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 :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

更新时间:2023-04-04 15:22

晋文公(约前697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在位时间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为狐季姬

重耳初为公子时,谦逊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贤士,因被父亲的宠妃骊姬迫害,于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开始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期间游历诸侯国,最终在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得到秦穆公支持回到晋国,杀掉晋怀公即位。重耳在位期间对内,拔贤能,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能臣,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对外,联合秦国齐国伐曹攻卫,保宋制郑,尊王攘楚,受周襄王赏赐。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在晋文公五年(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湘军,同年冬召集各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姬重耳还在攘夷的旗号下对付北方戎狄的扩张,继续作“三行”以抵御狄人的信息。晋文公九年(前628年),重耳逝世。

司马迁史记》称其为:古所谓明君。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除了卓越的功绩外,他还留下了“退避三舍”“志在四方”“贪天之功”等典故。

人物生平

年少逃亡

《史记》载:大约在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重耳出生,是晋晋献公诡诸和狐姬之子。重耳自幼广结良友,长至17岁时,身边有五个才能、品德具出众的好友:赵衰、狐偃(重耳的舅舅)、贾佗、先轸、魏犨。

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武公去世,诡诸继位,即晋献公。当时重耳已二十一岁(虚岁)。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姬奚齐成为嗣君,便派人劝说献公,希望献公让齐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与公子重耳离开国都。同年夏,献公让申生住在曲沃,重耳住在浦地,晋惠公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奚齐、卓子仍在国都。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申生不堪骊姬陷害,选择自尽。骊姬仍不满意,诬陷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得知消息后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次年,献公得知重耳和夷吾擅自去往他国,派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对众人表示,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违抗君命的人就是重耳的仇敌。重耳在逃脱追杀时,勃一路追赶,将他的袖口也砍掉了,重耳又逃到母亲的国家翟国。

献公去世

重耳和友人一起逃亡到翟国,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仍追随着他。翟国战胜邻国廧咎如,得到两个姑娘,名为季隗的被送给重耳,另一个被赐给赵衰。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任命荀息为托孤要臣。晋国卿大夫里克丕郑等人一直支持太子申生,趁机聚众作乱,刺死高恒奚齐。荀息改立卓子为晋君,里克等人又杀死卓子,鞭死骊姬。里克等人打算拥立重耳,重耳以当初违背父亲、没能尽孝为由拒绝了。

里克转而拥立夷吾,夷吾的谋臣担心事情有变,许诺秦国河西之地,又许诺里克,将来封汾阳市给他,得到他们的支持。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即位,但他没有履行秦国和里克的承诺,还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人认为晋惠公言而无信,都不信服他。

晋惠公八年(前643年),晋惠公听说有很多大臣想要拥立重耳,认为重耳会威胁他的地位,就派勃鞮追杀重耳。此时,重耳已在翟国住了十二年,他与赵衰商议,认为齐国国君正在招贤能之人辅佐,于是前往齐国。

游历诸国

重耳首先来到卫国,卫国公见重耳一行人落魄,没有以礼相待,重耳等人便离开了。行到五鹿时,重耳因饥饿向村民讨要食物,村民却给了他一块土。重耳大怒,赵衰称这是村民在表示臣服。重耳就将土块装在随行物中,并拜谢村民。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将齐姜嫁给他,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齐国安定下来。晋惠公八年(前643年),齐国因齐桓公去世发生内乱,赵衰、狐偃打算离开,重耳却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不愿离开。齐姜知晓后劝告重耳尽快离开,重耳认为人生来便是享乐的,要在齐国待到死去。齐姜为他感到羞耻,随后和赵衰灌醉重耳,重耳才坐上马车离开。重耳醒来后大怒,想要杀掉狐偃,在狐偃的劝解下平息怒气,继续前行。

重耳等人来到曹国曹共公没有以礼待他,还想看重耳的身体。曹国大夫僖负羁表示重耳以贤明能干著称,今日穷困,正应该以礼相待,曹共公没有听从。僖负羁便私下送去食物和璧玉,但重耳只收下了食物。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重耳来到宋国宋襄公刚在与楚国的作战中失利,听说重耳贤明,以国礼待之。宋国司马公孙固私下对重耳说,宋国国力弱小且刚经历败仗,无法支持他回到晋国。重耳于是离开宋国,去往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郑国大夫叔瞻表示若不善待就该杀掉,郑文公没有听从。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以面见诸侯之礼接待他。重耳先不敢接受,听从赵衰劝告后,才接受按照诸侯的礼节去会见楚成王。宴会中,双方都非常恭敬,还约定将来两国兵戎相见时,重耳会为楚国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不满,劝楚成王杀掉他,楚成王没有听从。之后,晋惠公病重,在秦国当人质的晋国太子独自离去,秦国因此愤怒,邀请重耳前往秦国。楚成王放他离开,并送他很多礼物。

登上王位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到达秦国,迎娶了秦穆公宗族的五位女子。秦穆公为此高兴,亲自设宴和重耳同席饮酒。赵衰在席间吟诵《黍苗》,秦穆公回应道,理解重耳想尽快返回晋国的心情。赵衰和重耳于是起身拜谢秦穆公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太子圉继位,即晋怀公。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表示愿意对他进行帮助,秦穆公便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晋怀公闻讯后派兵前去阻止。民众知道重耳要回来,都不愿抵抗。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二月丁未日,重耳去往武宫祭祀祖先,而后即位,晋怀公被重耳派人杀死。

剑指中原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联合狄人攻打周代,周军大败,周襄王逃到郑国,向诸侯求助。晋文公二年(前635年)四月,晋军赶在秦国之前,击退并杀死王子带,周襄王赏赐两处封地给晋国。

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楚成王率兵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重耳听从狐偃建议,派兵讨伐楚国同盟国曹国、卫国,想让楚国分散兵力,楚国派兵来救却未能取胜,晋军成功夺得卫国。三月,晋军攻入曹都,抓住曹伯,楚军依旧集中兵力攻宋。重耳因楚、宋都对他有恩,无法决断。之后听从先轸进言,声称要将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知晓后便从宋国撤兵。

楚将子玉反对楚王撤兵,坚持要与晋军作战,楚成王便给了他小部分军队。重耳为此表示要将宋国土地赠予秦、齐,并请他们让楚国退兵,再让楚国知晓此事。又分曹、卫之地给宋,坚定宋的抗楚决心。楚国不愿放弃曹、卫两国,齐、秦又想得到宋国的土地,只能与楚国对抗,成为晋国助力。

称霸诸侯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夏,子玉派使臣同晋国交涉,称晋国若是答应让曹、卫复国,楚国便从宋国撤兵。重耳没有听从,而是私下许诺曹、卫复国请求,随后扣留使者,子玉被激怒,主动带兵攻打晋军。重耳随后撤兵,并表示曾承诺楚成王在交战时退避三舍。楚军想要退兵,子玉不肯,大败后自杀。楚国盟友郑文公出面向郑国求和,重耳于是和郑文公在衡雍签订盟约,并在此为周襄王建造行宫。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丁未日,重耳向周襄王进献从楚得到的俘虏,周襄王任命重耳为诸侯首领,赏赐辂车一辆、弓箭数把,以及三百勇士,重耳多次辞谢后行礼接受。周襄王为他写《晋文侯命》,晋文公正式成为春秋时代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同年冬,重耳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公蔡庄侯宋成公鲁僖公、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国在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翌年夏,重耳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慭,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巩固践土之盟

逝世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日,重耳逝世。公子即位,史称晋襄公

施政举措

政治

重耳即位后,对内任用贤能: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栾枝郤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军事上,让郤溱、霍伯领军衔贾佗、阳子制定礼仪章典;让魏犨荀林父去北方抵御戎族。按法办事,赏罚分明。而当时随从他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也皆有赏赐,功劳大的给予封地,功劳小的也给予爵位等。对犯错误的官员给予严厉的惩罚。

对群众宣扬德教,培养百姓的纯朴美德,大量起用在晋惠公晋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将宫廷之中内务之事都交由姬姓公族比较有能力的人来管理。偏远地区则交给其它姓氏贵族中比较有才能的人来管理。王公贵族享用国家贡赋,大夫朝臣收取封邑的租税。士族则赐给田地。工商官员领受俸禄,差役按照职位等级领取口粮,普通平民自食其力。

经济

重耳在位期间对农民务农给予政策帮扶,减免地租和赋税,对种粮大户给予其它物质上的奖励。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吸引各国人员来晋投资,经营商业,使晋国积累了大量财富。

军事和外交

重耳在军政上也不断进行改革,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狐偃统帅上军,郤谷统帅中军,栾枝统帅下军。为抵御游牧民族侵扰设立三行,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后在晋文公八年(公元前629年)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

对外战争上,重耳先是帮助周代诛杀反叛的王子带,成功得到周王室的支持,为后面称霸立下了基础。在位的九年间,为了救对自己有功的宋国,对曹、卫发动战争,并且得胜,又成功击败伐宋的楚国,令郑国信服,秦国惧其威信。晋文公五年(前632年)的践土会盟,成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人物争议

重耳的出生年份,在不同的史料中有着不同的记载。《史记·晋世家》称重耳四十三岁开始流亡,由此倒推,重耳可能生于晋武公十八年(将43岁视作周岁,前698年)或十九年(将43岁视作虚岁,前697年)。《国语》称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可以推算出晋献公五年(将17岁视作周岁,前672年)或六年(将17岁视作虚岁,前671年)这两个生年。

梁玉绳洪亮吉及现代学者多认同《史记》的记载,杜预泷川市资言和部分现代学者认同《国语》的记载。

人物评价

春秋楚成王评价晋文公:宽广节俭,文而有礼。孔子评他:谲而不正。司马迁评他:遭遇不得意,才能称霸,是古所谓明君。

《国语·晋语四》记载晋文公:救助贫穷,鼓励通商,发展农业,使政治平和,商贾富裕,财产不匮乏。

谢尧亭教授认为:晋文公抓住机遇,救王室内乱,获赐黄河北岸‘南阳’的大片土地,公元前632年大败楚军于城濮,行践土之盟,内外整饬,迅速称霸,奠定了晋国霸业的根基。

而晋文公的功绩也不止于此,学者顾颉刚认为:晋文公的主要功绩是城之役遏住了楚国,使他们不得向北发展。晋襄公的主要功绩是之役遏住了秦国,使他们不得向东发展。有了他们父子,春秋时的中原诸国才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才渐渐孕育了后来诸子百家的灿烂文化。

轶事典故

清明寒食

重耳在各国流亡时,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到衣不蔽体的程度。有一回,重耳在重度饥饿下几乎要晕过去了,当时跟随他流亡的介子推见他如此,便割下腿上的肉和野菜一起煮熟,然后给重耳吃。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

然而等重耳回到晋国即位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赏赐介子推了。介子推又不愿意夸耀自己的功德争宠,于是带着老母亲去往绵山归隐。后来重耳知晓后,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里不愿出来。重耳手下便放火烧山,希望逼他们出来。大火连烧数天,等火灭之后,众人只找到介子推和他母亲的被火烧干的尸骨。重耳深感愧疚,改绵山为介山,并在此立庙祭祀;并且下令介子推死的这天不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介子推死时所抱着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宣告天下,把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志在四方

重耳在齐国流亡时候,受到齐桓公的优待,生活非常安逸,还娶了齐桓公同族的齐姜为妻。齐桓公离世后,晋国大臣赵衰狐偃认为即位的齐孝公不贤明,便想办法劝说重耳离开齐国。二人商谈的时候,被齐姜的侍女听到,侍女便去告诉齐姜。

齐姜希望重耳可以做一番大事业,便杀掉了这个侍女。随后对重耳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方,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这位侍女听到了你们的密谈,所以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重耳听后感到诧异,说:“我并没有打算离开你,也没打算离开齐国,我的岁数已经这么大了,难道还要逼我硬做出一番事业吗。”齐姜听完后,知道重耳不想离开,便将狐偃等人叫来,一同商议如何让重耳离去。最终他们灌醉了重耳,把他放在马车里。后来,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君主,逐渐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

重瞳骈胁

一般正史都是强调重耳骈胁(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属于生理畸形,古人认为这是圣人像),《史记》中说“过曹,曹共公不礼,欲观重耳骈胁”。民间有传说重耳为重瞳子。

请隧被拒

重耳在迎回周襄王宴会席间,周襄王宣布向晋赐地,而重耳则推辞并提出了“请隧”这种非分之请,周襄王大谈王室的传统,并表示:“目前还没有人能取代周室,如果这么做了就等于二王并立,相信叔父您也不想看到这种局面。”重耳只好接受赐地。“请隧”与后来楚庄王的“问鼎”一起被视为春秋时期周氏权威坠地的标志,而对于重耳所请之“隧”为何物,历来众说纷纭。传统观点认为是隧葬,即天子规格的葬制,但也有周王畿的六隧(六遂)之地、全羽之旞、祀天3典礼等不同见解。

文公逐麋

重耳及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重耳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重耳开始害怕。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重耳说:“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说:“给您忠告的人在哪里呀?”重耳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栾枝说:“作为主上却不体恤他的下属,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那个人,是偷盗啊。”重耳听完便去邀请老古与他一块回去。

见蛇修徳

有一次,重耳外出打猎,在前开路的人回来报告:“前面有条大蛇,有堤那么高,横着身子挡在道路上。”重耳说:“调转车头回去。”文公的车夫说:“臣听说见到吉祥的事物就迎上去,见到怪异反常的事物就压服它。现在前面有怪异反常的事物,请允许派我们的随从人员向它进攻。”重耳说:“不行。我听说,天子梦见不好的东西就改善为君之道,诸侯梦见不好的兆头就改善政治,大夫梦见不好的事物就改善自己的为官,庶人梦见不好的东西就改善自己的言行。像这样,灾祸就不会降临。现在我的行为有过失,而上天招来这条大蛇来向我示警,我如果进攻它,这就是违背了上天的意愿。”于是回车归来,斋戒修饬之后向宗庙请示道:“我实在没有才能,不能遵循正道,这是我的第一项罪过;负责行政的官员不贤良,我的左右近臣也不好,这是我的第二项罪过;治理国家不慎重,没有取得人民的信赖,这是我的第三项罪过;农事进行得不好,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这是我的第四项罪过;斋戒修饬不够庄重,祭祀的食物不洁净,这是我的第五项罪过。请允许我起用贤者发挥其才干并且发扬仁德施行善政,用来引导老百姓,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于是着手改善政治。过了三个月,重耳梦见上天杀死了大蛇,说:“你怎敢挡住明君的道路!”重耳醒来,派人去看,蛇已经像鱼那样腐烂了。重耳非常高兴,认定自己正在实行的办法正确并且不懈怠地继续实行,终于实现了霸业。

对答秦客

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派子显慰问重耳:“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狐偃,狐偃说:“你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重耳便对秦国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我不能参加到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便不再跟秦国客人私下交谈。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秦穆公。秦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有以晋侯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贪天之功

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后,对那些跟随他流亡的臣子进行封赏,正逢周襄王向晋国告急,重耳于是匆忙结束了对功臣封赏的事情。结果遗漏了一名叫介子推的随从,介子推在跟随重耳流亡的十九年中,一直悉心照顾他。是辅助重耳回国掌权时,功劳较大的臣子。

介子推没有得到封赏,却毫不介意。他的母亲和门人故旧都替他不平,想让他去找重耳理论,以便得到封赏。介子推坚决拒绝这样做,并表示:“老天爷不让晋国灭绝,晋国就必定会有君主。晋献公的儿子,如今只剩国君(重耳)一个活着。这是上天要立他为君主,而那些受封的人,却以为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这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啊。偷别人的钱财尚且被称为盗贼,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为自己的功劳。本来是罪过的事情,却被认为是合理的,上层的人还对这些欺世盗名的人加以封赏,这就很难和他们打交道了。”

介子推的母亲很赞赏这番话,便和他一起躲进了绵山的深山里隐居至死。等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已经归隐,重耳再也没见过他,只能把绵山周围地区作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田。后来,人们因此称绵山为介山。

家族成员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

后世纪念

晋文公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县卫庄镇下村西南20米 ,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文公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晋祠公园内,为仿汉代高台式祠庙建筑,该建筑坐西向东,采用传统中轴线对称格局,两进院落,各殿、台、楼、阁皆以廊庑相连。晋文公祠前广场由百戏楼、石阙、甬道、广场组成。祠庙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传统两进院落建筑,下层为两个展厅分别为游客中心和历史文化陈列馆。

研究书目

《春秋·公羊传》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僖公三十年》

《左传·昭公十三年》

《论语·宪问》

《国语·晋语》

《吕氏春秋》

《史记·晋世家》

文艺影视

文学形象

重耳于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中第二十回、二十七回、三十一回、三十四回、四十四回出场。书中他是一位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在他获得政权之前的流亡生涯中,虽然势孤力弱,但他能够把赵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团结在一起,一帮人同心合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登上晋侯宝座。晋文公执政以后,整顿吏治法度,震慑邻国,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局面。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