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红花 :筒状花亚科菊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6:27

川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为菊科(compositae)属植物。又名草红花、红兰花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刺状锐齿。状状花序全部为管状花,初开时黄色,渐变为桔红色。瘦果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温暖干燥气候,有一定的抗寒、耐旱、耐盐能力,不耐涝。原产埃及,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等许多地方都有栽培。

川红花可以作为中医妇科要药,天然色素和染料又是红花籽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物种简介

红花始载于《开宝本草》,川红花已有21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产四川简阳、资阳市平昌县等市县。简阳市为其主要道地产区,简阳红花种植始于西汉(公元前122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由西南进发,带红花种子入川,种于简阳等地。据《简阳县志》记载:“清乾隆时,州(简阳)产红花最盛,远商云集,甲于河南省、川北等处……州花染采,鲜艳异常”。现代有关资料如《四川省经济动植物资源开发》、《天然药物地理学》、《中国中药区划》等均表明简阳为川红花的地道产区,又据《简阳医药志》记载,当地农民种植药材已有20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栽培、加工、收贮经验,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20世纪60-80年代初,简阳常年种植红花面积10000多亩,年产干花15-20万千克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0.5-1.5米。枝粗壮,圆柱形,具条纹,密被平展刺毛及具腺小疏柔毛。叶片卵圆形,长6-8厘米,宽3.5-5厘米,在花序上者渐变小,先端渐尖,基部微心形,边缘具圆齿,间或有重圆齿,齿端具胼体,坚纸质,上面绿色,疏被刺毛,沿中肋及侧脉被白色小疏柔毛,下面色较淡,疏被刺毛,侧脉5-6对,干时两面显著;叶柄长4-5厘米,在花序上部的则较短,长仅2厘米,粗壮,腹面具槽,背面圆形,密被平展刺毛及具腺小疏柔毛,上方有1-3对小羽片。聚伞花序腋生及顶生,具3-7花,每一叶腋内1-2出;总梗长2-4厘米,花梗花时长1-2.5厘米,两者密被平展刺毛及具腺小疏柔毛;苞片叶状,线形至披针形,长1-3厘米,具刺毛,常位于外侧花的花梗基部,由于花梗伸长而从不包被聚伞花序。花萼钟形,长1.6厘米,果时长达2.3厘米,外面沿脉上内面仅于喉部被小疏柔毛,脉10,显著,其间由横向小脉连接,果时尤为显著,齿5,长三角形,前2齿稍大,长6-7毫米,先端骤尖,具外折的小尖头。花冠黄至粉红色,长3.6厘米,喉部宽约1厘米,前伸,中部以上微型胶囊状膨大,外面在上部被小疏柔毛,内面无毛,冠檐二唇形,上唇不显著,长3毫米,全缘,下唇较上唇长,3裂,中裂片长5毫米,先端微凹,侧裂片长2毫米。雄蕊4,均内藏,后对稍短,花丝扁平,后对全长被小疏柔毛,前对仅基部被微柔毛,花药卵珠形,二室,平叉开,长约2毫米,具须状毛。花盘斜向,后裂片指状。花柱细长,稍伸出于药外,先端具短而近等大的2裂。子房无毛。小坚果椭圆形,具翅,连翅长1厘米,宽0.5厘米,扁平,淡褐色,具细脉。花期9-11月,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红花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气候,耐旱、耐寒,忌高温高湿,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不宜在低洼积水的黏土上种植。

品牌优势

川红花以色泽鲜、味香、油润著名,尤以简阳市产红花色鲜质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远销日本韩国。1980年日本植物学家和田水教授一行即专程到简阳考察红花。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种植为好,忌连作,整地时每亩施堆肥25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楚雄彝族自治州适宜采用冬播,在每年10月中、下旬即可播种,行距33厘米,株距16-26厘米,播深3-7厘米,播后覆土压实,每亩用种籽1.5-3公斤。

栽种

9月中、下旬,将整好的面再浅耕细1次,按深5cm、行距38~42cm、株距20~25cm在畦面上挖穴,每穴散播种子7~8粒,播种后覆土浇水。为快速出苗,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5分钟后取出再放入25~30℃的温水中浸泡,使种子吸足水分,捞出后稍晾即可播种。

田间管理

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间苗,间苗时每穴留3~4株壮苗。如发现缺苗,可用间下的壮苗及时补栽,同时浅锄1次,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结合划锄除去禾本科杂草,每亩追施1200~1500kg腐熟稀薄人畜粪水。当植株抽茎时进行定苗,每穴留壮苗2~3株。为促进多分枝,结合第2次划锄除草,每亩追施1500~2000kg腐熟人畜粪水。封行前,当有大量分枝出现时,每亩开沟追施25~30kg过磷酸钙、2000~2500kg腐熟人畜粪水;封行后不再划锄追肥。开花前,用0.1kg尿素加0.5kg过磷酸钙兑水50kg搅匀后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再喷施1次,共喷2~3次,可使花絮增大,开花增多,提高产量。遇雨及时疏沟排水,遇旱灌溉。当植株出现大量分枝时进行摘心,促进多分枝、多现蕾,提高产量。

防治方法

主要病害及防治

1、炭病:3~4月间,无刺红花品种长势旺、密度大,田间潮湿,通风不良的田块均易发病,危害茎、叶及花蕾,直接影响产量。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集中烧毁;发病前用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或45%咪鲜胺800~1000倍液喷雾,兼治草莓炭疽病核盘菌

2、锈病:2~3月始发,低温高湿有利发病,主要危害叶片。防治方法:用0.4%种子量的15%粉锈宁拌种;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500倍液、40%晴菌唑1500倍液喷施;现蕾肥控氮增磷钾。

3、枯萎病:花期遇低温阴雨时严重,危害全株。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病穴用石灰粉消毒。用1:1:12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选用无病株留种。

主要虫害及防治

1、红花实蝇:以美国白灯蛾危害花头和幼嫩种子。防治方法:清洁田园;花蕾现白期用灭蝇胺啶虫脒、斑潜净等药剂喷雾。

2、二化螟:对花序危害极大,一旦有虫钻进花序中,花朵枯落,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在现蕾期选用灭幼脲喷雾防治2~3次。

收获加工

川红花3-4月开花,初期为黄色,后变成桔黄色,即可采摘,一个花蕾可采摘4-5次,不失时机的采摘是红花增产的关键。红花采摘后,置通风干燥处凉干。花采摘后15-20天,种子即成熟,可收割打籽。

品质分析

主要品质指标比较。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黄酮苷是川红花的主要有效成份。川红花品种的有效成份黄色素和红色素含量高,其吸收度分别为0.614和0.844,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要求,并高于其它同生态条件种植的非地道性品种,其水溶性黄类的含量也高于其它品种;在不影响黄色素和黄酮苷类含量的条件下改进采收加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红色素的含量,吸收度可达1.271,对红色素工业化提取极有利用价值;川红花药材的主要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均明显低于国家药材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实施川红花规范化栽培及按GAP要求建立生产基地后将进一步提高川红花的品质,增强川红花的国际市场竟争能力。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红花是近年来世界上发展很快的油料作物,在此之前一直作为药材和染料植物栽培。种子含油35~47%,高于大豆。油的碘值120~152;脂肪酸组成中富含亚油酸、油酸以及肉豆蔻酸软脂酸等,还在丰富的维生素e。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4%,居食用油之冠,有降血脂和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高级营养油和烹油。医药上红花籽油广泛用作抗氧化剂维生素a、D的稳定剂。工业上可用来制作精密机件的喷漆。饼粕含蛋白质高达19~36%,作饲料喂养奶牛,能增加牛乳中脂肪与亚油酸的含量。花可提取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同时还含红花、红花甙及新红花甙,有活血通经、祛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经闭经、跌打损伤、关节酸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果实入药,功效与花相同。

药用价值

红花是活血化瘀药,也是止痛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二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经痛,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静脉曲张属湿热血瘀型,以红花加上牛膝引血下行而活血,加上苍术清热利湿消肿,搭配黑木耳有益气和血、祛瘀生新之功效,此药膳能疏通血管瘀阻。

静脉曲张属气虚血瘀型,以红花加上当归养血和血、黄芪补气消肿,搭配洋葱,其含有前列腺素A,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能降低血管阻力与血液黏稠度。

相关禁忌

①孕妇禁用,月经周期慎用,以免经血过多。

②不可过用,一般用量不可超过10克。

参考资料

红花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 中国知网.-.2021-11-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