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安乡 :岚安乡

更新时间:2024-09-21 15:32

岚安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古镇,位于泸定县城以北27公里处,海拔2400米,面积57.96平方公里。岚安的地形非常独特,四面环山,周围山峦起伏,怀抱一片小平川,这里居住着3000余名村民,其中,藏民族占了97%,一色的土木结构瓦房、楼,古朴别致,在远山掩映下,浓郁的丹巴藏寨民风和乡土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正文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岚安乡离泸定县城仅20多公里,却被列为泸定县最偏远的山乡。该乡为羌藏混居,以羌族为主,却是泸定县唯一的藏族乡。1387年(洪武二十年),在岚安(古岩州)设立茶马互市市场,为我国西南通往四川甘孜和西藏自治区的“丝绸之路”上的一站。红军长征时期在岚安乡建立过苏维埃政权,至今仍保留着红四方军长征时红军司令部和苏维埃政权的旧址、红军留下的标语和漫画等。神秘的人骨墙让人倍感肃穆。

地理位置

山寨海拔仅2400米,而乡内山峰多在4000米以上。莽莽原始森林古木参天,直径1米以上的巨木随处可见,松萝随风起舞如轻纱漫天。高山杜鹃分布极广种类繁多,每到杜鹃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花的海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后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山寨中遍植的苹果树上结满紫红的果实,阵阵果香迎面而来。大概由于地理的关系以及山寨的特殊性,岚安乡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绝少有外人光顾。2000年国际劳动节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岚安乡迎来了她的第一批游客,她的神秘与美丽才逐步为世人所晓。

概况

岚安乡位于泸定县北,是濒临大渡河边的高山盆地。全乡居民共三千余人,其中70%为贵琼藏族,约二千五百人。当地贵琼人因汉化较早,故新中国成立之初将其定为汉族。八十年代初当地贵琼人要求更改民族成分,经上级人民政府调查识别后,于1986年改定为藏族。

历史

据当地老人传说,贵琼人原为古羌人遗裔,其先民先居邛雅一带,蜀汉时代因汉羌发生纠纷,被诸葛亮派兵打败。雅安谈判时,诸葛亮要羌族不要再过单纯的游牧生活,动员羌人由高山迁居河谷坝地,从事农耕,以种田织布为业。此后,有部分羌人迁居河谷地带,学会了耕田织布;而另一部分羌人不愿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从邛雅迁往天全县,再迁泸定岚安一带。老人们说从征战中迁到岚安的,最初只有几户,居住在名叫"如衣岗"的山緻上。

当时整个泸定县地区是个无人区,岚安为高山上的沼泽地,即呈一小盆地,盆底为深泥潭,盆边皆茂密森林,现在的岚安坝当时不能居住,故初迁此地的人,最初只能住"如衣岗"。后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随着人口的繁衍和开发的进展,居民点从"如衣岗"逐步发展到"乌衣呷",再到"呷得足乌",即由高山盆地边缘逐步向盆地底部纵深处发展。当盆地底部开发后,原先的居民点如"如衣岚""乌衣呷"和"呷得足乌"等地,就显得非常偏僻了,居住此地的贵琼人到明清时代才开始学讲汉语。

大约在唐朝,岚安的开发已发展到岚安大坝中心,据说此时沼泽地已全部干涸,人们的居住和耕作区向肥沃的坝子发展,至今尚有《金鸭子》的历史故事流传下来。大约从此时开始,已有一条从雅安市天全县经岚安,至折多河大渡河,到西藏自治区的官道(即驿道),岚安是这条重要通道上的必经之地,此时到岚安的人渐多。

由于西藏吐蕃崛起,其势力向东发展,占领了大渡河、雅砻河流域,派藏兵驻守岚安一带。为巩固其统治,吐蕃对其占领区的土著实行文化宗教同化,西藏本波教即于此时传到岚安。吐蕃崩溃后又传来藏传佛教藏族大喇嘛乌吉勒木齐曾到岚安传教。岚安建有古喇嘛庙三座,至今遗址尚存。

唐朝曾在岚安设龙岩羁州,五代十国和宋代改名岩州、明代划归天全奴洛土司管辖,设岩州长官司。明代岚安最兴盛,开辟土地一万余亩,后来有些土地荒芜,至今遗痕尚存,当时的屋基也在。明朝在岚安设官府、今府第衙门、较场、刑场遗址犹存。明朝还在岚安设茶马司,在此进行茶马贸易,今遗址屋基还在。到清代,从雅安市天全县泸定县康定市西藏自治区这条路通了,取代了从雅安、天全经岚安至折多河大渡河,到西藏这条古道。由于大道南移、岚安逐渐衰落。宋明以来,岚安一直称岩州,后更名昂州。1947年国民党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西康省的泸定,以昂州山峦耸翠,时隐时现,改名岚安。岚安居民除土著的古羌人遗裔外,有从天全迁去的,有吐蕃统治时期戍守屯兵留下的,有汉族当兵、背茶、做小商贩到此落户的。

岚安与康定县东北的鱼通区仅一大渡河之隔,相踞不过20多华里,两地居民同属贵琼九支,婚贸关系十分密切。但1950年泸定县将岚安居民定为汉族,而康定市却把鱼通区居民定为藏族。岚安居民与鱼通区居民本为一个民族,应受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故后来岚安居民要求改定为藏族。

西南各少数民族多有同诸葛亮有关的传说故事。岚安贵琼人流传着其先民与诸葛亮作战谈判后迁到岚安的传说,目前尚缺史料作参证,故此说难以为据。但贵琼人确是从雅安市天全县迁到泸定、康定的,据康定县政协委员(贵琼人,宗教职业者"公巴")高兴武说,他的祖辈是天全高土司后裔,鱼通区高姓不少均为天全土司族人,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留居天全的成了汉族、迁到康定的成了藏族。不过,迁到泸定县康定市的高姓人,都只有汉姓而无汉名。据史籍记载,宋明之际,雅安、天全、汉源县一带,尚多青羌、弥羌、五部、六番等羌族部落,这说明岚安贵琼人的先民从雅安、天全迁到泸定岚安,可能不会早到蜀汉时代。

宗教习俗

岚安贵琼人把石头作为神灵崇拜,现因当地老年人不多,对此信仰的由来已说不清楚。他们崇拜天地山水风火雷等,而以对天神的崇拜最为隆重。贵琼人对五谷也很崇拜,凡有宗教祭祀活动,宗教职业者"公巴"必撒五谷驱邪。当地虽不产稻米,但对稻米亦颇崇拜。

动物崇拜中最突出的是崇拜羊神。每隔12年有一个羊年节,时在十月秋收之后。岚安以北大渡河沿岸的贵琼堡子男女老少都参加此节日,由会首、喇嘛和公巴主持。会期既到,杀羊祭奠,晚上打火把,各堡子将所杀羊的羊肉互相交换,祈求清吉平安。

从前贵琼人认为,人被"鬼怪"缠捉生病,患病须请公巴立水箸卜算,以桃或柳枝赶鬼收妖,即用桃柳枝做箭射杀鬼怪,或作法后砍一截桃柳枝装入罐内封埋。

新中国成立前,岚安贵琼人供奉的家神已改为红纸书写的"天地君亲师"牌位神、这显系汉式神。逢年过节向祖先焚香烧钱纸祭祀,最隆重是每年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春节前后须在祖坟上挂坟钱祭奠,这些与汉俗差不多。

最隆重盛大的节日是农历9月11日的"迎会",又称"转山会"。所谓迎接是贵琼人传统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当日以堡子为单位,男女老少皆节日盛装,背着吃的东西,带着祭品,到附近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的山上转山。这种活动是由堡子中几家老往户轮流当会首,全堡子凑集钱粮物资,经过一番筹划后举行。请神作法和祭祀活动由公巴主持。作法跳神时沿"神路"跳来跳去,公巴一边唱跳,一边撒粮食,呼唤山中禽兽来吃,表示当天让它们吃够,以后不准再糟蹋粮食庄稼,并请天神山神保佑全堡子人寿年丰。公巴敬神作法毕,大家即在山上吃醪糟和果子等,称为吃"小饮食"。然后大家回堡子坐席,开怀畅饮。宴毕,群起跳锅桩,唱歌看戏,尽欢而散。各堡子举办"迎会"后,还要在乡上集中举办一次。如岚安乡共五个堡子,各堡子办会后,乡上再举办一次大型迎会。贵琼人中的藏传佛教为红教,虽有流传,但并不很盛。他们主要信仰其固有原始宗教,其宗教职业者为巫师"公巴",又名"汶献神"。公巴作法时身穿案子。案子,藏语称"堂卡",原为藏族本波教宗教职业者作法时张挂的神像画。但公巴的案子不张挂在墙上,而是做成法衣穿在身上,作法时以显神威。公巴作法时头戴钱纸扎的羊角帽,敲羊皮鼓舞蹈,用贵琼语演唱。公巴的宗教活动本来是很独特的,后来渗杂了念藏文经,然而并不解其意。如从前公巴做丧事法事,只敲羊皮鼓,用贵琼语演唱,一般三天结束。后来须做三天,七天,甚至四十九天,全念藏文经,这与原来的原始宗教活动相去甚远。公巴既有父子承传,也有师徒相传。为人作法后,一般可得一套衣服,或可得鞋袜衣帽。

服饰饮食

贵琼人头包白色或青色大帕,身着长衫,拴白布或红布腰带。妇女穿青布领夹,脚穿扎花云云鞋。鞋的前端有一个像鹰鼻的尖嘴。鞋面的花扎得很好,形似天上的云彩,故称"云云鞋"。贵琼姑娘从开始学做针线起,直到出嫁之前,必须做若干云云鞋储备起来,以便在结婚时赠送亲戚家门。人死后必须穿云云鞋,据说不穿此鞋,祖先不认其为自己的后代。有关云云鞋的样式、做法和传说,与松理汶茂羌族的云云鞋完全一样。妇女戴耳坠,领上戴银牌,身穿蓝色长衫青布领夹和白布衬衫,两条长发辫垂于左右,喜欢拴围腰。男女老幼都穿砍肩羊皮褂。青年小伙子穿麻窝草鞋。

贵琼人现在的主食是玉米。最早是荞子和圆根,后来引进玉米、黄豆,最后引进阳芋和小麦。玉米的吃法是先将其磨成面,调以开水,做成馍馍,在锅边烙后,丢入火塘烧熟即吃;或用玉米面做蒸粢饭或饺团吃。黄豆磨后做成豆腐,做豆腐花或连渣菜。洋芋做主副食均可。肉食主要是猪肉。每家每年最少杀猪一头,有的杀二、三头。杀猪后处理猪肉有两种办法:一是做成猪膘,即杀猪后去头腿、剖成两半,吊在楼房里吹,家有红白喜事办筵席时吃;二是做成小块腊肉,逢年过节或客人来家时吃。敬神一般用最肥的猪膘肉。

贵琼人最喜爱的嗜好是自种兰花烟草和自酿的酒。酒有两种:一是白酒,即是节日饮的罐罐酒;二是咂酒,又称杆杆酒。咂酒装在一个大坛内,从坛口插入几根细竹管,众人轮流吸食。由于这种吃法很不卫生,易传染疾病,现在已改为碗喝,一人一碗。

居住情况

贵琼人聚族而居,以姓氏为单位居住在一起,一姓人住一个堡子。泸定县岚安乡的高、王、贾、余、陶、杨、杜等姓,各住一个堡子。前四姓被称为岚安的四大家族,后三姓称为三小家族。各姓氏互通婚姻外,还同大渡河对岸康定鱼通区的贵琼人通婚。

贵琼人的住房为一种木石混合结构的碉房,一般为三层或四层,呈四角或六角形。顶上一层用以打晒粮食和供神,即供白石神或插麻吕旗(藏传佛教神灵的表征),有的还在这层设经堂(喇嘛教的)。在白石神和麻吕旗旁放一香炉("松枯"),祭神时用以熏燃檀香或蜜香柏。中层用来堆放粮食和储藏较贵重的东西。如果是三层楼房,则这层还要住人,为主要生活用房。底层是关牲畜的畜圈。如果是四层楼房,则倒数第二层为储藏室,倒数第三层为住人的生活用房,包括住房、厨房兼会客室,室内有灶和火塘。底层关牲畜。这种房屋别致之处是屋内只有一根柱子,显得很宽敞。生活用房有一间堂屋,堂屋中有个火塘,饮酒待客跳锅桩均在此。房屋底层辟有一个厕所,直通二、三、四层,二、三、四层称为"吊脚厕所"。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已不用这种厕所,而在房屋附近另建厕所。这种房屋以石垒成,坚固耐用,不少房屋已住了几代人,至今仍在使用。从形状看,一般上小下大,远望略呈塔状。最古老的碉房修得更高,顶部也更小,其上放一大石版即可盖顶。后来的房屋顶部修得较大,有的房顶的半边是亮出来的,称为"土楼"。土楼既是收割粮食的堆放处,又是藏传佛教的经堂。每家房屋大门顶部左右二角上方均绘有大牦牛角图案,人们进出大门时,仿彿是从牦牛两角之间来往,说明贵琼人对牦牛是很崇拜的,表明他们是古羌人之一支,即史籍所载是"牦牛种,越西羌"的遗裔。

贵琼人为什么修建碉房?传说古代常有外来侵犯,人畜和生命财产安全无保障,因而修建这种牢固的碉房,他们称为"邛笼"。碉房的墙有两尺多厚,用片石和泥木垒砌,中间夹以木条。木条既是一种装饰,又使石头与石头之间相互拉紧,不易倒塌,不怕外面用枪打或用笨重的器械撞击。当外面有强梁侵犯时,有一种特殊的墙眼,能从里面窥见,并可从此墙眼射箭或打枪抵御。碉房外面很光滑不怕火烧和水冲。新中国成立前,贵琼人即靠碉房自卫。

生活用房内的火塘边安置有三根石桩称为锅桩。其中有一根较大,两根较小。较大的一根靠近供神方位,称为上方,此锅桩代表贵琼人。两根较小的锅桩分别代表彝族汉族。三根锅桩分别代表一个民族神,说明贵琼、彝族和汉族杂居毗邻,相互交往的历史悠久,以至在宗教信仰上有此明确的反映。

由于代表贵琼人那根锅桩的方位是上方,按照他们的习惯,这个方位的坐位是不能让给其它民族的客人坐的。为了尊重其习俗,其他民族的人到贵琼人家作客时,只能坐其它方位的坐位。这是其他民族的人到贵琼人家作客时必须注意的。

婚姻制度

从前贵琼人的婚姻不是自主的,甚至父母也无权完全包办,而是由一姓的族长作主。一般为姑舅表婚,即舅舅家女和孃家儿成亲。这种亲上加亲,又称"竹根亲"。一般本地姑娘不外嫁。整个婚姻必须经过说亲、定亲、开话、接亲等步骤。

说亲一般男家主动,如看中某家姑娘,则准备两把面、两瓶酒、一个猪肉,请红爷(介绍人)前往说亲。此人必须对男女两家都十分了解,并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人。红爷到女家说明来意,详细介绍男家情况,提出联姻要求,听听女家反应如何。如红爷认为可能性不大,则转告男家说亲无望。如认为可能性大,则建议男女两家各请自己的家门房族商量决定。在家门房族商量中,族长的意见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家门房族商量时,如有较大分歧则作罢。如无较大分歧,男家再请红爷到女家说亲,这就称为吃"定亲酒"。吃了定亲酒后是不能随便翻悔的。定亲若干年后才接亲,举行婚礼。

结婚前,男家请公巴算八字合婚,择定结婚年月日时,然后请红爷到女家正式通知何时接亲。送女家的礼品为半边猪的猪肉,一坛酒、几升米,称为吃"开话酒"。

办婚事前一天,男女两家均将家门房族请齐,推选家门中最有威望的人为总管,有的族长即为总管,整个婚事由总管主持。再推举出支客师(专门负责接待和安排宾客),内管(专管办婚事的钱财物资)。茶房(管烟茶)、酒房(管酒)、饭房(管厨房、炊事等)、跑堂(办婚事中需要什么随时听侯调遣)等,分工负责,包干到底,一切听从总管调度。举出这些执事人员后,主人即将准备办婚事的钱财物资交总管、内管全权支配,待三天婚事基本结束,总管、内管才将办婚事的帐目和剩余钱财物资交还主人。贵琼人办婚事分为请帮办、正筵、谢帮办三次。

办婚事的费用主要由主人自负,如自家确有困难,或短缺什么,主人可向家门房族提出,请求帮助。家门房族根据要求和自己的情况,凑集什么。由于贵琼人办婚丧事都是家门房族帮办,所以办婚事的前一天男女两家都请帮办,即于当日请家门房族吃酒,商量和安排如何将婚事办好。

办婚事期间,男女两家门房族都前来送礼。从前送粮食,新中国成立后送被单、被盖、箱子、毯子、衣服等,也有送钱的。

贵琼人的姑娘出嫁和男家接新娘到家时,都须请公巴敬神作法,所有仪式法事全由公巴主持。

新姑娘出嫁不坐花轿,而是由人背。不是夜半三更背走,而是白天背走。一般是哥哥(或弟弟)背妹妹(或姐姐)。如新娘没有兄弟,则由新娘的表兄或表弟背到男家。男家在接亲时尽管备有一匹披红戴花的马到女家,但新娘并不骑马到婆家,这匹马仅仅作为壮观瞻的一种威仪。

男家到女家接亲时,新娘要在房中哭嫁,其父母也要哭。新娘之所以哭,因父母养育之恩深重,舍不得离开父母。其父母之所以哭,因费尽心血将女儿养大,能够做事了,舍不得女儿离开,但新娘毕竟要出嫁。此时新娘须给自己的姑孃们送帕子。贵琼人的婚俗,新娘向姑孃们送帕子后,将来新娘生孩子打十朝满月时,姑孃们才给她送礼,否则姑孃们不但不送礼,还可能造成新娘与其姑孃们之间的不和。

此时男方的接亲人在耐心等待。敬神毕,新娘由其兄或弟背着起程,前面彩旗开路。这种彩旗是用一根竹杆悬挂着灯笼,灯笼上扎红带,由一人擎着竹杆走最前面。接着是一匹披红戴花的马,后面是被背着的新娘,鱼贯而行,向男家进发。

新娘到男家后,立即由公巴敬神作法,随即举行婚礼。此时新娘将自己扎的花带送给侄女,将青布或白布手巾由送给侄儿,以示长辈爱护下辈。新娘送每个长辈一双云云鞋,以示晚辈尊敬长辈。然后男家主人举行谢红仪式,由一位能言会道,善说喜庆诙谐话的长者致词,使整个婚礼达到高潮,并向红爷献礼、即所谓"红爷大人跑断腿,用个猪头表谢忱!"

当晚为男家花夜,以新房和堂屋为中心,喝茶饮酒唱歌,男女老少围成圈,携手跳锅桩。堂屋正中桌上放着酒和茶,大家绕桌唱跳一阵后,喝茶饮酒,然后又开始唱跳,这样一直闹个通宵。著名的婚事歌有《顺腊达勒》,《阿腊约》等,可惜现在已无人将其意译为汉语了。

花夜之后谢帮办,因家门房族帮了忙,主家感谢他们,请他们坐席饮酒。接着客人散去。三天之后新郎、新娘一道回门,即回娘家,然后再回来。整个婚事结束。

贵琼人办婚事一般要办几十桌。婚后第一个新年节时,新郎、新娘须到家门房族和亲戚长辈家拜新年。

综观贵琼人的婚姻制度和整个婚俗,与松理汶茂羌族基本相同,甚至某些细节也完全一样。

丧俗

贵琼人家里如死了人,死者断气后即鸣枪三响,称为放"起身炮"。然后将遗体晾在家里,让家门亲戚吊唁告别,验看是否为正常死亡。如非正常死亡,死者为女的,其娘家要前来打丧火,即前来说理,甚至打官司。死者是男的,其兄弟姊妹也要问罪,即问死者子女虐待其父之罪。

人死后,丧家立即请公巴卜算,选择日子何时埋葬。公巴根据死者生卒年月日时辰择定。入殓之先,遗体须穿戴一新,新衣只穿单数,不能是双数,一般为三、五、七件。头上须戴帽子。死者为青年人,须穿云云鞋。死者为老年人,须穿尖尖鞋,然后按择定时日埋葬。

在行葬礼之先,丧家要给死者家门亲戚中的下辈每人发一张孝布,棺材上铺红毡,上面放一只鸡。公巴敬神作法后杀羊一只,剖羊腹查看内脏何处有损伤病变,即据此断定死者因何种病去世,并据此断吉凶祸福,决定须做什么法事。这表明贵琼人将人视为与羊同体,这种作法与松理汶茂羌族一样。

新中国成立前,岚安乡贵琼人已多行土葬,只有凶死者行火葬,如抹喉、吊颈、坠岩、沉水、妇女难产而死者。由公巴主持,先给死者穿好衣服、公巴请神作法后,将遗体置于柴上焚烧,将骨灰装入坛内,再放棺材内埋葬。新中国成立前,岚安山林为各姓氏公有,祖坟墓地亦为各家族公有。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各姓氏的人死后,仍只能埋在本姓家族的公共墓地,而不能随便乱埋。

社会礼俗

岚安贵琼人的家门亲戚和邻里之间,在农忙时皆换工互助,素无往还的人是不换工互助的。但谁家死了人,无论过去有无往来和仇怨,只要一听到枪声,大家都前往襄帮,认为这是行善。至于办喜事,如结婚、祝寿、生子等等,必须有人请,才前往祝贺。

贵琼妇女主要从事家内劳动,野外和田间劳动主要由男子担任。新中国成立前,岚安青壮年男子春夏季到新街(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过去称功)赶烟会(即种植鸦片),家中无人从事田间劳动时,妇女才从事田间劳动。当时岚安与阿坝州的清平大小金川之战一带关系密切,并有姻亲关系。

其他

岚安的牧场很集中,无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只有两个牧场:一为马方山大草坪,一是椅子山大草坝,均为大众公有。在明代以前,畜牧业在岚安贵琼人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当时岚安为茶马贸易市场,汉官和汉商以茶叶、盐巴交换康藏地区少数民族的牛马。岚安的畜牧业也很发达,毛织品如子裹腿非常有名。至今50岁以上的还会织毪子。

岚安贵琼人放牧以堡子为单位,每家养有大小牲畜数十头,交擅长放牧的人集中管理。这样管理既得法,又节约劳力。让其他人专心农业和其他生产劳动,如织毪子、养蜂等。这种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仍旧。

当地传统牲畜为牛马羊,羊有山羊和绵羊。传说从前羊群多,羊毛织品也很多。牛肉为主要肉食,马为主要力畜。羊的用处在日常生活中最大,如治病敬神,人死后确定死亡原因,卜算吉凶等,均须杀羊。穿的毛织品主要是羊毛。但到明代以后,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下降。这种衰落主要是伴随着康藏大道南移和茶马贸易的衰落而来。

新中国成立前,岚安已有水磨,但很小,不开齿,而钻"满天星",因此磨的粮很粗。安装绳吊的开齿大石磨,是从外面汉区引进的。

传说明代以前,岚安贵琼人的土地均为自耕,当时土地也不多。明代垦地较多,但也没有出租的。到清代,经济比较发达,用钱作货币。随着贸易交换的发展,才开始出现土地出租买卖。租子采取分庄,即对分制,租种者给出租者若干背或批(当地一种计量单位)粮食。至于借贷,其利息为加五加六,即为5%、6%。

这种租佃关系一般仅限于本民族内部。从前岚安有对外来人不准招佃出租和买卖土地的规定。外来人必须是顶门缺户才能耕种这里的土地,即某户人死绝了,外来人愿顶这家的门户,才可以耕种绝户的土地。但耕种人心须向绝户的族长租种并向其交租。

在明代,岚安堡子因系茶马贸易市场和古道要站,故堡子就是街子。后来大道南移,岚安街子也不存在了。

岚安的民俗音乐民谣,传说故事较多,如《九仙灯》、《两个神仙斗法》等,可惜很难译成汉文。前几年用藏语文整理翻译了一些,因贵琼语与藏语不同,将贵琼语改成藏文就失真。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