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号巡洋舰 :福州船政局所造第29艘舰船

更新时间:2024-09-21 12:08

平远舰是福州市(FooChow)船政所造第29艘舰船,是福州船政局在参考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Émile Bertin)设计的“柯袭德”(“Cocyte”)、“士迪克十”(“Styx”)、“飞礼则唐”(Phlegeton)等3艘近海防御军舰基础上,设计制造出的中国第一艘全钢甲军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命名为“平远”级近海防御铁甲舰,同年10月4日开赴上海市,与北洋水师会合。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对该舰检查后甚为满意,于1890年5月28日调归北洋海军,更名为“平远”。

建造历史

平远号钢壳巡洋舰,为福州船政局参考"超勇号无防护巡洋舰"与"济远舰"首次自行设计建造之全钢甲军舰,是福州船政局之第二十九号舰,亦为19世纪末中国造船工业的登峰之作。

福州船政自1866年开始建设,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先后建造兵船、快船等二十多艘,多数为木质船身,或铁架木壳,主要装备福建水师。1884年中法战争马江战役中福建水师覆没后,裴荫森接任张佩纶为福建船政大臣。裴荫森于1885年7月向朝廷要求准许福州船政按法国“黄泉级”(Acheron)近海防御铁甲舰,仿造钢甲巡洋舰三艘,以装备福建水师。预算每艘战舰未计武器成本约为46万两,三舰共银一百三十余万两。裴荫森的上疏得到福建省将军穆图善及左宗棠的支持,开始时得到朱批批准。

但在此同时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亦正向朝廷申请从欧洲购买穹甲巡洋舰,展开了对福州船政局建议的强烈攻谏;指船政的计划的舰只无论动力、火力及布局皆不合理,不合海战,不可能敌欧洲各国之铁甲舰,造价过高;更指裴荫森是受到船政厂内制船学生的“蛊惑”。二者对购舰、建舰争论不休。刚好此时左宗棠逝世,船政失去有力支持者。最后结果朝廷决定船政由建三舰改为先建一舰,建成后调归北洋水师。同时亦批准北洋向欧洲购舰,但数量减为四舰。

龙威(平远)主要设计根据法国“黄泉级”仿造,黄泉级原来属于近岸防御舰只,龙威在设计上略有改良。龙威正常排水量2,150吨,满载2,640吨,吃水4.4米。动力装置由福州船政局所造,四锅炉,两台三级往复式蒸汽机,2,400匹马力,双轴推进,巡航速度10.5节,。船只为双重船壳,装有5至9的水线装甲。甲板装甲2吋,司令台、炮塔等5吋。装甲为法国制造。舰只编入北洋水师后方才装上武器,主炮为一门克虏伯生产之260mm后膛炮,副炮为150mm克虏伯火炮2门、47mm速射炮2门、多管机关炮5门,同时配备鱼雷发射管。

龙威号于1889年9月28日宣告完工,并于10月初经上海市,准备驶往天津市。途中出现技术故障,被迫折返。李鸿章裴荫森电称龙威“断不可靠”,著其“毋庸北来”,否则亦“无人收管”。裴荫森在上海紧急为舰只维修,同时上书朝廷,请求将负责工程的三名监造革去顶戴。到了该年12月,北洋水师循例南下上海,水师提督丁汝昌及英人总教习琅威理上“龙威”舰航行测试。结果二人对舰只甚为满意。龙威最后在1890年5月编入北洋政府海军,并按北洋之惯例易名为平远县。李鸿章在天津亲自上舰后,称“闽厂初次试造,已属难得”,但又称“以之归队操练,聊助声威,尚未可专任海战”。于是在北洋水师之内,平远始终处于第二线位置。其管带李和(马尾船政学堂第一届)亦只属都指挥使司一级,甚至不如训练舰的管带。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时,平远与广东舰队的广丙(管带程璧光)及鱼雷快艇位于外围警戒。中午战事发生后,各舰赴援,平远于下午2时以后与广丙联合进攻日本旗舰松岛。平远冒着日舰炮火进攻,以主炮及速射炮击中松岛,使其主炮失灵,鱼雷发射室被损毁。但平远县本身亦中弹甚多,主炮发生大火,被迫撤离。日军占领刘公岛后,平远被日本接收而成为战利舰,编入日本舰队作为炮舰

日军接收"平远"舰后仍沿用原名,只是在日语中"平远"的发音成为"Hei 日元",于三月十六日将舰籍编入日本舰队,1898年三月一日再改列为一等炮舰. 日人曾将"平远"的副炮改为英制6吋炮并当成训练舰使用. 1904年日俄战争,本舰为日本第三舰队第七战队之一员,于九月十八日炮击金州湾俄军要塞时在鸠湾洋面触俄罗斯水雷而沉没(两个月后"济远"舰在同一地点触雷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军官

管带

林承谟,1888年6月暂管

杨永年,1888年10月任

林高辉,1890年前任

李和,北洋海军后军前营都指挥使司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1892年4月任。

副管驾 黄鸣球(1888年10月任,1892年调“超勇”二副)、杨永年。

总管轮 陈祥甸。

副管轮 戴梅萼(1891年11月15日调职)、张光绅(1891年11月15日任)

枪炮大副 陈杜衡(1889年任,1891年8月28日调)

驾驶三副 徐希颜(1891年11月15日任,1892年调)

水勇:吴宝春,威海保卫战中1895年2月9日阵亡。

数据

舰种 装甲巡洋舰炮舰

舰级 平远级(没有同级舰)

工厂 中原地区清代福州船政局

下水 1888年1月

服役 1890年入役北洋水师

1895年被日本军队俘获

结局 1904年触发水雷沉没

除籍 1905年

技术数据

基准排水量 2,100吨 满载排水量 2,640吨

全长 59.1米

全宽 11.85米

吃水 4.4米

动力 燃煤专烧锅炉4座,往复式蒸气引擎(2机2轴),功率 2,400匹

航速 14节 续航距离 巡航速度10.5节

乘员 145人

武器装备

北洋水师

260毫米炮1门

150毫米炮2门

47毫米速射炮2门

多管机关炮5门

鱼雷发射管

日本海军

260毫米炮1门

152毫米速射炮2门

3磅速射炮8座8门

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门

装甲 水线127-228.6毫米

甲母质50.8毫米

舰桥127毫米

炮塔127毫米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