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中国四川省的一个自治州

更新时间:2023-04-29 14:51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属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总面积为84,242平方千米,首府为马尔康市。截至2022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89.52万人。该州是四川省省第二大藏区和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端,横断山脉北段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该州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也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最高峰为四姑娘山幺妹峰,海拔为6250米。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治地今松潘县北),隶属蜀郡,阿坝州才开始有建制。汉朝时,置汶山郡(治地今茂县凤仪镇)。隋唐时代,在阿坝州地区实行跌州制度,宋代基本沿袭隋唐时期的建制。元朝时期,在阿坝州松潘、岩、叠、威、茂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清代仍承袭土司制度。乾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阿坝州地区先后设置杂谷厅、功屯务厅。民国时期,设置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50年1月,建立川西行署区茂县专区。三年后,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2022年,阿坝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62.51亿元。,人均GDP为56473元。阿坝州农牧产业较为发达,有汶川“甜樱桃”、阿坝“黑稞麦”、小金“高山蔬菜”等特色农牧品牌。阿坝州特色节日较多,如藏历新年、羌历新年、祭山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比较丰富,如羌族刺绣、吉祥面具舞等。阿坝州景点众多如九寨沟、四姑娘山、松州古城桃坪羌寨红原月亮湾等。

名称

“阿坝”的名字形成于唐朝时期。在李世民贞观年间,吐蕃松赞干布以武力进攻松潘,并向唐朝求婚。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他从吐蕃腹地阿里一带迁徙了部分民众至本地并在此繁衍生息。这些人自称为“阿里娃”。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娃”的简称“阿娃”(意指阿里人开发的地区)逐渐被作为地名使用,并被汉化为“阿坝”。其中,“阿”是“阿里”的简称,而“坝”可以翻译为“者”或“人”,这表明一个对人的称谓最终演变成了对地名的称谓。

历史沿革

先秦至秦汉

在公元前316年,即姬定五年,秦惠文王派遣司马错前往蜀地。两年后(公元前314年),秦国在蜀地设立了蜀郡,任命张若为蜀守,管辖13个县(道)。其中,湔氐道涵盖了现今阿坝州的地区。

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分巴割蜀,以成犍广”时期,广汉郡的甸氐道治所位于今阿坝州九寨沟县城关附近。郡领的县(道)涵盖了现今的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县、黑水县6个县的领域。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国之后,返回镇压西南夷,设立了汶山郡(治所位于今茂县凤仪镇北1公里),辖区包括5个县(道)。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汉宣帝废除了汶山郡,并将这5县(道)并入蜀郡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湔氐设置了蜀郡北部都尉(蜀郡属国都尉)。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任命陈震为蜀郡北部都尉,不久又将其任命为为汶山郡太守。汶山郡治所在绵虒镇(今汶川县附近),下辖8县。

魏晋至隋

晋朝统治蜀地39年期间(公元265至304年),设置汶山郡隶属于益州,下辖8县,有7县在阿坝州境内。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汶山郡废除了广阳县,升迁县侨置入蜀郡。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汶山郡领2县侨置都江堰市(今都江堰市),侨置升迁县入双流区(今成都市双流县)。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南梁设置绳州,内设两郡,其一为汶山郡,治所在汶川县。

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扶州 、龙涸吐谷浑依附北周 。北周在羌地设立翼州,同时划分为4个郡和4个县,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复置汶山郡领汶川县。天和六年(公元571年),郡上设总管府。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实行州县两级制度。将汶山划分为蜀州、翼州和覃州,各州下辖的县进行调整,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蜀州改为会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度,合并会、翼、覃三州为汶山郡,将邓州改为同昌郡。这两个郡共有14个县,除北川羌族自治县外,其余13个县均位于阿坝州境内,但除了这13个县的阿坝州其余各县尚未纳入王朝版图。

唐至宋时期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隋朝的郡改为州,同昌郡改为扶州,汶山郡改为会州,并新设松州、翼州。次年,汶川县的涂羌归顺,于当地设立羁涂州(今汶川县耿达乡),归会州都督管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设立会州总管府,负责会、翼两州的军事事务。第二年,会州更名为南会州,以区别于甘肃靖远的会州,因白苟羌归附,另设立恭州(今阿坝州理县附近)。武德七年,鲜卑族首领吐谷浑等占领松州,扶州僚人发动起义,经过战斗后平定,南会州总管府升级为都督府。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白苟羌首领归附,在维州故地设立州、县,废除涂州。第二年,松州督领新设64个羁縻州,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松州又督领党项族地新设10个羁縻州。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与吐蕃结亲,设立当州。至德二年(757年),剑南道被分为东川道和西川道,此时,阿坝州地区划归剑南西川道管理。唐宝应二年(763年),吐蕃大战西山 ,夺取维州改名为“无忧城”。

唐王朝与吐蕃征战不休,建元四年(公元783年),双方议和,约定边界,在剑南西川地区,岷山以西和大渡河以西、南的大部分地域均属于吐蕃(今阿坝州的大部分区域在当时处于吐蕃的统治之下)。然而,茂州和维州以西的地区仍存在领土争议。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唐朝吐蕃的民众反对战争,推动双方达成“逻些会盟”。根据盟约,唐、蕃边界以“清水会盟”所划定的区域为准,并进行重新审定。因此,茂州以西的地区全部归属于吐蕃。在“长庆会盟”之后,西山茂州以西的各州都成为吐蕃的军事领土。

晚唐五代十国时期,蜀地曾先后由十国中的前蜀后蜀统治。在前蜀和后蜀时期,由于缺乏开发实力,原有的羁縻州和县逐渐衰落,吐蕃继续控制着邛崃山脉以西的11州的土地。宋代,阿坝州境内,除了仍由吐蕃统治的地区外,其他地方都隶属于益州路管辖。

元明时期

元至元八年(1271年) ,蒙古征服吐蕃,宣政院直接管理藏区事务。元朝时期,在阿坝州境内设置多处安抚司,后改为宣威司。

明朝初期,在阿坝州境内设置茂州(今茂县)、汶山长官司(其治所在今阿坝州茂县西北)、静州长官司(治所在今阿坝州茂县内)等。明朝时期,该地一共有17个长官司和5个安抚司(分别是八郎安抚司、麻几匝安抚司、阿角寨安抚司、芒儿者安抚司、 思琼日安抚司、杂谷安抚司)。

明洪武十年(1377年),威州镇、茂州等处的土司董贴里聚众闹事,朝廷命令御史大夫丁玉平羌县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他。率师讨之。十二月丁玉的军队来到威州后,董贴里请求依附投降,承制设立了威州千户所。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6年)龙州土司、宣抚使薛兆乾与土司副宣抚使李蕃有仇,诛杀了李蕃的全家,抚按传书给兵备事赵教,要他审查这件事。薛兆乾感到害怕,便纠集白草的番族人数千与军队交战,分别占据各关隘,并切断松潘县的输饷粮道。茂州、松潘沿途各个寨子的居民被烧被劫者无以计数。第二年平息了叛乱,朝廷将龙州宣抚司改为龙安府,设立流官来管理该地。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大小粟谷的土司进攻边关的营寨,巡抚徐元太坐镇松潘,用数十万的兵力征讨潘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马湖,大兵围剿到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各个寨子都空了,居民所剩无几。松潘管束守卫艰难,于是丁玉在内部设置军队,在外部安抚土司,并设置抚慰使来治理边境的居民,安抚了藏族羌族人民,各个羌族藏族的寨子相安无事40余年。

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大致承袭了明朝建制。雍正时期,设置松潘厅(下辖今阿坝州若尔盖县、九寨县、红原县阿坝县大部分地区)。在乾隆“改土归流”,设置杂谷厅(其治所在今理县境内)、懋功厅。懋功厅包括懋5个汉屯,另外还设置6个土屯。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瓦寺土司十五世曲伸在清兵伐蜀之成都市战役中,率领部队归附朝廷而受封,得到了耿达镇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之地。

清乾隆元年(1736年),茂州曲谷,三龙32寨羌民,在麻黄寨王特召集下,群起反抗瓦寺土司的勒索和压榨,选派代表赴成都,向行省衙门告状。两年后在压力之下,曲谷和三龙改由茂州管辖。

清乾隆十一年至十二年(1746~1747年),大金川县安抚司莎罗奔在1746年夺取小金川土司印信占据其地。1747年又侵占革什扎和明正两土司属地,朝廷派兵征讨,金川事件势态扩大。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平大小金川之战久战不捷,皇帝下令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恰逢莎罗奔愿意议和归降,皇帝允许,第一次金川之役结束。杂谷土司苍旺征金川有功,升为宣慰司。

乾隆十七年(1752年)杂谷土司苍旺劫掠梭磨和卓克基土司地,拒绝四川总督调解和裁决。四川省总督奉命进剿,杀死苍旺,废除杂谷宣慰司,强行改土归流。设置杂谷直隶厅,派流官治理,建立了不同职官,选择本地人和汉族官员充任。此后,汉族人口迁入,逐渐形成汉、藏、羌杂居地区,杂谷脑逐步成为商业集散地。

清乾隆三十年至四十一年(1765~1776年),大金川土司在1765年攻扰党坝、松岗等处。大金川土司郎卡在1766年与邻近各土司内讧,高宗责川督查办。1769年,小金川与沃日(鄂克什)两土司又起争端。清廷在1770年出兵干预,乾隆下令第二次征剿金川县。在1771年攻克小金川美诺,小金川土司僧格桑遁入大金川,清兵移动军队进攻大金川。1775年,清兵攻克大小两金川土司要地。大金川土司索诺木在1776年率领众人拿着印信请求投降,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两金川改土归流,大金川设置阿尔古厅,小金川设置美诺厅。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废除道制,改为府、州、厅直辖省。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又实行“废省改道”,以道统领县,将四川划分为7个道。阿坝州属于川西道,辖茂县、汶川县、懋功县理番县松潘县。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茂县成立了“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申请批准,将绥靖屯和崇化屯合并设立靖化县,并辖管绰斯甲土司地。自此,第十六行政督察区共辖有六个县,分别为:松潘县、茂县、汶川县、理番县、懋功县和靖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四川省被撤销,设立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原第十六行政督察区更改为茂县专区,隶属于川西行政区,治所位于现茂县凤仪镇,下辖6个县。

1952年8月,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政区被撤销,重新设立四川省茂县专区归属四川省。第二年,政务院批准撤销茂县专区,设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治所茂县风仪镇),隶属于四川省。同年4月27日,政务院批准设立阿坝县、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马尔康市办事处(县级)、黑水县、绰斯甲县、南坪县和若尔盖县。至1953年底,四川省藏族自治区辖汶川县、茂县、理县、松潘县、南坪县(今九寨县)、大金县、小金县、阿坝县、绰斯甲县、黑水县、若尔盖县和自治区办事处(马尔康)。

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首府从茂县凤仪镇迁至刷经寺。次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1956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办事处,设立马尔康县。1958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茂1958年,茂县和汶川县合并设立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原茂县、汶川县及理县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辖区,县治地位于威州镇。同年5月,阿坝藏族自治州州府从刷经寺迁至马尔康。

1958年10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壤塘县,以原相当于区级行政委员会所辖的地区为其辖区。1960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理县,设立红原县,辖区包括刷经寺以北、阿坝县的部分地区,县治地设于哈拉玛;原理县部分地区并入茂汶羌族自治县和马尔康县。同时撤销南坪县、绰斯甲县,其辖区并入松潘县县、金川县和壤塘县。至1960年,阿坝藏族自治州共辖10个县。

1963年6月,国务院批准恢复汶川县、理县、南坪县,分别以原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辖区。至1964年,自治州共辖13个县。1983年3月18日,设立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县级),直接受国家林业部和四川省林业厅双重领导,辖区包括原汶川县卧龙、耿达镇两乡。

1987年7月,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更名为茂县,同时撤销汶川、理县、松潘3个县的13个羌族乡。1990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县的区级建置撤销,实行县、乡两级管理,自治州辖13个县。1998年,南坪县改名为九寨县。

地理

位置境域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交汇地区、中国地形阶梯从第一级到第二级的过渡地带、横断山脉北部。阿坝州的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0°30'至104°27',北纬30°35'至34°19'。阿坝州北部、西北部与甘肃省青海省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雅安市毗邻,西部与甘孜藏族自治州相连。阿坝州南北延伸约414千米,东西宽约360千米,总面积达84,242平方千米。平均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气候

全州县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受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阿坝州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属于大陆高原气候,四季气温变化不明显。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则相对凉爽且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东部为高原亚温带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垂直变化大,高山潮湿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年平均气温5.6℃~8.9℃。在高山峡谷地带,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从亚热带逐渐过渡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呈现显著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形成干旱和半干旱地带。海拔2500米至4100米的坡谷地带为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在1℃至5℃之间。海拔4100米以上属于寒带,终年积雪,长冬无夏。。阿坝州降雨季节分明,通常从上一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不足20%,而5月至10月为雨季,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各县平均降水量在490-833毫米之间。高原和山原地带日照充足,全年总日照时数为1566-2418小时。

地质

阿坝州位于东部地台区与西部地槽区的梯级过渡带——龙门山褶断带上,属于相对活动的松潘-甘孜地槽系。该区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为复背斜构造带,例如若尔盖县郎木寺至南坪一线的南坪复背斜,龙门山褶断带西侧的平武金汤复背斜,从中滩堡至理县薛城的区域以及鹧鸪山及其以西的若尔盖金川复向斜。其中,若尔盖金川复向斜的分布面积占阿坝州境内面积的60%至65%。总体而言,阿坝州境内的构造体系表现为一个巨大的、朝南不对称的弧形弧顶结构。主要地层为古代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等时期的片岩、硅质岩、千牧岩、板岩石灰岩。除复背斜之外的夏向斜构造带,广泛分布有中古代三迭纪的浅变质砂页岩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受内应力和外营地作用影响强烈,山高谷深,谷坡陡峻。岩层褶皱严重,结构松散,岩石破碎,重力地貌发育显著。因此,阿坝州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倒石堆等自然灾害。

地形地貌

地形主要为高原和高山,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为2300米,地面间高低差异可达3000米左右。根据地貌特征,阿坝州可划分为高原区、山区和高山峡谷区三个类型。高原区包括阿坝、若尔盖县红原县和塘县北部地区,海拔在3400-4000米之间,面积为30726平方千米,占全州土地面积的36.8%。山区位于高原区东南部,地形为岭平谷宽,占全州总面积的21%,面积约为17546平方千米。高山峡谷区分布在东南部,位于山区以南,面积为35154平方千米,占全州总面积的42.2%。阿坝州主要山脉有位于州境内东北部的岷山山脉,主峰为雪宝顶(藏名夏尔冬日,意为东方海螺山),海拔5588米,以及位于阿坝州中南部的邛崃山脉,主峰为四姑娘山(藏名斯各拉柔达,意为保将山神)的幺妹峰,海拔6250米,为阿坝州境内最高峰及四川省省第二高峰。

土壤

阿坝州的土壤类型繁多,构成复杂,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同时发育,并呈交错相嵌状分布。具体种类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草甸土和沼泽土等。其中,亚高山草甸土占比最大,达到阿坝州土壤总面积的34.03%,另外,高山草甸土、暗棕壤、棕壤类型土壤占比也超过了10%。

水文水利

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阿坝州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阿坝州境内河流数量众多,溪河530余条。流域面积大于或等于500平方千米的有54条,200至499平方千米的有61条,100至199平方千米的有92条。主要河流包括岷江、大金川、小金川、白河、黑河和白水江等。除白河和黑河属于黄河流域外,其他河流均属于长江流域,分别隶属于岷江水系、大渡河水系、嘉陵江水系和涪江水系。

阿坝州共有约540个大小湖泊,总水面约为70.5平方千米,总蓄水量约为7.45亿立方米。茂县的迭溪海子是最大的湖泊,蓄水量约为1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包括南坪的龙寨沟(湖)、若尔盖县的错尼达、坚错热洼坚等。这些湖泊多为冰雪消融后形成的冰蚀湖冰斗湖,也有一些是高山洼地的积水湖。

阿坝州的沼泽主要集中分布于若尔盖和红原县两县境内,其他各县仅在海拔3500-4000米的局部地段上零星分布。沼泽区南北最长约200公里,东西最宽约100公里。沼泽分布面积约为3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一般称之为“若尔盖高原的沼泽”。类型一般有湖滨洼地沼泽、闭流宽谷沼泽、伏流宽谷沼泽和阶地沼泽。

黑水西尔芦色水利工程是阿坝州黑水县中型水利灌溉项目,解决了黑水县3.04万亩土地灌溉问题,改善该县芦花、红岩、木苏等6个乡镇的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马尔康市脚梭两河水利工程是阿坝州马尔康市重点水利灌溉工程,涉及3镇6乡27个行政村,设计灌面2.44万亩。

四川阿坝双江口水电站大坝是大渡河流域上游控制性水库,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总库容29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建成后可增加下游梯级电站枯期平均出力176万千瓦、枯期电量66亿千瓦时。截至2023年5月,还处于建设中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2月,阿坝州的土地总面积为830.03万公顷。耕地面积为9.4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01%;园地面积为1.1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0.14%;林地面积为376.0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3%;牧草地面积为452.1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4.5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3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0.28%;交通用地面积为1.3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0.1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6.5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0.79%;其他土地面积为64.3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75%。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阿坝州位于北亚热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植被具有明显的高原特征。植物分布呈垂直变化,类型繁多且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区有140余科、1500种以上的植物,其中资源植物约占75%,包括592种药用植物、64种芳香油植物、37种淀粉植物、79种纤维植物、68种单宁植物和100多种油脂植物。经济林主要包括苹果、雪梨、核桃、花椒、漆树、杜仲厚朴、板栗、桃、李等。茂县的小金苹果因其果实大、颜色鲜艳以及酸甜可口的口感比较受欢迎。另外,阿坝州拥有多种经济树种,如冷杉属云杉落叶松桦木毛白杨等。截至2023年4月,阿坝州拥有1960余种野生中药材,占全省的50%,蕴藏量达到8.5万吨。在这些药材中,有179种为中国国重点普查中药材,占49%。该地区盛产虫草、松贝、麝香以及疏叶当归、甘松、当归、刀党和黄芪等名贵及大宗药材。

动物资源

阿坝州动物种类中,有81种毛皮动物,其中哺乳类59种、鸟类20种、爬行纲2种。喜马拉雅旱獭是毛皮兽中产量最高的一种,年产量约为2万张左右,其次是黄狼皮、草兔皮和灰兔皮等。豺猫、赤狐藏狐、果子狸、黄鼬香鼬、貉等也是常见的毛皮兽品种。渔猎动物在阿坝州共有70种,包括哺乳类27种、鸟类14种、爬行类2种和鱼类27种。在爬行类中,菜花烙铁头蛇肉可食用且具有医疗作用。阿坝州的药用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有99种,例如蝙蝠、野兔的粪便、鸳鸯肉等。

矿产资源

阿坝州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4月,已发现54种矿产,包括12处大型矿床、10处中型矿床和36处小型矿床。优势矿种有金、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碳酸钙、泥炭、矿泉水、石榴石等。黄金储量已探明116吨,约占四川省省的49%。锂辉矿主要分布在马尔康市金川县两县,探明储量(矿石量)为1546.5万吨,位居四川省第二,共生有稀缺的矿。大理石已探明储量1239万立方米,占四川省的33%,优势品种“蜀金伯”被列为中国80个“名特石材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小金和汶川两县,品种包括“夹金花”和“竹叶青”等,其中“夹金花”被列为四川省40个花岗石“名特石材品种”。

水泥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汶川境内,已探明储量为5000万吨,占全省的22%,远景资源储量在20亿吨以上,居四川省第一。泥炭已探明储量为5000万吨,远景资源储量在19亿吨以上,位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红原县若尔盖县阿坝县。石榴子石为四川省内独有,已探明储量1398万吨,分布在理县和汶川。

水资源

阿坝州位于四川境内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包括岷江嘉陵江涪江。岷江干流和最大支流大渡河纵贯全境,流域内水量充足且天然落差较大,因此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州共有530余条大小河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46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4月,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933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14%;可开发量为1400万千瓦,占四川省的11%。另外,阿坝州地下水储量为101.34亿立方米。阿坝州矿泉水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泉水包括九寨沟县松潘县、理县、若尔盖等6处,水温在35-62度之间。

阿坝州地下水主要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两大类。其天然补给量为35.5亿立方米/年。其中,松散层孔隙水补给量为17.13亿立方米/年,变质岩裂隙水补给量为11.56亿立方米/年,岩溶岩裂隙水补给量为0.18亿立方米/年。

生物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

阿坝州拥有丰富的脊椎动物物种,共有557种,包括哺乳类116种、鸟类338种、爬行纲32种、两栖动物23种和鱼类48种。在这些动物中,有104种为国家保护动物,占全省重点保护动物的70.3%,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4种,如大熊猫、羚牛川金丝猴、白唇鹿、梅花鹿林麝西藏野驴黑颈鹤雪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80种,包括小熊猫属水鹿中华鬣羚岩羊石貂水獭亚科兔狲猕猴蓝马鸡白马鸡红腹锦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雪鸡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和鸳鸯等。

植物多样性

阿坝州的植物资源同样丰富,拥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包括珙桐红豆杉水杉等;此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61种,如连香树西康玉兰、岷江柏木和红花绿绒蒿等。

自然保护区

阿坝州共有25个自然保护区,包括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若尔盖县湿地、四姑娘山白河),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黄龙、白羊、勿角、铁布、宝顶沟、米亚罗、草坡、曼则塘湿地、三打古、南莫且湿地、弓杠岭),5个州级自然保护区和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29万公顷。

汶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研究中心。截至2022年12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共有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此外,该保护区还有5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他珍稀濒危动物,如金丝猴属羚牛等。该保护区内还有2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包括珙桐、连香树、水青树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主要以保护自然风景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内有74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和18种国家保护动物。一级保护动物包括大熊猫、金丝猴、豹、白唇鹿;二级保护动物包括猕猴小熊猫属林麝等。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为目标,总面积达166570.6公顷。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的关键水源涵养区。另外,保护区内有196种野生脊椎动物,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2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四姑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原始暗针叶林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大熊猫、雪豹四川羚牛、白唇鹿、川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以及以冰川为主的独特地质地貌。

白河自然保护区座落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成立于1963年。是一处以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地震

龙门山地震带、松潘地震带、马尔康市地震分布区、汶塘地震分布区以及若尔盖地震分布区是阿坝州内的主要地震活动区域。5·12汶川地震,亦称为“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其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地震震级为8级。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导致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1,993.03万人失去住所,总受灾人口达到了4,625.6万人。

山地灾害

在阿坝州境内,第四纪松散固体物质类型繁多,山体两侧储存了大量的可崩物质。因此,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在该地区时常发生。2015年6月30日凌晨2:20左右,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马尔康镇的红苕沟发生了一起泥石流灾害。大约2000立方米的泥石流沿着山势冲了下来,不仅掩埋了红苕沟的行洪通道,也导致马江路中断,并对周边建筑的围墙等附属设施造成了损坏。由于预警措施有效且处置及时,此次灾害未导致人员伤亡。

气象灾害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霜冻、春季寒潮连绵阴雪、秋季持续阴雨、大雪、冰雹和大风等。2019年8月20日,由于强降雨引发的暴雨灾害,汶川、理县等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导致房屋受损、民众受灾,同时多处国省干道受损,都汶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截至8月21日5时,此次灾害共造成8人死亡、23人失联以及6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

生态环境

截至2022年末,草原禁牧面积200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为3765万亩。退耕还林的成果巩固为76.68万亩。人工造林面积为4.5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有53.1万人参加,共种植树木351.9万株。阿坝州完成了沙化土地治理8.4万亩、草原改良84.5万亩、鼠害防治160万亩、虫害治理62万亩和人工种草18.6万亩的工作。湿地方面,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还湿9.9万亩。湿地面积达到881万亩,占四川省的47.7%。

2022年,阿坝州全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16.7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10.1微克/立方米。阿坝州环境空气质量在四川省名列第一,国省水质考核断面首次全面达到Ⅱ类标准以上,水环境质量身中国前列。

行政区划

阿坝州下辖1个市和12个县,分别为马尔康市,金川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和黑水县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阿坝州户籍总人口89.52万人,其中,男性45.57万人,女性43.95万人;年末全州常住人口8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02万人,农村人口47.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55%,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

民族

阿坝州世代居住在此的民族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总体上以杂居为主。在丘状高原地区,藏族人口占多数;在山原高原地区,藏族人口比重超过一半,而羌、汉族人口较少。羌族人主要集中居住在高山峡谷的汶川、茂县,这两县汉族人口也较多;小金、金川县、南坪的藏、汉族人口各有分布,回族人口较少。在松潘县,回族人口最多,其次是茂县、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县等地,其他各县则有少数定居。2022年末,阿坝州各民族人口分布为:藏族53.87万人、羌族16.60万人、汉族16.14万人、回族2.75万人、其他民族0.1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60.2%、18.5%、18.0%、3.1%、0.2%。

语言

藏语

阿坝州内藏族主要通行两种藏语方言:一是安多方言,二是嘉绒方言。安多方言主要通行于阿坝、红原县、若尔盖、壤塘、南坪、金川、小金、马尔康市、松潘等地的牧区和部分农区,这种方言通常被称为牧区话。嘉绒方言主要通行于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以及黑水县、汶川的部分地区。

羌语

汶川、理县、茂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区的大部分高半山及部分河谷地带的羌族人民使用羌语,该语言同属于藏缅语系。然而,由于地区差异,羌语存在北部和南部方言之别。在小范围内,同一地区不同村寨间的语音、语气和语义差异更为难以区分。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今茂县的黑虎、三龙、较场一线以北的羌族聚居区。而这一线以南的沟口、谓门以及汶川县、理县地带的羌族聚居区则主要使用南部方言。这两类方言有诸多不同,例如:北部方言中存在颤音(r),而南部方言则没有。在北部方言中,指示代词可以单独作为句子成分,而在南部方言中则不能。南部方言中的指示代词通常与量词或助词结合使用。

回语

在阿坝州内的回族,汉语被用作主要的民族交流工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各地回族语言中仍保留了一定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例如,在见面时互相问候为“色兰”,回族将天称为“阿斯马尼”,称同意为“口唤”。另外,回族还有一些特殊用语,它们使用汉语词汇,但赋予了特殊意义。各地都称这类词汇为“经堂语”。例如,“尸体”被称为“埋体”,“阿訇”意为具有一定宗教学识的人,“伊斯兰教”意为顺从等。

汉语

阿坝州内的汉族日常交流语言是汉语阿坝州方言。其语言分类为:汉、藏 语系领汉语支,汉语领北方方言,北方方言领四川省次方言,四川次方言领阿坝州片方言,阿坝州片方言领州内各汉语方言。阿坝州的汉语方言具有独特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语言。例如,汶川漩口的入声,九寨沟县金川县松潘县的声韵等,都是阿坝州内独有的一些语词现象。阿坝州汉语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语言成分,尤其是古词汇的保留较多。例如,盘缠、火侯、置家具、小衣、声气、数落等古词汇。阿坝州的汉语方言还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成分,如小金高山汉民将兔子称为“嗄拉”(藏语),将吊牛、羊毛线时用的缠毛器具称为“蛇姑”(藏语)等。

宗教信仰

阿坝州有苯波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羌族宗教等多种宗教信仰。开放的佛教寺庙200余座。其中藏传佛教有多个派别,而藏传佛教传入阿坝州后,同苯波教进行长期的斗争,期间两者相互吸收融合,苯波教接受佛教基本理论,在不断地发展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宗教体系。羌族的宗教是多神教,崇拜多位神灵,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拜物教,在宗教观念上有严格的神鬼之分,在诸神中有主神的的观念,崇拜的主神为天神(太阳神)。

苯波教是藏区原始宗教,仰万物有灵,它有一种宗教活动叫 “拉则”,拉则是西藏高原古老的原始宗教、苯教和民间的民俗文化传统,后来藏传佛教也接受和延续了用“拉则”来祭祀山神的习俗。

佛教在阿坝州主要有藏传佛教宁玛、噶当、噶举、觉囊、萨迦县、格鲁等派别。其中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也是宗教场所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还有一种宗教活动为放飞隆达,在藏语中“隆”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因此也被称为“风马旗”。

羌族宗教的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崇拜,阿坝州羌民的祭祀仪式中最为频繁的是祭天神,最隆重的是祭山神。羌族的祖先崇拜主要表现在对本家族祖先、人类祖先、男性主宰神、女性主宰神的崇拜。对于本民族的英雄和对民众做出功劳的人,也会当作神来膜拜。

经济

综述

阿坝州的基础产业有农牧业,优势产业有中药材产业,特色产业包括游牧文化旅游、藏医藏药等,新兴产业有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

2022年,阿坝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462.51亿元。具体来看,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92.09亿元;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114.22亿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256.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6473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9.9:24.7:55.4。

2022年,人均GDP为564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7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61元,总量位居中国国十大涉藏地区第二。

第一产业

阿坝州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中药材和高原中低温食用菌等;水果主要有茂县苹果金川雪梨等。该市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和家禽为主。阿坝州农特产品有汶川“甜樱桃”、阿坝“黑青稞”、小金“高山蔬菜”等。阿坝州施行“特色农牧产业+”计划。该市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2020-2021年度有金川县金雪梨果业开发有限公司、阿坝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阿坝县高原黑青稞天然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等46家,2020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阿坝州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红原宇妥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红原遛遛牛食品有限公司等9家。

2023年,阿坝州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01亿元,增加值102.51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57万亩,粮食总产量16.5万吨。园林水果产量38.4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6.57万吨。全年出栏生猪41.13万头,出栏牛64万头,出栏羊39.38万只。

第二产业

阿坝州第二产业以发供电行业为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有医药制造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有新能源等。产业布局上,产业园区已建成3个省级工业经济开发区:四川阿坝工业园区、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阿坝州制造业重点企业有阿坝铝厂,上榜了2022年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第94位。

2022年,阿坝州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97.37亿元。工业化水平达到了21.1%。在轻重工业方面,轻工业产值为16.76亿元,重工业产值为232.3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的18个行业大类中,有8个行业的增加值保持增长,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计算机、通信和其它汽车传感器制造业等。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则下降。

2022年,阿坝州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为17.15亿元。截至年末,全州共有197家具备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在库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为61.8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75.51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为22.1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2年,阿坝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256.20亿元。各行业中,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3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4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24.77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9.75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62.69亿元。

2022年,阿坝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93亿元。根据经营单位所在地的划分,城镇实现零售额为77.49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为27.44亿元。从消费形态来看,餐饮收入为39亿元;商品零售为65.93亿元。全年实现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94.63亿元。

2022年,阿坝州旅行社共有34家,星级饭店14个,其中五星级3个,四星级6个。九寨沟县景区接待游客114.2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2亿元。九寨黄龙机场和红原机场共进出港航班1664架次,运送旅客6.04万人次。

2023年,阿坝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2.18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65亿元,增长4.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29亿元,增长22.4%;金融业增加值26.47亿元,增长4.8%;房地产业增加值19.13亿元,增长2.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79.95亿元,增长6.7%。服务业企业49户,实现营业收入36.15亿元,比上年增长43.9%。

经济功能区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位于阿坝州境内,它的前身是1998年成立的四川省能源高耗能经济开发区。2006年,原州工业经济园区和牦牛经济园区合并组建成为四川阿坝工业园区。2018年成为全国1991家省级开发区之一。园区辖汶川漩口、茂县土门、红原邛溪三个工业集聚区,核准面积161.56公顷,主导产业为铝冶炼、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农畜产品加工和中藏药制造。2020年,园区有2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69.68亿元。

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

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位于成都金堂县淮口、白果、高板镇交界处,规面积为10平方公里。是5·12汶川地震后成都市和阿坝州合座共建的全国唯一灾后异地重建的民族“飞地”工业园区,2010年7月成为省级开发区,截至2021年3月,园区累计签约引进137个项目,90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8.04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6.06亿元,实现税收14.53亿元。

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

德阿产业园位于德阳绵竹市,在2015年成立,是德阳市和阿坝州合作共建的“飞地”园区。2018年,园区有8家规模以上企业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0.6亿元,建成面积达7.6平方公里。2019年成为省级开发区,园区重点发展以锂电产业为主导的新材料、新能源及汽车制造、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分别是阿坝师范学院阿坝职业学院,专任教师705人。阿坝州共有4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拥有282名专任教师。普通中学共有51所和4214名专任教师。其中,高中有17所,有1307名专任教师。另外,共有203所小学,拥有6122名专任教师。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阿坝州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4个,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28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其中,8个图书馆、7个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等级图书馆、文化馆。有农家书屋1354个。广播电视台14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2.87%和99.55%。

2023年,阿坝州出台《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三年行动计划》,1名传承人入选2023“四川省非遗年度人物”。2023年申报国家、省文物专项资金项目13个,下达专项资金2700万元。推进革命老区博物馆纪念馆提升行动。制定出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举办全国首届“红色草原”保护利用工作会,成立全国“红色草原”联盟。举办四川“红色草原”图片展,发布“雪山草地·长征丰碑”“牦牛革命红色燎原”两条“红色草原”示范主题游径。

《云上的呼唤》获第五届四川文华剧目奖。《牦牛革命》获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中国艺术节舞台艺术精品大赛职业组第1名。编制《浙江人眼中的阿坝》《达菲尔在阿坝》《全域旅游看阿坝》《横断秘境·户外阿坝》等书籍。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8个,参赛成绩创历史最佳。

医疗

截至2022年末,阿坝州共有1546个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共有41家,包括25家综合医院,其中阿坝州人民医院是阿坝州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还拥有15家中医民族医院、1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和1家专科医院。此外,还有171个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采供血机构、2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和1184个村卫生室。这些卫生机构共提供5472张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共有10022人,包括2721名执业(助理)医师和2553名注册护士。

体育

2016-2020年期间,建立了金川县珍珠球项目、若尔盖县北嘎(藏式摔跤)项目、茂县田径项目、九寨沟县女子足球项目等6个省级训练基地,8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省级幼儿体育基地。开设了涵盖10个大项12个小项比赛的业训运动员530人,向国家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名,向省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9名。另外,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91个,共建成9个各类体育场馆、3个赛马场、5个滑雪场、20片足球场,全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3平方米。

2016-2020期间,阿坝州还成功打造了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汶川马拉松、“红色长征”汽摩拉力赛、半脊峰登山大会、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云越野挑战、安多赛马、ABA综合格斗赛等品牌赛事。共成功举办了5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到600万人次。除此之外,阿坝州顺利举办了第十五届州运会、第三届职工篮球赛等6场大型体育赛事。阿坝州运动员全国、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斩获87金、78银、91铜。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11月,阿坝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9.2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2.22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3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4.91万人,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15.77万人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69.1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8.05万人(包括失地农民),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2.9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0.32万人。

阿坝州共有18个养老服务机构,其中14个为县级区域性服务机构,4个为农村敬老服务机构。阿坝州现有唯一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社会福利院和阿坝州儿童福利院,共收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3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阿坝州专利授权310件。实施中央、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专项87项,落实资金2740.67万元。立项实施州本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3项,落实资金1350万元。年度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7户,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4.2亿元。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入库编号,较去年增加6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34个,交易总额1437.15万元。持续推进“四川省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建设,入库专家1693人、信息员3443人,完成咨询服务16908条。编制发布了《阿坝州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增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5.47万亩。

交通

概述

截至2023年3月,阿坝州公路总里程达到了15833千米,其中国道总里程为2194.736千米,主要国道有成都—那曲公路、国道213线、国道347线、国道544线等。另外,该州还有都汶高速公路(都映段)公路、汶马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阿坝州还有四川九寨黄龙机场(JZH)、阿坝红原机场(AHJ)机场以及在建的花湖、阿西、若尔盖县、班佑、红原等火车站。

公路

2023年末,阿坝州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1586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345公里。国道总里程为2194.736千米,省道总里程为1830.769千米,县道总里程为2670.491千米,乡道总里程4319.958千米。阿坝州境内的主要国道干线包括国道317线、国道213线、国道347线、国道544线、国道247线、国道248线、国道350线、国道351线和国道227线。截至2020年,阿坝州高速公路总里程为221.2千米。

都汶高速公路(都映段)公路以都江堰市成灌高速公路石马巷相接的地方为起点,经过玉堂,终止于汶川县映秀镇。全长为25.487千米,整个线路没有服务区和停车区,设有2处匝道收费站。都汶高速(映汶段)公路起始于都映高速龙溪隧道出口,经过映秀、银杏、桃关、草坡、绵虒镇和玉龙,终止于汶川县城南凤坪坝与马尔康市高速公路相接。全长48.272千米,整个线路设有1处服务区和1处停车区,以及5处匝道收费站。汶马高速公路全程172千米,始于汶川县城南部,与映汶高速相连,止于马尔康市城区东部。另外,还有马久高速总长度为219.085千米,预计2025年建设完成。

铁路

阿坝州目前在建的铁路有成兰铁路阿坝州段,截至2022年10月,已经累计完成投资212.083亿元,已开工15座隧道和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共37座,分别累计完成了225466.349洞米和17051.035成桥米。

西宁至成都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在2020年获国家批复,西成铁路自西宁枢纽海东西站引出,途径四川省阿坝州,并在阿坝州境内设有花湖、阿西、若尔盖、班佑、红原5个站点。截至2022年11月,西成铁路(阿坝州段)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各施工单位已于2022年11月进入场地为施工做准备工作。

2021年10月19日,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都江堰市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此项目起点为都江堰站,终点在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线路全长123.18公里,设12座车站,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可直接在都江堰站换乘山地轨道交通,前往阿坝州四姑娘山旅游。

航空

截至2023年4月,阿坝州一共有两座正在运行的机场,分别是四川九寨九寨黄龙机场(JZH)和阿坝红原机场(AHJ)。2022年,黄龙机场旅客吞吐量为47485人,红原机场吞吐量为12866人。

四川省九寨黄龙机场(JZH)于2003年9月28日建成并开始运行,作为国内旅游支线机场,其海拔为3447.68米,位居国内第六高。机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80万人次。截至2022年7月,该机场有成都市、北京、广州市西安市杭州市武汉市6条航线。

阿坝红原机场(AHJ)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龙坝,海拔平均3535米,属于藏区高高原机场,始建于2012年。该机场是一座国内民用机场,主要定位为功能性旅游机场。该机场已开通至成都、重庆市温州市拉萨市、惠州、西宁市等城市的航线。

文化

阿坝州位于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之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这里的多元文化互相交融促进。

民居

阿坝州藏族比较特色的住所是黑牛毛帐篷。其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使用黑牛毛线编织成宽度为6至7寸,长度为2丈以上的毡片,然后将数十片毡片缝制成两大片长方形的帐篷布。接下来,用10多个扣环将两片篷布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帐篷。另外还有一种形状为人字形的白布帐篷,名为“达玛”,通常供老人、青年和客人居住,或在外出临时夜宿时使用,可容纳4至6人。由于其轻便特性,牧民们在远行或春季游牧时更倾向于携带这种帐篷。

阿坝州羌族主要分布在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县部分地区的村寨,一个村寨通常由30至50户组成,居住地点多选择在高山、半山腰或河谷台地上。羌族住房的特点是平顶方形,四周墙壁使用乱石砌成,一般高度在6至12米。在住房附近,还会建有坚固的高达数丈的楼用以防卫。

阿坝州回族人民普遍采用一家一院的住宅形式,房屋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设有一扇门和两扇窗户,具有背风、向阳、宽敞和实用的特点。在气候较冷的松潘、阿坝、若尔盖县的回族人民,会在秋冬两季睡热炕。炕上通常铺有毛毡,炕外靠墙放置炕柜或板箱,用以储存衣物和杂物。

服饰

阿坝州牧区藏民喜欢穿的羊皮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厚皮长毛的,用于制作冬季最佳保暖的皮袍;另一种是薄皮稀毛的,用于制作春秋季的服装。藏民喜欢在羊皮袍上用虎、豹皮做领子,黑灯芯绒或黑绸缎镶边。女式皮袍上用宽窄不一的各色灯芯绒和一条2寸宽的花镶边。这种皮袍宽大、肥长,耐磨保暖,白天束带为衣,夜晚可解带当被。另外,藏民都喜欢戴毡帽和礼帽,冬季戴狐皮帽。手上喜欢戴手镯、戒指,身上带银制的“尕吾”(护神盒)。男子喜欢在腰带上挂一把腰刀,有长刀、短刀。

阿坝州羌族男性喜欢戴青色或白色头帕,穿着自制的麻布旗袍,外套为无袖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具有防寒、挡雨和垫坐的功能。他们的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上绣有云彩图案和波纹,鞋尖微翘,也会穿皮鞋和布鞋。脚上裹着牛毛或羊毛制成的毡子绑腿,具有保暖和护腿作用。年轻女子还会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男女都会系腰带。富有的家庭还会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和珊瑚。有的人胸前佩戴椭圆形的“色吴”,上面用银丝编织的珊瑚珠,用以祈求佑福和增寿。在靠近汉族地区和城镇附近的羌族人民,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多数穿汉装,仅在节假日才穿本民族服饰。

阿坝州回族服饰被称为“衣着”或“穿戴”,虽与汉族服饰相似,但仍具有独特特色。男性通常戴白色或黑色无遮阳的小圆帽,方便礼拜时额头和鼻子接触地面,被称为“礼拜帽”或“孝帽”。女性则佩戴白色圆帽和头巾。年轻女性和已婚妇女的头巾长度有所不同,年轻女性的头巾通常较短,装饰有金边和花卉图案。此外,回族男女都喜欢穿青色背心,尤其是男性,在白衬衫外套上青布背心,再穿上罩衣。鞋子通常是自制的方口或圆口布鞋,也有麻线制作的凉鞋。他们忌讳穿猪皮制作的皮鞋。

发饰

阿坝州牧区藏族男子有蓄长发的习惯,编成独辫,或盘在头上,或披在脑后,大多数习惯于剪短。妇女特别重视装饰,未婚妇女将头发梳编成很多小辫,已婚妇女则梳编成双辫。南坪地区的妇女将无数细黑线参与发中,编成若干细发辫,从额头披至脑后直垂臀部。布条上有银盾(银制),呈碗状,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图案,并镶嵌有玛瑙、珊瑚和琥珀等。松潘县地区的已婚妇女头上会盘圈拴有以琥珀为主的头饰,将牛羊毛或鹿毛装入小管粗的布袋(或鹿皮)内,并缝上嵌有琥珀、珊瑚的装饰。琥珀的数量根据个人经济条件而定,少至几颗,多至十多颗。将这些镶有珍宝的长袋接在发上,盘在头上。

阿坝州羌族女性也喜欢戴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通常包绣有各种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盘绕成髻。冬季一般包四方头巾,上面绣有各色图案;春秋季则包绣花头帕,穿花边衣衫。衣领和袖口上镶排梅花形银饰,腰间系绣花头帕,配有花边的绣花飘带。另外,她们喜欢戴银牌、领花、耳环手镯和戒指等饰物。

饮食

阿坝州是藏羌回汉等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具有多元化且独特的美食文化。并且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日照充足,干湿季明显,盛产牦生、青稞等特色食材,其特色菜点有青稞炖牦牛肉、牦牛酸奶、尔玛酸菜炖腊肉、松潘土火锅,绵虒豆腐等。牧区人饮食多以肉、酥油、糌粑、奶乳、奶酪等高脂肪食物为主,在气候相对温暖、出产丰富的农区,烧饼、粥和面块等谷类食物占比较大。牧区人的日常餐饮通常用茶拌着粑、奶渣和酥油,午餐多吃肉或糌粑,晚餐多为肉、糊羹和肉汤。在农区,早餐多为吃糌粑,午餐以烧饼、牛羊肉和酸菜为主,晚餐较为丰富,有面块、米饭和蔬菜。但无论牧区还是农区,马茶都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阿坝州藏族比较爱吃的主食是糌粑,由炒熟的稞麦经石磨加工成面粉制成,也称为“炒面”。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肉类包括牛肉、羊肉,以及偶尔食用的野生动物肉。煮好的牛羊肉称为“手抓羊肉”,食用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藏民还喜欢吃肠子,包括血肠、肉肠、干肠面肠。另外,他们还喜欢喝茶,例如糌粑茶、奶茶和酥油茶。秋夏两季,他们喜欢饮用酸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奶煮沸,倒入容器中,待适温后加入酸奶酵子搅匀,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几小时后凝固成嫩豆花状即可。饮用时加入白糖。另外,他们也喜欢喝用稞麦和玉米酿造的杂酒

阿坝州羌族主要食物包括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豌豆、荞麦等。他们的蔬菜种类包括圆根萝卜、白菜、辣椒、卷心菜等,常食用自己泡制的酸菜。制作食物和烹调方法相对简单,例如在玉米粥中加入蔬菜,叫做“麦拉子”,或者用玉米面或麦面制作馍馍,称作“面蒸蒸”。他们还会用大米煮至半熟,拌入玉米面蒸熟,如果以玉米面为主,称之为“金裹银”,以大米为主则称作“银裹金”。青稞或小麦制作的炒面可在放牧或外出时食用。羌族人民将猪肉切成长条,挂在灶房房梁上,用烟熏至干燥,制成“猪膘”。颜色熏黄为佳。另外,他们也喜欢饮用青稞、大麦自家酿制的咂酒,也称为青稞杂酒。饮用时打开坛子,注入开水,插入细竹管,轮流吸吮。一般饮用一半后再添加水,直至味道变淡为止。

阿坝州回族的饮食习惯主要以面食为主,其次是大米、阳芋豆类、杂粮以及牛肉和羊肉。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包括羊肉绍子面、炒面、最是难忘郑州烩面、饺子、包子、炸糕八宝饭、糌粑、油香、三刀刀、麻花、红馓干粮馍、烘于馍等。此外,回族人还喜欢食用枇杷、鸡蛋、海味以及各种清真点心。常见的方便食品有青稞、麻子、豌豆、胡豆等磨成的糌粑面;面粉和羊肉混合炒成的油茶及干面锅魁。在副食方面,回族人喜欢食用蒸羊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粉蒸肉牛杂汤、清炖牛羊肉、辣子芋片等。回族人食用的蔬菜包括莲花白、青菜、白菜、萝卜、白瓜、南瓜、韭菜、芹菜、葱子、生姜以及干盐菜水盐菜酸菜等。

阿坝州汉族的日常主食主要以面食为主,常见包括馒头(亦称馍馍)、杂面、包子、水饺、抄手、麻花饼和油条等。如今,内地大米已普及到每家每户,成为民众的另一主要食物来源。汉族人民偏爱猪肉,尤其在春节期间,家中常备有肉,剩余的肉则腌制成腊肉以供全年食用。农村喜庆宴席中常设有“八大碗”和“十大碗”,宴席以猪肉为主,并擅长炒制各种丰富的菜肴。

节日

阿坝州民族众多,节日也比较丰富,不仅有藏族传统的的藏历新年、祈祷节、黄龙寺庙会、扎崇节、观花节、燃灯节等,还有阿坝州红原县安多藏族特有的朗则祥隆节,流行于阿坝州壤塘县的壤巴拉节。羌族的祭山会、羌历年节、妇女节、基勒俄足节等。回族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汉族则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以及还会有每年7月在红原大草原举行的国际音乐节雅克夏音乐节。

藏历新年

藏历年是阿坝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12月,家家户户开始为新年做准备。新年前几天,无论农牧区,老少男女都要梳洗整理,整理仪容象征新年吉祥如意。从12月28日起,清扫住宅、房屋、村寨走道和田坎地角。在新年前,男子们骑马到“圣山”砍蜜香柏树枝,为过年间向神灵“煨桑”的主要原料。妇女们在家酿青稞酒、炸油果和制作酥油奶羊等。大年三十晚上,家庭主妇要准备团圆饭。晚餐前,如家有僧人,由他先诵祝愿经。饭后喝酥油茶、青稞酒等聊天。正月初一,主妇们听见第一声鸡鸣便起来梳洗,备新年“新水”。在备大年初一第一碗茶时,主妇要给每个家庭成员备碗。喝茶后与全村男子骑马到神山祈祷和煨桑。从神山回来后,骑手们在草地上进行骑马比赛。表演耍狮子、跳花灯、耍春牛、跳锅庄等活动。但在这天,人们互不走访。从初二起,人们开始相互走访、拜年、请客。

祈祷节

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宗教活动兼民间节日是“莫郎切波”。在藏区,有两类这种盛会:一是格鲁派的祈祷节;一是藏族原有宗教苯波教的祈祷节。格鲁派的祈祷节与拉萨市一带的祈祷节相同,每年举行两次:一次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更为隆重。苯波教的寺庙和信徒至今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宗教习俗。每年也有两次隆重的祈祷节:一次在农历六月十三至十五;另一次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僧人在活佛主持下为新的一年祈祷。人们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转一圈圣山—千佛庵。正月十五早晨,寺里僧侣喇嘛会披上新袈裟,全寺和尚齐聚经堂诵经,并由活佛安排这一天各人的任务。近12点,和尚们向前来朝觐的香客和观众表演“跳神”节目(也称访仙舞),内容包括歌颂历史上藏汉团结的故事和根据本波教经典故事编排的舞蹈等。

祭山会

祭山会,又称“敬山节”“祭天神”“塔子会”或“碉碉会”,是一种祈祷丰年或祈求神灵的节日活动。通常以寨为单位举行,祭山会是羌族祈祀活动中最庄重的活动。在羌族地区,各村寨的祭山会日期各异,一般安排在农历四、五、八月间,每个村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多数为二至三次。祭山会通常在村寨附近的神台上举行。全村寨的成员(除妇女以外)都必须参加,部分村寨仅限已婚妇女。参加者身穿节日盛装,带上月形或三叉形馍馍、咂酒和锣鼓赴会。

羌历年节

羌历年节是阿坝羌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通常持续3至5天,部分村寨庆祝时间长达7至8天。在年节前,各家各户进行房屋清扫,外出的家庭成员务必赶回家,准备各种丰富的食品,备足年货,制作新衣,部分家庭还会举行婚礼仪式,因此比较繁忙。节日期间,全村寨的居民停止劳动,穿着节日盛装,参加祭祀活动。仪式首先由端公宰杀牛羊祭祀天神,然后由四人抬着白石巡游全寨。部分家庭还会用面粉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供奉天神和祖先,或者宰杀猪献祭。猪通常用棒击毙,将其连同毛一起在火上烤熟后,作为祭品献上。

圣纪节

圣纪节是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节日,起始于公历9月29日(具体日期根据回历计算),由阿訇界各邦(按职业性质划分,如清真、饮食、商界等)各自选定一天,在清真寺举行念经赞圣活动。阿坝州的穆斯林人也会在清真寺举行圣纪活动,活动中阿訇们会恭诵《伊斯兰教圣经》,再集体以颇具地方特色的旋律赞主赞圣。在这一天,所有穆斯林男女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前往清真寺聆听讲解。寺内还要宰杀牛羊,准备圣点圣食。每位参与者都将品尝一大碗由牛羊肉、次粉粉条等食材制作的杂烩汤,并带回家一份圣饼(油香)。每份油香上还需放置约半斤重的牛羊熟肉,作为节日礼物。

春节

春节期间阿坝州各县市的民俗活动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茂县会开展竹马花灯年俗文化活动,花灯戏是羌民族古老而悠久民间戏剧之一。在茂县三龙乡卓吾寨村,还会舞起龙灯,按照卓吾寨村的习俗,每年的正月里,不管天气如何,村里的舞龙队都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走村串户去“纳财”,而接龙的家庭则准备好饭菜等待舞龙队伍的到来,谁家接到龙,则寓意着来年平安顺利发财。而在阿坝州松潘县大寨乡,都会在春节期间举行赛马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2月,阿坝州有2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552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羌族刺绣

羌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明清时期,刺绣在羌族地区已经十分盛行。其针法主要包括挑绣、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勾花和手绣等。其中,挑绣是羌族妇女最喜爱的刺绣技巧。挑绣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花草、飞鸟、游鱼、禽兽等。挑绣又称为十字绣,是通过严密的针法沿着布料的经纬纹路绣制出等距离、等长度的十字形图案,呈现出别具特色的视觉形式。羌族妇女刺绣主要采用棉线,有时也会使用彩色丝线。其色彩以黑白对比为主,形成了明快、朴素、大方的视觉效果。羌族刺绣图案精致,内涵丰富。例如,纳花和纤花的用色对比鲜明,飘带的图案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再加上链子扣等绣法,展现出羌民族粗犷与细腻并存的性格特点。羌族刺绣主要用于装饰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袖套、裤子、鞋帮、鞋垫、枕巾、手帕和香包等。

藏族编织与刺绣

金川嘉绒藏族编织与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川嘉绒藏族编织与刺绣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嘉绒藏族编织所使用的材料包括牛毛、牛绒、羊毛、棉线、丝线和麻等,技术上采用通经断纬法,呈现出织带、织毯等多种形式。嘉绒藏族刺绣根据针法主要分为挑花与刺绣两大类。挑花包括十字挑花(又名“十字绣”)和撇花两种。刺绣则包括接针绣、包经绣、辫针绣、纽绣、钩绣等。设计和纹样根据其品种和用途而定。例如,织带常使用万字纹、梅花纹等几十种基础花纹及其衍生花纹。织毯则较多使用龙纹、凤纹、狮纹等,构成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八宝团花等祥瑞动物、自然花草图案。刺绣分为单独纹样、连续纹样、边饰纹样、纹隅饰纹样等,主题图案有牡丹桃花、梅花、蝴蝶等。成品刺绣有的采用单独绣技,有的则混合使用多种绣技。

㑇舞

舞,又称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号137,编号Ⅲ—34。该遗产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的白马人村寨以及邻近的文县、平武白马人村寨。该舞蹈起源于白马人尊崇“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舞蹈组合包括三套动作:第一套动作称为“纽”,通常在大型祭祀活动和神灵面前表演,包括祭祀祖神和祀山;第二套动作称为“尕”,一般在场坝里表演;第三套动作称为“央”,是一套祝福的舞蹈,多用于走村串户、礼拜长辈、互道祝愿时使用。伴奏乐器包括一对铜号、一面中铜锣、一面牛皮鼓和一两副铜钹,以鼓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领舞者头戴狮头面具,其余舞者所戴面具依次为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两小鬼、两大鬼。舞蹈组合以圈舞的点踏步、穿花的踮跳步为基本表现形式,基本动律以蹉步、小腿划圈蹲步、左右跳转圈为主。

羌笛

羌笛是羌族独有的乐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羌笛的材料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岷山河谷高山区的矮箭竹,并且对竹子的粗细、皮厚度、竹管圆扁程度等都有要求。如今的羌笛还是用箭竹制作而成,用线把两管并排缠绕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笛身长20厘米左右,竹管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的上端装有一个4厘米长的竹制簧片,还可以加上一些有羌族特色的饰物作为装饰。羌笛的演奏方式是竖着吹奏,用嘴巴含双簧,用中指、食指和无名指按孔,吹出的声音多以幽怨悲凉为主。

名胜古迹

概述

截至2022年2月,阿坝州拥有2,132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包括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个点)、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个点)以及94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阿坝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截至2023年4月,共有3个5A级景区和24个4A级景区。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和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此外,阿坝州还有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分别是卡龙沟—达古冰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叠溪—松坪沟省级风景名胜区等。2023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阿坝州共接待游客167.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2亿元。

重要景点

九寨沟

九寨沟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理位置在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属于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整体为南高北低,山谷交错,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只有2000米,而中部峰岭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更达到了4500米以上。另外,九寨沟的主沟也长达30多千米。

九寨沟的名字来自于沟内世代居住着的九个藏族寨子。这九个寨子分别是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被叫为“和药九寨”。九寨沟被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比较出名的景点有树正群海、五花海等。

郎木寺

郎木寺,亦称为“格尔登寺院”,位于四川省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西北部,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之地。大乘佛法传播的七大弟子之一、嘉绒地区四大佛学名人之一的世格尔登活佛,遵循上师预言授记,在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创建僧伽静修庵。后来,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第五世格尔登活佛丹巴坚赞尊者建立了上密续部学院,逐步扩建寺院。尊者圆寂后,僧侣将其肉身供奉在舍利灵塔中。郎木寺一共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位于四川的达仓郎木寺寺院,又称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均位于此处。而另一部分位于甘肃省的寺院,称为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

松州古城

松州古城位于松潘县进安镇,历史上一直是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该古城是游览九寨沟、黄龙、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必经之地。松潘古城的整体布局和谐,内城沿江跨山而建,呈等腰三角形。古城内设有瓮城和外城,整体布局与地形、山势、水流相融。该古城拥有古老的城墙、城门建筑和浮雕石刻。1992年,松州古城被列入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羌族语称为“契子”。该寨位于岷江支流杂谷脑河流域附近。桃坪羌寨是一处碉楼与民居相结合的建筑群,其中的居民一直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寨内碉楼交错林立,高度从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建筑形式有四角、六角、八角等,筑房材料包括土、石、麻筋和木头。与传统古城设有东、西、南、北四门的建筑形式不同,该寨以高碉为中心,筑成放射状的8个出入口。这8个出入口又通过13个甬道相互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寨内地下挖掘了许多引水暗渠,上面覆盖着石板和土。每隔一定距离,暗渠上设置有活动石板,打开即可取水。这些水渠既方便又保密,构成了流经每栋碉楼的水网。

红原月亮湾

月亮湾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是黄河上游的一个重要水源——嘎曲河河段。在辽阔的草原上,嘎曲河呈"S"形蜿蜒流淌,形状酷似天空中的新月,因此被命名为“月亮湾”。月亮湾草原宽广,牧草茂盛。2014年,《中原地区国家地理》将月亮湾评选为“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月亮湾以其静谧美景而著称,草原内栖息着牛羊、野鹿、野鹤等多种动物。

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位于位于四川省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东部在地质上,它属于中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所以地貌较为复杂,包括干旱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和极高山地貌。。景区的核心景点包括三沟四峰,三沟为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四峰为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幺妹峰是四姑娘山的主峰,海拔6250米,为邛崃山脉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景区内有85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四姑娘山的地表主要由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和结晶灰岩组成。1982年,四姑娘山被列为中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1994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纳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2001年成为中国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2005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级地质公园;2006年被列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

重要人物

仅列举部分代表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