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郡 :中国古代郡、国名

更新时间:2023-09-25 12:22

山阳郡,亦为山阳国、昌邑国,是中国古代郡、国名。即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

山阳郡距今2160年。刘启中元六年,刘武刘武病逝,景帝封梁王武之子刘定为山阳王,国都昌邑。到了刘彻建元五年,刘定死后,山阳国除为郡,始称“山阳郡”。

从这以后,其名称几次变更为“山阳国”“山阳郡”,或“昌邑国”。直至新朝,将山阳郡改为巨野郡,才有了整体的变化,以巨野县城为治所,归属兖州

地理位置

山阳郡,其后为山阳国、昌邑国,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今菏泽市巨野县一带。另外今山东省潍坊市有昌邑市,据《宋书·地理志》记载:“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经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置昌邑隶之。”自此始有昌邑之名,非一地也。

历史沿革

刘启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武,其封国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封梁王武之子刘定为山阳王,分梁国北部数县置山阳国,国都为昌邑(在今山东菏泽市大谢集镇前昌邑村)。

刘彻建元五年(前136年),刘定薨,山阳国除为郡。元朔三年(前126年),鲁王子侯国瑕丘、宁阳来属。天汉四年(前97年),封皇子刘髆为昌邑王,以山阳郡置昌邑国,瑕丘、宁阳别属大河郡。属州刺史

刘弗陵元平元年(前74年),昌邑国除为山阳郡。甘露二年(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瑕丘侯国别属山阳郡。建昭五年(前34年),徙济阳王刘康为山阳王,复置山阳国。后废为山阳郡。

新朝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改山阳郡为巨野郡,以巨野县城为治所。

东汉初年,山阳郡为刘永所据。建武十五年(39年),封皇子刘荆山阳公国,十七年晋爵为山阳王。永平元年(58年),徙刘荆为广陵王,山阳国除为郡。建安十七年(212年),封皇子刘懿为山阳王。黄初元年(220年),魏受禅,山阳国除为郡。封刘协刘协为山阳公。

泰始元年(265年),以山阳郡置高平国,仍治昌邑县刘宋北魏高平郡,移治高平县(县治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隋初,山阳郡废。

行政区域

西汉山阳下辖二十三县。         《汉书地理志》载:“山阳郡,县二十三:昌邑、南平阳、成武、湖陵、东、方舆、橐、巨野、单父、薄、都关、城都、黄、爰戚、城、中乡、平乐、郑、瑕丘、甾乡、栗乡、曲乡、西阳。”

史料记载

山阳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莽曰巨野。属兖州。户十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有铁官。县二十三:昌邑市,武帝天汉四年更山阳为昌邑国。有梁丘乡。《春秋传》曰「宋、齐会于梁丘」。南平阳,莽曰黾平。成武,有楚丘亭。齐桓公所城,迁姬辟疆于此。子成公徙濮阳。莽曰成安。湖陵,《禹贡》「浮于泗、淮,通于河」,水在南。莽曰湖陆。东缗,方与,橐,莽曰高平。巨野,大野泽在北,兖州薮。单父,都尉治。莽曰利父。薄,都关,城都,侯国。莽曰城谷。黄,侯国。爰戚,侯国。莽曰戚亭。郜成,侯国。莽曰告成。中乡,侯国。平乐县,侯国。包水东北至沛入泗。郑,侯国。瑕丘,甾乡,侯国。栗乡,侯国。莽曰足亭。曲乡,侯国。西阳,侯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