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晟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宰相

更新时间:2024-09-20 20:02

孙晟(?-956年12月21日),初名凤(一称字凤)  ,男,又名忌,密州高密(今高密市)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宰相。

孙晟是进士出身,早年曾出家为道士,后仕后唐,官至著作佐郎、宣武节度判官,因随节度使朱守殷叛乱,事败亡命淮南市,在吴国权臣李昪(即李)门下为门客,并加入礼贤院,参与徐知称帝密谋。他在南唐建立后,历仕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官至尚书右仆射、平章事,后被免去宰相之衔,仍为右仆射。

保大十四年(956年),后周攻伐南唐。孙晟进拜司空,出使后周求和,但被柴荣柴荣所拒绝,并在周军班师时被带回开封市。他拒绝向后周透露南唐情报,始终坚守忠节,最终于当年十一月被处死  。南唐追赠其为太傅、鲁国公,谥号文忠。

人物简介

孙晟(?-956年),初名凤,又名忌,密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周世宗显德三年。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然口吃不能道寒暄。少为道士,常画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后返儒服,李存勖于镇州,庄宗以为著作佐郎。天成中,(公元九二八年左右)奔于吴,李昪父子用之为相,事升及璟二十余年。家富而骄,食不设几案,使众妓各执一器环立,号肉台。时人多效之。柴荣征淮,璟惧,遣晟等奉表求和。世宗召问江南事,不对,杀之。璟闻,赠鲁国公。晟著有文集三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初名凤,又名忌,密州(治今山东诸城)人。有文辞,擅长写诗。初为道士,后唐时为朱守殷幕僚。守殷反叛被诛,他投奔南唐,官至司空。后周世宗攻伐淮南,他奉南唐主李景命北使后周,因不肯提供江南情况,被世宗所杀。(参见《新五代史》)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出家为道:孙晟早年曾出家为道士,并在庐山简寂观修行。他工于诗歌,曾画唐朝诗人贾岛的像挂在屋内墙上,以礼节侍奉,但因道士们的不满而被驱逐出道观

重返儒途:之后,孙晟穿上儒士服饰,前往镇州(今正定县)拜见李存勖李存勖,被授任为秘书省著作郎。

仕途起伏

后唐任职:在后唐,孙晟历任著作佐郎、宣武区节度判官等职。然而,他因随节度使朱守殷叛乱而遭到牵连,事败后逃亡淮南。

投奔孙吴:在吴国,孙晟依附于权臣李昪(即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并加入礼贤院,参与徐知诰称帝的密谋。

南唐重臣:南唐建立后,孙晟历仕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官至尚书右仆射、平章事(宰相)。他因口才出众,善于言辞,深受南唐君主的器重。

外交使命

出使后周保大十四年(956年),柴荣亲率大军征伐南唐。南唐国主李璟派遣孙晟为使节,前往后周求和。孙晟抵达后周军营后,与后周世宗进行了多次谈判,但终因后周方面坚持条件而未能达成和议。

忠贞不屈:在谈判过程中,孙晟始终坚守南唐立场,拒绝透露南唐的情报。他被后周世宗扣留后,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始终保持忠贞不屈的态度。最终,孙晟因拒绝向后周透露南唐情报而被处死。

文献记载

孙忌,高密人,一名凤,又名晟,少举进士。始济阳为进士者。例修边幅,尚名检,忌豪举跌宕,不能蹈绳墨,遂亡去,渡河,客赵魏间,唐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忌,辟为判官,迁著作郎,明宗天成中,与高辇同事秦王从荣,从荣败,忌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至,亦疑其状伟异,睨之,忌不顾,坐淮岸,弊衣齿虱。追者乃舍去,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忌阳喑不对,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乃送诣金陵,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忌口吃,初与人接。不能道寒暄,坐定,辞辩锋起,人多憎疾之,而烈祖独喜其文辞,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密计,每入见,必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元宗立,齐王景遂排之出,为舒州节度使,治军严,有归化卒二人,正书挺白刃入府,求忌杀之,入自西门,吏士仓卒莫能御,适忌间行在东门,闻乱,得民家马乘之,奔桐城,叛卒不得忌,乃杀都押衙李建崇而逸。忌坐贬光禄卿,元宗素重之,不以为罪,累迁右仆射,与冯延巳并相,每鄙延巳,侮之,卒先罢,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以忌为司空,使周奉表,请为外臣,忌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忌若辞,则是负先帝也,既行,知不免,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思之熟矣,终不忍负清永陵一土。周世宗以楼车载忌于寿州城下,使招仁赡,仁赡望见忌,戎服拜城下,忌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世宗诘之,忌谢曰:臣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王崇质归,而留忌,会暑雨班师,忌亦从至大梁,馆都亭驿。遇入阁,使班东省宫后,履召见,饮以醇酒。问江南事。忌但言寡君实北面无二心,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且反。唐人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重进表其书于世宗,皆斥渎反间之言。世宗遂发怒,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忌正色请死,无挠辞。又问江左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犹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赐自尽,忌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再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谢,从者二百人,皆诛死于东相国寺。世宗性暴急,莫敢救者,忌已死,乃始追悔,元宗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其子为祠部郎中,赐名鲁嗣。

论曰:南唐之衰,刘仁赡死于封疆,孙忌死于奉使,皆天下伟丈夫事,虽敌不敢议也,区区江淮之地,有国仅四十年,覆亡不暇,而后世追考,犹为国有人焉,盖自李昪以来,倾心下士,士之避乱失职者,以唐为归,烈祖于宋齐丘,字之而不敢名,齐丘一语不合,则挈衣,望秦淮门欲去,追谢之乃已,元宗接群臣如布衣交,间御小殿,以燕服见学士,必先遣中使谢曰:小疾不能着帻,欲冠帽,可乎,于。是诚足以得士矣,苟含血气名人类者,乌得不以死报之耶。传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不信夫。

主要作品

《孙晟集(五卷)》《续古阙文(一卷)》

影视形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中有陈斌饰演。

重要争议

关于“两党之争”的争议

南唐时期,以宋齐丘为首的宋党以外,形成了或以孙晟为首、或以韩熙载为首的反对党,两党斗争对南唐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史家对其多持否定态度。任爽在《南唐党争试探》一文中认为:“在政治斗争中,党派之间是以地域区别作为分野基础,其主要内容则是围绕着各地域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展开的倾轧。”并具体统计了以宋齐丘为首的土著人士共十一人和以孙晟为首的侨寓人士共十四人,讨论了这些人在烈祖、元宗、后主时期三个阶段的党争情况。张兴武在《南唐党争:唐宋党争史发展的中介》文章中认为:“地域文化的冲突逐步成为文士结党相攻的直接原因,朋党之争演化为文人集团之间的意气之争,文化内部的自毁因子逐步形成.。”

对此,来自杜文玉《南唐党争评述--与任爽同志商榷》一文,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批评:“决定两党的分野,是政治上的分歧,而不是地域上的对立”,那种“认为宋党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孙党具有政治上保守性的观点是不妥的,宋党的排外性与地域并无必然联系。”何剑明在《南唐国党争与唐宋之交的社会转型》一文中指出:“南唐国党争有其特殊性,对于消弭南北文化差异、整合南北文化、促进文化重心南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五代十国乃至今天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应当得到充分肯定,将南唐的衰亡归咎于区区党争是没有道理的。”

关于对孙晟的褒贬之词

南唐孙晟,向来被时人奉为最忠心的死节之士。周军攻克广陵,李昇命孙晟前往柴荣行宫,以求和。世宗见书信后遂发怒,以为南唐称臣之心不诚,立即把孙晟下狱,孙晟及其从者二百多人皆被杀。孙晟临死,神色自然,正其衣冠,南望金陵而拜,毅然就戮。在此他表现出视死如归,处之泰然的神态。

不过,他的奢靡之风与他的气节足可等量齐观。据史料记载,孙晟“事烈祖父子二十余年,家益豪富”。他每天都要在家中大设宴席,款待同僚。他的宴席相当有特色,从不摆设桌子案几,而是由一大群美人端着酒杯菜盘款款而出,喂菜喂酒喂饭,孙晟还称之为“肉台盘”。江南地区“贵人多效之”,“肉台盘”竟成了一时之风。老百姓穷得皮包骨,上流社会却奢靡无比。此时的孙晟,可以说就是一个纨绔世家的形象。

轶事典故

肉台盘

孙晟在南唐期间,历经两朝,为官二十载,生活奢华至极。他用餐时摒弃传统餐桌,转而让一群家妓各执一盘美食,环绕其旁,此独特景象被时人称为“肉台盘”,并争相模仿。

萧俨之讥

李璟于宫中筑高楼,邀群臣共赏。萧俨却言:“唯憾楼下无井,难及陈叔宝之景阳楼。”此言触怒李璟,遂贬萧俨至舒州。时孙晟恰为舒州节度使,遣兵监视萧俨。萧俨反讽:“我因直言获罪,非有异志。而你欲引后宫干政,危及社稷,罪过远胜于我,今却如此待我?”孙晟闻言,大为羞愧。

嘲讽冯延己

冯延己曾戏谑孙晟,问其何以居中书侍郎之职。孙晟答:“我乃山东省一介书生,文章不及冯公,诙谐亦不如,更无冯公之谄媚狡诈。然主上命冯公辅佐齐王,是望以仁义导之,非共耽声色。我虽无能,但冯公之能,恐只误国耳。”后二人同相位,孙晟常言:“金杯玉碗,岂可盛狗屎?”

甲兵三十万

据《江南野史》载,孙晟曾对柴荣夸耀南唐甲兵三十万。柴荣疑之,问:“江南仅十数州,何来三十万甲兵?”孙晟答:“我国精兵虽仅十数万,但长江天堑,险胜汤池,可当十万之师。更有国老宋齐丘,智谋超群,机变无双,亦能敌十万。”另有一说,此“三十万”乃宋齐丘自夸,言“士卒十万,大江当十万,而己当十万”。

主要影响

“两党之争”产生了积极影响。南唐时期,形成了“孙党”与“宋党”之争。以宋齐丘为首的“宋党”,为土著人士共十一人;以孙晟为首的“孙党”,为侨寓人士共十四人。“两党之争”对五代十国乃至后代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消弭南北文化差异、整合南北文化、促进文化重心南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肉台盘”带起了奢靡之风。孙晟在多年为官生涯中捞了不少钱财,每天在家中大设宴席,款待同僚,而且以众多美人替代餐桌,号称“肉台盘”。他家的宴席特色为富贵人家所效仿,在社会上带起了奢靡之风。士人生活的奢靡、放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助长了当时政治上的腐败,加速了政权的消亡。

以死报国宣示了忠心。孙晟奉命前往柴荣行宫求和,世宗误认为南唐称臣之心不诚而杀之。孙晟不自馁,不求饶,泰然自若,从容就死,显示了以死报国的大无畏气概,被时人奉为最忠心的死节之士。

人物评价

郑文宝:江南文臣,烈祖时唯称杨彦伯、高弼、孙晟、李匡明、龚凛、萧俨、成幼文、贾泽。(《江南余载》)

秦笃辉:晟骄侈似无可取,而能完节不辱君命,人可一节论哉。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

孙晟.词典网.2019-05-26

孙晟_孙晟介绍及评价_孙晟生平事迹_孙晟轶事_旧五代史历史人物.国学大师.2021-12-18

十国春秋卷二十七.360个人图书馆.2024-08-02

宋史(中华古籍国学宝典文库).微信读书.2024-06-11

《问君能有几多愁》 第1集.央视网.2024-08-02

南唐国党争与唐宋之交的社会转型.万方数据.2024-06-13

任爽先生的南唐史研究.澎湃新闻.2024-06-13

南唐党争:唐宋党争史发展的中介.万方数据.2024-06-13

南唐党争评述--与任爽同志商榷.万方数据.2024-06-13

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乱世”,上流社会奢靡无比,老百姓穷得皮包骨.百家号.2024-06-13

【每日社科・潍坊历史名人(53)】孙晟.微信公众平台.2024-06-13

新五代史七十四卷 > 卷三十三 <<.国学迷.2024-08-02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汉程国学.2024-08-02

江南野史卷二.国学经典.2024-08-02

江南馀载 _.国学导航.2021-12-18

读史剩言卷二_子部_.古典文学网.2021-12-1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