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胜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科研人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7:20

彭慧胜,男,1976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科研人员,现任教授、系主任,中国化学会会士。

彭慧胜在1999年获得,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10月,彭慧胜加入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开始独立从事研究工作,2008年10月回到复旦大学任教。

彭慧胜曾获得多项荣誉。2010年,彭慧胜入选上海领军人才;2012年,彭慧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彭慧胜被评为全国复合材料行业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次年,彭慧胜获得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组织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从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彭慧胜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22年9月,彭慧胜获得2022年“”。2023年11月,彭慧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76年,彭慧胜出生于湖南省农村,家境普通。整个高中时代,彭慧胜一直在苦读。他钟爱化学,高中就把大学化学全部学完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1995年,彭慧胜参加高考,把化学的一面卷子全部漏答。于是,他进入了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为了尽早补贴家用,彭慧胜本科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从1999年至2000年,在上海佳通轮胎超细化纤有限公司担任助理工程师。 但工作一年之后,他发现对家庭的支持非常微薄,工作也不能发挥特长。为了更长远发展,彭慧胜考了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研究生。

2003年,彭慧胜遇上出国潮,他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赴美国Tulane大学攻读化学工程生物分子工程博士。2006年,彭慧胜毕业,他只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就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随后,他向美国能源部 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申请职位。 LosAlamos是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之一,其提供给外国人的岗位数极少。

2008年10月,彭慧胜选择回国,他回到母校复旦大学任教。课题组在他的带领下成绩斐然:4年多时间里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研究工作7次被Nature及其子刊以“研究亮点”等专题报道,其中2009年和2011年两度被Nature集团评为月度 “亚太地区十大研究亮点”;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32项,其中授权5项国际专利和10项中国专利;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受邀做报告24次。

2010年,彭慧胜入选上海领军人才;2012年,彭慧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彭慧胜被评为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全国复合材料行业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次年,彭慧胜获得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组织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从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彭慧胜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22年9月,彭慧胜获得2022年“”。2023年8月31日,彭慧胜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果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

彭慧胜重点突破了传统平面器件的经典三明治结构,提出了纤维电子器件的设计思想;揭示了电荷在高曲率纤维表界面快速分离与传输的机制,赋予纤维储能、显示等全新功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方向,被国际同行评价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器件领域的开创者”。彭慧胜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80多篇,包括Nature 3篇、Nature子刊8篇和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Phys. Rev. Lett.合计100篇。SCI他引2万多次,H指数85。彭慧胜出版了2部高分子纤维器件专著。彭慧胜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79项,其中37项实现了转让转化;建立了纤维器件行业标准,开发出四大类纤维材料与器件产品,在信息电子、生物医药、可穿戴设备等重要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应。彭慧胜的成果还应用在嫦娥五号探测器、新型舰艇、智能装备等国防战略领域,被中央军委科技委通报嘉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高分子纤维器件成果时,评价“这是一个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领域”。彭慧胜先后获得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人才项目,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化学公益贡献

联合国把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彭慧胜应中国化学会邀请,作为中国代表做主题为《化学创造瑰丽生活》的系列科普报告。此后,彭慧胜累计应邀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党校、科技馆等多个场合做了30多次科普报告。因为研究成果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彭慧胜协助英国Nature和德国Wiley出版集团举行了7次新闻发布会,协助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美国CNN、英国英国广播公司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做了20多次报道,应中国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了3档科普节目。作为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彭慧胜制定了系列化学相关行业标准。彭慧胜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先后担任20多个期刊的副主编、编委会主席等职务,组织了10多次学术会议,应邀在中国化学会年会、美国化学会年会等会议上做邀请/大会报告170多次。彭慧胜指导的2名博士生因为学位论文获IUPAC国际青年化学奖、4名博士生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研究生奖、1名博士生获全球创新创业总决赛亚军、10多名博士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彭慧胜所带的毕业生中已有24人在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任教,获得国家重要人才项目。彭慧胜被提名人热爱化学,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化学学科发展。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彭慧胜累计应邀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党校、科技馆等多个场合做了30多次科普报告。应中国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了3档科普节目。彭慧胜指导的2名博士生因为学位论文获IUPAC国际青年化学奖、4名博士生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研究生奖、1名博士生获全球创新创业总决赛亚军、10多名博士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彭慧胜所带的毕业生中已有24人在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任教,获得国家重要人才项目。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年复一年,彭慧胜潜心攻关,把普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纤维电池高性能化及应用做出了创新与突破。(中国网评)

彭慧胜推倒了制约柔性纤维电池的围墙。(德国跨界创新基金会评奖委员会评)

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教授彭慧胜。(中国新闻网评)

从人生经历来看,彭慧胜是属于非常典型的70后成长轨迹——不靠拼爹,脚踏实地,只要努力,终能收获。(中国网评)

参考资料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让显示器件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网.2023-11-23

彭慧胜:70后更接近60后.人民网.2023-11-23

彭慧胜.中国化学会.2023-11-23

彭慧胜 教授.复旦大学.2023-11-23

首位90后获奖人诞生!2022年“科学探索奖”名单公布.澎湃新闻.2022-09-15

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2023-11-23

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2023-09-02

彭慧胜.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2024-08-28

复旦教授彭慧胜获德国跨界创新基金会科学突破奖.新民晚报.2023-11-23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彭慧胜:选择就热爱 在纤维电子器件领域深耕.中国新闻网.2023-11-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