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 :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

更新时间:2022-07-06 12:10

李存(公元885年—公元926年),本姓朱邪氏,小字亚子,应州金城县(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

李儇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十一月,李存勖出生于西突厥沙陀世家,自幼能文善武,深得父亲李克用宠爱,十一岁时随父出征。在李克用被封晋王后,李存勖被授为检校司空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承继晋王之位,对内平定李克宁之乱,对外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之后,灭掉桀燕占领幽州(今北京地区),又大败辽朝使之暂时不得南侵,并屡次军事打击后梁,逆转了双方的攻防局势。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建立后唐,又接连伐灭后梁、前蜀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因刘玉娘、宦官等人构陷,李存勖杀功臣郭崇韬朱友谦,先后引发西川兵变、邺[yè]都(治魏州,今大名县东北)兵变,将领李嗣源在平乱期间反叛,李存勖平叛受挫还师洛阳(今洛阳市)。同年五月,禁军将领郭从谦突然兵变,李存勖出战途中死于流矢,时年四十三岁。李嗣源随后攻入洛阳即皇帝位,将李存勖葬入雍陵谥号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为庄宗。

李存勖为政期间,政治上模仿唐末旧制,任用伶宦为近臣,以门第取仕,纵容皇后刘氏干政,外交上采取交攻并重的策略,在破蜀之后欲与西南建立联系,使用军事手段灭掉桀燕,击败辽朝,建立后唐,并灭掉后梁前蜀开拓疆土,初时招抚流民、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以恢复经济,但不久便为享乐设租庸使重敛百姓,并分设内外府管理府库。文化上曾设立史馆,下诏令天下进纳书籍。宋代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里认为,李存勖兼并河北,灭亡后梁,雪家仇、兴国,却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允许后宫和伶人乱政,靳吝货财,致使军心离散。征搜舆赋,诛杀无罪朝臣,最终导致身死政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儇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十一月,李存勖出生于西突厥沙陀世家,本姓朱邪。因其祖父李国昌镇压桂林庞勋兵变有功,被李漼赐姓李,赐名国昌。其父李克用因曾在平定黄巢之乱、收复长安中立下头功,被唐僖宗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而其生母曹氏则是李克用妾室。

李存勖自幼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又喜读《春秋》、略通大义,且爱好音律,深得父亲宠爱。干宁二年(公元895年),宁节度使(治邠州,今陕西彬州)王行瑜联合凤翔节度使(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区)李茂贞、镇国节度使(治华州,今华州区)韩建攻入长安,欲废李晔,李存勖之父李克用奉敕讨乱,时年十一岁的李存勖随军征战。

三镇之乱平定后,李克用被封晋王,而李存勖则被唐昭宗称赞为国之栋梁,说他“可亚其父”,并由此得名李亚子,并被授为检校司空,遥领隰县[xí zhōu](今山西省临汾市辖县)刺史,后改领汾州(今汾阳市)、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此后数年,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开封市(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反唐势力朱温对峙,相互争雄。

承继父位

李柷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征战。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

当时,后梁大军攻势猛烈,河北省诸镇也纷纷归附后梁,河东重镇潞州区(今长治市)被后梁军围攻已达一年之久,河东内部人心浮动。且李存勖叔父李克宁掌握兵马大权,李克用养子李存、李存实等人都手握军权,均不满李存勖袭位。

内忧外患之下,李存勖先是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后又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稳固了内部政局。之后,李存勖亲率大军赶赴潞州战场,乘迷漫大雾以奇兵突袭后梁军,后梁大败,河东边防得以巩固,进而威胁后梁中心地区。

稳固北疆

内外局势相对稳定后,李存勖开始整顿吏治,任用贤能;减轻赋税,鼓励生产;整顿军纪,操练军队。后梁开平五年(公元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骑到后梁军前,将后梁军诱至鄗[hào]邑(今柏乡县固城店镇附近)以南的旷野地带,利用地形优势,大破后梁军,后梁龙骧[xiāng]、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成德(今正定县)、义武镇(今河北定州)归李存勖辖下。同年,刘仁恭之子刘守光称帝,建立桀燕。李存勖暂缓对后梁攻势,欲先取河北省地区稳固后方。

后梁干化二年(公元912年),李存勖麾下周德威连克燕地,夺取涿州市(今河北省涿州市),进围幽州,刘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温随即亲率大军北上,命杨师厚围攻枣强县(今衡水市),又命贺德伦攻打县(今景县)。后梁军虽攻破枣强,却在蓚县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shǐ jiàn táng]击败。朱温因此羞愤发病,返回洛阳市(今河南洛阳),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zhū yǒu guī]弑杀。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朱温第三子朱友贞发动政变,诛杀朱友,夺取帝位,史称后梁末帝。同年十一月,李存勖攻破桀燕之幽州,俘虏了刘仁恭刘守光,在朝臣王镕[wáng róng]的劝说下,没有立时将他们除去。次年正月,李存勖在太原市诛杀刘守光,并遣大将李存霸将刘仁恭拘送到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xīn zhōu shì]的代县),取其心血奠告于父亲李克用的武皇陵,然后将其杀掉。而后,李存勖在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义承制任命官吏。

后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魏博节度使(治魏州,今大名县东北地区杨师厚病逝,后梁末帝朱有贞欲分魏博六州为两镇,引发魏博镇兵变,李存勖乘机举兵东进占领魏州,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今德州市)、澶州(今清丰县西),进而攻取莘县(今聊城市)。

次年,李存勖假意回师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后梁守将刘鄩[liú xún]信以为真,欲趁机夺回魏州,却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审三面夹击,全军溃败后逃奔滑州(今河南滑县)。此后,李存勖又遣军接连攻取后梁卫州(今卫辉市)、洺州[míng zhōu](今永年区东南)、安阳市(今河南安阳)、邢州(今邢台市)等地,河北除浚县(今河南省鹤壁市浚[jùn]县)之外,皆被李存勖占领,逆转了与后梁之间的攻防形势。

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辽朝,并引契丹五十万大军入寇幽州。为援助孤军坚守的幽州守将周德威,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源阎宝统领七万步骑北上,并于同年八月大败契丹军,契丹逃亡途中,所弃幕、毡庐、弓矢、羊马不可胜数,被俘获斩首数万人。

向南进取

北疆战况稳定后,李存勖调兵南下。后梁贞明元年(公元917年)十二月,李存勖先是从冰面过河,攻陷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北,是魏州通向郓州[yùn zhōu]的重要渡口),又于次年正月一路攻掠至郓州(治今山东东平)、州(治今山东城北)一带。后梁将领谢彦章遂率兵马逼近杨刘城,又决堤黄河阻止李存勖军的进攻。李存勖亲临杨刘城指挥作战大败梁军。而据兵淮南的吴王杨溥[yáng pǔ]也派来使者,欲联合李存勖在此后共同讨伐后梁。

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8年),李存勖集合河东、魏博、幽州等十镇军队,联合契丹、室韦、吐谷浑等地的十几万兵马,欲南下汴州灭掉后梁。行至胡柳陂时,被后梁军追踪包围,将领周德威建议李存勖先以小股骑兵袭扰梁军,待其疲乏不堪时再发动进攻。但李存勖却不顾阻拦列阵出击,最终大败,周德威也战死于乱军之中。危机之下,李存勖鼓舞士气,令将领李嗣昭领骑兵从土山北逼近梁军,元城令吴琼、贵乡令胡装各带万余徒役在山下拖柴扬灰制造声势,最终反败为胜,攻下濮阳(河南省濮阳市),后梁残军回到汴州的仅不到一千人。但李存勖军也损失惨重,无力再继续进攻汴州,只得先回师河北。

后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正月,李存勖派符存审进据德胜城(今河南清丰西南,是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黄河南北修筑两城。同年四月,后梁将领贺瑰包围德胜南城,又用三层高的楼船把守渡口以阻断对方援军。因南城守将箭石即将用尽,李存勖听从亲随都将王建及的意见,用大绳连起十艘船,令其率领敢死勇士三百人,持斧披甲,划桨到河中突入后梁军舰之间,斩断竹索,砍破悬板,点火焚船。后梁楼船军淹死之人过半,而李存勖军趁势渡河,命骑兵追击到濮阳(濮阳市),俘斩几千后梁军。贺瑰也因此气病而死。同年十月,李存勖扩建德胜北城,从此,每日和后梁军交战,双方陷入对峙局面。

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年)七月,朱温养子、后梁河中节度使(治蒲州,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朱友谦攻取同州(治今大荔县),想让自己儿子朱令德主管留守河中事务,遭到后梁皇帝朱友贞反对,朱友谦遂归降李存勖。朱友贞怒而派遣刘鄩、尹皓率兵包围了同州,朱友谦忙向李存勖求助,李存勖便命符存审李嗣昭李建及前去救援,刘鄩、尹皓不敌,丢下的兵器重不可计数,单骑逃走。此后不久,刘鄩忧愤而死。李存勖则乘胜追击至奉先(治今陕西蒲城)一带,顺利将河中镇收归麾下。

建立后唐

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正月,魏州开元寺和尚传真将写有“受命于天,子孙宝之”的传国宝进献给行台,而在此前一年,幽州百姓也曾捡到过刻有“关中龟印”的金印,众官为此称贺,淮南杨溥、西川王衍、邢州节度使李嗣源、河中节度使朱友谦等各献钱财数十万,接连劝说李存勖继承唐朝帝位,李存勖均没有答应。

同年二月,此前归降李存勖的后梁降将张文礼杀掉赵王王镕,却被李存勖授予镇州兵马留后符节,在王旧将符习等哭求下,李存勖最终决定派兵征讨张文礼,张文礼闻讯惊惧病死。其子张处瑾代理军事后,曾派弟弟张处琪、师爷齐俭等人前去乞降,李存勖没有同意。张处瑾便令部下韩正时率一千骑兵突围,想至定州市联合义武节度使(治定州,今河北定州)王处直,最终骑兵尽数被李存勖歼灭,韩正时也被其部下所杀。十二月,契丹耶律阿保机与王处直内外联合,趁机出兵幽州,进陷涿州市。王处直义子王都将其囚禁,自己继任节度使,不久被契丹军围困王都所在的定州。李存勖接到王都求援后,率骑兵前去救援。

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正月,后梁李存勖与辽朝作战,派兵攻打魏州,之后又趁李嗣源带兵驰援魏州之机,攻陷成安县(今商丘市西北民权县东部一带)。而契丹也渡过沙河口,危及邺城遗址。李存勖遂分两路军追击契丹军,最终俘获了耶律阿保机的儿子,之后又追击契丹军至幽州(今北京市),大破其三十万骑兵。次年,李存勖先后在新城(今高碑店市)、望都县(今保定市)大败契丹军,基本解除北境边患。

与此同时,前去攻打镇州的平乱军队却接连兵败,张处瑾被围困镇州几个月后依旧奋力死战,李存勖便改任昭义节度使李嗣昭为北面招讨使,继续进攻镇州。结果李嗣昭上任次月就被流矢射中而死,阎宝也在此后因病去世。李存勖又任振武节度使李存进为北面招讨使,李存进却又于同年九月战死。九月二十九日,镇州终于被平定,张处球、张处瑾、张处琪和他们的母亲以及部下被俘获斩杀,已故的张文礼则被斩尸于闹市。

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正月初一,五台山和尚向李存勖进献三座铜鼎,自称是从山中石崖里得到的,各个藩镇再次相继上书劝说李存勖称帝。当年四月二十五日,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改当年为同光元年。并在此后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改元城县为兴唐县,贵乡县广晋县,以太原市唐长安城,以镇州为北都。

同时大赦天下,封赏功臣,为战死功臣追赠功名,定谥号。追尊曾祖父朱邪执宜为昭烈皇帝,庙号懿祖,曾祖母崔贵妃昭烈皇后。追尊祖父李国昌为文景皇帝,庙号献祖,祖母秦氏为文景皇后。追尊父亲李克用为武皇帝,庙号是太祖,尊嫡母为皇太妃,生母为皇太后。另下诏在晋阳立聂氏宗祠,以李渊神尧皇帝、李世民文皇帝、李漼昭圣皇帝、李晔圣穆皇帝及自己所追尊的父祖三代皇帝为七庙。

开疆拓土

伐灭后梁

后唐建立后,契丹、后梁依旧不断袭扰,其中,后梁多次攻打泽州(今晋城市),欲获取泽、潞二州。李存勖则令李嗣源趁后梁不备奇袭并攻下了郓州。后梁闻讯令王彦章率军抵抗,王彦章兵至后将连接德胜南北城的浮桥断掉,集中兵力攻打并攻克德胜南城,郓州随之危急。李存勖急忙增兵附近的杨刘城,并令将领硃[zhū]守殷弃守德胜北城,毁屋木编筏渡河驰援杨刘城。王彦章在之后顺河东下,日夜攻打杨刘城,因屡攻不克,只得退守城南,重壕复垒,并在小壕中埋伏带弓弩的甲士,后又在水中设巨舰十余艘,以阻断后唐援军与郓州之间的通路。

李存勖先是听从郭崇韬建议,在下游的黄河东岸修筑博州新城,以接应郓城县唐军,后又利用小型船只成功渡河,冲破后梁围困,后梁军随后退守邹家口(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七月,李存勖再次领军南下,后梁军只好弃守邹家口,听闻李嗣源自郓州引大军将至,又一路逃至杨村。之后,后梁以段凝王彦章为帅,但段凝也在此后遭遇兵败。

同年八月,后梁将领康延孝投降后唐,告知李存勖后梁欲于当年十月数道并进大举攻打后唐。其中王彦章、张汉杰统禁军攻打郓州,董璋率兵攻太原市霍彦威率兵攻镇州,段凝、杜晏则领军直取李存勖所在的澶州。但开封市城内却守卫空虚。郭崇韬据此建议李存勖亲率大军直趋汴州。

同光元年(923)十月一日,李存勖将妻儿送回邺宫,令宣徽使李绍宏、宰相豆卢革、租庸使张宪、兴唐尹王正言一同守卫邺城遗址。次日,他亲率大军从杨刘渡过黄河抵达郓城县,之后又渡过大汶河突袭王彦章守卫的中都(今济宁市汶上县),后梁军溃败。后唐军俘获王彦章和都监张汉杰赵廷隐刘嗣彬、李知节、康文通、王山兴等将官二百多人,斩杀二万后梁军,夺取上千马匹。

取得大捷后,诸将多认为下一步要先取兖州[yǎn zhōu],再图南进,李嗣源却坚持认为要日夜兼程直取汴州,李存勖遂令其为前锋出兵汴州。五日后,李嗣源率前军抵达汴州,攻破封丘门,后梁开封尹王献城投降。不久后,李存勖率大军赶到,于同光元年(923)十月十日接受后梁百官请降。

之后,李存勖拆毁朱氏宗庙,追贬后梁二帝朱温、朱友贞为庶人,并以诛杀逆臣之名,族灭后梁宰相敬翔、李振以及权贵赵岩、张希逸、张汉杰等人,但对后梁所署节度使、刺史等武臣,只要归附后唐,李存勖都会予以赦免留任。而后梁所授的节度使五十余人皆上表入贺。

伐灭前蜀

后梁灭亡后,岐国、楚国、吴越闽国、南平国等割据政权纷纷入贡称藩,唯有辖有三川(指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山南西道)的前蜀不肯臣服。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李存勖令李严出使前蜀,刺探蜀中虚实,李严归国后极力主张伐蜀,坚定了李存勖出兵灭蜀的决心。同年八月,李存勖遣使表示要与蜀国修好,以此麻痹前蜀。前蜀信以为真,遣使后唐,撤除了边界守备。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lǐ jì jí]为主帅征讨前蜀,并委派郭崇韬为其副职,而军务也多由郭崇韬决断。在郭崇韬指挥下,后唐亦连克威武(今凤县东北)、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兴州(治今陕西略阳)等地,缴获大批粮草。前蜀猝不及防,被击溃于三泉(治今陕西宁强西南),其藩镇也纷纷归降后唐

同年十一月,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前蜀皇帝王衍、后妃及诸王,自称西川兵马留后,并以王衍的名义邀请后唐将领李严到成都市商谈投降事宜。李严率军入成都后,李继岌大军随后而至,前蜀皇帝王衍只好率百官出降,前蜀灭亡。

西川兵变

学者王仲荦[wáng zhòng luò]在《隋唐五代史》中认为,李存勖虽锐于攻伐,却较少与民休息。因李存勖喜好音律,较宠信伶人,曾令伶官景进为耳目,探听宫外的事情,进而允他干预政事。后唐建立后,李存勖诏命各地,将前朝宦官送回京师洛阳,视他们为心腹,令他们参与军政。而奉旨到各地挑选美女充实后宫的宦官、伶人,一次性掠走青年妇女三千人,连劲旅魏州军营兵士的家属也难以幸免。此外,李存勖为政期间,皇后刘氏权力极大,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降将如袁象先、温韬、张全义都通过厚赂刘氏得到重用。

孙先文在《后唐庄宗政权腐败述论》中认为,在允许宦官、伶人、皇后干政的同时,李存勖对功臣宿将如义兄李嗣源等心生忌惮。因李嗣源于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上奏请求将义子李从珂任命为马步都指挥使,被李存勖认为插手军政人事,故将李从珂贬为突骑指挥使,远戍石门镇(或为今秦皇岛市卢龙县),并多次驳回李嗣源的入朝请求。在李嗣源入朝后,李存勖又令硃守殷暗中监视他。

后唐伐灭前蜀后,负责军中制置部署的郭崇韬权势日盛,李从袭等随李继岌入蜀的宦官内心嫉恨不平。又因蜀人联名请求郭崇韬镇守蜀地,诸宦官趁机进谗,使李继岌与郭崇韬相互猜疑。李存勖对郭崇韬也有所猜忌,欲除掉他时被西川节度使(治剑门关风景区以西地区)孟知祥劝止。而皇后刘氏却密令李继岌杀掉郭崇韬父子。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之前降唐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因得罪过伶官景进被他诬告,说朱友谦曾与郭崇韬合谋谋反。李存勖进而下令除去朱友谦全家一百余口。听闻将领朱友谦无罪被族诛,河中将士在剑阁县(治隆庆府,今四川剑阁)哗变,朱友谦旧将康延孝拥兵西还成都市(今四川成都),自称西川节度使。李继岌闻讯派征蜀军镇压,平叛结束后才率军东还洛阳市

李嗣源反叛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二月,戍守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的后唐劲旅魏博士兵期满欲回邺城遗址。因邺都空虚,李存勖害怕士兵抵达后发生兵变,便命令他们留屯恩州(治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致使军心愈发浮动。魏博军卒皇甫晖率众哗变,之后,众人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今邢台市)、沧州市(今河北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

因此前国内饥荒,禁军军士多日未发军粮,亲族家眷冻饿而死者无数,甚至被迫典卖妻儿,邺都兵变发生后,为稳定禁军军心,宰相率百官上表,请李存勖开内库赈灾。李存勖应允,皇后刘氏却不肯答应,最终不能成行。

河北省接连兵变后,李存勖本欲亲征,被朝臣劝阻,只好令李嗣源率禁军当中的侍卫亲军北上平叛,行至魏州城下时,侍卫亲军哗变,将李嗣源劫持入城,与叛军合势。李嗣源也随之反叛,占据汴州,并得到大批后唐将领的支持。李存勖听闻消息率军平叛,却因局势已无法扭转,仅行至万胜镇(在今中牟县西北),便下令返回洛阳市。途中,他许以厚赏、抚慰禁军士卒,但士兵怨恨其此前不肯开库赈灾,沿途逃散过半。

死于流矢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李存勖决定前往虎牢关(今河南荥[xíng]阳西北),与其子李继岌所率领正在东归途中的征蜀大军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原为伶人的禁军将领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却突然发动叛乱,李存勖率军出战时被流矢射中,死于霄殿,时年四十三岁。其左右侍从皆奔逃离散,只有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发火焚尸。

而李继岌军至渭南(今陕西渭南)后,因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死。他所率的征蜀大军则在副使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而后,李嗣源进入洛阳市,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同年七月,李存勖葬入雍陵,庙号庄宗,谥号为光圣神闵孝皇帝。皇后刘氏在李存勖死后逃奔太原市出家为尼,最终被李嗣源赐死,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刘氏被石敬瑭石敬追谥为“刘玉娘”。

为政举措

政治

模仿唐制

李存勖攻占河北省之后,开设魏州霸府“如武德故事”,模仿李世民唐朝初年担任“陕东道大行台”时,利用秦王府广招豪杰之事,徐双在《河东集团建国道路探讨》一文中认为,李存勖此举是建号称帝做准备。其即位后,又沿袭晚唐政治制度,即摒弃唐初看起来完善的三省六部制,让内诸使司系统掌握了外朝的权力枢密使、租庸使、禁军将领等职,这些职务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外朝的宰相。

精裁冗员

后唐建国之初,军费压力较大,为此李存勖听取朝臣建议,精简机构、裁减冗员,除去少卿监、祭酒、司业各一员,博士两员,其余诸寺监属官不再设置,其诸司郎中、员外属官由两人裁撤为一人,左右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起居舍人、补阙、拾遗也各置一半。另对武官也做了精简。曾国富在《略论五代后唐“小康”之局》一文中认为,李存勖此举虽招致反对之声,却为后唐朝廷节约了财政开支,为免民众赋税负担创造了前提条件。

门第取仕

李存勖为政期间,借鉴使用魏晋南北期时期的门第取仕政策。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他下“教”置百官,要求在藩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并以此原则,选了豆卢革和卢程为左、丞相。而出身名门的唐臣苏循,在后梁之时,因为谄媚被后梁宰相敬翔贬官,听闻李存勖“求访本朝衣冠”,便应召求见,之后被受任为礼部尚书兼河东节度副使。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的权密使郭崇韬在用人上,也积极贯彻李存勖的用人政策,常以名门自居,用人不讲功劳,只看中门第高低。

胡三省曾在注解《资治通鉴》时评价,认为李存勖这种门第取仕的方式不可取,而豆卢革、卢程皆轻浅无他能之辈。曾国富在《后唐庄宗失政及其历史教训》中认为,按门第族望任官,造成尸位素餐、祸国害民的结果,对国家建设无积极影响,并使那些跟随其打天下的功臣宿心存不满。

重用伶宦

李存勖喜好艺术,酷爱演戏,还自取艺名“李天下”,并因此比较宠信伶人。其为政期间,将伶人郭从谦授为从侍卫亲军马直指挥使,陈俊授为景州刺史,储德源授为宪州刺史,史彦琼授为邺都监军,王承颜授为兴州刺史,而最受其宠信的伶人景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上柱国。这些伶人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大臣、将领的仕途和命运。

此外,李存勖即位后,召回被唐后期各代君主忌惮的宦官,加上之前留在后宫的五百宦官,后唐宦官增至千人。之后,李存勖任用宦官复置各路监军,对藩镇进行监督。胡三省认为,李存勖“以宦者代功臣”的方式是一种失误。

这些宦官为邀宠,曾怂恿李存勖选采美女、集财内库等,曾国富在《后唐庄宗失政及其历史教训》中认为在伶人、宦官遍布的后唐朝廷,贤人君子难有立足之地,对朝政危害极大,其宠信伶宦是因对手握重兵的将领心存忌惮,但这些对其言听计从的伶人、宦官没有才能,在李存勖的宠信下有恃无恐、专擅乱政,招致天下大乱。戴显群在《剖析后唐伶官现象》一文中认为,任用宦官、伶人是李存勖强化皇权的需要。

皇后权重

李存勖为政期间,赋予皇后刘氏较大权力,规定其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降将如袁象先、温韬、张全义都通过厚赂刘氏得到重用。而皇后刘氏也因此与担任侍中兼枢密使郭崇韬发生利益冲突,曾国富在《后唐庄宗失政及其历史教训》中认为郭崇韬与皇后双方存在政争。在郭崇韬征蜀势盛后,引来李存勖猜忌,皇后刘氏便密令其子李继岌将郭崇韬除去。此外,在邺都兵变发生后,皇后刘氏不肯答应宰相请求开内库赈灾一事,致使禁军心存不满,在李嗣源兵变后,即便李存勖许之以厚赏,士卒却以亲人妻子皆饿死赏赐无用为由拒绝再继续效忠于他。

外交

与南梁

李存勖以中兴唐朝自居,将叛唐的南梁政权视作宿敌。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5年)之前,后梁势力略强,两年后的柏乡县之战以后,梁晋形势发生扭转,后唐在后梁腹地站稳脚跟,并最终灭亡了后梁。

与前蜀

后唐建立后,前蜀不肯归附,后唐便遣使摸清其实际状况,并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八月遣使表示要与蜀国修好,以此麻痹前蜀,在前蜀放松警惕后,他派长子李继岌为主帅征讨前蜀,并与七十余天内就灭亡了前蜀。

与西南

唐王朝亡后,中原王朝与云南省的割据政权的联系中断。至后唐同光三年 (公元925年),后唐攻破蜀国后,恢复了与大渡河之南的两林、邛[qióng]等诸部的交往,并遣使持金帛欲恢复与云南的联系,但“南诏不纳”。

军事

扫除后方

李存勖初即晋王位时,先是运用军事打击,讨伐割据东北的刘仁恭势力,攻克幽州,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三月,李存勖大败契丹,并乘胜追击俘获和斩杀的契丹兵数以万计。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十一月,契丹大举南下,李存勖为激励军心,亲自率军迎敌,致使契丹长时间不敢南犯。黄梦华在《后唐庄宗的人生轨迹考略》中认为,李存勖的军事行动稳定了后方,扩大了势力,从而避免与后梁开战时受到桀燕和契丹的掣肘。

势力南下

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五月,李存勖发起三垂冈战役,他亲率大军,直捣梁军“夹寨”,两年后,李存勖在柏乡与后梁开战,因势用兵歼其精锐,使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州)归附,黄梦华在《后唐庄宗的人生轨迹考略》中认为,三垂冈战役奠定了灭梁之基,最终使李存勖三晋大地作为稳固后方,进而能逐鹿中原,而柏乡一战则为晋军立下军威,为南下攻梁创造有利条件。

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八月至十二月,李存勖集中兵力攻打后梁,在胡柳陂(今河南濮阳东南)之战中,消灭梁军近三万人,黄梦华在《后唐庄宗的人生轨迹考略》中认为,此战让李存勖在后梁腹地站稳了脚跟,并为建立后唐创造了条件。

开疆扩土

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五月,李存勖在建立后唐后,持续对后梁军进行军事打击,巩固了重镇杨刘(今山东东阿杨柳镇) 等城,此后,李存勖又听取康延孝的建议,趁后梁空虚,奇袭汴州,最终为长途奇袭梁灭后梁创造了条件。

同光元年(923)五至十月,李存听取后梁降将康延孝的建议,乘后梁分兵北进、大梁空虚之机,长途奇袭汴州,黄梦华在《后唐庄宗的人生轨迹考略》中认为,此次作战从制订计划到攻占该城,前后不过一个多月,是中国古代战争中长途奔袭、速战速胜的著名战例之一,并最终灭亡了后梁。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八月,李存勖遣使表示要与蜀国修好,以此麻痹前蜀,在前蜀放松警惕后,他派长子李继岌为主帅征讨前蜀,并与七十余天内就灭亡了前蜀。

经济

劝课农桑

李存勖即位之初,曾颁布诏令,安抚流民,并实施“薄赋”,与民养息,以恢复发展农业。为此,他要求“诸道户口,罢其差役,各务营农”,并规定汴州城收复之前百姓欠下的赋税不再征收。要求各道州府对归乡务农的流民,放免两税差科。同时鼓励地方官员召集流民,招得五百户以上的另有奖赏。在北边遭契丹入寇掳掠频繁时,李存勖又下令减免易、定、幽、燕等边地民众的赋税,以保障农业生产。曾国富在《略论五代后唐“小康”之局》一文中认为,李存勖这些举措对恢复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设租庸使

李存勖即位后,恢复唐朝经济旧制,设租庸使为财政主管机关,明令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隶租庸使,并任用贿赂伶人谋得职位的孔谦为租庸使,而孔谦“专以聚敛为急,剥削万端”,还放贷给穷困百姓,并以此为条件贱价征丝。曾国富在《后唐庄宗失政及其历史教训》一文中认为,孔谦此举与放高利贷于百姓无异,但由于其这般做是为了给李存勖敛财,李存勖便对其不管不问,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

分设内外府

李存勖灭掉后梁后,采取宦官建议,将天下财赋分置在内外府库中,即州县上供的财赋存放在外府,充作国家经费;方镇贡献的财赋收入内府,充作皇室宴游及给赐左右,齐海鹏等在《中国财政史》中认为,李存勖昏庸腐朽,肆意挥霍,致使“外府常虚竭无余而内府山积”,军费不济致使军士心生怨恨,且他分设内外府是为了满足贪欲。

文化

李存勖即位之初,便颁诏境内令天下进纳书籍,并给予奖励,同时设立史馆,由宰相监修,组织学士编撰史籍。曾国富在《略论五代后唐“小康”之局》一文中认为,这些举措促进了南唐文化发展。

人物作品

李存勖虽是武将,却有文采,现今存诗四首,分别是《一叶落》《歌头·赏芳春》《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缝》《如梦令·一名忆仙姿》,被载入《尊前集》,明代文学家俞彦认为,《歌头·赏芳春》是长调之祖,然不算佳作。清代陆蓥[yíng]在《问花楼词话》中认为,李存勖虽是个有伟略之人,词风却跟李煜一般,很是清丽。现代词曲理论家吴梅认为,或因喜好伶人的原因,李存勖的词曲中只涉及四时花事。

历史评价

李晔李曾评价李存勖,说他“有奇表”,将来可为国之栋梁,还认为他“可亚其父”。后梁皇帝朱温认为,李存勖比他自己的儿子优秀,李克用有这样的儿子很幸运。后梁大臣敬翔认为,李存勖继承父位之后,攻城野战“无不亲当矢石”身先士卒。

 耶律阿保机述律平述律平曾说:“吾闻晋王(李存勖)用兵,天下莫敌。” 后唐大臣李严认为,李存勖建功立业,能“以德怀来,以威款附”。后唐大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认为,李存勖以为唐雪耻为名,设年号为中兴,但即位后却毁发唐朝诸帝寝陵,可知他称帝并非一心为唐。

北宋期间,赵匡胤[yìn]曾向后唐内侍李承进询问李存勖之事,李承进评价说,李存勖早年猎至近郊时,对拦马求助的卫士必给予赏赐,晚年时却变得“赏无节”,致使威令不行。 北宋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里认为,李存勖兼并河北省,灭亡后梁,雪家仇、兴国祚,却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允许后宫和伶人乱政,靳吝货财,致使军心离散。征搜舆赋,诛杀无罪朝臣,最终导致身死政亡。

北宋史学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认为,李存勖初时灭亡桀燕、后梁“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但取得天下后因数十个伶人致使士卒离散、身死政亡,成为天下笑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李存勖善战,所以能建立后唐,灭亡后梁,却因不知治国之道仅数年便被灭亡。

北宋学者苏辙认为,李存勖放任宦官、伶人交乱其政,其手下功臣也多为武夫,无法预知其中的危机,若非他杀掉郭崇韬不死,河朔叛臣也不敢妄动,也不会被篡政。  北宋学者晁补之认为,李存勖“可谓有君天下之度矣”。北宋学者何去非认为李存勖百战才得天下,劳苦功高,却因为李嗣源、郭崇韬这样的强臣骄卒引发众人反叛,最终无以自救。

南宋学者洪迈认为,梁将王檀乘虚袭击太原市时,将士们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竭力守城得胜后,李存勖却没有给予赏赐,而此种行事方式,也是覆亡的重要原因。南宋学者陈傅良认为,李存勖初继父位时,麾下有很多能臣老将,却能让他们甘心臣服,助其夺得了天下,在攻伐蜀汉时,仅用七十五日就使王建投降。却因恃功而骄、兵制不立“一夫奋呼,内外瓦解”,才使李嗣源轻易就夺取了洛阳市

元代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解《资治通鉴》时认为,李存勖“事生母者重,事嫡母者轻”,不讲礼法。后梁灭亡后,不思进取开始驰骋田猎,没有危机意识。攻下前蜀后,有没有治理蜀地的策略,导致挫败接踵[zhǒng]而至。

朱元璋认为李存勖与朝臣之间隔阂甚深,难怪会被灭亡。明代学者方孝孺认为李存勖年纪轻轻时就可以带领军队灭掉刘守光父子以及后梁,之后伐蜀号令天下,志得功成后却勋臣外溃、奴隶内叛,死于流矢之下,皆因他无法辨别义与利,不清楚君臣之道,且刑政紊,表里俱乱。并认为他尊唐是假,只不过是用以“求遂其欲得之心耳”。

明代名臣杨慎认为,李存勖“气概豪英”,却因志骄矜功,侮绅,悦女色,宠任宦官伶人坏掉了名声。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认为,李存勖是“沙陀犬羊”的后人,虽算不上天子,但有将帅之才,知道用兵策略,如果遇到能驾驭他的英主,或许能与韩信一样。

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认为,五代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李存勖英勇善战,后唐本有可能稳定天下,却“徒溺一时之娱,而不为万世之计”,沉溺声色,亡政于伶人之手,若他能立法垂纪,不会得如此结果。

近代学者蔡东藩认为,李存勖为人英武,有强兵猛将,却不能制衡,还受制于一妇人(皇后刘氏),灭亡后梁后他的作为和之前判若两人,内乱已生,外侮乘之而起,也是意料中的事。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李存勖为人颇似李世民,用兵之剽悍甚至超过了他,但于政事上的才能却落于其后,这也是北狄民族文化使然。近代学者、民国将领徐培根认为,李存勖不但短于为政待人,其军事见地较周德威等为逊,且无接受优良建议之雅量,胡柳陂之战即系不能听从周德威之意见所致,故虽能一鼓作气击灭大梁,但马上得天下而不能马上治天下,故转瞬间即告灭亡。

当代柏杨认为,李存勖是政治上的“半截人”,他血战二十年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英明首领,简直跟身经百战的李世民一样,但他的勋业只不过保持了两年六个月,就国破身死。而攻陷开封应该是一个转折点,把他转折成一个“半截英雄”。并认为他不过一条粗汉,在一个有约束的环境中,可以成为英雄,一旦约束解除,便完全忘了奋战的目标。

当代历史学家陶懋炳[táo mào bǐng]认为,李存勖虽然轻佻,但军事才能确胜乃父,堪称五代十国的一位杰出军事家。然而,他却是个缺乏远大政治眼光的人物。虽然他在继位后也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究危之策而已。待稍稍安定,他便渐忘昔日艰危,奢侈淫乐,不知节用。治国方面远不能及后梁朱温

家族成员

墓葬信息

李存勖离世后,被李嗣源葬入雍陵,其规制较小。据《五代会要》载,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正月时,以犯庙讳为由,将雍陵改名为伊陵。雍陵位于今新安县城西北西沃乡板峪村败仗沟口。墓冢原高10米,占地300平方米。墓南70米处水井口有一石碑,上镌“后唐庄宗李存勖之墓”。1976年墓被夷平,并发现墓周有两小巷道,而雍陵此前或曾被盗。1985年12月,雍陵被纳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轶事

天生异象

据《旧唐史》载,李存勖未出生前,他的生母曹氏就曾梦见神仙穿黑衣执扇子在自己身旁伺候,唐光启元年(885)十月二十二日,李存勖在晋阳宫出生时,紫气从窗户涌出。且其婴儿时就体貌奇特,厚重沉着不同于常人。唐昭宗一见到他,也认为这孩子有异相。

晋王三矢

据宋初王禹偁[wáng yǔ chēng]所著的《五代史阙文》记载,李克用临终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枝箭,给李存勖留下三个遗愿,让他杀刘守光,契丹耶律阿保机以及朱温。李存勖随后将这三枝箭供奉在家庙中,每逢出征都要以少牢之礼祭祀,将箭矢请出,放在锦囊中,背负上阵,战胜后再送回家庙。

但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考证称,李存勖袭位时,和辽朝关系尚好,当刘守光被其兄刘守文攻击时,李克用、李存勖也屡次派兵相救,认为至少在李克用去世时,没有与契丹、幽州结仇一事。而“晋王三矢”的典故当是后人杜撰,以此夸耀李存勖的英明神武。

朱温之叹

据《资治通鉴》记载,潞州之战时,朱温前去视察前线战况时,得知李克用去世,认为攻取潞州的大局已定。不料却被李存勖的奇兵击败,朱温得到战报后长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并认为他自己的儿子跟李存勖相比就如猪狗一般。在其病重后,又对侍臣感叹,认为自己经营天下三十年,却只能看着李存勖势力发展到这种地步,待自己死后,他的儿子没有一个会是李存勖的对手。

拒迎唐帝

据《资治通鉴》载,黄巢之乱时,传国玉玺流入民间,辗转落到魏州僧人传真手中,李存勖和后梁势力对峙期间,传真和尚将玉玺献给李存勖。李存勖得到玉玺,加上诸将连番劝进,遂有称帝之意。河东监军(宦官)张承业素以唐臣自居,赶赴魏州当面劝谏李存勖要迎立唐帝,而不是自立。虽李存勖此前经常以为唐雪耻为名与后梁开战,却以群臣逼迫为由拒绝了张承业的请求。

杀蜀王衍

据《新五代史·僣[tiě]伪列传》载,李存勖灭蜀后,命前蜀皇帝王衍举族迁居洛阳市,并保证不会薄待他,王衍遂率领宗族、百官及其家族数千人,启程东行,行至关中时,因河北省乱起,暂留秦川驿。此时,李存勖欲东征平叛,担心王衍在后方作乱,便命宦官向延嗣前去诛杀王衍一家。王母徐氏临死大骂并诅咒李存勖。

另据《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载,李存勖当时本是想要将王衍一行千余人全部诛杀,但枢密使张居翰认为杀降不祥,便私下将诏书中的“王衍一行”改为“王衍一家”。最终被杀者只有王衍及其近宗亲属,随行的前蜀降臣及其宗族千余人得免一死。

纵容伶人

据《新五代史》李存勖自幼便喜欢唱戏,称帝后自取艺名为“李天下”。一次,李存勖与众伶人一同嬉闹,四处张望着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众上前扇了他一个耳光并说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责怪他不该呼喊,李存勖非但不怒,还重赏了敬新磨。

一次,敬新磨在殿内被恶犬追逐,他竟说让李存勖不要让儿女咬人,意指李存勖是狗,李存勖夷狄,忌讳被人骂作狗,当场就要拉弓射死敬新磨。敬新磨却道自己这个“磨被”杀,同(铜)就没有光了,而李存勖的年号为同光,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李存勖听罢大笑,还赦免了他。

所宠皇后

据《新五代史》载,李存勖早年娶韩氏为嫡妻,后又纳伊氏、刘氏为妾。原本韩氏为首,伊氏居次,刘氏最末。但刘氏生有长子李继岌后很受宠爱。李存勖称帝后,反册立刘氏为皇后。他为政期间,皇后刘氏的权力很大。

刘氏的父亲刘叟听说女儿富贵,就前去求见。李存勖让属下先行辨别刘叟身份后才将此事告知刘氏。刘氏却说自己离开家乡时父亲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刘叟显然是冒认皇亲,又令人在宫门鞭打刘叟。 李存勖死于流矢后,皇后刘氏带着金银丝软与申王李存渥(李存勖弟弟)等人逃出宫外,想去太原建寺当尼姑。路上与李存渥通奸。李嗣源即位后,派人去太原市将已经削发为尼的她赐死。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