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 :中国语言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1:16

徐复(1912年1月8日—2006年7月24日),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江苏省武进区人,中原地区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学家、辞书学家。在汉语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汉语,亦涉足蒙藏语文研究。徐复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七十馀年默默地耕耘,为中华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物经历

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从黄侃攻文字、音韵、训。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35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后转至章太炎门下求学。曾任教于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历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编委、《辞海》语词学科分科主编之一、《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传世藏书》主编等。2006年7月24日21时55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6岁。徐复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七十馀年默默地耕耘,为中华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毕生致力于语言文字和古典文献的研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徐复先生为黄侃章太炎的嫡传弟子,成为国学界章黄学派的传人。建国后,徐复名列当时赫赫有名的南师中文系八大教授之列。徐复先生是中原地区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在学术界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培养了一大批古籍整理研究人才。以徐复先生为代表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其综合实力和学术声誉位列中国高校前五。

个人贡献

徐复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训诂学、校勘学、蒙藏语文研究、词语研究、语源学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撰写、出版了许多重要学术论著。

徐复是章黄学派的传人。他对章太炎黄侃两位先师崇敬有加,呕心沥血地研究、阐释他们的著作。章太炎大师的《訄书》集哲学、宗教学社会学语文学历史学于一体,中西合璧,博大精深,文字古奥,阅读维艰。徐复从1975年初开始注释,至1999年四易其稿,费时20余年,在茫茫书海中抉奥发微,求证务实,矢志不渝,独领风骚,终于完成了80万字的《〈书〉详注》,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荣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是他一生勤治学的总结,也是对章太炎研究乃至近代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一大贡献。徐老这种路蓝缕、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亦是当代学人的楷模。

不仅如此,令人惊叹和钦佩的是,在极其繁重的脑力劳动中,他还兼顾其它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完成一项巨大的文化学术工程:从1990年起,由他提议并亲任主编,在国内数十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5年编辑出版了一套凡123本、2亿字的、荟萃古代千余种著名典籍的大型图书集成———《传世藏书》,为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遗余力,勇挑重担,惠泽后人,功莫大焉。此外,他还热诚地为同仁、中古音专家葛毅卿(1906—1977)先生的遗著《隋唐音研究》撰写序言,力荐校方纳入1999年的出版计划,实现了葛先生的遗愿。由此可见徐老恪守诺言、竭诚助人的高贵品质之一斑。

对于国学研究,徐老指出,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和创新,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因循守旧,要言之有据,不说空话,敢于开拓,填补空白。对于前人论述中的错误,要实事求是地辨伪、驳讹和纠误。徐老列举例证,旁征博引,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从2000年起,徐老不顾年迈仍辛勤耕耘,除按计划每年出一部学术专著外,还运用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和考据学知识,倾力匡正古典文献中的谬误达数百处之多。

主要著作

学术著作

蒙藏语文与汉语对勘方面

《“歹”字源出藏文说》(1944年《东方杂志》第40卷第22期)

《阏氏读音考》(1945年《东方杂志》第41卷第5期)

《守温字母与藏文字母之渊源》(1946年《音韵学》讲稿中的一章)

《“歹”字形声义及其制作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9卷)

以上参考资料

训诂学方面

《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一诗的写定年代》(1958年《学术月刊上海市第2期)

《韩昌黎诗拾诂》(1964年《中华文史论丛》第5辑)

校勘学研究方面

后读书杂志》(1995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典章制度方面

《秦会要订补(修订本)》(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社)

词语研究方面

《敦煌变文词语研究》(1961年《中国语文》第8期)

《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961年《中国语文》第10、11期)

《读〈义府续貂〉识语》(1981年)

语源学研究方面

《〈释名〉音证》(1935年金陵大学南京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班)

《释“畐”“爻”二字之语源》(1962年《南京师院学报》第1期)

方言研究方面

《浔阳方言小记》(1935年九江市同文中学《待旦》创刊号)

《蜀方言解》(1941年《新评论》第6卷第4期)

《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徐复序跋集》(1995年台湾圣环图书有限公司)

《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199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

广雅诂林》(199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江苏旧方志提要》(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訄书详注》(2000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以上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徐复诞生于辛亥革命枪炮声中,他名复,字士复,号汉生,皆取光复之义。青年时代,他师从黄侃(季刚)先生攻读传统语言学,尤究心于文字、声韵、训诂诸科。不幸季刚先生以知命之年早逝,徐复师出游姑苏,入章氏国学讲习会,直接问道于太炎先生。季刚先生是太炎先生的高第弟子,因而徐复师在章门有双重身份,即先为再传弟子,后为及门弟子。几十年来,徐复老师不仅以太炎先生为学问北斗,更崇仰其革命精神及伟大人格。他牢记师恩,以得列章姓门墙为荣,以承传章黄血脉为己任。文革后期,有人想利用章学为“评法批儒”服务,硬拉老师参加所谓研究《訄书》的“三结合”班子,老师唯恐章太炎先生被歪曲,一面虚与委蛇,一面焚膏继,苦读《訄书》,并且决定独立完成校注工作,以存太老师本真面目。了解了这段历史渊源,我们就可知道《訄书详注》在徐复师晚年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分量。这不是一般的古籍考证之作,而是一个宏愿的实施,一个承诺的兑现,一种历史使命的完成。 高度自觉的历史使命感,是我国有成就的知识分子攀登科学高峰的原动力。在这种原动力支配下,他们远离功名利禄,滚滚红尘,把对真理的追求、学术的研究化成了自己的生存态势和生命的归宿,从而展现了道德文章完美统一的无限风光。徐复师常说:“训诂学者看来作用不大,实际上非常重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振兴。”徐复师以78岁高龄退休,其时已著作等身。退休后十年中,使命感更为强烈,他夜以继日,整理旧著,加以新知,先生出版了《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论稿》《晚稿》《后读书杂志》、《广雅诂林》 (主编)、《江苏旧方志提要》(主编),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还担任了《传世藏书》主编、《汉语大辞典》副主编。《辞海》语词分科主编,《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顾问……,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徐复师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和永葆的创造青春。而《訄书详注》则是我国传注史上的又一座丰碑,一次学术极限的超越,一个不朽的生命。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用徐老的话说,是“为中华学术略尽绵薄”。奉献会给人带来好心情,这大概就是老师高寿的原因吧。

《訄书详注》完成于春天。夏天又发生了一件令徐复师高兴的事。8月19日瑞士汉学家冬玛轲副教授专程来华,登门谢师,呈上刚刚出版的他自己的著作《说文解字手册》。冬玛轲是瑞士第一位汉文字学专家,这部巨著也是第一部向瑞士及德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此书以《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540部首为纲,对中原地区古文字的渊源及构成,形、音、义的组合特征等作了详尽的解析和论述,并用西方文化理念加以独特的观点,引用文言文书籍达200多种,其中传统小学书(《尔雅》 《说文》《释名》等)一百多种。巨著用德文写成,共七百页,堪称煌煌。书首以整个扉页题写了一句话:“此书是在徐复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几年前,冬玛轲留学南京大学,仰慕徐复师的学问,立学三年,得徐师真传,学成回国,著书立说,终于有此硕果。老师快慰地说:我总算为中华文化走向西方做了些工作。

“桓桓上,殷殷桃李,帐春温,聿育多士。”这是他早年学生常国武教授对他八十华诞的赞贺。徐复师从22岁走上教坛直到今日,桃李满中外。退休后,登门求教者,从白发学者到青年门生,不下数千人次。学子们每当想起亲聆教诲的情景,无不有如沐春风之感。他不仅为求教者答疑解难,传经授业,还为后辈研究成果作序写跋,向学术界鼎力推荐。徐老的观点认为“后来居上”是学术承传兴旺发达的标志,他说:“大凡学术之进展,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此谓后人之说必密于前人也。”他强调前辈的责任在于鼓励和帮助后来者创新和超越。因而当他发现后辈的新成果,无不“如逢益友,为之欢然”,随即作序写跋“以赞之”。

1998年出版的《段注训诂研究》 ,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马景仑教授的专著,徐复师在为他写的序言中总结了“是书有可述者七事”,从著述的观点内容到篇章结构、行文风格和特点一一加以评论,并以段注研究历史为宏观背景,论证了“景仑此书之成,是对段注研究新的突破,且达到了一定新的水平,足为训诂生色。”1998年夏天,他又为南大李开教授《戴震语言学研究》作了序文。他在肯定李著的优点时,并总结了清代朴学大师戴震的成就,提出“精、通、专”三字以共勉,从而高屋建瓴地提示了戴学的精髓,为后学研究戴学提供了纲领和方向。如今名人作序蔚为风气,有些人对学术负责不够,难免误导了晚辈后学。面对徐复师这样的认真严肃,倒是应该感到汗颜的。

学术之树常青。对于学术而言,他的生命意义蕴含在学术中。一方面,他用自己的心血浇铸成学术长链中闪光的一节;另一方面,他弘扬前贤,培育后代;他的喜怒哀乐莫不缘于这两个方面。1998年,徐复师在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堪称辉煌。但当我们这些后生学子说着“高山仰止”一类话时,他却说:“余之治学,名物训诂,典章制度,八字而已。”一个“而已”,道尽了大师的真风流。他在谈到参拜无锡灵山大佛情景时,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近看那大佛,高大得吓人,可是置放在浩的太湖、苍翠的青山,广阔的田野之中,他实在是太渺小了,太渺小了。

社会影响

“三馆”是指在徐复先生倡议下而建立的常州金坛段玉裁纪念馆、扬州王氏父子纪念馆、漯河市许慎纪念馆。“三乐”是指徐复先生的人生观:知足长乐、助人为乐、读书最乐。这也是他长寿的秘密。“三好”则是徐复提到的做古文献研究的基本条件:脑子好、身体好、坐功好。脑子好,也不是说脑子要特别聪明,只是说脑子不能笨,否则,学起来的确有些麻烦,这个不消多说。身体好,也容易理解,黄侃先生就是未注意身体未满五十就逝世,否则成就会更大些。唐蔚芝、陈寅恪也是晚年眼睛很不好,要看书都很麻烦。朋友们一定要多加注意,身体可是本钱啊,可要悠着点。慢慢熬,认真读,活得久点,总会有所成就的。坐功好,实际就是能坐冷板凳,这是吃冷猪肉的前提。当然,现在是没得冷猪肉吃了,不过,要想把专业学好,光靠聪明显然不行,能埋下头来,多读书,多思考,才是正道。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徐复先生学术纪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05-24

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豆瓣读书.2024-05-24

訄书详注.豆瓣读书.2024-05-24

后读书杂志.豆瓣读书.2024-05-2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