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盟战争 :1688年爆发的战争

更新时间:2024-09-20 16:17

大同盟战争(1688—1697 年),又称奥格斯堡同盟战争、九年战争或帕拉丁王位继承战争,这是 17 世纪后期,发生在奥格斯堡同盟(由神圣罗马西班牙丹麦荷兰英国等力量组成)与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及其支持的英国退位国王詹姆斯二世之间的战争,兼具统治集团内战、欧洲大陆争霸战争和殖民战争等多重特征。

1668年,针对路易十四在尼德兰地区的扩张,英国、瑞典、荷兰等国首次结成反法同盟;1672—1679年,德意志、西班牙、丹麦等国先后投入对法国的战争;1686年, 德意志帝国、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及勃兰登堡州等德意志诸侯,在德意志的奥格斯堡组成同盟,共同对抗法国,由此,奥格斯堡同盟正式形成。1688年9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皇太子多芬率领军队入侵神圣罗马治下的帕拉丁,并向莱茵兰地区进军,奥格斯堡同盟战争爆发。

1690年法国舰队在比奇角海战中打败一支英荷联合舰队,但在1692年拉奥格之战中遭惨败,自此法国海军的优势已不复存在,路易十四只能依靠陆上作战。1690年在佛勒吕斯战役中,法军赢得了一次重大胜利,英国西班牙和德意志联军阵亡6000人,被俘8000人。1693年内尔温顿之战中法军再度重创大同盟军队。路易十四于1693年打败萨克森公国,并迫其于次年退出战争。到1697 年,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不分胜负,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诸国最终在荷兰的里斯维克签订和约,参战各国同意将1679年以来各自征服的大部领土归还原主。

背景

法国挑战

17世纪后期,法国因在遗产战争法荷战争获胜而使其进入更大的军事扩张轨道,其陆军实力欧洲第一,海军实力超过了英国和荷兰两个共和国的总和。因此路易十四决定继续对外进行征服以完成其称霸欧洲的梦想。此时法国的强邻神圣罗马正在与土耳其作战,帝国军队在维也纳城下大破土耳其军队之后,欧洲各国又一次激发起十字军情绪,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在道义上俨然是欧洲征服异教徒的先锋,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各国贵族和平民纷纷投奔奥地利军队服役,连法国军官也不例外,路易十四虽然心里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帝国继续横扫东南欧,又在1687年于莫哈奇之战大胜。

路易十四不能容忍帝国的复兴,决定趁帝国军队在东线的时候,在德意志扩张其影响力。路易十四要求由亲法国的人选来担任德意志选帝侯之一的科隆大主教,并且为路易十四的妻妹,奥尔良女公爵,要求帕拉亭选帝侯的继承权。开始执行进侵神圣罗马的速战计划。面对法国的野心,由利奥波德一世起头,欧陆各大强国组成了以神圣罗马帝国为核心的奥格斯堡同盟。1688年10月,法军攻占帕拉蒂纳特,并于次年彻底毁灭这个地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察觉到路易十四的意图,马上派军迎战,奥军在顶住开战初期的混乱和失败之后,终于把战局稳定了下来,使得法王路易十四在战前所指定的作战计划彻底破产。

反法同盟

欧洲各国对路易十四的举动感到大为震惊,深怕法国下一个目标会是自己,因此很快便站对哈布斯堡王室的一方。1689年5月12日神圣罗马皇帝和荷兰缔结了维也纳条约,其宣明共同对抗法国扩张,恢复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在其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英国西班牙、与德意志三个诸侯国-勃兰登堡州萨克森公国巴伐利亚王国相继加入,结果组成了反法大同盟。战争还扩大到各交战国的海外领地和殖民地。英法在美洲和印度作战,荷兰和勃兰登堡在非洲和几内亚法国对抗。因为大同盟的结成,法国速战取胜的计划遇到阻碍,并且被迫在事前无作持久作战准备的情况下打了一场长达9年的大型战争。

过程

欧陆战争

欧洲大陆,这场战争以持久战为主,并且以围攻较多,这是一场相当枯燥乏味的战争,没有决定性的战役,也没有决定性的战果,如果非要找出这场战争证明了什么的话,那么只能说,它证明了17世纪欧洲流行的军事思想,那种避免会战的机动游戏和围城战有多么可笑。路易十四是一位成功的君主,但是他本人并不是战场上的军事家。这时,法军名将杜伦尼路易二世·德·波旁已经一死一隐,这次战争中法国军队的统帅,一是卢森堡公爵,一是卡提尼特元帅。按照当时的标准,他们是优秀的军人。但是充其量,他们也就是和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同一个级别的机动高手而已,无法象杜伦尼那样超越于时代之上,这就是军事指挥艺术上匠人和大师的本质区别。

在帕拉亭王位继承战中,占尽兵力优势的法军又犯了和上一场法荷战争中同样的错误,从路易十四到法军战场指挥官,都谨守军事教条,摆出一副防御的态势,满足于分散兵力,逐个地围攻荷兰边境各个要塞。他们在荷兰的对手,和上次战争一样,还是奥兰治亲王威廉,不同的只是,现在他已经是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了。1690年6月,比奇角海战,英荷联合舰队被法国舰队击败,法军8万人虎视眈地等候越过海峡,侵入英格兰,以扶助詹姆斯二世复位。当时,英国只有极少数的部队,形势十分危急。但到了1692年5月,拉和岬海战(拉乌格海战),法国舰队又为英荷联合舰队所击败,从而粉碎了法国的图谋。打败法国舰队的胜利,使威廉集中全部注意力进行荷兰的战争。威廉是个出色的外交家,但本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他带领的英荷军队,在偶尔几次与法军进行的会战中,屡次败在卢森堡的手下,几乎就没有打过胜仗。不过威廉是一个顽强的战士,当年就曾经不惜打开海闸淹没自己的国土,也不让法军轻易地征服,现在更是愈挫愈奋,为每一寸国土而战斗。而法军空有数量质量优势,却在每次会战胜利之后,从来不求发展胜利,满足于打跑敌方的野战军团,然后把自己的兵力,浪费在一次接一次的要塞围攻战上面。

而重要战役则较少,双方亦未曾进行过决定战事局势的大决战。陆战主要战场在低地国家如荷兰,次要战场则在意大利西班牙。1695年1月,路易十四最重要的将军之一,在法荷战争与这场大同盟战争里战功彪炳的卢森堡去世,使法国开始保不住陆战微弱的优势,但同时所有参战国都因这场持久战而使其自身的经济负担加重,因此战事趋向议和。

海外战争

在欧洲大陆战场上双方僵持着的同时,美洲大陆的战争亦打响了,这通常被分开称为威廉王之战。英军攻占了法国的罗亚尔港,但却攻不陷魁北克省;而弗隆特纳克伯爵统率的法军,则在纽约州斯克奈塔第与新英格兰地区打败英军,但也攻不陷英国波士顿。而在海战上,英国皇家海军则在地中海战胜了法国海军

结果

九年之后,终於大家都厌倦了这种没有结果的流血游戏,1695年路易十四开始单独与奥格斯堡联盟的成员之一,萨伏依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展开秘密的和平谈判,当初路易十四发动了奥格斯堡战争,奥地利将萨伏依拉入到反法同盟中,萨伏依却不甘心受制于奥地利,更担心奥地利借助战争趁机在意大利扩展势力,因而希望以意大利的中立来拒斥奥地利的扩张。路易十四意识到萨伏伊的图谋后,决定调适对萨伏依的政策,他建议两国通婚以此来改善敌对状态,萨伏依考虑到此举于已有利,于是双方盟约。大同盟各成员国立即响应。1696年夏天,法国与萨伏依单独签订了杜林条约。在1697年秋天,1697年,法国签订里斯维克和约,承认威廉为英国国王,把洛林归还给洛林公爵查理五世,把莱茵河边的重要桥头堡菲利普斯堡还给德意志,这里曾经是数十年前杜伦尼累次越过莱茵河入侵德意志的出发阵地。大同盟战争正式结束。

虽然双方暂时休战,但法国与英国神圣罗马之间的积怨并没因此而化解,结果四年后双方又爆发了另一场大战,亦即是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第四场重要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