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柏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2

容柏生(1930年8月27日—2019年5月11日),男,广东省珠海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终身荣誉总工程师。

人物履历

1949年毕业于龙川县第一中学。

1953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1958年调到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曾任工程师、讲师、科主任。

1972年调回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70年代从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及实践,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实用型设计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1983年“超级构架”结构体系。

1985年成功地在花岗岩残积土层上用天然地基建成18层高建筑。他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高楼———广东国际大厦,是当时世界上采用预应力平板楼盖的最高建筑。该大厦建筑结构设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设计金奖,中原地区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1989年采用多项新技术及措施设计并建成63层高大厦,设计和施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剪力墙结构中补充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参编国家技术规范2项,主编技术规范2项。

1989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早期代表设计作品有:广州白云宾馆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等。近年,参与了国内多数超高复杂结构的评审和顾问,尤其是400m以上的超高建筑。

1997年当选为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2003年辞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职务,任终身荣誉总工程师,同年成立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任总裁。

2004年~2008年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

2019年5月11日4点50分,容柏生在广州市逝世,享年90岁。

人物经历

1930年容柏生出生于广州市,父亲是中国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官衔高至中将

然而安逸的日子很快被抗日战争的炮火中断,母亲带着几个子女在战乱中四处流离,后来主要在东江流域的客家地区生活。每到一地,母亲都将容柏生送到当地的学校读书,学习随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断断续续。直至抗战胜利后,一家人迁回广州,容柏生才开始念高中

1949年,刚参加完高考,广州城足球俱乐部解放了。由于父亲的特殊身份,容柏生随着家人逃到了澳门。在澳门得知已被广州市名牌大学录取的消息,容柏生既兴奋又为难,为难的是父亲不同意他回广州上大学。因考虑到澳门没有条件好的综合性大学,容柏生还是坚持要回广州读书,父亲只好同意。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只准容柏生念香港岭南大学。容柏生从小一直对机械感兴趣,在报考时,他同时报了中山大学机械系和岭南大学土木系,而且两个都考上了。当时的中山大学是比较进步的学校,游行示威等学潮活动较多,而岭南大学是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基本上不接触政治活动,学术氛围更为浓厚。

就这样容柏生遵循父命选择了岭南大学的土木系。学校开学的时候,他和妹妹两人回到了广州市读书。

1949年10月,中国国民党败走台湾,临撤退时,炸毁了海珠桥,身在香港岭南大学的容柏生听到一声惊人的爆炸声,差点将他正在骑着的自行车震翻。父亲后来又去了台湾,而母亲因放心不下在广州读书的兄妹俩,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回到了广州。

父亲走后,家里断了经济来源,刚开始靠母亲变卖首饰、家具等过日子,住处也由大房换成了小房。日子越来越穷困,到最后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费,妹妹就不念大学参加了工作。容柏生也将面临缀学的危险,他想过退学,然后找份工作糊口帮补家庭生活,可又实在不愿轻易放弃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左右为难、百般无奈的容柏生向当时的系主任吐露了苦衷,系主任非常同情他,并鼓励他想办法克服困难,继续学业。他认为容柏生学习成绩好,经济上有困难,可以申请免交学费(学校有一项规定,成绩出类拔萃且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免学费)。容柏生的免学费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学费解决了。住宿和伙食也需要一笔费用。容柏生就在学校的附属小学当兼职教师,这样就可免费住宿。为了解决每月12元的伙食费,容柏生还申请了工读,每天为学校打工二小时,每月可赚得16元,这样,不仅伙食费解决了,还略有点零花钱。他每天中午不休息,在图书馆整理书籍或给系主任当打字员。那时候打字是用蜡纸,刚开始容柏生根本不会打字,但害怕学校不用他硬是没敢说,在去系主任那里当打字员之前偷偷地用几天时间学会了打字。

他的时间就像上弦的发条,没有一丝松懈。在学校,所有教课的书都是英文,全部采用英文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完全是西式的:先不讲新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学,然后再提问,最后老师才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总结。

在整个大学期间,容柏生响应全国对在校大学生的号召,修治过淮河,修过公路。1952年全国院校大调整,香港岭南大学的文、理科并入中山大学,工科则迁到石牌成立了华南理工大学(现华南理工大学)。1953年,容柏生成了华南工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

当时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是统一分配,容柏生本以为参加工作后就可以帮补家庭了。也许是生活、学习压力太大,积劳成疾,容柏生在毕业体检时被查出有肺病,他只好在学校休养几个月后再去复查,竟然什么病也没有了。可是已经错过了统一分配的时间,全国分配委员会已经解散了,容柏生的同班同学全部被分配到了北方,而他最后由地方人事部门分配工作,最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领导慧眼识英雄,接受了他。就是这样一段小插曲才让今天的广东省多了一位设计大师。

如果说人生就像登山,这段起伏跌荡的成长期则是容柏生的登山口,他做足了登山的准备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70年代,容柏生从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及实践,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实用型设计方法及计算机程序。1983年,在中国首创出新型的“超级构架”结构体系。

承担项目

1985年,容柏生成功地在花岗石残积土层上用天然地基建成18层高建筑。1989年,容柏生采用多项新技术及措施设计并建成广东国际大厦高大厦——广东国际大厦。容柏生参与多个超高层地标建筑的设计咨询和审查工作,包括广州珠江新城东塔、广州珠江新城西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银金融117大厦等上百项项目。

设计作品有:广州白云宾馆、广州海运局大楼、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等。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5月,容柏生主要著作《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概述》《广东国际大厦结构设计分析》《高层住宅建筑中的短肢墙结构体系》等论文,主编及参编多项国家和地方标准。

论文

廖耘, 容柏生, 李盛勇. 对200m以上超高层建筑剪力墙轴压比计算方法和限值的改进建议[J]. 建筑结构, 2015(7):8-11。

廖耘, 容柏生, 李盛勇. 剪重比的本质关系推导及其对长周期超高层建筑的影响[J]. 建筑结构, 2013(5):1-4。

滕军, 郭伟亮, 容柏生, et al. 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抗震概念分析[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 33(4)。

容柏生, 李盛勇, 陈洪涛, et al. 中原地区高层建筑中钢管水泥柱的应用与展望[J]. 建筑结构, 2009(9):33-38。

滕军, 董志君, 容柏生, et al. 弹性单自由度体系能量反应谱研究[C]// 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 2008。

侯家健, 容柏生, 韩小雷, et al. 双塔连体建筑的竖向抗震实用设计方法[J]. 建筑结构, 2007(9):6-9。

容柏生. 国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新进展[J]. 建筑结构, 2007(9):1-5。

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5月,容柏生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8名。

荣誉表彰

社会职称

个人生活

容柏生父亲是中国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官衔至中将

荣誉奖励

曾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专家。

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中原地区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中国建筑学会优秀结构设计奖4项。

代表作

1.海运局大楼(15层)

1972年,容柏生主持设计了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局15层通讯大楼的结构设计工作。海运局大楼属于当时的一个三级人防重点工程,设计计算非常复杂。当时,广州市除了爱群大厦(14层),高层建筑少之又少,那时全国的高层建筑也不多。可供参考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资料根本找不到,而且计算工具落后,要准确地推算出15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数据,其难度可想而知。

他的方案上报到交通部后,顺利通过了专家的审查。

2.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38层)

1981年,当时已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的容柏生主持了深圳亚洲大酒店(现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设计工作。

他创造性地设计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构架结构体系,以三角形的核心筒与每翼尽端两个小筒体作为竖向支承,将高达114米的建筑分成6大层的钢筋混凝土巨框,使每个巨框都成为受力单元。这种形式的结构既极大地方便了建筑平面布置,并可使六个单元同时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获得了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广东国际大厦广东国际大厦

这幢摩天楼就是由他在1985年主持设计的。共63层,高200米,它的外形呈削角矩形,犹如巨大的擎天柱,直插云霄。

对于一座63层的建筑来说,结构计算也是一大难题,如竖向荷载、风作用、地震作用、温度变化、内外筒竖向变形差、预应力张拉影响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容柏生一头扎进电脑房,计算完打印出来的电脑纸足有10多公斤重。这幢大楼采用了筒中筒结构,即把一大一小两个“筒子”竖着放,呈回字形,内筒与外筒之间采用平板结构。按常规做法,预制板需要布置梁或30cm厚平板,这样大楼就太重了,容柏生大胆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整个楼面没有梁,将楼板厚度降至22cm,结果不仅节省混凝土7000多立方米,而且每层争取到了更大的净高,在200米高的建筑物内做63个层高为3.1米的楼层现在都少见。

1989年,就在广东国际大厦封顶的当天,容柏生总工喜获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参考资料

容柏生.中国工程院.2024-05-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