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寺 :北京市西城区的寺庙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5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起初规模很小,明代扩建后的新寺改名为慈仁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大地震,慈仁寺建筑大部分塌。乾隆十九年(1754年)得以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俗称报国寺。因寺内有过金朝的两株形似龙状的奇松,为此也曾被称作双松寺。报国寺后院的毗卢阁内曾供奉着一尊镇寺之宝,名为窑变观音。前有双松,后有毗卢阁,再加上窑变观音,报国寺的“三绝”远近闻名,并形成报国寺特殊的文化格局,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此。

报国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前街1号,处于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原有殿7进,后有毗卢阁,高36级。阁下有瓷观音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赵顼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为旧京八宝之一,谓之窑变观音,梁间曾悬《胜果妙因图》1轴。寺内还有爱新觉罗·颙琰六年(1801年)《五彩天尊仙女》1轴。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年)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报国寺规是京师南城巨刹之一,现存中西两路建筑群,中路四进院落、西路六进院落,单体建筑总计34栋,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寺中存有明成化二年(1466年)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制重修报国寺碑。 顾亭林祠位于寺院西侧,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字亭林)曾寓居寺内,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年),何绍基张穆等人集资为顾建该祠,成为后代缅怀祭祀名人的场所。

1984年5月24日,报国寺及顾亭林祠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报国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概况

报国寺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前街1号,处于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原有殿7进,后有毗卢阁,高36级。阁下有瓷观音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赵顼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为旧京八宝之一,谓之窑变观音,梁间曾悬《胜果妙因图》1轴。寺内还有爱新觉罗·颙琰六年(1801)《五彩天尊仙女》1轴。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重要殿宇

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均建在一条南北深圳地铁22号线上。

①山门。面阔3间,五硬山顶,前出廊,系1997年复建。

②第一进殿。为昭忠祠山门,面阔5间,七檩悬山顶。殿前置有石狮两座,东、西两侧置龟石碑各1通。

③第二进殿。为天王殿,面阔3间,七檩悬山顶。殿前置龟趺石碑2通。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各5间,七檩硬山顶。

④第三进殿。为大殿,面阔9间,七檩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殿前建有砖石月台。大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各5间,五檩悬山顶。

⑤第四进殿。为后殿,面阔5间,七檩悬山顶。后殿左右建有朵殿,面阔各3间,七檩硬山顶。后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形制与朵殿相同。

⑥第五进殿。原为毗卢殿,高36级,阁外环饰游廊,清代已毁。现尚存朱见深御制建寺碑和清代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历史沿革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但规模很小,“有寺无额”,世称小报国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因“国舅爷”周太后的弟弟周吉祥看破红尘要矢志出家当和尚,由皇家拨内帑钱粮在小报国寺的旧基上,扩建为“慈仁寺”,周吉祥去当了住持。扩建后的慈仁寺规模宏大,有七层殿房,错落有致,后院建有“毗卢阁”,阁高三十六级,周围长廊,可登临远眺,“望卢沟桥行骑,历历可数”,京师之景尽收眼底。毗卢阁中还收藏有窑变观音一尊,为镇寺之宝。毗卢阁窑变观音和寺内金朝所栽的两株双龙奇松,被称为寺内“三绝”。在明末出版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收入了名士、诗人吟唱报国寺“三绝”的诗词40多首。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京师大地震,报国寺大部建筑坍塌。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得以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

城墙遗址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小行星2045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城墙破损严重,为保护文化遗产,修复城墙,在原址建设了明城墙遗址公园。报国寺位于遗址公园内。公园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漫步公园内,古树掩映,绿草茵茵,绵延古朴的明城墙及深沉凝重的角楼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民族的沧桑。公园内“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铺翠”等景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展现崇文深厚之文化积淀,令人平添无限的遐思。

报国寺书市

位于南城广安门内大街路北的千年古刹报国寺,如今是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为主的文化市场。在明末清初,报国寺就曾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比琉璃厂书市还早许多年。这里曾是当时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清代定都北京后,实行满汉分城而治。南城成为汉族及其他各民族官员、文人和科考举子们的聚居之地,会馆、试馆云集宣南一带。原在内城灯市口城隍庙的书市也迁至报国寺。殿前廊下,书摊相连;寺周街巷,书铺林立。报国寺原有传统花市,每月逢五之日的庙会,游人如潮,文人雅士们纷纷来此逛书市、赏花、登毗卢阁,可谓盛况空前。因报国寺环境幽雅,寺内设有客房,不少文人墨客经常留宿寺内,曾为《耳中人》作序的“山左大诗人”高衍,在京任吏部侍郎时,就常常寓居在报国寺,他的登毗卢阁,写京师秋色的“野色横古今,西风满帝州。山寒云外出,水运日边流……”很有名气。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孔尚任等也是报国寺书市的常客。王士祯是著名诗词大家,著有诗词集《带经堂集》、《池北偶谈》、《渔洋诗话》等,其诗论“神韵”说,传承至今,影响广泛。康熙,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入值宫中南书房,但他仍未改文人本色,常到报国寺来逛书市。孔尚任有《庙寻王士祯》一诗,含有一段传说,诗云:“弹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区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庙里寻”。诗的意思是讲,自从王士祯入值宫中南书房,身居要职,想见一面不容易了。可他仍有逛报国寺书市的习惯,要想见他就到慈仁寺来吧。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经史学家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他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来京后,即寓住在报国寺内,每日除浏览书市外,潜心著述和学术研究。他提倡“知行合一王阳明”、“博学于文”、“行之有耻”,对后人影响很大。他的《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等著作,为研究北京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顾炎武去世后,许多友人、名人常来报国寺祭祀。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由翰林院编修何绍基张穆等集资,在报国寺顾炎武生前居住的西小院修建了顾亭林祠。几经风雨,现已修缮一新,保存完好。

康熙十八年(1679),京师大地震,报国寺大部建筑坍塌。虽然,乾隆十九年(1754),得以重修,并定名“大报国慈仁寺”,但随着琉璃厂书市的兴起,报国寺书市渐而衰落。而今,报国寺又秉承数百年之文脉,成为书市文化广场,实为盛世之举。

参考资料

一座古刹的过往.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3-06

报国寺“三绝”远近闻名,众多文人墨客驻足于此.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4-03-06

北京报国寺.北京旅游.2024-03-06

报国寺.北京市文物局.2024-03-06

北京媒体:经营了22年的北京报国寺收藏市场明年将关闭.澎湃新闻.2024-03-0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