先被楚占领,石泉地属楚国汉中郡西城县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石泉县属西城县。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安阳县,属汉中郡,为石泉境内最早行政建置。辖地范围东与西城县接壤,西与成固(城固)县毗连。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属汉宁郡。东汉末年,安阳县废,魏初复设。三国时,先归蜀汉,后属曹魏。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分汉中之安阳、西城为西城郡。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属魏兴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安阳县为安康县。

南朝刘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石泉县东南部属安康县,西北部置长乐县,属魏兴郡所辖。元恪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分原梁州东部设东梁州,领三郡。其中金城郡,治直城(池河镇),领一县直城县,辖今石泉县东北部、汉阴县西北部及宁陕县东南部,系分安康县地设立。萧衍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东梁州被梁攻占。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收复东梁州,改为金、直、上三州。直州领三郡。其中,金城郡,与北魏同。安康郡,领一县,改安康县为宁都县。北周时期(公元557年~公元581年),宁都县治迁直城。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销安康、金城郡,并撤销直城县,辖地并入石泉,属直州。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销直州,属西城郡。

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属金州,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名直州,李世民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直州撤销,属山南道金州。唐朝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将石泉县改名武安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石泉。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归山南东道金州。唐大历元年(公元771年)撤销石泉县,辖地并入汉阴县,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复置石泉县。五代十国时(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属金州。金州曾一度被后梁攻占,不久又被前蜀占据。前蜀灭亡,则归后唐,唐末帝清泰年间又被后蜀占据,后被晋高祖收复。

北宋时(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石泉境内仍为石泉和汉阴二县,属京西南路金州。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石泉县(即今石泉县全境及宁陕南部)归属利州东路。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金州为散州(散州下不设县)。石泉改设巡检司,辖地划属金州,归兴元路总管府所辖。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分汉阴之石泉堡为石泉县,治在汉江北岸。

明清

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恢复石泉县建置。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六月,撤销汉阴县,辖地并入石泉。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割属汉中府;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改金州为兴安州后,石泉归属兴安州。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始属兴安州,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属兴安府。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分石泉五郎关(今宁陕关口、老城一带)归五郎厅。

中华民国

民国初,石泉县归属汉中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石泉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鄂豫陕、川陕苏区石泉苏区。1933年撤销道制,后在省以下设置行政督察区。石泉县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今安康市)所辖。1933年1月至1937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先后到石泉开展游击战争,宣传共产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创建石泉革命苏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30日,石泉解放,建立县人民政府,属陕南行署安康专署。1951年1月,改归陕西省人民政府安康专员公署。1955年8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5月,划汉阴酒店区白龙乡及西乡下高川马坊、两河口乡赵家营2个村归石泉。同年8月划西乡马平乡七村归石泉。1957年5月,西乡县茶镇区松树沟乡庙坝及张家铺子2村划入石泉。1958年12月,汉阴县宁陕县、石泉三县和佛坪县陈家坝公社合并一县,县名石泉县,县人民委员会驻石泉县城。1961年10月,恢复石泉、汉阴、宁陕3县建制,将石泉云川公社建丰大队划给宁陕县,西乡县茶镇公社松树沟管区同心大队五、六、七生产队划归石泉左溪公社。1968年3月,建立县革命委员会,1968年9月,隶属安康专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10月,隶属安康市革命委员会。1978年4月,隶属安康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1月,改县革委会为县人民政府。2001年1月后隶属安康市人民政府

地理

位置境域

石泉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安康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3′08″~108°28′42″,北纬32°45′57″~33°19′56″,东、南与汉阴县接壤,西南、西与西乡县毗连,西北角与洋县、佛坪二县交界,北与宁陕相邻。北距省城西安市256千米,东距安康市区96千米,西距汉中市市区168千米。东西直距42.75千米,南北直距63.05千米。 总面积1516.42平方千米。

气候

石泉县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春季雨量少,气候较温和,夏季气温较高,秋季湿润多雨。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5℃,年极端最高气温41.4℃,年极端最低气温-10.8℃,最热月份7月,平均25.9℃。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2.7℃。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降水量873.9毫米,最大冻土深度8厘米。年平均日照1811.6小时,全年生理辐射(光质)为53.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年平均太阳辐射量(光照)为106.57千卡/平方厘米·年。初霜始于11月中旬,终霜止于3月中旬,无霜期193天~279天,平均242天。

地质

石泉县地理构造跨越杨子准地台秦岭地槽两大构造单元,东部及东北部属秦岭南中段地槽型的加里东褶皱带,最古老的震旦纪变质岩系,上覆巨厚的下古生界的地槽型沉积,构造线方向呈北西——北西西向。中生代白垩纪(距今1.4亿~0.7亿年),以断裂活动为主,一些山间断陷盆地都堆积了白垩纪的碎屑岩。秦岭山地所出露的花岗石,多半属于燕山期。新第三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同样以断裂为主,进而增多了山间坝子。出露的基岩有:酸性火山石流纹岩、石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钠长片岩等)、炭质灰岩、炭质硅质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大理石、钙质片岩、辉长岩角闪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等。

西南部属杨子准地台边缘区的大巴山脉北坡,构造以褶皱为主,呈近南北向。山势比较平缓,多呈浑圆形山脊,坡脚多出现山间坝子和宽阔河谷。由于多期造山运动的影响,褶皱、抬升、断裂作用和坚硬的硅质灰岩、石英岩、花岗石,大理岩、杂岩等分布广泛,因此偏西南的中坝、河溪、木竹山以及熨斗街西侧的羊涧沟等地陡崖峭壁。石灰岩分布地区多产生岩溶地形,千沟,陷井、溶洞较多,暗河普遍,地表水较贫乏。出露岩性黑云母片麻岩、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砂页岩砾岩、花岗岩、大理石

地形地貌

石泉县北依秦岭,南接大巴山脉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秦岭山高坡陡,南部巴山山势稍缓,多呈浑圆状山脊,中部沿汉江两岸及池河下游,系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串珠式河谷小盆地,俗称“坝子”。山势北高南低,多呈“V”型和“U”型峡谷,一般海拔400米~1400米,坡度30°~50°。最高为北部云雾山(2008.9米),最低为南部石泉嘴(332.8米),相对落差1676.1米。

石泉县分为秦岭中山区、秦岭低山区、中部河谷丘陵区、巴山低中山区4个地貌类型区。秦岭中山区土地总面积59.03万亩,平均海拔888米~1464米;秦岭低山区山势较缓,平均海拔606米~847米,土地总面积62.46万亩;中部河谷丘陵区分布在汉江池河下游、饶峰河谷地两侧,平均海拔410米~695米,土地总面积28.26万亩;巴山低中山区土地总面积79万亩,位于汉江以南,含东南凤凰山、西南木竹山两个中山地带,其山势巍峨,低山稍缓,一般多呈浑圆状山脊,低山海拔400米~919米,中山在1000米以上。

水文水利

水文

石泉县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共456条,总长1700千米,较大的有北岸的子午河、饶峰河、池河,南岸的中坝河,富水河,河网密度1.14千米/平方千米。其中,流域面积0.5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234条。

子午河为江汉左岸支流,以汶水河和堰坪河交汇后为干流,干流始于石泉县两河镇,集水面积3028平方千米,干流长153.8千米,全河流长160.7千米,流域面积2854.64千米。对于石泉县境,子午河为石泉西北部之大河,可行舟。境内流长17.41千米,流域面积81.53平方千米。汶水、堰坪2河于石泉两河交汇,下游皆称子午河,于两河乡的野人沟出境。境内流域面积32.64平方千米。

饶峰河为汉江一级支流,下游小流域位于石泉县城西北,主要包括饶峰河下游右岸的西沟、鲁家沟和左岸的沙河、珍珠河下游以及“石泉县城段”汉江干流左岸2.4千米的江滩。其发源于境内毛家河。含菩提、咎家河诸水,源于石泉县饶峰镇幸福村,大致西北~东南向,流经饶峰镇,于古堰滩汇大坝河,又于石泉县城西汇珍珠河,至关头山麓注入汉江。流域面积400.19平方千米,流长23.68千米。

池河,古称直水,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经镇安县入石泉县迎丰沟,为上池河;又南流至大坝为中池河;又东南流至池河镇为前池河,最后从东往西流至莲花石注入汉江。池河为石泉境内汉江的最大支流。流长113.90千米,流域面积1033平方千米。

水利

截至2023年1月,石泉县有在汉江干流上开发的两座水电站(石泉水电站陕西汉江喜河水电站)和支流上已建成的6座水电站。建成长安坝及春潮广场段、喜河王家庄、后柳中坝河右岸和县城物流园区防洪工程,实施了池河、饶峰河、堰坪河、汶水河、富水河等5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及饶峰镇胜利村生态护岸、后柳中坝旅游村堤防工程,建成高标准堤防26.8千米、综合治理河道39.3千米、景观水库4座。

石泉水电站

石泉水电厂站位于汉江上游石泉县西安城西客运站1千米峡谷出口处,是陕西省第一座中型水力发电厂,目前总装机22.5万千瓦。电站坝高65米,坝宽16米,坝长353米,设计年平均发电量6亿千瓦时,水库正常高水位410米,设计库容3.98亿立方米。

喜河水电站

喜河水电站建于2003年,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电站位于汉江上游陕西省石泉县喜河镇下游10千米的黄瓜架坝址,是汉江上游干流河段规划中的第三个梯级电站,坝址上、下游分别为已建成的石泉水电站安康水电站。电站正常蓄水位362米,总库容2.29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92亿千瓦时。

土壤

1982年土壤普查,石泉县共有4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和113个土种。黄棕壤是主体土壤,面积205.59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93.68%,主要分布在秦岭海拔820米、大巴山脉900米以下地区。棕壤占3.37%,主要分布在秦岭海拔1300米,巴山1400米以上地带。水稻土占2.29%,主要分布在黄棕壤地带,潮土仅占0.61%。主要分布在川丘河谷两岸阶地。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1月,石泉县矿产种类繁多,分布比较零散。金属矿产中,主要有赤铁矿、磁铁、褐铁、猛、铜、铝、锑、钒、钛;非金属矿中,主要有石英石、白云母磷矿长石石棉大理石石灰岩;能源矿产有厂炭、泥炭、少量无烟煤。矿产中,以非金属矿产最丰富,储量较大,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为石英石、钒钛磁铁、石煤、大理石、石灰石。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石泉县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耕地13312.06公顷,园地1248.88公顷,林地127546.10公顷,湿地266.38公顷,草地471.3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45.1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93.2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91.98公顷。

水资源

截至2023年1月,石泉县水资源总量为6.15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12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819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和地表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1.55236亿立方米,另有过境客水14.175亿立方米(不含汉江)。全县人均占有自产水3576立方米,若将过境客水加上,全县人均占有水量约1.2万立方米。石泉河流多年平均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898万千瓦(不含汉江),可开发利用量为3.178万千瓦,利用系数为0.357。县境内水利工程可控制水量446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156万立方米,地下水270万立方米,共计仅占自产总径流量的6.79%。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75.8%。全年营造林面积11.16万亩,义务植树45.5万株。森林蓄积量377.7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181.8万亩,湿地公园总面积1.4万亩。主要林种有马尾松林、柏树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栎林、阔叶混交林。获有省级山林经济示范县、苗木花卉产业省级示范县、首批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石泉县属秦巴山地的动物区系,在动物地理位置上,又属东洋界动物区系,至2023年1月,全县境内共有112种野生动物分布,其中野兽类有熊、鹿、獐、、野猪等20多种;野禽类有红腹锦鸡石鸡、雉、大杜鹃、杜鹃等46余种;另外还有水生物、昆虫及其它100多种。截至2021年,县境内有羚牛、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有亚洲黑熊猕猴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6种,有赤狐豹猫等省重点保护动物14种,有野猪、黄鼬、等“三有”保护野生动物32种。

植物

截至2023年1月,石泉县有树种共51科,87属,134种。其中用材林树种68种,经济林树种35种,观赏树种7种,其它24种,针叶林树种12种,阔叶林树种98种。截至2021年,全县分布有红豆杉珙桐、银杏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秦岭冷杉、连香树水曲柳川黄檗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石泉县有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汉江莲花古渡国家湿地公园和汉江燕翔洞省级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

境内主要自然保护地:

石泉汉江莲花古渡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康市石泉县东南部,以汉江干流及其境内主要支流为主,北至石泉水坝坝基,南至后柳水乡,东沿池河下游段至池河集镇外水域,湿地面积562.60公顷,湿地率61.03%。湿地公园内有木本植物51科、130余种,野生陆生动物有9科、15种,野生鸟类有24科、85种。是白鹭苍鹭等鸟类的栖息地,是绿头鸭、鸳鸯等鸟类的迁徙区,是朱鹮、中华秋莎鸭等珍稀鸟类的潜在分布区。

自然灾害

石泉县自然灾害主要为涝灾、旱灾。经常伏旱、秋涝、旱涝交加。其中,中高山区望天气干燥,丘陵浅山怕受到旱灾。风灾、雹灾、冻灾也时有发生。

1983年,石泉县连续2次特大洪水灾害,雨量为160.4毫米。全县倒房4530间,摧毁公路269公里、树苗600多万株。受灾户23652户,占全县人户75.3%,粮食减产1671万公斤。1988年秋石泉县涝灾。受灾面积为94244亩,减产16372亩,绝收面积达4117亩,损坏房屋5470间。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石泉县下辖11个镇。区人民政府驻石泉县城关镇人民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石泉县户籍人口18.05万人,其中,男性9.66万人,女性8.3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5:100。常住人口15.15万人,比上年减少0.6万人,出生率6.41‰,死亡率8.01‰,自然增长率1.60‰,城镇化率48.34%。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石泉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80393人,占52.47%;女性人口为72828人,占47.53%。总人口性别比110.39,0-14岁人口为26187人,占17.09%;15-59岁人口为91649人,占59.82%;60岁及以上人口为35385人,占23.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4993人,占16.31%。

民族

石泉县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主要少数民族为回族,自民国初期开始迁入,大多由安康市迁入,定居于县城及池河镇(农村没有)。根据石泉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52784人,占99.7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37人,占0.29%。

语言

石泉县方言属北方官话区中的西南官话。石泉话是县内大多数人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县城及柳城、饶峰、后柳。这是具有代表性的主体方言。其东南与汉阴县、紫阳两县边缘地带的方言接近,其西北则与西乡县宁陕县两县方言接近。由于县内居民人口源流复杂,多川楚赣皖移民后裔,因此在县境内,局部地区还分布有四川话(熨斗区一带)、湖南话(池河区一带),江南话(迎丰区一带)等。石泉话有22个声母、31个韵母,普通话不用ng作声母,而石泉话中ng声母较多,普通话中的许多零声母字,如我、熬、咬、安、恩、昂、恶等字(包括这些字所代表的全部音节),石泉话都是ng声母。后鼻韵母比普通话少,如:“英”读in、“京”读jin、“幸”读xin,“请”读qin。uen韵母,在石泉话中与声母z、c、s和d、t、n相拼时,介音u失落,变为en韵母。如“尊”读zen,“寸”读cen、“损”读sen。石泉话同普通话一样,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4个调类。在调值中,普通话和石泉话阴平基本相同,都是高平调。上声和去声是调类不同,调值相同,即普通话的上声与石泉话的去声调值都是214的曲折调,普通话的去声51与石泉的上声41高降调值相近;所不同的是阳平调值,普通话为35中升调,石泉话为21低降调值。

宗教信仰

石泉县境内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道教

旧时,石泉县设有道会司,管理全县道教事务。石泉县道教于明、清两代盛行,教徒在庙内念经修行、做道场。不出家的俗家道士,称为火居道士,以做道场斋醮科仪为业。解放后,道士变为农民。截至2023年,石泉县仅有原汉阴铁瓦殿道士1人,住在天台观。

佛教

佛教自东汉传入石泉,到明、清两代盛行。民国时期,部分大庙每年定期举办庙会、朝山进香、求神拜佛。解放后,寺庙逐渐改建为学校,部分寺庙成为废墟。如今佛教不复存在。

基督教

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基督教传入石泉县。石泉藕溪沟有罗、朱二姓居民加入了基督教。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意大利神甫主持修建藕溪沟天主堂。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6年),德国神甫在胡家巷购买民房作临时教堂,又在后柳黑沟河、石磨母猪垭购置田地,分设活动点,发展教徒1000余人。1931年10月,胡家巷天主堂修建完工,有房屋20余间。土地改革时,藕溪沟只保留经堂;胡家巷保留经堂及神职人员住房6间。至2023年已无教务活动。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石泉县称为回教或清真教。民国初期传人石泉县。1926年,县城修建清真寺,有房屋12间。每周星期五聚礼一次,称为“主麻日”。每年3次会礼,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尔德节”。每年教历九月,封斋1个月(白天禁食,夜间1餐)。还有“圣纪节”,纪念真主穆罕默德。“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停止。十年动乱结束后,恢复宗教活动。县城居民中有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300余人。

经济

概述

石泉县第一产业以蚕桑为主导,主要盛产香菇、木耳、黄花菜、大米、花生、土蜂蜜等30余类农产品。第二产业以砂石生产为主,有采矿业、制造业、供应业、电力、农副食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主要以批发、仓储和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主。

2022年,石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85亿元,2022年石泉县GDP排名全市第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63亿元。三次产业之比为11.8:48.1:40.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097元。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5元。

第一产业

石泉县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蚕桑丝绸生产的重要产区。古老的种桑养蚕传统已经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2020年7月,石泉县有桑园面积70282亩,蚕茧产量3302吨。202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7万亩,油料面积9.1万亩,蔬菜及食用菌面积8.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5.98万吨;全年谷物产量4.01万吨。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4.8万头、1.1万头、3.3万只、86.7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0.5万吨,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17万亩,水产品产量达5301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300亩,陆基设施渔业养殖水体2747立方米,主要水产品有鳟鱼、鲈鱼、黄颡鱼、花鲢、大闸蟹及小龙虾等。

2022年,石泉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8149万元;林业增加值3292万元;牧业增加值38530万元;渔业增加值649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11万元。石泉县有省、市、县农业园区总数达118个,全县农业园区到村覆盖率达70%以上。

第二产业

石泉县第二产业支柱及特色工业为富食品、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纺织服装。有着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源开发城市化等发展前景。2021年9月,石泉县工业集中区荣获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先进单位,位列全省第七,实现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三连优”。

2022年,石泉县第二产业增加值47.57亿元,工业增加值40.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3.39亿元;实现利润7.09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2.2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2%。建筑业增加值7.09亿元,全县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87亿元。全年签订合同额17.2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4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石泉县第三产业主要以批发、仓储和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主。2022年,石泉县获得第二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资格。全县邮政自办局所10处,邮政代办所5处,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111.73万元。2023年,石泉县申报国家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16件、外观设计7件,完成专利授权31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总额1100万元。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陕西奥邦锻造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

2022年,石泉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9.63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77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9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9.97亿元,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33.71亿元;乡村市场3.77亿元。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0.27亿元;餐饮收入7.22亿元。全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实现网上零售0.14亿元。

经济功能区

2020年3月17日石泉县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命名为陕西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安康市首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3061平方千米,含古堰、池河两个片区,其主导产业为富硒食品和蚕桑产业,同时培育富硒魔芋和蚕桑生物健康两大特色版块。

重要企业

安康柏盛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康柏盛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2日,位于石泉县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2022年,占地面积100亩,共有员工138人,主要有魔芋精粉、魔芋食材、魔芋方便食品、魔芋功能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国际贸易业务。将产业振兴作为公司发展方向,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户”订单农业、保底回购的发展模式,荣获“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陕西省扶贫龙头企业”“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汉江流域优先推广产品”“全国魔芋协会会员企业”“陕西省重要商品应急储备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1年产值达6280万元元,实现利税860余万元。与石泉县1573余户种植户签订种植面积达10236亩的订单合同,全年收购加工鲜魔芋2800余吨,促进当地农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石泉县共有小学16所(未含小学教学点23个),在校学生10655人;初中10所(其中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在校生5055人;全县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8.69%,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8.44%。全县共有高中2所,在校学生2803人。2022年一本、二本上线人数927人,上线率66.9%,其中,10余名学生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录取。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207人。全县共有幼儿园1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4所),在园5355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100%,公办幼儿园占比达77.8%。

石泉中学

石泉中学创建于1940年,2004年晋升为陕西省重点高中,2006年成为首批省级标准化高中。截至2021年,学校占地面积41063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0余平方米,有45个教学班,学生2305名,在编在岗教职工171人,其中省级名师2人、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5人、一级教师78人;省市学科带头人、各级各类教学能手86人。学校先后荣获安康市“立德树人优秀学校”“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学校”、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全县拥有卫生健康机构20个,其中:医院7家(含民营4家),卫生院11家(中心卫生院8家、镇卫生院3家),卫生防疫机构1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共有床位966张。有卫生人员131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73人(其中执业医师253人,执业助理医师43人,注册护士494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16059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11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7476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11443人。

石泉县医院

石泉县医院始建于1947年,位于石泉县向阳路西段,综合排名全市第三位的县级综合医院,是全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截至2023年,医院占地面积35亩,核定床位360张、开放床位400张,医院在职职工50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11名,高级职称68名。2022年,石泉县医院荣获“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石泉县医院荣获陕西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样板医院”称号。

科技

2022年,石泉县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3项,其中制造业3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3项,合同成交总额4096万元,同比增长15.38%。其中,技术转让合同22项,成交金额3946万元;技术服务合同1项,成交金额150万元。专利授权量4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36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商标申请件数215件,注册件数181件,有效注册量1270件。拥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家,特种设备检验机构0家。共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其中当年新认定3家;共有认定科技创新平台3个,其中当年新认定1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图书馆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臧量151509册。文化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表演团体1个,表演场所5处,全年开展“戏曲进乡村”巡演88场次,文艺辅导79次。博物馆1个,收纳藏品359件,全年举办展览10次。年末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户终端数)18980户,其中县城用户3921户,各镇用户15059;本年新增用户70户。全县拥有国家(县级)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76个全宗,馆藏资料17078册,馆藏档案34935卷、88241件。

石泉县图书馆

石泉县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于2020年5月迁址城关镇环城路东延段14号,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2008年文化共享工程石泉县支中心建成,配备读者使用计算机42台,文化共享服务车和图书流动服务车各1台,于2010年加入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2011年起,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发挥,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20:30;法定节假日10:00~17:00。截至2023年,石泉县图书馆建筑面积2202.7平方米,设阅览座席320个。全县共建成11个镇级分馆、11个村级服务点。馆内设少儿阅览室、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障阅览室等服务窗口。有在岗工作人员12人,其中在编人员7人,中级职称4人。

石泉县文化馆

石泉县文化馆是县人民政府设立的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机构,对外实行免费开放,开展群众文艺培训,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群文理论研究,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项任务。截至2022年,馆设面积25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非遗展厅、舞蹈排练厅、档案室、声乐辅导室、器乐辅导室、美术书法辅导室以及管理用房、辅助用房。开设有音乐、器乐、书法、美术等培训门类。2022年9月,石泉县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

体育

2022年,石泉县共建成大型综合体育场馆2个,250余个全民健身设施配套项目覆盖城乡,其中杨柳体育场占地58.3亩。全年通过培训命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84名,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宣传、体育赛事、文体展演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实施完成了迎丰九年制校舍改造项目等7个建设项目,投资实施恒大小学等5所学校设备采购项目14个;争取专项债项目资金4800万元启动城区幼儿园建设项目及职教中心新建技能培训中心项目。全县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4个,专营店12个,占比85.7%。全年销售1724.7万元,比上年增长88.28%。

人居环境

2022年,石泉县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57天,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57.2吨、氨氮排放量削减26.0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28.349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5.662吨,空气质量进入国家达标城市前列。建成1个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和东北地区西北、南部3个区域生活垃圾填埋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累计建成11个镇级污水处理厂、39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社会保障

2022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202人,登记失业24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1%。全年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8794人,比上年增加48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809人,比上年增加309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5074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276人,其中,在职职工人数13737人,离退休人员人数5539人,扩面新增参保871人。截止年底,全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1029人,农村低保对象8390人。现有敬老院17所,床位2034张。农村特困人员2523人,城市特困人员71人。全年城乡临时救助2185人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346人次。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4141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2656人。全县共有孤残儿童1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6名,农村留守儿童1796人。

交通

综述

石泉县为安康市西北部交通枢纽,北距省城西安市256千米,东距安康市区96千米,西距汉中市市区168千米。石泉县有铁路、公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其中汉江水运纵横全境、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国道和316国道交汇于县城。2022年末,石泉县运营车辆拥有量482辆。其中,载客汽车145辆,卡车337辆。

公路

截至2022年末,石泉县公路总里程达2331千米(不含产业、组级路),其中过境高速3条60千米(含在建宁石高速32千米),国道4条136千米,省道3条89千米,县道5条159千米,乡道15条329千米,村道1028条1558千米,建成产业、组级路1200余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46千米(不含产业、组级路),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87.8%。公路密度达到152.8千米/百平方千米,十堰—天水高速公路西汉高速公路西康高速公路横贯其中。2022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7.71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6118.04万人/千米。

铁路

石泉县内设有缯溪河站(非营业站、四等站)、池河站(非营业站、四等站)、石泉县站客货运站、三等站),阳安铁路横贯东西,阳安铁路在石泉县境内总里程32.278千米。石泉县站于1972年建成,位于石泉县城关镇,新修的石泉县站于2020年开通。缯溪河站建于1977年,是一座四等非营业站,位于石泉县曾溪镇,也是阳安铁路上的单边站,主要办理上行列车接发等业务。2022年12月26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开通了石泉至西安动力分散式列车列车,这是石泉站首次始发时速160千米的复兴号动车组

航运

石泉县境内有水路航运船泊55艘,水运航运里程60千米,县内建成12处航运码头,9处渡口、8处候船亭,水运客运周转量85.2万人/千米,水运货运周转量5万吨/千米。2023年4月,县交通局为强化船舶安全管理,助力航运发展,对全县所有注册登记的客运船舶进行了年度检验。共完成全县客运船舶检验26艘,其中旅游客船17艘,渡船9艘,检验合格率100%,提前完成上半年检验任务。

公共交通

2022年末,石泉县运营车辆拥有量482辆。其中,载客汽车145辆,卡车337辆。新启用城际客运站1个、新建招呼站130个,实现了100%的镇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100%的镇通班车、100%的行政村通客车,开通县城至池河、饶峰、两河、曾溪、云雾山、后柳、中池7条城乡公交专线,开通城区1号、2号、县城至火车站、县城至秦巴风情园4条公交专线。

文化

概述

石泉县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是“丝路之源”印证文物“西汉鎏金铜蚕”出土地、先秦文化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智圣鬼谷子故里。2015年4月,石泉县被命名为第七批省级文化先进县。截至2022年,有马岭坝遗址、石泉禹王宫古建筑遗迹、鬼谷岭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截至2023年1月,共有火狮子俗称耍狮子、石泉鬼谷子传说、石泉庖汤会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浓缩着农耕文明、乡村文化的演进史,记载着特定地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流传并延续着古代民间艺术、建造技艺、神话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曾被作为“牛鬼神蛇”“四旧”“四清”强行拆毁。2022年9月,石泉县池河镇桂花村、中池镇西沙河村、后柳镇黄村坝村获得第四批“陕西省传统村落”。截至2023年3月,石泉县共有后柳镇长兴村,熨斗镇长岭村,迎丰镇三官庙村、迎丰镇新庄村4处中国传统村落

饮食

石泉县居民饮食主食以米饭为主,其菜肴既不同于关中菜的重料浓香,也不同于川菜的泼辣热烈。在口味上继承了楚蜀遗风,秉承“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理念。尤其是特色美食:石锅鱼、鼓气馍、石泉血粑粑等。

石锅鱼

石锅鱼是将花鲢、鲤鱼剁小块,鱼头对称切半,腌制5分钟后,加鸡精,并以蛋清拌匀,将熬制好的高汤倒入石锅中,加调味料以及自炒鱼香料。石锅鱼所选用的锅是用一块大的花岗岩凿成的有双耳的石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吃鱼时,将腌制好的片鱼放入锅中,配以秘制辣椒酱、豆腐、配菜等。

鼓气馍

石泉鼓气馍为纯手工制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去皮的白芝麻,外黄里软,而且一馍多用,用鼓气馍可夹油条、辣酱、红豆腐等,夹菜、夹肉,既是石泉吃炖汤的必备食品,也是石泉吃羊肉泡馍的专用馍。

血粑粑

石泉血粑粑又叫血豆腐,是一种地方风味特色美食,分布于石泉县城及各个乡镇。血粑粑的主要原料是石泉本地黄豆制作的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新鲜猪血、盐、五香粉以及少许香油小磨香油、味精、等佐料,搅拌匀用手揉碎,做成馒头大,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熏制好的血粑粑外黑内红,切成片后可作为凉菜,或是加上酸辣子炒热菜。

习俗

婚庆习俗

石泉县男女婚事,依次要经过:说媒,男子成年时经媒人说合,即“媒之言”;相亲,在石泉县迎丰镇、云雾山镇一带,相亲要男娃到姑娘家劳动数日,由女方考察,同时女方父母要到男方家了解情况,称之为“采门户”;合生辰八字,通过“采门户”双方同意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合“八字”;订婚,“八字”相合,便商定吉日“喝准盅”(订婚酒),确定婚姻关系;择日,订婚之后,请先生择黄道吉日,然后男方写“期书”。期书附四色水礼,由男方父亲、媒人和族上德高望重之人一道,送至姑娘家中,此曰“打報尔”;过礼,结婚日子确定后,婚前三天,男方和媒人一道,将双方商定的彩礼、等物品送到女方家,称之为“过礼”;添箱,姑娘出嫁前一天,亲友来送礼,称为“填箱”,意思是填补嫁妆;迎娶,接新娘需用轿子,轿子前后有打着灯笼的男童。接人队伍中除抬轿子外,有吹唢呐的,有抬陪嫁的,有接新娘的,有接女上亲的、有接男上亲的,总负责叫“下书先生”。出嫁前,姑娘要哭嫁,表示舍不得离不开父母及姊妹。娘家人要陪哭;喜宴,婚宴为三天酒席,第一天名“支客席”,第二天为“正日子”,第三天为“圆饭席”,即双方嫡亲团圆。按石泉民间习俗,姑娘出嫁当天父母不能送亲,而是在“圆饭席”那天清晨,由女婿亲自接二老赴宴,以示孝顺感恩之意;闹洞房,“正日子”天黑以后石泉民间有闹洞房的民俗;回门,婚后第三天,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回娘家,称为“回门”。

艺术

曲艺

花鼓坐唱

花鼓坐唱结合传统的山歌、小调,包容了湖广的曲调,形成了石泉花鼓坐唱,是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泉花鼓坐唱主要以唱为主,表演形式类似民歌对唱。石泉的花鼓调以“八岔、小调戏、大筒子戏”三种地方歌舞为主,石泉花鼓坐唱其题材包括风土人情、生产劳动、恋爱婚姻、山水美景、四季更替以及“三字经”“女儿经”“梁山伯与祝英台”“姜太公钓鱼”等传统题材。花鼓坐唱这种表演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孩耍时唱“歌谣”,男女相爱唱“姐儿歌”,姑娘出嫁要唱“哭嫁”歌,新媳怀孕唱“十月怀胎”,老公外出干活、媳妇要唱“十二月劝郎”,长辈过世要唱“孝歌”,采茶时要唱“采茶曲”。代表曲目有《新媳妇》《找婆家》《刘老六》《刘黑子》等。石泉花鼓坐唱为。

工艺

跑马灯

跑马灯,又称马骑灯或串马灯,古称蟠灯(秦汉)、仙音烛(唐)、转鹭灯(唐)、马骑灯(宋),西方称魔灯。在古时作为传统玩具,也是灯笼的一种。跑马灯外形多为宫灯状,多为六面,顶部有纸制扇叶,灯内点上蜡烛。蜡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鼓动扇叶使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投影在灯笼纸罩上,图象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所以又称走马灯。

石泉跑马灯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各乡镇。截至2022年,石泉境内仅有饶峰镇孙立忠父子有此技艺,主要用于春节期间举行的民俗活动中。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石泉县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点284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41处。

马岭坝遗址

马岭坝遗址,位于石泉县池河镇新兴村,为秦汉时代的古村落遗址,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表层平均深度60厘米处即有明显文化层。出土大量绳纹板瓦、灰陶、筒瓦、汉砖。绳纹板瓦和筒瓦,出土层似乎系古村落街面。其它粗砂陶片、石斧及碎石料,红烧土明显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同时在遗址范围内,农民曾挖出有三彩陶罐和铜币,还有明代瓷片。

石泉禹王宫古建筑遗迹

石泉禹王宫古建筑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有1000多年的历史,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城中心,始建于唐朝。明代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再次修建了万寿宫,宫内立大禹塑像。根据禹王宫古建遗迹考古调查表明,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40余座。禹王宫的建筑材料与全国各地禹建材料不同,正殿一砖一瓦都以画像《禹王宫》字样(楷书)烧制而成。各种建筑都有特殊标制,至今保留完好。石泉县人们在旧俗中为纪念、朝奉禹王。每年六月六日举办禹王会,自宋代到明、清、民国、解放初此俗广泛流传。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鬼谷岭遗址

石泉县鬼谷岭遗址为晋至明、清道教建筑遗址,位于石泉县云雾山镇官田村和银杏村、迎丰镇三官庙村交界处。遗址主体为天台寺。遗址保护区东西宽3000米,南北长4500米,面积约7200平方米。不仅有8000多平方米的古庙残垣断壁和大量碑刻、石雕外。还有五道天门遗址、灵官庙遗址、黄龙井遗址、石棺、棋盘石遗址等。

鬼谷岭遗址早在1988年文物普查中登记,该遗址是陕南地区山地地貌里所保存的较为少见、规模较大的寺庙遗址。遗址内大量的碑刻记述了寺庙沿革和当地自然、地理、人文等内容,如对遗址进行发掘将对研究汉水流域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2003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石泉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20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91项。有庖汤会、火狮子、搨辣子以及72门传统技艺等非遗文化资源,2022年9月,石泉蚕桑宴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齐涛、石泉麻糖制作技艺传承人邓国红被确定了安康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石泉火狮子

火狮子俗称耍狮子,是流传于陕西省石泉县的一种汉族传统文艺表演形式。秦、汉、明、清时期,随着南方移民的大量涌入,南方舞彩狮的技艺逐渐与本地舞狮相兼容,产生了极具石泉特色的舞火狮子。清代康熙石泉《道光县志》载:“石泉狮舞多风彩,来年丰收又挹秀。”石泉舞火狮子在千百年的传承发展中,融进了石泉人民的勇气和智慧,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石泉舞火狮子文化,它是石泉人民传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石泉火狮子的表演分文耍、武耍两类。文耍的动作主要是以模拟狮子的生活习惯为主,表现狮子的温顺性格;武耍则主要表现狮子威风八面、气大势雄的特点。2009年6月11日,石泉火狮子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泉鬼谷子传说

鬼谷子,姓王名禅,字诩,号鬼谷,曾在韩、宋、齐等国任职。是一位思想家、谋略家,所著之作《鬼谷子》一书流传于世。相传春秋末战国初,鬼谷子于石泉县鬼谷岭讲学授徒,培养造就了兵家孙膑、大将军庞涓、六国封相的苏秦和助秦秦灭六国之战的秦相张仪四位高徒。在鬼谷岭天台观上,也留下了关于鬼谷子先生的大量珍贵遗迹。有“鬼谷仙洞”“鬼谷田”“舍身崖”“藏经洞”“鬼谷铁棺”“圣母洞”“老茅庵”“无量殿地宫”等等,以及珍贵竹简。在2013年,石泉鬼谷子传说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水庖汤会

汉水庖汤会上,宾客8人一组围桌而坐,有28道石泉庖汤宴美食,其中包括凉菜8道,炒菜6道,大碗蒸菜6道,小碗蒸菜6道,外加咸汤1道,甜汤1道。春节临近时,村民们会为客人提供庖汤宴。在古代中国,“庖”指的是厨师,“庖汤”指的是他们做的菜。庖汤是一种用清水煮鲜猪肉的汤。将肉,包括大块肥肉,倒入锅中,与新鲜蔬菜混合。2018年,石泉庖汤会正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色产品

石泉搨辣子

石泉搨辣子采用原生态的制作方法,将辣椒、生姜、草药、芝麻、大蒜等用石杵捣碎,加工制成。既有辣椒的火辣又有大蒜的醇香,它的吃法多样,拌面,拌饭,夹馍,还可以配上石泉的汉江鱼,做成木桶鱼,石锅鱼,烤鱼等。

富硒黑木耳

石泉县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县内少有的未遭受任何污染的优质生态和天然富硒环境,赋予了石泉天然富硒的特有品质。石泉富硒产品营养丰富,能提高人体免疫,对大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石泉的富硒木耳朵大质厚,色泽莹润,深口感,细腻滑美味道清香,也可用于凉拌煸炒、炖汤。

鬼谷子腊肉

鬼谷子腊肉采用纯正玉米及野青菜、草喂养的农家土猪,选用纯鲜瘦肉经民间传统工艺在冬腊月间制作而成。没有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属无污染,无激素的绿色食品。鬼谷子腊肉干色泽红润、口味香美独特、久食不厌、香气浓郁 。 

风景名胜

综述

石泉县内有独特的“山、水、洞、峡、滩、城”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为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2020年,被授予“2020年陕西文明旅游区县”“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截至2022年,石泉县有国家AA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示范村9个。

重要景点

燕翔洞

燕翔洞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石泉县西南50千米的熨斗镇富水河畔,据考证燕翔洞深15千米,已开发1610米,水域面积5千平方米,观赏面积2.6万平方米,是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内有石钟乳、石瀑、石舟、石柱、石幔、石旗、流石坝、石花、石笋等各种奇石。是最为完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属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距今已有5亿年,地质学称其为“喀斯特岩溶地貌”。

汉江石泉古城

汉江石泉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城中心,坐落在汉江烟波湖和莲花湖之滨,保存有始建于唐朝的禹王宫以及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古城始建于西魏,复建于明、清,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古城东、西、南三座城门完好无损,矗立千年的禹王宫、关林、江西会馆等建筑保存完好。

中坝大峡谷

2009年中坝大峡谷景区正式开园,位于后柳镇中坝村,是国家原生态旅游示范区,位于秦岭南部巴山山脉南端的山脊上。峡谷长约三千米,尤其是刚进入峡谷便映入眼帘的迎宾瀑布,拥有百米水帘,景区面积达22平方千米,为5.35千米厢式峡谷。2013年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雾山鬼谷岭

云雾山鬼谷岭景区位于石泉县云雾山镇,距县城20多千米,是陕西省著名的道教名山,素有“陕南小武当”“南终南山”之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战国时期思想家、谋略家、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曾在此讲学授徒,是鬼谷子故里,也是鬼谷子文化重要发祥地。景区共有大小山峰47座,鬼谷岭又名云雾山,是石泉境内最高山峰,也是国家森林公园,海拔2008米,鬼谷岭主峰被五条苍劲山脉拱托,喻称“五龙捧圣”。鬼谷岭的美景主要由奇峰、奇石、奇树、奇洞、奇露共同构成,人们称之为“五奇至胜”。景区总面积513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5%,原始森林占60%,有70多处奇绝幽美的自然景观。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