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 :春秋时期历史人物

更新时间:2023-06-07 17:09

宋襄公(?-公元前637年),子姓宋氏,名兹甫,宋国商丘(今商丘市)人,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公元前650—公元前637年在位,在位14年。

宋襄公继位后,其兄公子目夷仁德,任为左师。目夷辅佐宋襄公治理国家,宋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宋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国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此后,宋襄公意图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遂于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两次举办诸侯会盟,第二次会盟期间于盂地被楚国囚禁,后经鲁僖公调停下才被释放。宋襄公十三年(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宋襄公讲究“仁义”,等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最终战败受伤。宋襄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伤重而死,后葬于宋襄公陵。其子王臣即位,是为宋成公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宋徽子世家》评价:宋襄公虽然败于泓水,其君子之风值得赞美,没有损伤中原地区礼义,是可以提倡的,宋襄公有礼让的美德。

人物生平

让位与贤

宋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危,还是太子的宋襄公想让他的庶兄目夷继承君位。根据《史记》记载,宋襄公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且庶兄目夷年长,为人忠义,决定将国君之为礼让给目夷。最后,目夷因此跑到卫国去了,不肯接受让位。宋桓公认为太子宋襄公的想法合乎道义,最终没有同意。

励精图治

宋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1年)春季,宋桓公去世,太子宋襄公继位,便是后来的宋襄公。宋襄公让庶兄目夷当了宰相,处理宋国的军政事务,目夷把宋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同年夏季,齐桓公葵丘(今河南民权县城东17公里)会见了各国诸侯,当时宋桓公还没有安葬,宋襄公前往葵丘赴会。通过葵丘盛会,齐桓公成为中原的第一位霸主。在葵丘会盟上,宋襄公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后来的齐孝公)的嘱托,答应将来对太子昭给与照顾。

拥立齐孝公

齐桓公病重的时候,五位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争夺太子之位。宋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冬十月七日,齐桓公去世。齐桓公的近臣易牙和宦官竖刁杀害了反对他们的大臣,拥立公子无诡为君。太子昭逃奔宋国,求助宋襄公,要求他帮助复国。因在之前的葵丘会盟上,宋襄公已经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后来的齐孝公)的嘱托,遂答应对太子昭进行一定的照顾。

宋襄公九年(前642年)三月,宋襄公向各路诸侯发信,请他们共同护送齐孝公齐国,去接替齐君的王位。因宋国实力弱小,周围的诸侯都不理会宋襄公的请求,只有卫、曹、邾三个小国派了一些军队,听从宋襄公的指挥。此时齐国内部混乱(四公子之乱),部分贵族(支持太子昭的人)遵从齐桓公的遗昭,再加上齐国人对太子昭怀有同情之心,趁乱杀死他们的国君公子无亏。同年五月,宋襄公的联军平定内乱,太子昭成为齐国的君主,称齐孝公。

称霸伊始

宋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后,霸主的位置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宋襄公在平定齐国内乱的第二年,即宋襄公十年(公元前641年)开始策划“曹南(今曹县)会盟”。同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姬婴齐,滕国君主)后,邀曹共公邾文公两国君在“曹南会盟”。最后,宋襄公命邾文公把国国君作为祭品(宋国商朝后裔,有血祭风俗),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杀而烹之),借此让东夷臣服。

曹共公见宋襄公的作为,便先行回国。曹南之盟,宋襄公的称霸没有成功。宋襄公十年(公元前641年)年秋天,宋襄公因曹国盟会上的不辞而别,宋襄公率师北上,起兵伐曹。宋国军队围攻陶丘(今菏泽市定陶区),双方激战数日。据《春秋左传》记载,目夷对宋襄公再次劝说。宋襄公不听,最终没有攻克陶丘,只好撤兵回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陈国第十七任国君)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于是,在诸侯中形成了两个同盟,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个同盟,宋襄公则与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结为同盟。

霸业成空

宋襄公用仁义对待国人,还积极发展经济,国力逐步增加,宋国开始强盛。宋襄公想以宋国的名义,召集诸侯进行一次会盟。宋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40年)冬,宋襄公在与楚国、齐国商定以后,发出邀请。在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春天,请楚成王齐孝公,相约太和县(今安徽省阜南县,楚地)会盟。据左传记载,消息传到鲁国,鲁国大臣臧文仲认为,让自家的想法随着别人走,是可以的;想让人家跟着你的想法走,很难做到。现代学者周兴在《重评宋襄公》中说,宋襄公的争霸理念,不是以军事实力争霸,而是以会盟的形式,以春秋大义(礼/仁义)来确立霸主地位。

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盟诸侯。齐、楚等大小诸侯各国都来会盟,盟会上,宋襄公以盟主自居,使得齐国与楚国两国大国不满。因此宋襄公没能完成称霸的意图,最终楚国提出暂时搁置争议,等到秋天时在盂地会盟,再商讨盟主问题。宋襄公这一系列的不将齐楚等大国放在眼里的行为,使得目夷非常担忧,他认为身为小国试图当霸主,这是会招来祸患的。同年秋天,宋襄公不听目夷的劝告,守信的前往盂地会盟。

行进途中,目夷要求他带上军队,楚国人向来不讲信用。结果宋襄公表示,当时他提出会盟不能带军队,于是只身赴会。齐楚两国反应不一,齐国只是没有去,而楚国是提前埋伏好军队,等着宋襄公。最终盟会上,宋襄公与楚成王为霸主之位发生争议时,楚国突然派兵出来把宋襄公抓住关起来。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冬天,诸侯在毫地(今商丘市周边))开会时,经过鲁僖公调停,宋襄公才被释放。

兵败泓水

宋襄公十三年(前638年)夏季,宋国攻打郑国(郑国是楚国的附属国)。同年秋季,楚国讨伐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北淝河(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据《史记》记载,目夷劝诫襄公称,上天已经抛弃商朝很久,不宜轻启战端,但宋襄公执意与湘军作战,双方军队于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城县西北)相遇。目夷认为应趁楚军渡河攻其不备,遭到宋襄公的拒绝;楚军渡河后目夷又建议趁其未摆好阵势对其攻击,但秦襄公认为应等其摆好阵势再出击。等到楚军摆好攻势后,宋军才开始攻击楚军。最终,宋军大败,宋襄公在战斗中伤了大腿,宋国人因此都埋怨襄公。

泓水之战使得宋国元气大伤,楚国的势力逐渐向中原扩展。宋襄公依旧不肯承认他的错误。据《史记》记载,宋襄公认为君子应等其摆好阵势再出击。目夷认为作战应该以取胜为功劳,不必墨守成规。目夷不认同宋襄公的做法,认为宋襄公这样做,直接成为楚国人的奴隶就可以了,不应该与楚国开战。

霸主陨落

宋襄公十三年(前638年),晋公子晋文公途经宋国。宋襄公被楚国打败后,想要得到东晋的援助。他听从大司马公孙固的建议,给重耳八十匹马。宋襄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夏季,宋襄公因在泓水之战时腿部受了伤,最终不治而死,葬于睢县(今河南省睢县)城中东北行宫内。宋襄公的儿子王臣继位,是为宋成公

政治举措

内政

宋襄公当上宋国国君后,政治上任用庶兄目夷为宰相、贤臣公孙固为大司马,国内勤修国政,以仁义治国。宋襄公还积极发展经济,国力逐步增加。

民族

班固汉书地理志》的划分,宋国是周代十三个民俗区之一。宋国是西周时期周公分封给帝辛的兄长微子,封地在商朝的旧都商丘市(今河南商丘)。说明宋襄公是殷商后裔,具有传统殷商的重鬼神习俗,不同于当时文明的周礼(当时社会的所有一切制度规范,可概名之“礼”),宋襄公有时会用人为祭品,把曾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杀而烹之),带些殷商时代(野蛮血腥)的旧俗。

外交

在国际上,宋襄公紧跟齐桓公,积极维护齐国的霸权。宋襄公积极参与齐桓公霸业的重大活动计达十二次之多。现代学者周兴在《重评宋襄公》说,宋襄公所领导的宋国对齐桓公霸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齐桓公最可依靠和信赖的中坚力量,其作用远在其他诸侯。齐桓公病重时,曾在病床前委托宋襄公照顾太子昭。因此宋襄公在齐桓公死后,联合了几个小国出兵齐国平息叛乱,帮助太子昭成为国君,是为刘将闾。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各诸侯国,以盟主自居(没有再继续维护齐国的霸权),这招致齐、楚两大国国君的不满。宋襄公又约定在当年秋天在盂地会合诸侯。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盟会上宋襄公与楚成王因争当盟主之事起了争议,而楚成王早就埋伏好军队,直接将宋襄公抓起来,他成为楚国的阶下囚。宋襄公晚年重伤时,以厚礼赠送列国流浪的晋文公八十匹马。

军事

现代学者周兴在《重评宋襄公》中说,在楚强宋弱的不利形势下,宋襄公遵照春秋传统规则,宋军失败无疑。目夷认为,在湘军未渡河之时,他建议宋襄公开战。在楚军没有列成战阵时,宋军出击则能打楚军措手不及。目夷再次建议开战,但宋襄公坚守传统的战争信条。最终泓水之战宋军战败,宋襄公还在战斗中伤了大腿。

人物评价

春秋时期,同时代的楚国令尹成得臣评价宋襄公:“宋君好名无实,轻信篡谋。”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宋徽子世家》评价: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多:赞美,称道。】,伤中原地区阙礼义(缺少礼仪),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礼让他人),还认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苏辙在《栾城后集.卷七》评价:“至宋襄公,国小德薄,而求诸侯,凌虐邾之君,争郑以怒楚,兵败身死之不暇,虽窃伯者之名,而实非也。”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评论:“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石陨鶂退

周襄王八年(公元前644年),宋国流星似雨,与雨水一起坠落下来;六只鸟倒退着飞行,这是因为大风刮得太。据《春秋左传注》记载,宋襄公以为石陨、鶂退,是祸福的启示,所以聘请周国的内史叔兴来到宋国,宋襄公问叔兴:“是什么祥兆?吉凶如何?” 叔兴回答说:“如今鲁国大丧,齐国将有乱事,国君您将得诸侯而不长久。”叔兴退下之后告诉别人说:“宋国君问的不对。此事是阴阳之事,不是吉兆凶兆。”

襄公陵墓

宋襄公墓位于睢县城北,又称宋襄公陵。墓高6米,墓基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宋襄公的墓呈圆锥形,由黏土堆压而成。原葬于宋襄公行宫内,现行宫已不复存在。睢县古称襄邑就是因襄陵而得名。

影视资料

史料记载

战国左丘明国语》晋语.32

战国左丘明《左传》许僖公十九年.326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八.宋徽子世家第八.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