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录 :守城录

更新时间:2024-09-20 14:33

《守城录》是一部关于中国宋代城邑防御的专著,由南宋陈规汤璹共同撰写。全书共四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靖康朝野言〉后序》是陈规所著,主要是为避免「靖康之变」之重演而提出的御敌之策。第二部分《守城机要》是陈规记述自己守德安府时的战略、战术。第三部分《建炎德安守御录》是汤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以后追记的陈规守德安府的事迹。 南宋朝廷将《守城机要》一卷作为参考书颁发给各地将领,赵昚乾道八年(1172年)时期。绍熙四年(1193年),汤璹将《建炎德安守御录》上呈朝廷。后来,赵扩下旨将这三部分各自独立的书籍汇编为《守城录》四卷。

基本信息

中国宋代城邑防御的专著。南宋陈规汤璹(shou)撰。

陈规(1072~1141)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省)人,先后任安陆市令、知德安县府(今湖北安陆)、知顺昌府、枢密院直学士及知庐州兼淮南西路安抚使等职,在德安、顺昌时以善于守城闻名于世。汤璹字君宝,浏阳市(今属湖南省)人,淳熙十四年 (1187)进士,曾任德安府教授。

内容简介

《守城录》全书由陈规的《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守城机要》和汤□的《建炎德安守御录》三部分组成,原各自成,宁宗一以后合为一书,刊行于世。现存清乾隆四十年(1775)抄本及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时刻本,共四卷,约 17800字。该书根据攻城武器的发展和实战经验,着重阐述了守城战法的改革。它提出“善守城者”不能只守无攻,而要“守中有攻”,要注意沟通城内外道路,便利随时乘隙出击。它主张改革城门、城墙、城廓旧制,如收缩易受炮击的四方城角,拆除马面墙(城门两侧城墙上的突出部分)上的附楼,另“筑高厚墙”等。由原来的一城一壕代之以“重城重壕”的新城防体系,以增强城邑防御能力。并具体阐述了炮在守城中新的使用方法,即由配置城头变为暗设城里,由城上观察目标,纠正射向和弹着点。此书还记载了陈规绍兴二年(1132)研制成长竹竿火枪20余支及其在守城作战中发挥的作用。这种火枪是最早的管形火器,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赵昚乾道八年(1172)曾诏刻《守城机要》为《德安守城录》,颁行天下,令各地守城将领效法,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四库提要记载

《守城录》·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右正议大夫陈规在德安列子事迹也。规字元则,密州安邱人。中明法科。靖康之变末,金兵南下,荆、湖诸郡,所在盗起。规以安陆令摄守事,连败剧寇。建炎元年,除知德安府,镇抚使。群盗先后来攻,随机捍御,皆摧破去。寻召赴行在,又出知顺昌,与刘锜同却金兵。又移知庐州,兼淮南西路安抚使,卒。乾道中追封忠利智敏侯,立庙德安。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凡分三种。首为规所撰《靖康朝野佥言后序》,《朝野佥言》本夏少曾作,备载靖康时金朝攻汴始末。规在顺昌见之,痛当日大臣将帅捍御失策,因条列应变之术,附於各条下,谓之后序。徐梦莘尝采入《三朝北盟会编》一百三十九卷中。然其文与此大同小异,疑传录者有所删润也。次曰《守城机要》,亦规所作,皆论城郭楼橹制度,及攻城备御之方。《宋史》本传载规有《攻守方略》传世,疑即此书。次曰《建炎德安守御录》,乃浏阳汤璹所作。璹,淳熙十四年进士,官德安县教授。寻访规守城遗事,作为此书。绍熙四年除太学录,乃表上之。案规本传,载乾道八年诏刻规德安守城录颁天下,为诸守将法。《艺文志》亦别有刘荀《建炎德安守御录》三卷,而无璹书之名,疑荀所撰者即乾道所颁之本。璹书上於绍熙时,距乾道已二十馀年,或又据荀书而重加增定?三书本各自为帙,不知何人始并为一编。观书末识语,则赵扩以后人所辑矣。宋自靖康板荡,宇内沦胥。规独能支拄经年,不可谓非善於备御。然此仅足为守一城乘一障者应变之图,而不足为有国有家者固之本。当时编为程式,原欲令沿边肄习,蕲保残疆,然至元师南下,直破临安,复为东京之续,卒未闻有一人登以抗敌者。岂非本根先拨,虽有守御之术,亦无所用欤?伏读睿题,阐晰精微,抉汴梁丧败之由,申守在四夷之训,然后知保邦谌命,自有常经。区区输攻墨守之技,固其末务矣。谨录存是帙,以不没规一事之长。并恭录宸翰,弁於简端,俾天下万世知圣人之所见者大也。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