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 :唐代玄奘、辩机所著地理史籍

更新时间:2023-03-08 14:58

《大唐西域记》是由唐朝高僧唐僧讲述,其弟子辩机笔录所著的地理史籍,是中国古代一部不朽的史地名著,成书于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年间。近现代以来,本书的价值被世界范围内发现,并被学者以多种语言翻译至外国。

全书12卷,共10余万字,记载了玄奘西行途中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138个国家和地区、城邦的地理、交通、气候、物产、政治、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教育、刑法、礼仪、赋税和人文风俗等方面内容。本书内容广博详实,玄奘在奏进表中形容”班超侯而未远,张骞望而非博“,足以说明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

本书不仅在当时对唐王朝认识西域有益,而且对唐以后的文学创作、近现代考古挖掘、重建古西域历史、古印度历史和南亚历史研究有巨大影响。《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日本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它既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和考古文献,又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史、民俗史史料。此书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影响大大超过了游记的意义。

成书背景

作者背景

唐僧幼年父母丧亡,跟随次兄长捷法师出家为僧。隋唐之际,天下战乱不休,天资聪颖的玄奘在躲避战乱的同时与各地高僧交流佛法。在被佛门高僧盛赞”释门千里之驹“的同时,玄奘深感中原佛法教义混乱。“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二十六岁的玄奘决定向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探寻真正的佛法,希望结束中原佛法教义混乱的局面。

时代背景

贞观十九年,唐朝立国不足三十年。即使刚灭掉东突厥,大唐王朝北方仍然强敌环伺,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一雪称臣突厥的耻辱,大唐需要对西域、对北方有更丰富更可靠的地理知识来制定国家政策方针以护卫国家。而此时东归的唐僧是一个亲自去过西域诸国的人,李世民因此对玄奘很是重视,多次劝说玄奘还俗从政。玄奘以专心整理编译佛教典籍为由拒绝唐太宗的征召,但还是答应将他在西域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唐太宗李世民对玄奘说:“ 又云新撰《 西域记 》者 , 当自披览 ”。唐太宗对西域的了解欲如此迫切,再考虑到玄奘当年西行出关并未得到朝廷的允许,玄奘自此无法拒绝太宗的请求。于是,《大唐西域记》得以成书。

成书过程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僧自长安出发,经玉门关向西而行去往天竺。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玄奘自天竺归唐,经两年终于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玄奘西行原本的目的是获取佛教原籍,交流佛法,但其西行过程无意间用双脚测量出一幅西域地图。西行路上接触的西域诸国,也使得他对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地理水文等情况有所了解。

出版历史

《大唐西域记》出版已一千三百余年,目前能看到较为古老的版本是新疆吐峪沟石窟出土的唐写本《大唐西域记》残卷。(抄写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大唐西域记》自问世以来,唐、宋、明、清代皆有刊印,近代以来又有影印铅印,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季羡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201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董志翘译注的《大唐西域记》。点校本中以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点校本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季羡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最为精审。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殖民活动的范围扩大,东西方接触频次增加,接触内容日益广泛起来。因书中对西域诸国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详细而又确切的记载,《大唐西域记》亦被以多种语言翻译至外国,包括英国德国日本法国。1858年,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将《大唐西域记》翻译成法文版Mémoires sur les Contrées Occidentales。伦敦大学汉学教授毕尔(Samuel Beal,1825—1889)1884年又出版了《大唐西域记》的英译本Si-Yu-Ki: 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这是西方世界较早的两个版本,其后又有所增补。

在日本,掘谦德1912 年出版《解说西域记》,1936 年小野玄妙翻译《大唐西域记》,1942 年,足立喜六出版《大唐西域记之研究》,1972 年水谷真成出版《大唐西域记》译注本。1961 年龙谷大学出现了由十四位教授组成的“大唐西域记研究会”。

主要内容

《大唐西域记》全书共计十二卷,十余万字。成书时时任秘书著作佐郎的敬播和时任尚书左仆射的于志宁为其作两序。正文记载玄奘西行和东归路上亲至的110个和路上听闻的28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书中基本上以行程先后记载各国。

卷一所述从阿耆尼国到伽毕试国,即玄奘到达印度前三十四国及相关地区的记录;此三十四国中,玄奘着重介绍了屈支国(我国新疆库车周边地区)、窣利地区(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以泽拉夫善河为中心的一块地区)、伽毕试国(今阿富汗西部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喀布尔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概况和历史传说。

卷二之首为印度总述,此卷对印度作了重点介绍,并记载了从滥波国到健驮罗国三国,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记载印度的内容包括释名、疆域、数量、岁时、邑居、衣饰、饮食、文字、教育、佛教、族姓、兵术、刑法、敬仪、病死、赋税和物产。

卷三至卷十一所述从乌仗那国至伐刺拿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七十九国及传闻(其中摩揭拖一国情况占去卷八、卷九两整卷的篇辐,这是因为摩揭国那烂陀寺乃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是唐僧西行求法的目的地,玄奘在那烂陀寺留学长达五年)。因此这部分对这些地区的记载比较详细,特别是山川风物、人文传说。

卷十二所述从漕矩吒国至瞿萨旦那国等,即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南缘二十二国概况。该书内容异常丰富,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通常包括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广狭、都邑大小、国王、族姓、宫室、农业、物产、货币、食物、衣饰、语言、文字、艺术、礼仪、兵刑、风俗、宗教信仰以及佛教圣迹、寺数、僧数、大小乘佛教的流行情况等内容。特别是对各地宗教寺院的状况和佛教的故事传说,都作了详细的记载。

主题思想

《大唐西域记》的出版充满了偶然性,玄奘西行的目的本是求佛法,西行的经历对他来说本是路上不可避免的磨练。但是这份经历却包含着对李世民来说是急需的知识。应初唐与周边民族斗争形势而生的书籍,《大唐西域记》的主题是满足唐太宗对西域诸国地理气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了解。赖以此本书,唐王朝对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社会概况、资源禀赋有了相对来说全面的了解。从政治和军事上来说,唐僧就是唐太宗的张骞。这本书就是当时的地理书籍,目的性强,工具书的风格浓重。

文本风格

内容丰富,翔实可靠

《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国家数量繁多,且其真实性多次经验证。中国古代一直有地理学的书籍,但在玄奘所处的年代,从来没有一本能够描述西域诸国如此细致而又可靠的书籍。质和量上来说,《大唐西域记》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一座奇峰。王汝良认为《大唐西域记》“内蕴丰富,影响深远”,是古代东方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

简约优美,节奏感强

成书于贞观年间的《大唐西域记》文风尚未脱去魏晋文章的风格,书中骈文常见,文字节奏感强。记叙风土人情与描绘山川风物时,文字运用得简约而生动。在简约的同时,全书文学体例完备,叙述技巧卓越,人文价值深湛,文学价值极高。

献与君主,目的性强

《大唐西域记》为唐僧李世民之邀而作的书,唐初对西域的探求与渴望极其强烈,因此此书对地理的描写尤其重视,这是唐王朝进行军事行动和外交活动的重要工具书。本书对当时西域国家地理位置的记述相当准确,不仅对唐王朝的军事和外交活动有所裨益,而且对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的考古活动仍有指导意义。

名家评价

季羡林认为,在古印度诡谲飘渺的历史中,释迦摩尼生卒年份的确认就犹如黑暗中一根闪光的柱子,学者们籍此梳理印度历史中纷杂的时间与传说。中国有记述本国历史及周边国家历史的习惯,因此中国的典籍在确定释迦摩尼的生卒年份中起了很大作用,《大唐西域记》对于佛陀降生的具体时间也起过作用。唐僧是一个擅于描述历史和地理的高手,“其他外国人的著作是很难同这一部书相比的。”

《大唐西域记》译注者董志翘教授认为,《大唐西域记》既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地理和考古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史、民俗史史料。《大唐西域记》被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另外两部为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日记》,在记载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文学方面以及语言学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印度通史》作者恩·克·辛哈和阿克·班纳克在叙述印度戒日王时期的历史时多处引用唐僧在《大唐西域记》的记载。二人对《大唐西域记》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他们盛赞玄奘为印度的“坡舍尼阿斯”。两位学者感叹:“他的叙述是有关戒日王时代的印度政治和宗教情况的资料的真正的宝藏。”

《牛津印度史》作者文森特·亚瑟·史密斯认为“对这一部著作无论评价多高也不会过份”。当代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阿里认为:“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作品影响

军事影响

《大唐西域记》本就是唐僧李世民要求而著述的地理学书籍,唐初时期,唐王朝北方强邻环伺,通过此书,唐人对西域国家地理情况有深刻的认识。依据《大唐西域记》中对各个国家文化风土的记述,唐朝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唐王朝在西域灭掉高昌国、东突厥、中天竺、薛延陀等国家的过程中,水文、交通、地势等地理知识对唐朝军事行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影响

古代西域诸国战乱频繁,各个国家亦没有记述历史的习惯。因此长久以来西域诸国和印度的历史是混乱的,充斥着神话与传说。唐僧在《大唐西域记》记述的诸国的历史和文化帮助此地的国家和地区找回了部分的历史。历史学研究领域,学者研究中亚史或南亚史,《大唐西域记》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考古影响

《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具有准确性,今人在中亚南亚进行考古活动,《大唐西域记》是参考书之一。探险家马尔克·斯坦因斯文·赫定依据《大唐西域记》发现尼亚和楼兰的遗址,印度王舍城等十座古城的考古挖掘也依据《大唐西域记》。法国著名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说 “《大唐西域记》 是中国旅行家之著作,为今日史学家 、 旅行家最准确之向导“。

文学影响

《大唐西域记》记载的“烈士池”和“大象报恩”两个西域传说对中唐以后中国本土文学创作产生巨大影响,文人以这两个小说为母本反复进行创作。《西游记 》成书之前,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不少关于玄类西行取经的传奇 , 如《酉阳杂 》、《大唐新语》、《 独异志 》, 宋明亦有关于玄奘西行的话本和杂剧。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主要人物之一唐僧更是以历史上的玄奘为蓝本而创作。

衍生作品

1 2011年由金铁木导演,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制片的纪录片《玄奘之路》,讲述了玄奘的西行之路,及其在《大唐西域记》记述的部分国家。

2 1994年由刘锦源导演,徐少华主演的同名电视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