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 :姜科山柰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5:04

山(Kaempferia galanga L.),别名三赖、三奈、沙姜等,是姜科(Zingiberaceae)山柰属(Kaempferi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山柰原产于印度,常见于中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在中国台湾、广东省、广西、云南等省区皆有栽培,常种植于疏松、透气良好、排水性佳的肥沃夹沙土壤中。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不耐寒。

山柰的根状茎呈块状,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或绿白色,芳香。叶常2片贴近地面生长,近圆形。花顶生,半藏于叶鞘中,白色,有香味,易凋谢。果为果。花期为8-9月。

山柰嫩叶和根茎可作为香草和香料使用或直接食用。其根茎研磨成粉之后也可制成香囊,具有驱虫作用。其根茎提取物气味芳香浓郁,也被广泛运用于工业中。据《中华本草》记载,山柰根茎可入药,其味苦,药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气血的功效,主治腹胀痛,腹泻口舌生疮等。

历史记载

在中国,山柰始载于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据《本草纲目》记载:“山柰俗讹为三奈,又讹为三赖,皆土音也。或云本名山辣,南人舌音呼山为三,呼辣为赖,故致缪误,其说甚通。”“山柰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作樟木香气。土人食其根,如食姜。切断暴干,则皮赤黄色,肉白色,古之所谓红豆蔻,恐其类也。”由此可见,山柰在中国栽培利用已有至少400多年的历史。

形态特征

山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块状,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或绿白色,芳香。

叶通常2片贴近地面生长,近圆形,长7-13厘米,宽4-9厘米,无毛或于叶背被稀疏的长柔毛,干时于叶面可见红色小点,几无柄;叶鞘长2-3厘米。

花和果实

花4-12朵顶生,半藏于叶鞘中;苞片披针形,长2.5厘米;花白色,有香味,易凋谢;花萼约与苞片等长;花冠管长2-2.5厘米,裂片线形,长1.2厘米;侧生退化雄蕊倒卵状楔形,长1.2厘米;唇瓣白色,基部具紫斑,长2.5厘米,宽2厘米,深2裂至中部以下;雄蕊无花丝,药隔附属体正方形,2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2细长棒状物,柱头盘状,具缘毛。果为蒴果

分布

山柰原产于印度,常见于中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在中国,其分布于广西、广东省、云南、福建省、台湾、四川省等省区,均为人工栽培。山柰是原属热带地区的植物,在气候潮湿且最低温度不低于18℃的荫凉环境中生长,常见于山坡上、森林下、草丛中等阴凉潮湿的地点。在中国广西产区,山柰均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南亚热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无霜期337天,年降水量1500-1715mm,相对湿度为75%-80%。

习性

山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喜阳光充足、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气温在30~35℃时,植株生长旺盛,气温在0℃以下时,则地上叶片枯萎,地下茎停止生长,幼芽受冻害。山柰是较耐旱的作物,整个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不严,但干旱过长,叶子会出现枯萎,影响根状茎发育,而雨水过多,地面积水,会使地温降低,根茎发育减慢,易发生腐败病。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山柰叶色浓绿,质厚,根茎粗壮,而在光照时间少的阴坡地种植,叶色黄绿,质薄,根茎不发达。

山柰生长周期分发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根茎休眠期4个时期,发芽期是指从种茎幼芽萌动开始到第一片叶展开,大约20-30天;幼苗期是指展叶到具有第二片真叶时期,约75-85天;旺盛生长期是第二片真叶后,叶面积大量扩展,地下根状茎生长膨大,大约需120-140天,在霜降以后,气温下降地上部分枯萎根茎会进入休眠期。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向阳,排水方便的地块或缓坡沙质壤土地,选用生荒地种植更佳。而后对土地进行深翻,越冬使土层风化。生荒地到次年春再进行翻耕。种植前松碎土层,重施基肥,进行整地,并在四周开挖排水沟,使面平整,便于种植。

育苗方式

播种

山柰的自然结实率不高,应在8-9月开花期加强管理,提高结实率,并在10-11月收获饱满、无病的种子晾干保存,在翌年3月下旬进行播种。

根茎

在收获时选取适合的山柰根茎分割作种,储藏于沙中越冬。至春分清明节间进行栽种时取出,折取1年生的根芽,用草木灰涂抹伤口,随折随种。

组织培养

山柰的组织培养一般以其带芽块茎为材料,将其进行乙醇消毒并用无菌水漂洗,接种到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通过调整不同植物激素(CTK、NAA、IAA等)的配比等方式进行人工干预,诱导其形成不定根、不定芽,再将试管苗移栽到疏松透气的土壤中进行栽培,最终形成山柰植株。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栽种后1个月,幼苗开始出土。每月应进行中耕除草1次,中耕宜浅,并结合培土。9月以后,叶片已覆盖畦面,为避免损伤植株,不宜进行中耕,可手动拔除杂草。

水肥管理

及时进行追肥可增加山柰的产量。一般在5-6月齐苗后进行第1次施肥,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光合面积,为高产打下基础。在7、8、9月各施肥1次,施用时将肥料施于畦面,施后浅松土,使土肥混合。7-9月是山柰生长最快的时期,肥料的施用应满足山柰对养分元素的需求,加速其根状茎的生长,增加产量。如雨季水分多,土壤过湿,会引起山柰根腐病的发生。因此,在雨季要加强排水管理,防止涝害。9月以后雨量减少,要适当进行淋水或沟灌,保持土壤湿度,创造利于根茎生长的条件。

病虫害防治

山柰的主要病害为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山柰的根部腐烂,造成全株死亡,严重影响采收。高温高湿的环境可导致真菌大量繁殖,所以山柰根腐病在雨季尤为严重。为避免根腐病对山柰的影响,应在播种时就注重块根的消毒,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并对原穴及其周遭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病害扩散。山柰的虫害较少,偶有金虫等虫类咬食叶片,造成缺刻。为害较轻时可以不做管理,为害较为严重时也可采用锌硫磷颗粒剂进行撒施,或用马拉松乳剂稀释后进行喷雾处理或进行人工捕杀。

主要变种

山柰下级具有一变种大叶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var. latifolia),其产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广东省有栽培,柬埔寨亦有分布。其叶片近圆形,较正种为大,长13-20厘米,宽13-17厘米,叶背被长柔毛。大叶山柰在中国云南等地栽培作山柰药用。

相似物种

山柰与同属植物紫花山柰(Kaempferia elegans)以及苦山柰(Kaempferia marginata)在形态特征上存在相似,易混淆,具体见下表:

用途

食用营养

山柰可作为香草和香料使用,在马来西亚,山柰叶子被切碎并添加到沙拉中以获得菜品风味。在巴厘岛,山柰根状茎被捣碎后可作为调料添加到各种菜肴中。在泰国,山柰的根茎和叶子可添加到咖喱鱼中,还可与一种称为“kapi kua”的辛辣虾酱一起生吃。

工业原料

山柰具有樟脑的香气,其根茎研磨成粉后置于亚麻袋中做成香囊驱除衣服上的飞蛾类,也可用于制作香水。山柰根的提取物可用作商业化妆品制剂中的成分,作为皮肤调理剂进行添加;其根芳香可制成粉状添加到身体粉末和化妆品中。

医学药用

据《中华本草》记载,山柰根状茎可入药,其味苦,药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气血的功效,主治脘腹胀痛,腹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乳房炎食物中毒、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

相关研究

化学成分分析

有学者对山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山柰植物中主要含有二萜类、二苯基庚烷类、黄酮酚酸类等物质;山柰芳香油中含有30种成分,主要含有十五烷肉桂酸乙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等。山柰精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对一甲氧基桂皮酸乙酚、桂皮酸乙醋、冰片莰烯、对甲氧基苏合香烯等。

药理研究

根据《中国药典(一部)》记载,山柰的干燥根状茎可作为药材和饮片,具有镇痛作用。有学者研究了山柰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山柰中起镇痛作用的成分主要是其己烷提取物——反式,反式-己二烯二酸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可在芳香治疗中作为镇静剂使用。还有学者基于山柰提取物的药理活性,研究了山柰提取物在体外抗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活性,为PRV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山柰用于治疗疱疹病毒科感染的研究奠定基础。

经济价值开发

据相关研究表明,山柰抗氧化物(AOKGL)在猪油花生油鱼油中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抑制油类的氧化酸败,且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添加0.02%的质量分数就可使猪油的氧化酸败时间延长2倍以上,有望作为油类产品储存过程中的抗氧化剂使用。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7-02

..2023-10-07

Kaempferia galanga.植物智.2023-07-02

..2023-10-08

..2023-07-02

..2023-07-02

..2023-07-02

Kaempferia galanga.tropical.2023-07-02

..2023-07-02

大叶山奈.植物智.2023-10-07

紫花山奈.植物智.2023-10-06

苦山柰.植物智.2023-10-06

..2023-07-02

..2023-10-07

..2023-07-02

..2023-07-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